① 社保卡的用途是什麼
1、可當身份證使用
社保卡可當身份證使用,這是其身份憑證功能。身份憑證主要是指作為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就業扶持政策和參保登記、繳費申報、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醫療費用報銷、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等業務辦理的身份憑證。
2、可當銀行卡使用
目前的社保卡是一卡兩個賬戶,分為醫保個人賬戶和金融賬戶。相當於一卡兩用,既是一張社會保障卡,也是一張銀行借記卡,具有現金存取、轉賬、消費金融等服務,使用更加方便。由於採用了晶元技術,新社保卡的安全性也更強。只是,只限在境內使用,目前暫不支持貸記功能,但是省內跨行取現免費。
3、社保卡不等於「醫保卡」
首先要聲明的是,社保卡不等於「醫保卡」。社保卡最先啟用的是醫保功能,因此很多人誤認為社保卡就是醫保卡。其實,醫療保險僅僅是社保卡所承載的眾多功能中的一項,以後跟人社業務有關的事項都能通過社保卡辦理。
4、可繳納領取養老金
社會保障卡載入金融功能後,人社部門積極推動其在社會保險費繳納、待遇領取等業務環節的應用,逐步將涉及個人繳費、支付的各項業務,包括社會保險費的繳納、養老金、失業保險金等待遇的領取以及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後的費用支付等。
5、可辦理出國業務
社保卡除了就醫等基本功能,還能申請出國。據相關部門介紹,政務類應用事項也會納入,涉及人社、民政、公安、衛生、公積金等應用事項,具體包括就業、社會保險公共業務、出入境申請預約等。
6、可申領各種保險金
當下,有關機構將養老金、失業保險金、生育津貼、工傷撫恤金等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直接打入社保卡金融區資金賬戶,參保人員是能夠到對應的銀行網點支取、轉賬或直接進行購物消費的哦!
7、可辦理各種人力資源業務
小小的社保卡,可以在你事業中發揮大作用。求職登記、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執業資格鑒定,以及參加政府經費補貼的職業培訓項目,這些事情千萬別忽視了。
8、可查詢公積金、還房貸
拿著社保卡,可在相應銀行營業網點自助終端上查詢個人參保繳費信息、醫保賬戶余額,還可以通過輸入卡號在網站上查詢持卡人的個人權益記錄和個人住房公積金。
9、可定點買葯刷卡
大家可能生大病了,去醫院了,才想到使用社保卡,其實那隻是功能的一小部分。不是只有生大病、動手術才會用到社保卡,平時感冒、發燒、上火、胃痛等小病,都可使用社保卡,到指定可用社保卡的葯店購買處方葯和非處方葯。
10、可用支付寶在線刷社保卡付醫葯費
這個功能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只需打開支付寶app界面,點擊城市服務-電子社保卡-添加社保卡,再打開智慧醫院,掛號、預約取號、繳費……所有一切都能輕松實現。
11、刷卡消費 代發工資
你是不是很頭疼每換一家單位,就得重新辦理一張工資卡,手裡六七張卡想想也是醉了。現在有些企業就學聰明了,直接把工資發到社保卡的金融賬戶里,省去了多卡的麻煩。
12、簽約社區門診
在有些城市,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持卡人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簽約後可享受醫保門診統籌待遇。
13、就醫和費用結算
目前,用這一張社保卡,可在一些城市一些醫院進行掛號、就醫和費用結算「一卡通」。預計未來,全國很多醫療機構經聯網調試、上線運行後,患者使用本人的社保卡,可以在所有醫療機構進行掛號、就診和費用結算。
14、未來可實現102項應用
按照規劃,未來的社保卡將可以實現102項應用,人們拿著社保卡就可以實現電子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金融支付等六大方面的功能應用。
② 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領取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領取養老金是沒有區別的。
但是養老金在計發上有區別,但是不關戶口的關系,是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系。
具體原因有以下四點:
1、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
2、養老制度與薪資結構的不匹配導致人們對退休雙軌制深惡痛絕。
3、企業年金制度的自願實施將造成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異持續擴大。
4、老金調整機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2)養老機構納入扶持擴展閱讀:
養老金的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
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
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③ 什麼是兜底保障
兜底保障是一項社會保障制度,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生領域,「兜底」指的是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住房兜底、醫療兜底、教育兜底、養老兜底。
1、住房兜底,保障群眾住有所居。城鄉貧困人口由於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沒有能力購買住房,只能依靠政府「兜底」來解決。
2、醫療兜底,保障群眾病有所醫。扎實開展醫療衛生精準扶貧,在提高醫療保險待遇的同時,加快完善《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全面落實醫療救助制度,構建醫療綜合保障體系,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銜接。
3、教育兜底,保障學生學有所教。堅持城鄉統籌,構建覆蓋全社會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和教育扶貧結對幫扶體系,加大對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救助力度建立保障貧困家庭學生入學的長效機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辦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時,重點辦好職業教育。
4、養老兜底,保障群眾老有所養。進一步強化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探索建立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
5、兜底保障對象:主要成員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即納入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的家庭);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因病因學造成剛性大額支出且符合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條件的困難家庭;農村特困救助供養人員;困難家庭供養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