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用藥高劑量

老年人用藥高劑量

發布時間:2022-01-07 05:15:35

A. 老年人每晚吃三分之一阿普唑侖有影響嗎

阿普唑侖屬於傳統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葯,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苯二氮卓受體,加強中樞神經系統內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與其受體的結合,增強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所介導的突觸抑制,使神經元的興奮性降低,發揮抗焦慮、鎮靜催眠、抗驚厥、抗癲癇和中樞性肌肉鬆弛等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失眠症和焦慮症,可使患者獲得近似生理性睡眠,明顯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持續時間,減少覺醒次數,並可顯著改善緊張、恐懼、憂慮、心悸、震顫等焦慮症狀。

對於焦慮症患者,阿普唑侖起始劑量為每次0.4mg(1片),一日3次,用量按需遞增,最大限量為一日4mg(10片)。對於失眠症患者,阿普唑侖的常規劑量為0.4-0.8mg(1-2片),睡前服用。老年人可能對阿普唑侖比較敏感,開始用小劑量,一次0.2mg(半片),一日3次,逐漸增加至最大耐受量,每天服用1/4片阿普唑侖沒有達到常規的治療劑量,療效可想而知。需要注意,阿普唑侖屬於精神葯品,也是處方葯品,用葯劑量和用葯療程應嚴格遵守醫囑,切莫自行增加用葯劑量、延長用葯時間。

阿普唑侖鎮靜催眠和抗焦慮作用顯著,代謝產物仍有葯理活性,半衰期較長,易產生睏倦、嗜睡、頭暈、疲勞等次日效應,增加劑量可引起共濟失調、頭痛、震顫、運動功能障礙、語言含糊不清、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長期或大劑量服用阿普唑侖還可導致葯物成癮,成癮相關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耐受性、戒斷症狀和精神依賴,這與長期或大劑量(超過4mg/天)使用阿普唑侖所致中樞神經系統γ-氨基丁酸受體敏感性下調有關,因此,即使每天服用1/4片阿普唑侖,長此以往,也會導致葯物成癮,建議阿普唑侖連續用葯一般不超過28天,然後由醫生重新評估,決定是否繼續用葯,停葯時宜緩慢,如隔日服用1/4片,逐漸拉長間隔時間,直至停葯,停葯過程至少持續數周。

總之,阿普唑侖是臨床上常用的傳統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葯,其鎮靜催眠和抗焦慮作用顯著,適用於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或伴有焦慮症的失眠患者。首先,每天服用1/4片阿普唑侖並未達到常規用葯劑量,臨床療效會大打折扣。其次,即使每天服用1/4片阿普唑侖,也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γ-氨基丁酸受體敏感性下調,繼而發生葯物成癮。最後,建議阿普唑侖連續用葯不超過28天,宜採用緩慢、漸進式的停葯策略,停葯過程至少持續數周。

B. 老年人由於各器官功能衰退用葯劑量應為成人的

《中國葯典》規定60歲以上老人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以內成年人劑量的1/2或容1/3作為起始劑量,劑量宜偏小。對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療量的2/3~1/2為宜。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用葯必須有執業葯師、醫生的指導。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

(2)老年人用藥高劑量擴展閱讀:

由於老年人機體各系統發生退行性變化,導致體弱多病,因而用葯機會相應增加。但不少葯物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應,故老年人應根據自身的體質、原有病史、用葯史和葯物對機體的作用特點,合理用葯。

減少用葯的種類。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葯過程中要注意幾種葯物的相互作用,盡量減少用葯種類。若用葯出現不良反應最好停葯,一般無需用其他葯去糾正,以防止導致更多的副作用。單用能生效時勿聯用,如必須聯合用葯,以不超過3~4種為宜。

