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老打瞌睡是怎麼回事
如果是做重體力工作的,或以前不做體力工作,現在剛開始做體力工作,會出現這種情況,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就會好。還有可能是精神壓力大,白天用腦過度,也會出現。還有一種可能是慢性病變。建議做一下體檢,重點是腦部。近期或正在服用葯物,也可能是葯物的副作用。若是能排除是因病的原因,其他的情況,都很容易恢復的。你介紹的情況太少,無法做出什麼判斷,不知道這對你有沒有幫助。
㈡ 老年人經常坐著打瞌睡怎麼回事
首先,愛瞌睡要警惕腦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的腦血管如果發生了硬化,出現腦供血不足,甚至形成血栓造成腦梗塞,就會導致腦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的現象。久而久之,影響大腦正常功能的發揮,會出現打瞌睡等。這類患者,可能還會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無力等合並症狀,尤須注意。
其次,愛瞌睡可能是心臟病的信號
由於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時刻控制著人體的各個器官活動,而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因此,大腦代謝受到心臟收縮功能的影響非常大。當中老年人患有心臟病時,心臟向外泵出的血液會減少,大腦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現象,從而引起精神不振、愛瞌睡等症狀。
再次,愛瞌睡的患者可能存在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
本病多見於體型肥胖、有酗酒等不良習慣的中老年男性。這些患者在睡眠時因呼吸不流暢而導致暫時窒息,睡覺時打鼾是其最典型的症狀之一。通常,鼾聲響亮但不規律,時斷時續,聲音忽高忽低。因為他們不能完全進入睡眠狀態,所以即使夜間睡眠時間很長,也不能得到足夠休息,白天出現沒精神、疲倦、打瞌睡等表現。
第四,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俗稱「甲減」)也常表現為睏倦、愛瞌睡
這類患者主要是由甲狀腺出了故障,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減少所致。他們可能還會有懶散、不願活動、肢體腫脹、記憶力和智力減退、反應遲鈍等情況,也要引起我們重視。
此外,愛瞌睡還可能是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徵兆;一些抑鬱症的患者夜間睡不好覺,白天又犯困、打瞌睡,也是常有的現象。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在保證夜間正常睡眠的情況下,白天經常出現愛瞌睡現象,應及時到大醫院就診,尋找病因後盡早防治各種相關疾病。
㈢ 老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多少
中老年人睡眠的時間因該是別
9個小時為最佳。而且睡眠時間一定不可以缺少
0:專00
-
3:00這個屬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是睡眠的最佳時期。
一般老人都不可以缺少午間休息,但是不要休息時間過長。
中老年人睡眠時間長了會對本身的「免疫力」自然降低;還有「血壓」都會有所影響,睡眠時間長了甚至會產生「依賴」。
所以睡眠時間長了並不是一件好事,請多注意!!!
㈣ 老年人睡眠不好怎麼辦
專家建議應堅持這幾個習慣:
1、實行裸體睡眠。老年人裸體睡眠有以下好處:有利於血液循環,增強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活動;有利於皮膚的排泄和再生作用;有利於神經和體液調節;有利於增加適應和免疫能力;有助於消除疲勞。
2、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睡眠習慣主要是指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睡眠規律。幾乎所有的長壽者,都有這種很強的睡眠規律。幾乎所有的長壽者,都有這種很強的睡眠規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睡眠還能形成條件反射。
3、掌握好睡眠時間。根據研究資料表明,老年人睡眠時間隨著年齡而異,年齡越大,睡眠時間越長。一般來說,60~70歲平均睡眠8小時左右,70~90歲以上平均每天睡眠10~12小時為宜。我國古代養生學家也有「少寐乃老年人大患」的說法。
4、創造優良的睡眠條件。優良的睡眠條件能促使老年人睡眠格外舒展,具有催眠功能。主要有幾個要點:①東西床位,頭朝西;南北床位,睡時頭宜朝北;②枕頭不可太硬,影響血液循環,枕頭的高度不超過10厘米。
食療方法來調理
小米粥:小米性微寒,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小米中的色氨酸含量在所有谷類中獨占鰲頭,食後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進入腦內色氨酸的量,能起良好的助眠作用。
熱牛奶:安眠效果可與安眠葯媲美。牛奶的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色氨酸,它能促使大腦神經細胞分泌出一種使人產生睏倦感覺的血清素(五羥色胺),使大腦思維活動暫時受到抑制,產生睡意(在睡前1小時喝)。
大棗:味甘性平,養胃健脾、益血壯神,為安中益氣之良葯,用以治療倦怠乏力和失眠。把大棗炒熟掰開泡水當茶飲;或蒸熟隨意嚼食。大棗核炒焦後泡水代茶飲也可助睡眠。
柏子仁燉豬心:豬心一隻,柏子仁10 克。將豬心洗凈血污,然後把柏子仁放入豬心內,隔水燉熟服食。有良好的安眠效果。
龍眼肉:又名桂圓。為補血益心之佳果,果中之神品。其味甘類於大棗,入脾經功又勝過大棗,且無大棗壅氣之弊;在補氣的同時又可補血。思慮過度引起的健忘、失眠、驚悸,用它治之最為適宜(在鍋內蒸熟,隨意食用)。
蓮子芡實豬肉湯:蓮子肉50克,芡實肉50 克,豬肉200 克。將豬肉洗凈切成塊與蓮子肉、芡實肉一同煨湯,熟後用食鹽調味食之。
㈤ 老年人的最佳睡眠是幾個小時
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眼多、常多夢惡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有害。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㈥ 為什麼老人經常上床睡不著,坐下就打瞌睡
回憶一下,你和爺爺的精神狀態在一天中,是不是恰恰相反:清晨,你還賴在床上呼呼大睡,爺爺卻早已在花園里打起太極。到了下午,你精力充沛地忙這忙那,卻發現爺爺在沙發上打盹,手裡還拿著看到一半的報紙。晚上,當你已進入夢鄉,爺爺卻在床上輾轉反側。為什麼老年人會前一分鍾還讀著報紙,下一分鍾就立刻進入夢鄉;而一到晚上,躺在床上,卻又翻來覆去睡不著呢?
