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連伸鵬養老怎樣啊
有能力還是不要去養老院的好,而且像這種辦卡存錢的就不要整了
⑵ 試針對以上論點與論據,撰寫一篇發言稿在討論會上進行批駁
中國青年一代常常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些報道通常對他們褒貶不一,有的稱「80後」「90後」是「小皇帝」「自我的一代」「懶惰、迷惘」;在另一些報道中,被稱為「鳥巢一代」的他們有愛心,充滿活力,具有國際視野。
在24日至26日舉行的全國青聯十一屆全委會、全國學聯二十五大上,與會的全國青聯委員和學聯代表們表示,中國青年並不缺乏社會責任感,充滿激情的他們將引領未來中國的發展。
全國青聯和全國學聯都是中國主要的青年組織。全國青聯1949年5月4日成立,其宗旨包括引導青年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成立於1919年的全國學聯是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和中學學生會的聯合組織。
出席全國青聯十一屆全委會的委員1405名,出席全國學聯二十五大的代表536名,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界別,代表著廣大的中國青年。
與當代大學生接觸較多的全國青聯委員、杭州市大學生創業聯盟主席林東認為,當代青年有三大優點:想幹事;有激情;年輕,輸得起。杭州市大學生創業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幫助有理想的年輕人實現創業行動。2009年,聯盟支持大學生創業公司千餘家。
1978年出生的劉屹已經有所成就,2008年從國外回到家鄉安徽創立艾可藍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當地政府為他免費提供辦公用房和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他還爭取到重大創新項目等各種支持資金400萬元。
「祖國的發展為新一代青年搭建了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寬廣平台」,劉屹說。
目前,在中國有人評價「80後」「90後」是「自私自利的一代」,遇事只想著自己;是「過於自我的一代」,一切以我為主,不願對別人伸出援助之手,不敢擔當,缺乏社會責任感。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張智新認為,當代的中國青年並不是缺乏社會責任感,只是他們有時被學習、就業、家庭等帶來的孤獨、焦慮和壓力所糾纏,他們會在今後的人生過程中更進一步認識社會,深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90後」的梅梅是南昌十中學生會主席,她認為,「90後」學生積極向上是主流。她說,「學習是學生時代至關重要的事情,只有充好電,才能更大地發熱。」
張智新表示,人們應該以平等、尊重的眼光去審視「80後」「90後」一代,不只是寬容和理解,還要給予他們應有的掌聲和欣賞。
全國青聯委員廉思是這次會議社科界別最年輕的委員,作為「80後」的他說:「我們依然不安,因為世界發展太快;我們依然焦慮,因為擔心自己知識更新的太慢;我們依然躁動,因為展現在面前的機會實在太多;我們依然思考,因為渴望更加優秀,更加有力。」
廉思表示,新一代青年從對社會的疑慮到對自身的反省,從被動的思考到主動的尋求,他們已經開始不再為自己的命運無法把握而嘆息不安和疑問。
出生於1989年的四川廣元學生王建春認為,從汶川地震到泥石流災害,災難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很多同齡人都是第一時間加入志願者隊伍。汶川大地震造成了王建春學校停課10天,他也就當了10天的志願者。「大地震讓我感到生命彌足珍貴。」他說,全國各地給我們的幫助和關心,是我們前進的源動力。中國的青年一代是能夠擔當重任的一代,並不是垮掉的一代。(新華網 王茜 崔靜 李菲 劉奕湛)
核心提示:東方今報關於「青年精神」的報道,以回鄉創業大學生胡星開始,以勤工儉學大學生張旭月結束。巧合的是,這倆人都受到過省委書記盧展工的關注和鼓勵。
巧合的背後恰是必然——盧書記的目光,一直關注大學生就業,關注青年人的成長。
東方今報作為省會主流媒體,從今年「五四」青年節開始,重磅推出《青春備忘錄第一季——發掘青年精神》大型系列報道,從就業觀到婚戀觀,從成功觀到挫折觀,從而立的「80後」到崛起的「90後」,講述動人的故事、發現閃光的人格、傳承向上的精神。
「發揚新時代青年精神,建功中原經濟區」,新青年,有正能量;新青年,你們好樣的!