C. 老年人安全用葯原則中正確的是

老年人身安全狀況越來越差,引發許多疾病,在用葯問題上一定要聽醫生的話。

D. 老年人用葯劑量一般為成人的多少

老年人用葯方法:
1.減少用葯劑量。老年人肝臟代謝率低下,腎臟排泄功能下降,因此葯物在體內的蓄積現象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劇。其他年齡組服用不會發生問題的葯劑量,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出現問題。例如安定類葯物,中青年人服用安定一般都是睡前服2片(2·5毫克X2),老年人由於體內阻擋安定從血液中進入腦組織的酶已經急劇減少,如連續服入正常人的劑量,一方面會造成體內葯物量蓄積,產生慢性中毒,另一方面會產生依賴性和成隱性,隨之便出現耐葯性,勢必導致用葯劑量的增加,這就可能發生和加重慢性中毒。所以老年人失眠時,應力求排除或減輕影響睡眠的種種不利因素,服用安定一般只宜服用1片。

2.切忌盲目輕信廣告宣傳和偏方、秘方。老年人一定要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堅持科學合理地用葯。切不能自作主張,隨便買一些葯來長期服用。拿抗生素來說,頭抱菌素類比青黴素類有不少優越性,目前已由第一代發展到第三代,但這並不是說新葯優越無比。目前在廣告宣傳中,大多偏重葯物的有效方面,對葯物易於造成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根本不提。如泰胃美是一種治療潰瘍病的常用葯,可以減少胃酸分泌而促進潰瘍的癒合。但是它卻有很多副作用,如可以導致陽萎,還可以引起腹瀉、腹痛、口苦、口乾,並能造成腎損害和血小板減少,導致白細胞下降。

有些新葯的危害性是在使用很長時間後才逐漸暴露出來的。如治療心血管病的葯物「心得寧」,開始時,看到它只作用於心血管,選擇性高、針對性強,具有較大的優越性,於是廣泛大量地應用於臨床。日子一長,才發現它會引起皮膚潰瘍、心包潰瘍和腹膜潰瘍、角膜潰瘍,嚴重的角膜潰瘍還可導致人失明。因此,世界各國和我國已禁止使用。

對偏方和秘方也決不能輕信。最突出的,例如鹵鹼片能治百病,曾經轟動一時,雞血療法也是如此。

3.發覺某葯物有副作用時應及時停服。有些葯物,中青年人服用效果很好,但有些老年人服用時會出現許多副作用,嚴重時甚」至死亡。例如氨茶鹼,老年人用來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氣喘功效卓著,故常被率先應用,但是有些老人服用後很快出現氨茶鹼中毒,表現出煩躁、嘔吐、憂郁、記憶力減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亂、血壓急驟」下降,乃至死亡。因此老人服用氨茶鹼一定要慎重。開始用葯一定要小劑量試用,一旦發現有胃部不適或興奮、失眠等不良反應,宜趕快停葯。

老年人用葯的特點

■生理改變的影響 老年人的各組織器官發生退行性改變、功能老化、適應力減退,影響著葯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過程;同時,老年人唾液和胃酸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影響部分葯物的吸收。如鎮靜葯(如安定等):由於老年人肝臟功能衰退,使部分葯物的代謝率下降、毒副作用增強。抗心律失常葯(如利多卡因等):由於老年人腎臟功能減弱,使葯物經腎排泄的速度減慢,在體內積蓄導致中毒。

■心理狀態的影響 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特別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獨居的老年人,容易忘記按時服葯,視力減弱看不清葯品標簽或說明書上的文字也容易造成用葯錯誤。還有的老年人病情稍有好轉就自作主張中斷治療,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用葯劑量,盲目迷信廣告、偏方、秘方、洋葯、新葯等,均可造成濫用葯物。

■所患疾病的影響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現象極為常見,這些疾病往往影響其他葯品的使用。例如,患哮喘的老年患者在治療心律失常時,不可使用普萘洛爾(心得安);患青光眼的老年患者治療心絞痛時,嚴禁服用硝酸甘油。

■聯合用葯的影響 由於患多種疾病用葯復雜,或者四處求醫重復用葯,使許多老年患者同時服用4種以上的葯物。這種聯合用葯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亦隨之增高。據統計,5種葯物合用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6~10種為7.4%,11~15種為24.2%。如紅黴素和阿司匹林單獨應用時耳毒性不明顯,但合用時毒性增強,可導致患者耳鳴、聽力減弱。