為了改善老人的睡眠問題,可以考慮採取以下措施:適當補充褪黑素;採用一些方法幫助睡眠,如每天進行若干戶外活動;白天喝上一小杯咖啡,或是把屋子弄得亮一點,增加日照時間,避免白天打盹。另外,老年人要建立有規律的睡眠習慣,保持卧室良好的環境,這對晚上的睡眠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㈦ 老人白天黑夜老打瞌睡是不是離死不遠了
有這種情況,但不一定,老年人突然常態化打瞌睡,主要可能有以下5個原因
1、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俗稱「甲減」)也常表現為睏倦、愛瞌睡。這主要是由於甲狀腺出了故障,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狀腺激素減少所致。他們還可能出現懶散不願活動、肢體腫脹、記憶力和智力減退、反應遲鈍等。
2、或是腦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的腦血管如果發生了硬化,出現腦供血不足,甚至形成血栓,造成腦梗塞等,就會導致腦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現象。久而久之,這會影響大腦正常功能的發揮,出現打瞌睡等表現。這類病人可能還會合並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無力等症狀,尤需注意。
3、慢性疾病
愛瞌睡還可能是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徵兆;一些抑鬱症患者夜間睡不好覺,白天犯困、打瞌睡也是常有的現象。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在保證夜間正常睡眠的情況下,白天還經常犯困,應及時到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尋找病因後盡早防治各種相關疾病。
4、可能是心臟病信號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時刻控制著人體各個器官的各種活動。一般情況下,心臟泵出的血液,差不多有1/5供給腦組織使用,因此,大腦代謝受到心臟收縮功能的影響非常大。當中老年人患有心臟病時,心臟向外泵出的血液會減少,大腦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現象,從而引起精神不振、愛瞌睡等症狀。
5、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
本病多見於肥胖且有酗酒等不良習慣的中老年男性。他們睡眠時因呼吸不流暢會導致暫時窒息,打鼾是最典型症狀之一,通常表現為鼾聲響亮但不規律,時斷時續,聲音忽高忽低。因為他們不能完全進入睡眠狀態,所以即使夜間睡眠時間很長,也得不到足夠休息,白天就會出現沒精神、疲倦、瞌睡等表現。
以上5種里,有慢性、急性,比如心臟不行,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你說的,很快就會離世。
所以,出現經常打瞌睡的情況,又突然狀態有明顯好轉,那就陪在身邊吧,因為可能出現迴光返照了(體內分泌激素了,一般幾到十幾個小時就會離世)。
㈧ 中老年人每天睡眠多長時間最佳
1、30~60歲成年人:每天睡7小時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時睡眠時間,婦女需要7.5小時左右,並應保證晚上10點到早晨5點的「優質睡眠時間」。因為人在此時易達到深睡眠狀態,有助於緩解疲勞。
芬蘭一項針對2.1萬名成年人進行的22年跟蹤研究發現,睡眠不到7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過8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2、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時
老人應在每晚12點前睡覺,晚上睡覺的時間有7小時,甚至5.5小時就夠了。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風險。
(8)老年人打瞌睡擴展閱讀:
老人失眠解決方法
1、消除易發生失眠的各種病因,積極參與全民健康教育活動,掌握睡眠相關知識。
2、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合理、科學安排飲食。老人進行有規律的運動最好在下午進行,但不要在睡前2~4 小時進行;應適當曬太陽和增加人際交往,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3、睡眠環境安靜、整潔,寢具舒適,溫度在18℃至20℃為宜;卧室光線盡可能暗一些,甚至可以戴眼罩;用地毯、窗簾、耳罩等減少雜訊。
4、睡前喝杯加蜜的牛奶:牛奶中含有促進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 小時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眠。蜂蜜有助於整夜保持血糖平衡,從而避免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