□東方今報記者張英夏寒 實習生 劉倩/文 記者劉棟傑/圖
【特殊座談】
青年自強才不負厚望
昨天,東方今報刊發新聞報道《90後大學生勤工儉學 省委書記成了她飲料攤上的常客 張旭月:青年只有自強才不負社會厚望》,報道一經刊發,立即引發社會熱議,網路、微博轉發很多,大家在贊揚張旭月自強自立的同時,紛紛感嘆:原來省委書記也吃大食堂,還排隊打飯啊,嚴重贊一個!
昨天下午,團省委、省學聯還組織了一場特殊的座談會,參與的大多是90後在校大學生,來自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各個高校。
張旭月的新聞報道引發這群年輕人的熱烈探討:大學期間,如何處理好在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從張旭月身上,我們看到什麼,學到什麼;新時代的青年人,需要什麼樣的精神……
今年23歲的大三學生胡利朋,來自駐馬店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從踏進大學的第一天,就對自己發誓:不再花家裡一分錢。勤奮努力創業一年多,如今他已代理了龍子湖高校園區及周邊地區的快遞業務,月薪5000元,還有了自己的小團隊。這個暑假准備買輛汽車,進一步拓展業務。
大二學生趙凱麗說,我們大學生就應該為自己創造機會,不斷突破自我,就像張旭月說的那樣:青年只有自強才不負社會厚望。
【聲音】不要「物化」新青年
昨天,團省委副書記孫巍峰也參加了座談,對於同學們的熱烈討論,他認真傾聽;對大學生張旭月勤工儉學的報道,他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從張旭月的報道中,我看到三個關鍵字:立、做、韌。立就是自立自強,社會評價80後、90後獨立意識較弱,現在就連好多農村孩子都不種地、不勞動了。張旭月家境並不貧寒,但她路在自己腳下,應該自立自強。」
「盧書記一直強調『關鍵在做』,張旭月受到盧書記的鼓勵和肯定,就是因為她做了,行動了。」
「韌就是堅持,張旭月因為考試請假,盧書記百忙之中還過問,是不是擔心青年人做事沒韌勁,不堅持呢?」孫巍峰說,所有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克服困難中歷練出來的,年輕人做事要堅持,遇到問題別退縮。
現在社會上給80後、90後貼上了很多標簽,比如無責任、物化、腦殘,團省委學校部部長王宏琳認為,其實現在的大學生有思想,有活力,也懂責任,有擔當,上一代人看扁下一代人是社會陋習,「你看盧書記對青年人一貫是關注、支持、鼓勵,所以不要輕易否定年輕人。」
從5月初至今的兩個月內,東方今報「青春備忘錄——發掘青年精神」系列報道,先後關注的十餘名新青年代表,都能體現出鮮明的時代個性和精神,他們絕不是我們擔心的「垮掉的一代」。
【關鍵詞】責任、創新、務實
張亞磊是河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會主席,昨天的座談會上,他坦言,在社會實踐方面,自己曾經不僅不積極,還是個「負面典型」。
他的家境和張旭月差不多,生長在城市,說不上富有,但不缺錢,假期要麼宅在家裡玩電腦,要麼出去旅遊,吃喝玩樂,因為身邊不少人日子都這樣過。
直到去年,他「被」社會實踐了一次——留守兒童調查,徹底改變了他的世界觀。
到農村去,看到這樣一群孩子,一年只能見一兩次父母,身邊陪伴的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師資力量匱乏,但眼神里掩飾不住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改變命運的渴求。
張亞磊突然發現,原來就在自己身邊,還有這樣一群人,過著跟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以前看電視,也看到過留守兒童,但只當一則新聞過目即忘。通過實踐,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真正理解什麼是留守兒童,自己有著怎樣的社會責任。
趙凱麗覺得,新青年跟父輩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一輩人強調奉獻,而自己這一代人,更注重個性和創新。
「當代大學生有觀點,有思想,敢創新,學生與學校領導之間,可以通過新媒體無障礙互動。」趙凱麗舉了一個身邊的例子,臨近畢業,不少畢業生拿到畢業證,「勝利大逃亡」,把書本、衣服、用具統統扔掉,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還增加了清潔負擔。學校學廣告的一個學生,靈機一動,自己辦了個網站,號召大家別亂扔東西,將有價值的東西再利用,還微博「@」了學校領導,獲得大力支持。
座談中,大學生們都表示,東方今報報道的張旭月等一批新青年人物,是他們學習的榜樣,而且這些榜樣,不是跳河救落水兒童,不是見義勇為勇斗歹徒,都是可望可即可學的人物。以張旭月為例,一個並不缺錢花的城市女孩,在一個並不起眼的崗位,勇於實踐,默默堅持,這種務實的態度,就值得每個大學生學習。
昨日,中青大廈十六樓會議室,來自全省各高校的學生代表暢談自己對勤工儉學的認識和體會
既是新青年 就該是能擔當時代的建設者