老年患者用葯的原則

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大,很難制定統一的用葯標准,因而老年患者用葯應當注意以下原則:

■用葯個體化原則 由於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葯物治療史不同,治療的原則也有所差異,醫生應當根據每位老年人的具體情況量身制定適合的葯物、劑量和給葯途徑。例如,激素類葯物可的松必須在肝臟代謝為氫化可的松才能發揮療效,所以,患有肝臟疾病的老人不應使用可的松,而應當直接應用氫化可的松。

■優先治療原則 老年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為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葯物,當突發急症時應當確定優先治療的原則。例如,當老年患者患感冒發燒或急性胃腸炎時,應優先治療這些急症,暫停使用降血脂或軟化血管等葯物;又如,老年人突發心腦血管急症時,應暫停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治療。

■用葯簡單原則 老年人用葯要少而精,盡量減少用葯的種類(一般控制在4種以內),減少合並使用類型、作用、不良反應相似的葯物;適合使用長效制劑,以減少用葯次數。葯物治療要適可而止,不必苛求痊癒。例如,偶發室性早博患者控制在2~3次/分鍾以內即可。

■用葯減量原則 由於葯物在老年人體內過程的改變,使老年患者對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圍縮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葯劑量一般要減少,特別是解熱鎮痛葯、鎮靜催眠葯、麻醉葯等。60~80歲的老人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4/5;80歲以上的老人應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葯品如強心苷類葯品僅為成年人的1/4~1/2。

■飲食調節原則 多數老年人體內蛋白質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貧血等原因均影響著葯物的療效,應當重視食物的營養選擇與搭配。控制飲酒以避免老年人減少維生素B族的攝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調節飲食,以保證降血糖葯物的療效。

■人文關懷原則 關懷老年人,特別是關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對有效地發揮葯物療效至關重要。老年患者容易漏服葯,家人可准備21個小瓶並標注清楚一周7天早、中、晚的用葯時間,將一周需用的葯物預先分放好,便於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葯品的日程表或備忘卡。還應向老年人廣泛宣傳必要的用葯小常識。
老年人健康新標准

最美不過夕陽紅,如何把這段美好的景緻經營的更久遠,老年朋友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一定要了如指掌,正確對待自己的健康問題。而關於健康的標准,從古至今舊有著不同的說法,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變,對健康的認識也就有了不斷的深化。概括起來,老年人身體是否健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看:

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說明視覺器官與大腦皮層生理功能良好。中醫學認為,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而且為肝氣所通,肝腎充足,則耳聰目明。眼睛是人體精氣匯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氣旺盛,肝、腎功能良好的明證。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眼睛應該是亮的。

2、聲息和。說話聲音洪亮,呼吸從容不迫,說明發音器官、言語中樞、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的生理功能良好。中醫學認為聲息和是正氣內存的表現,正氣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聲音洪亮,呼吸均勻通暢。

3、前門松。指小便正常、暢通無阻。說明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功能良好。中醫學認為小便淋漓不暢,可謂「膀胱氣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統或生殖系統功能受損。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腎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暢,尿量每天為1000—1500毫升,每天約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於400毫升或多於2500毫升,說明腎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後門緊。肛門括約肌緊張度良好,腸道無特殊疾病。中醫學認為老年人由於脾腎陽虛導致中氣下陷,可發生五更瀉、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暢,一般每日一次或兩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來按時大便,這樣可減少大便內有毒物質重新被吸收,即所謂影響人類長壽的「自身中毒」學說。

5、形不豐。老年人體型應偏瘦,或保持標准體重。老年人肥胖不僅氣喘噓噓,行動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綜合症,即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膽囊炎,膽石症等。過分肥胖必然影響壽命。我國百歲以上老年人,無一例肥胖者。有的科學家研究提出,如果超過本人標准體重10公斤,短壽13%;超過標准體重20公斤,短壽25%;超過30公斤短壽42%。

老年人標准體重的簡單計算公式為:

男子:身高(厘米)-105=體重(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100=體重(公斤)

6、牙齒堅。牙齒完堅者老化慢。祖國醫學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自然多壽。如腎虛則骨敗齒搖。古代醫書記載著名醫學家華陀的弟子吳普90歲高齡仍耳聰目明、牙齒完堅,說明長壽者口腔健康狀況都比較好。

7、腰腿靈。腰腿靈活自如,說明腰腿的骨骼、肌肉、運動神經以及運動中樞生理功能協調好。俗語說:「人老腿先老,將老腰先病。」中醫學認為老年人腰腿靈活,說明肝、脾、腎尚實。因為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肝好筋強,脾好肉豐,腎好骨硬。

8、脈形小。血壓不高,心律正常,動脈血管硬化程度低,脈形就小。中醫學認為老年人多因腎水虧虛,肝陽偏亢,故脈常粗大而強。如果60歲以後還能保持較小的脈形,說明陰平陽秘,氣血調和。國內外長壽老人之所以身體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臟功能好,血壓、脈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脈形小。

E. 葯典規定老年人用葯量市成人的多少

如何規范老年人用葯劑量?郭瑞臣教授說,《中國葯典》規定60歲以上老人用葯內劑量為成容年人的3/4。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以成年人劑量的1/2或1/3作為起始劑量,劑量宜偏小。對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療量的2/3~1/2為宜。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用葯必須有執業葯師、醫生的指導。

F.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服葯量有什麼區別

與服葯對症、次數准確同樣重要的是用量合適。因為葯物經腸胃進入血液後,需達到一定濃度才能見效。如果用量不足則無效,還可能使病菌產生抗葯性,反而有害;用量過大會增加毒副反應甚至引起葯物中毒,所以,處方葯的服葯量要遵醫囑,非處方葯需依照說明書,根據自己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因素准確掌握。

一般常用的葯物劑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小兒身體因並未發育成熟,無論在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還是對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於成年人,而老年人因肝腎功能衰退,使葯物的代謝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葯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易產生不良反應。故老幼用葯劑量應比成年人少。一般兒童用葯劑量按體重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重(千克)/50(千克)。下面介紹一下老人和小孩子用葯劑量推演算法:

年齡用葯量

60歲以上3/4~4/5成人量

15~18歲3/4成人量

12~15歲3/5成人量

8~12歲1/2成人量

6~8歲1/3成人量

4~6歲1/4成人量

2~4歲1/6成人量

1~2歲1/8成人量

初生兒~1歲1/24~1/12成人量。

G. 老年人用葯應遵循哪些原則

老年人用葯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避免不必要的用葯

老年人應盡量少用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葯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疾病治療。老年
人因衰老產生的改變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過飲食(低脂、少鹽、少糖、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和生
活方式
(
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適當體力和腦力活動
)
的調整,以及不良習慣或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偏
食、肥胖等)的糾正,達到身體健康、減少病痛、延緩衰老的目的。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保持樂觀心態,
防病於未然往往勝過吃葯。

■選用葯物忌品種過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療時用葯的品種也較多,約
1/4
老年人同時服用
4~6
種葯,因此葯物副作用發生
率也較大,約
15%
,且發生率與用葯種數成正比。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用葯品種應少而精,一般不超

5
種。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症,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
治療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葯物。謹防出現服葯一大把,樣樣病都一起治的現
象。

■掌握最低有效用葯劑量

老年人的用葯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由於老年人對葯物耐受力差、個體差異大、
半衰期延長,對老年人用葯劑量必須十分慎重。
60
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
3/4
,而中樞神經
系統抑制葯,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
1/2

3/4
作為起始劑量。為慎重起見,對老年人的用葯最好從小劑量
開始,如能進行血葯濃度監測,則可更准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葯劑量。

■選擇適宜的用葯時間

掌握好用葯的最佳時間可以提高葯物療效,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
葯或不按時服葯,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葯。按醫囑服葯是提高療
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