上世紀,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成就了「五四精神」,時代的年輪轉到今天,當下的青年,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2012年的五四青年節,我們做了一件事兒:用一個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發掘新時代的青年精神。我們用了10個板塊,數十個版面,勾勒當下的青年群像和青年精神。我們發現,他們並非「垮掉的一代」,他們有情有責任,有愛有寬容,有義有擔當。
□東方今報記者張英夏寒 實習生 劉倩/文 記者劉棟傑/圖
【回顧】
新青年體現強勁的正能量
今年「五四」以來,東方今報為尋找新時代青年精神、探討新時代青年使命,重磅推出了大型系列報道《青春備忘錄第一季——發掘青年精神》。報道中記錄了新青年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尋找他們眼中的「就業觀」、「婚戀觀」、「金錢觀」、「家庭觀」、「生活觀」、「處事觀」、「責任觀」、「挫折觀」、「榮譽觀」、「成功觀」,通過大互動、大討論,梳理新青年追求、評選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青年楷模。《青春備忘錄》報道後,許多讀者感動之餘,紛紛通過東方今報新聞熱線、@東方今報、@新浪河南發表自己的感悟。
「陽光志願者南瓜」張楠,是河南省金牌志願者,更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他拿高薪、有愛心、重責任、淡名利,義無反顧地堅持公益道路。
微博達人王鵬,帶著自己的布偶「瓦力」記錄城市影像,記錄自己的生活。他開通「瓦力城市漫遊記」微博,把照片與博友分享,引發許多青年人的共鳴。到現在為止,他堅持了近500天,「發現,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胡星,27歲,出身農家,畢業於鄭州大學音樂系。原為大學校園里最年輕的輔導員。然而,胡星卻拋棄城市裡的繁華和安逸,回到農村,種植無公害蔬菜,現為潢川縣方正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新青年的正能量。
【回訪】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生活真諦
昨日下午,東方今報記者對部分新青年楷模進行了回訪。
志願者張楠堅持8年公益事業遇到很多挫折,在被問及怎麼堅持過來的時,張楠回答,做公益,三點很重要,一要有樂觀的心態;二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三要堅持夢想,循序漸進。張楠鼓勵年輕人多多參與公益活動,與受助者在平等友愛的氛圍中分享生命與成長。
微博達人王鵬告訴記者,自己當初只是想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不想再每天只是家庭與單位之間兩點一線。「我想在8小時之外,找點事做。」一開始王鵬並沒有想到會堅持這么久。但看著拍過的這些照片,感覺就像是昨天才發生過的事情,瓦力帶給自己的感覺如此清晰,「我知道過去的一年我都幹了什麼,一天天的日子,就像一張張翻過去的照片。它們讓我感覺到生活的美好,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意義吧」。
胡星說,現在自己做的事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家庭的認可,自己過得也很快樂。他說,青年應該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業之前一定要想好乾什麼,不要因為其他現實的因素去湊合工作。不要盲目地往都市看,回過頭看看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對於胡星來說,他的成功在於兩點:其一,目標明確,他希望成為鄉親們眼中的人才,讓鄉親們不再談錢色變,談天色變,談路色變,且一直在為之努力;其二,腳踏實地,他耐得住寂寞,拋棄繁華,甘願在荒山之中,寂寞守候100餘畝土地。
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生活,譜寫生活新曲。
【思考】游離於「憤青」和「有為」之間
志願者張楠、微博達人王鵬、樂於助人的喬濤濤、感恩回報社會的白雲蘋,以及解甲歸田的胡星,他們的精神正是當代青年人應當追求的境界,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著各自的人生價值,書寫美好的生活與未來。
金錢觀、就業觀、生活觀都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可如今,許多青年人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更缺失堅定的信念,這是十分可怕的。如果青年人都能夠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對物質淡然以對的態度,相信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陽光!
同理,我們可以成為浮躁偏激的「網路憤青」,也可以成為積極向上的「有為青年」;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被「天天挖溝」的抱怨填滿,也可以讓自己的心情隨「春花爛漫」「夏荷尖尖」而悅動;可以用玩麻將、泡澡堂、逛商場、睡大覺來消磨時間,也可以用發掘美、記錄美、謳歌美來傳遞陽光……
我們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讓生活多一些陽光、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快樂呢?
【倡議】
做一個能擔當時代的建設者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關鍵在於,你怎麼理解?
拼爹、搞關系、走門路,大學生就業一職難求,上升通道板結,這是社會現實。
你也可以看到這些:中原經濟區建設風鵬正舉,一個日新月異、充滿生機的河南,正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是像屌絲一樣慨嘆自己的生不逢時,為「矮矬窮」自卑不前?還是承繼父輩所遺留下的堅韌、寬厚,繼而發揚創新、務實、責任、擔當的新青年精神,在時代的年輪中留下自己的痕跡?
答案毋庸置疑,發揚新時代青年精神,建功中原經濟區,你正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起點,讓自己的光與熱,在這片廣袤厚重的大地上一起閃耀、澎湃!
河南電視台記者采訪參加座談的大學生代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大二學生趙凱利一鍵分享到【網路編輯:鄭國鋒
每代人都當過「垮掉的一代」
在我小時候,每次看見穿著片兒鞋,挎著吉他在街上晃盪的返城知青,家裡的長輩都會訓誡我:「看看,文革耽誤的一代算是沒出息了,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中國的希望就在你們這一代身上了。」當然,我考上大學沒多久,也淪為了「垮掉的一代」,身邊的人指指戳戳,好像咱很沒前途的樣子。而現在,50年代的人在機關多是領導,60年代風頭正勁,70年代涌現一批新貴,1980、1981年出生的年輕人也開始小荷露出尖尖角。自然,「85後」就成了新的社會輿論靶子。本來嘛,厚古非今是中國人的習慣。這樣看來,「垮掉的一代」其實正是奮斗的一代崛起的一代。可是,這剛剛起步的一代恰恰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鮮明的標簽,必然引來風刀霜劍。不可否認,許多獨生子女任性、嬌氣,不會看眉高眼低,沒啥責任感,更談不上具備使命感。所以,單位的領導、人力資源部門不喜歡、看不上,也在情理之中。同時,社會輿論也頻頻發出「政府要在這一代人的父母衰老之前趁早完善保障機制」、「找好養老院,避免沒人贍養晚景凄涼」的論調。但筆者不這么認為。我們可以去逛逛現在的松堂醫院、養老院,請問,那裡扎堆度日的老人有多少是獨生子女的家長?責任感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過程中沒有形成並不可怕。社會是個大課堂,人可以通過人生經歷和職業歷練生成高貴的品格。畢竟,獨生子女肩負的擔子比多子女家庭孩子要沉重得多,在很多事情面前,他們必須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決斷獨立承受各種艱難。「85後」的同學們現在還只有20上下,他們的未來不可限量。吳瑩瑩就是一個例子,生於1985年,大學沒畢業就榮任美國一大公司亞洲區的副總裁。私人公司沒必要花大量的年薪養活一個肩膀嫩腰桿軟的孩子吧?而吳瑩瑩就是一個「晚上抱著娃娃睡覺的乖乖女,白天干練地處理一切事務的女強人」。不要用僵化的目光看待「垮掉的一代」,看待當下還晃晃悠悠的獨生子女吧!對於他們的晚熟,社會和家長應該負責任;對於他們表現的自私,社會和家長更要多一些耐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那些真正屬於「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牆」的,在哪一代都是少數。「垮掉一代」的提法曾盛行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是當時美國的社會精英用來批判那些披著長發,唱著搖滾,喊著性解放的20多歲的年輕人的。可恰恰是這「垮掉的一代」,給美國帶來經濟和科技的再一次飛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是代表人物。每一代人都有顯而易見的缺點,但同時也必然擁有難能可貴的優點!城市裡「85後」的獨生子女父母估計多是返城知青,作為曾經「垮掉的一代」,您是否該馬上著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而不是怨天尤人,然後孤獨地准備養老金?(作者:堵力)