■選擇簡便、有效的給葯途徑

口服給葯是一種簡便、安全的給葯方法,應盡量採用。急性疾患可選擇注射、舌下含服、霧化吸入
等給葯途徑。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適當選擇劑型與包裝,從各方面注意,便於給葯方案的落實,必要時給予
指導或監督。選擇便於老年人服用的劑型。有些老年人吞服片劑或膠囊有困難,尤其是劑量較大或葯物種
類較多時更難吞服,可能時選用顆粒劑。

■遵從醫囑忌有病亂投醫

有些老人憑借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不經確診就隨便用葯或加大用葯劑量,這種做法對體質較
差或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尤為危險。有的老年人看別人用某種葯治好了某種病便效仿之,忽視了自己的體
質及病症的差異。老年人得病,長期、慢性是其特點之一,因此易出現亂投醫現象。那些未經驗證的秘方、
單方,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憑運氣治病,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葯物中毒,添病加害。建議大家一旦身
體出現不適,盡量去醫院看醫生,先弄清楚病情,再對症下葯。

■不要輕信廣告宣傳忌濫用補葯

體弱的老年人可適當辨證用些補虛益氣之品,但若為補而補,盲目濫用,很可能適得其反。還有的
老年人聽信廣告用葯,今天見廣告說這種葯如何如何好,便去葯店買來這種葯吃,明天又聽說那種葯如何
如何,便又改用另外一種葯,葯品種不定,多葯雜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H. 用葯時間怎麼制定

葯物的代謝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只有掌握了葯物的半衰期,才能及時用葯,維持葯物的血葯濃度,達到治療目的。如半衰期長的葯物,可能1天只需用1次葯,而半衰期短的葯物則應該1天內多次用葯。

由於不能理解或錯誤理解葯動學原理,在服葯時間上經常出現以下誤區:

(1)三餐服葯

很多胃腸病患者都認為服葯時間應該在餐後,但是有的葯1日服2次,應每隔12小時1次,如果也在三餐後服葯,肯定會導致白天血葯濃度過高,夜間血葯濃度不夠,影響治療。所以服用時間不應該只考慮在餐後,還應該根據葯物在機體的代謝時間及時用葯,如1天服用2次的葯物,早上8點服用第一次後,第二次就應該在晚上8點,間隔12小時左右,而不是午餐以後。

(2)忘服補服

很多胃腸病患者因為工作學習太忙、進餐時間不規律等出現了忘記服葯的情況。這些患者通常會因為早上的葯沒服用,就把早上的葯和中午的葯一次服下,以為這樣就不會影響葯效。其實葯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每種葯物都有各自的半衰期,如果不按時服葯,或將2次的葯1次服用,將不利於血液中的葯物濃度的維持,沒服葯的時候起不到葯效,加量的時候,又可能會導致不良反應的增加。

(3)時斷時續

還有一些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漠不關心或者由於太忙而無暇顧及,經常是記得就用葯,不記得就停葯,沒有形成療程,血葯濃度也是很不穩定,時高時低。如果達不到比較恆定的血葯濃度,就可能無法控制疾病的發展,導致治療失敗,甚至因此產生耐葯性。

根據治療目的制定用葯時間

胃腸病用葯針對性很強,一般根據治療的目的選擇用葯時間。如抗幽門螺桿菌的葯物宜飯前服,制酸葯宜飯後服,緩瀉葯宜睡前服等等。

根據葯物的不良反應制定用葯時間

葯物的不良反應有時也是決定用葯時間的重要因素。比如胃腸病患者在使用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時,應該在飯後使用,以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有興奮作用的葯物在使用時應該盡量避免晚上服用;有鎮靜催眠作用的葯物應該避免在白天工作時間服用,以免出現事故。

正確掌握胃腸病的用葯劑量

葯物的作用和劑量關系十分密切,無論是什麼葯,把握好劑量非常關鍵,因為劑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葯效及其不良反應。很多葯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所以胃腸道疾病用葯更加需要斟酌劑量。一般來說,葯物的使用劑量要根據以下條件來決定:

年齡大小

由於小兒身體尚未發育成熟,無論在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還是對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於成年人。老年人因肝腎功能衰退,使葯物的代謝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葯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易產生不良反應。故老幼用葯劑量應比成年人少,特別是作用峻猛,容易損傷正氣的葯物,用量應低於青壯年的用葯量。60~80歲老年人用葯劑量一般應減為成人劑量的2/3,80歲以上老年人一般為成人劑量的1/2。兒童用葯劑量按體重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重(千克)/50(千克)。

性別決定

對於一般葯物,男女用量區別不大,但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葯用量一般不宜過大。

體質強弱

體質強壯者用量可重,體質虛弱者用量宜輕,即使是用補益葯,也宜從小劑量開始,以免虛不受補。

病程長短

一般來說,新病患者正氣損傷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體虛,用量宜輕。

病勢輕重

一般來說,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緩病輕者用量宜輕。如病重葯輕,猶如杯水車薪,葯不能控制病勢;若病輕葯重,誅伐太過,葯物也會損傷正氣。

另外,在確定葯物劑量時,除應注意上述因素外,還應考慮到季節、氣候及居處的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I. 中老年人應該怎樣合理用葯

中老年人由於臟器功能多有不同程度衰退,葯物在體內代謝過程的特點,與青壯年相比有所區別,出現毒副作用危險性相對增加,故更應重視中老年人用葯特點,確保安全。以下提出幾條值得注意地方,可供參考。

用葯劑量。中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常導致對某些葯物敏感性增強,故在劑量上應恰當掌握。一般說,以相當於青壯年2/3或3/4為適宜。比如,哌替啶等嗎啡類葯物,對青壯年完全能耐受的劑量,對中老年人則可能引起呼吸中樞受抑制,出現呼吸衰竭;再如中老年人使用和青年人同樣劑量的利尿劑,則可能出現失鉀、失鈉過多,導致低血壓。總之,中老年人用量應盡量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適合的劑量。當然,如果病情需要,特別是急救,則要果斷足量用葯,以免貽誤時機。

品種及療程。一般說品種宜少不宜多,最好不超過4種(特殊情況例外)。即使同時患有多種疾病,也要力爭做到保證重點,兼顧其他;同時要結合病情變化和發展,對品種、劑量及療程進行調整。

關注肝腎功能。絕大多數葯物都要通過腎臟排泄,不少葯物先經肝臟處理,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再由腎臟排出。因此,如果肝腎功能不合,葯物排泄受阻,從而在體內蓄積而產生毒副作用。中老年人肝腎功能相對較差,故要特別關注用葯期間肝腎功能有無異常,必要時要定期檢查。

避免差錯。中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分辨力差,用葯過程中要防止漏服、誤服、多服,以免延誤治療,甚至發生危險。需要長期服葯的老年患者,平時應將葯物分別裝在瓶內,貼上標簽,寫清楚葯名、劑量、用法。尤其是急救葯更要放在固定易取的地方,以免急用時手忙腳亂,造成事故。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用藥高劑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市入職體檢去哪個醫院好 瀏覽:793
老年人最喜歡什麼禮品 瀏覽:662
臨沂市老年公寓 瀏覽:582
重慶長壽租房信息網 瀏覽:51
孝敬拜年感悟800 瀏覽:803
適合老年人重陽節唱的歌曲 瀏覽:743
最長壽牛 瀏覽:868
入職體檢乙肝都查什麼 瀏覽:498
老年公寓志願者工作總結 瀏覽:600
揚州市華康老年公寓 瀏覽:408
湖南退休人員到底什麼時候加工資 瀏覽:864
吃避孕葯應該去哪裡體檢 瀏覽:192
上不管父母下不管兒女孩怎麼辦 瀏覽:743
老年人健康講座範本 瀏覽:420
父母知道兒子有哪些恐懼 瀏覽:430
兒女離婚父母持什麼態度 瀏覽:779
教資體檢多少天提前預約 瀏覽:666
16年上海退休增加工資嗎 瀏覽:467
老人提前分錢有什麼後果 瀏覽:42
老年人吃什麼食補最快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