9O後,並不是垮掉的一代
陝西省渭南市澄城中學高一(19)班 梁佳嘉 90後,是社會對我們出生在90年代年輕人的總稱,那麼這是群什麼樣的人?據相關教科所對城區1O所中學的調查了解到:近7成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充實而開心,近6成的學生最崇拜影視明星,近5成的學生通過網路來了解新聞,超過4成的學生有4~個要好朋友,近3成的學生能玩一種以上樂器,近2成的學生有兩種以上化妝品;MP3、手機、數碼相機等現代文化載體已進入校園。不可否認,在沒有任何察覺的情況下,時代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90後的一代人身上。與前輩80後和70後一樣,我們這群出生於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一代人也立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這個世襲的封號。但是不管是「幾○後」,大家蛻變的過程從來沒有變化。從70後開始,中國代代都被指責為「垮掉的一代」,而如今70後的人們已經開始成為社會中堅,8O後也慢慢開始步入社會,事實證明中國的年輕人並沒有如大家說的那樣「垮掉」,現在新的一代人又站了風口浪尖之上,我要說的是,90後,我們不是垮掉的一代!我們善於質疑、勇於探索、勤於思考、敢於創新。因此,我們90後正用智慧、勇氣和汗水書寫自己的人生、書寫自己的傳奇。這才有樓浚東、蔡婷妮和祝爾康三個高中生對2009年中國日全食最佳觀測點的精確確定,這才有90後「天才小魔女」顧文艷的出現,這才有90後網路少年方森的海外大放異彩。有人說,90後只為自己而活,不再把集體當回事兒。據調查,83.9%的90後認為成年意味著他們必須對家庭和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這項數據推翻了世俗的偏見,真實地反映了90後勇於承擔責任的本質。90後的我們不但有蘇東坡那樣的豪放不羈之情,更有范仲淹的憂國憂民之心。我們重復著古人的青春,卻擁有著自己的風采!北京奧等會上,90後舉重小將龍清泉的奮力一舉,跳水冠軍陳若琳的完美一躍,還有女子體操隊五名隊員的颯爽英姿,哪一個不是為祖國添彩,為民族爭光。而汶川大地震中的90後,更是將「堅強「」和「奉獻」的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何亞軍,忍痛後仰120多次為同伴送去生命之水;郎錚,艱難地舉起右手在擔架上行禮。「金牌小義工」王達佳看到汶川地震淚水盈眶,共為慈善公益事業捐款18萬余元。如此等等等等,多少催人淚下的英雄事跡,多麼震撼人心的90後啊!我們也許不懂古聖先賢的之乎者也,但我們永遠牢記: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就是90後的我們。盡管我們承認,90後的我們一直主張非主流,其本質也就是一種不願被社會同化的表現,但是當潮流光速般的向前飛馳而去,非主流也會慢慢變為主流。不管這些所謂的「大人」對90後報以什麼樣的態度,一個事實無法改變,那就是,90後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90後的我們絕非垮掉的一代。(本文獲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我是90後」讀書徵文活動特等獎)
希望這些資料能幫助你加油↖(^ω^)↗
⑶ 漳港街道的鄉鎮概況
漳港社區:
漳港社區位於漳港街道東部沿海,為漳港街道所在地,東連漳光社區,西與路頂村交界,南鄰門樓村,北與龍峰村交界,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0畝,養殖面積50畝。全居總人口4893人,1492戶,其中外出經商辦企業980人,旅居國外華僑636人,轄20個居民小組。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黨員63人,其中流動黨員12人。全居有漁船65艘,漁民195人。2013年度,村財收入245萬元,人均收入9000元。
自改革開放35年來,漳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0年,漳港開始了大面積的開發。在漳港村西面,國家徵用了幾百畝土地建造了兩條大街和豪華的店面、住宅區。街面直街寬36米,橫街(即進城路取名永安街)寬50米左右,相繼又建成了一座新型市場、郵電大樓、郵政大樓、法院、銀行、醫院、工廠、商業大街、禮堂、文化活動中心、干休所、養老院、街道行政中心、賓館、網站、電視廣播大樓、高級住宅區等,特別在現任漳港街道的新一屆領導人的領導下,又在漳港街道四周拓寬了路面,增栽了樟樹和桂花,鋪上了石板和柏油。街麵店面以及住宅區裝上了彩燈、路燈以及下水道和自來水管道,並精心設計、建造了三條大道通向海蚌公園的海邊。去年在漳港的高速公路旁,已荒廢多年、雜草叢生、被群眾視作墳地的荒地,被徵用為漳港高級住宅區,樹起了幾座通天大廈,為漳港地區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漳港當地有工廠,周邊有廠區和織造城,日日是馬達轟鳴,財源滾滾。公益事業最突出的莫過於改革開放的35年。一是養老院、干休所,二是老人協會、娛樂廳,三是公園、禮堂、活動室,四是文化中心、保健院,五是農業銀行、儲蓄所,六是行政中心、街道黨工委,七是居民委員會,八是漳港居民高級新宅區,九是救苦救難漳港街道義務-,十是各村居安全巡邏隊,十一是逢年過節街道組織慰問隊、日常街道幹部組織訪貧問苦工作隊等等……
渡橋村:
渡橋村位於漳港街道西北部,座落於龍橋山、溝東鴻山『卧牛山之間。省一級公路峽漳線、臚峰大道』漳古線貫穿全境,為長樂南北鄉之連接點,漳港、金峰、鶴上三鎮交界,北與金峰鎮交界。渡橋村落面積2.8平方公里,現全村總人口2417人,719戶,轄渡橋、溝東。王宅。林鄭4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
山邊村:
山邊村位於長樂市東部,漳古線與省一級公路峽漳線貫穿全境,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6公里,距長樂市區10公里,交通便利;東毗屏洋村、洋邊村,西連峰陳村、渡橋村,南隔田洋與白眉村相望,背面山下為金峰鎮華劉村;村落面積2.5平方公里,先全村總人口2804人,748戶,下轄元房、下李、東頭、北斗、利房、亨房、丁房、上頂厝8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
王朱村:
王朱村位於漳港街道西部,福州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省一級公路峽漳線貫穿全境,距鎮區2公里,距賭咒長樂國際機場6公里,距長樂市區13公里,交通便利。東與演嶼村接壤,西與鶴上鎮白眉村交界,南鄰小嶼浚港與新宅村交界,北連佛厝頭山與山邊村交界。王朱村落面積1.8平方公里,現全村總人口1689人,412戶,下轄二房、下廳、上廳、橫村、大厝、陳朱、尾房、橫港8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 演嶼村:
演嶼村位於漳港街道西部,座落於小嶼山和大嶼山周邊,福州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省一級公路峽漳線、兩港線貫穿全境,距長樂市區14千米,為「兩港」(空港、海港)之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東與百戶村接壤,西與王朱村交界,南鄰小嶼浚與新宅村交界,北連屏洋村。演嶼村落面積3.3平方千米,現全村總人口3201人,867戶,旅外鄉親500多人,是長樂市著名的僑鄉,下轄大嶼、小嶼2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 屏洋村:
屏洋村位於漳港街道西北部,距街道所在地漳港3公里,與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相距8公里,東與洋邊村交界,西於山邊村接壤,北面靠山,峰巒挺拔。主峰有連花壇,雙鬢峰,文筆峰,山上層岩疊嶂,林木蔥蘢,漳古線馬路與蓮柄港穿村而過,南面為沃野良田,隔江與演嶼村相望,全村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2132人,602戶。轄上厝,下厝,西王 ,阜巷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
洋邊村:
洋邊村位於漳港街道的西北部,距市區約16公里,離街道所在地約有3公里,與福州國際機場相距8公里。東與龍峰村相偏臨,南與演嶼村相隔,西邊與屏洋村交界,北面與金峰鎮陳店村接壤。西北面靠山,峰巒拔起,主峰有文筆峰山,雙鬢峰,山上層巒疊嶂,林木蔥郁。漳古線公路在我村的最南邊穿過。村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耕田,約有600多畝。林地面積570畝,水域面積18畝。全村面積:3.5平方公里,錢村人口:2968多人,本村下轄管四個自然村,十七個村民小組。
龍峰村:
龍峰村位於漳港街道的東北部,系本街道的第二大村,漳古線、漳湖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東北與路頂村接壤,西與屏洋村交界,南臨漳港居、光湖邊居、演嶼村,距長樂市區18千米。龍峰村落面積6.6平方千米,先全村總人口5028人,1416戶,轄楊朱、蔡朱、東股等三個自然村,40個村名小組。 路頂村:
路頂村是福州長樂漳港街道的一個邊防村,位於長樂市漳港街道東南部,距離航城16公里,比鄰長樂國際機場盛譽神州大地的漳港海蚌公園落其旁,漳峽線、漳湖線縱橫交匯沿村東伸,濱海大道高速路錢沿穿越交通發達便捷。永亨海港城近在咫尺,隔道相助村落面積4.5公里,全村總人口3880人,1148戶,管轄大厝、樓下、七主、尾厝、金甲城、族長房、柒厝、財資、錦廈、後蘆里、孫朱、園兜林、張珠等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分4片區。 上壋頂村:
上壋頂村位於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西側,牛山南麓。漳湖線旁,東與福州空港工業集中區經編園,長樂國際機場相連,北與湖南鎮鵬謝村交界,西與漳湖南相接,南於路頂村毗鄰,距長樂市區18公里,上檔頂村村落面積1.5平方公里,先全村總人口1513人,426戶,上壋頂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於上世紀80年代發展國林種植。 仙岐村:
仙岐村系漳港街道第一大行政村,位於長樂市東部沿海,福州國際機場所在地,機場高速公路和省一級公路峽漳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東南 瀕海,西與路頂村交界,北與牛山與湖南鎮謝朱村相鄰,距長樂市區16公里。仙岐村落面積7.5平方公里,現全村總人口7100人,2885戶,主要居有鄭、柯、徐三姓,下轄46個村民小組。 門樓村:
門樓村位於漳港街道東南部沿海、福州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省一級公路峽漳線,兩港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東臨東海,西連岱嶼山與演嶼村交界,南與百戶村接壤,北接漳港社區,距福州國際機場3千米,距長樂市區15千米,門樓村落面積1.2平方千米,現全村總人口2744人,712戶,下轄尾厝、門樓里、東房角、壇前、新塘樓、新塘埔、肖朱、下塘井9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
百戶村:
百戶村位於漳港街道東部,東面臨海,西連岱嶼山與演嶼村交界,南與新厝村接壤,北接門樓村,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3公里,距長樂市區15公里,福州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峽漳線、兩港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數學家、珠算發明大師柯尚遷的故里。村域面積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27畝,養殖面積410畝,林地面積20畝。百戶下轄前廳、樓下、九邱、廳頭4個自然村,現全村總人口3828人,1012戶,其中外出經商辦企業1350人,旅居國外華僑350人。村黨總支部下屬有三個黨支部,58名黨員,其中流動黨員16人,黨員議事會代表20名。全村有48隻漁船,漁民145人。海產品資源豐富,特產漳港海蚌,又名「西施舌」,為世界海產珍稀。 新厝村:
新厝村位於漳港街道東南部沿海,省一級公路兩港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東面臨海,西屆文武砂鎮,南與萬沙村沙尾村接壤,北臨百戶村,距福州國際機場5千米,距長樂市區20千米。新厝村落面積1.7平方千米,現全村總人口1403人,402戶,轄新厝、舊厝、友坤、沙岱4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2003年被長樂市民政局、文明辦和老齡委員會聯合評委「敬老模範村」。 新宅村:
新宅村位於長樂市東部,省一級公路兩港線旁。東隔兩港線與新厝村交界,西南與文武砂鎮壺井村相連,北鄰小嶼浚與王朱村交界,距福州國際機場5公里,距長樂市區20公里。新宅村落面積1.8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1116人,291戶,下轄上厝、下厝2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2006年被長樂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平安村」。 沙尾村:
沙尾村位於長樂市東部沿海。東部面海,西與萬沙村接壤,南與文武砂鎮交界,距海峽奧林匹克城僅1公里,北鄰新厝村,距街道所在地6公里,距福州國際機場9公里,距長樂市區22公里。沙尾村落面積約4平方公里,現全村總人口2355人,587戶,下轄上樓、下樓兩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
村風淳樸,勤勞善良,敬老愛老,村民林秋仁等將自家房子改造為敬老院,現有境內外老人100多人在其中怡養天年。2006年被長樂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平安村」。
沙尾沿海防護林帶長2000多米,寬1000米,濃蔭蔽日,沙凈水清,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海之南面2公里處有島,狀似鐵錘鐵墩,上建有媽祖廟。
漳光社區:
漳光社區位於長樂市東部沿海,原為漳港鄉政府所在地,省一級公路峽漳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東臨仙岐村,西與漳港居接壤,南部面海,北與路頂村交界,距長樂市區15千米。漳光於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積約3平方千米,現全村總人口3236人,1196戶,轄程朱、李朱、王朱、施朱、周朱、陳朱、林朱、肖朱8個自然村,17個居民小組。2005年被福州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福州市衛生村」;2006年被長樂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平安村」。
關湖邊社區:
關湖邊社區位於漳港街道中部,毗鄰漳古線、漳湖線,機場貨運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東北與龍峰村接壤,距福州空港工業集中區2公里,西與演嶼村交界,距長樂市區14公里,南鄰漳港社區,距街道所在地僅數百米。關湖邊社區原為漳港仙岐村沿海地帶的一個自然村莊,1993年因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建設需要,全村集團搬遷至鎮區附件的新建村莊,於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積1平方公里,新村佔地173畝,現居人口達到1350人,368戶,18個居民小組。總勞動力約為897人,外出就業約為735人,待轉移勞動力約162人。
⑷ 大鵬最新作品《吉祥如意》豆瓣評分8.4,說說這部影片主要講的什麼
在2021年1月29日上映的《吉祥如意》由董成鵬執導,王吉祥、董成鵬、劉陸等主演的劇情電影,也是大鵬首次導演現實題材影片,故事講述一次不同尋常的春節家庭聚會以及一對十年未見的父女,源自大鵬親身經歷。此前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和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鏡界”單元展映。
《吉祥如意》以一段家庭錄像收尾,是大鵬2008年春節記錄下來的過年景象,依然是他用攝影機拍攝親人:吃著包子的王吉祥、還能走動的姥姥,以及鏡中手持DV的大鵬自己。姥姥推開門,展示出她很喜歡的門後的那張門貼——“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