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運動和太極拳一樣適合老人
什麼運動和太極拳一樣適合老人?
最適合老年人的是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鍛練拳種,架子高高低低,跳躍少,以免練習者摔倒受傷或跌倒。 特別是楊式太極拳的傳統套路是八十五式,非常適合老年人練習。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她起源於楊露禪及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以陳氏古老的太極拳為基礎發展創作。 特別是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是楊澄甫前輩根據其祖、父模式發揚光大,最後定型,成為後人太極拳練習的典範,至今受到後世廣泛歡迎和喜愛。
『貳』 老年人健身可以用的太極球嗎
健身球,又稱健腦球、太極球,是我國民間的傳統健身器材之一。有大理石或花崗岩的、不銹鋼的、銅的,還有的只用兩三個核桃作球。太極球對老人健身的好處多嗎?老人健身的好處又有哪些呢?佰佰安全網一起來和大家看一下吧。
一是鍛煉腕指關節和上肢肌肉的活動能力。在手掌中轉動健身球,必須依靠指力、腕力、臂力,並且通過手指、手掌、手臂的配合,心和手的默契,才能使兩個球運轉自如。長此以往,可以使手指、手掌、手腕、手臂,活動能力增強,彎曲伸展靈活,促進指、腕、肘、肩關節以及整個上肢肌肉的運動,可預防關節退變,上肢麻木、無力、顫抖、握力減退等症狀的發生。
二是舒通經絡,調和陰陽,暢達氣血,活動筋骨。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調節各部分的通路。手指指端是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的交匯之處,手部有會谷、少商、商陽、勞宮、後溪等重要穴位。健身球在手裡轉動,對這些穴位能起到按摩和刺激作用,並且牽動兩臂內外側、直到肩背部和腋下淋巴結的神經,從而波及全身,起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暢達氣血的作用。同時,也能使指骨、掌骨、小臂骨、大臂骨乃至肩胛骨等筋骨得到活動。
三是健腦益智,延緩腦細胞退化,防止老年痴呆。腦部有豐富的神經中樞,彼此牽連,彼此刺激,從而成為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指揮中心。
『叄』 老年人太極拳
1、老年人學習練習太極拳建議選擇楊式太極拳或者同類風格的國家簡化太極拳套路。這類版較柔緩、舒展權,動作也不難記,姿勢功架大方端正,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2、中老年練太極拳應以悟拳、養拳為主,宜柔不宜剛。以養氣、養心、養血、調氣、培氣、練氣、練內功為主,不需要可以追求發力。把練精、氣、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體素質增強筋骨皮也同樣達到鍛煉的效果。
3、根據中老年人身體特點,太極拳很注重身體的內在感悟,中老年人在思維理解往往較強的,所以學習練習太極拳不要心急,務必注意端正自然放鬆來練習。中老年人因長期習慣,感覺身體內在的細微體悟會有早有晚,務必耐心靜氣堅持學習練習。而且,應該謹守四個原則為宜:一是拳架宜高不宜低;二是練習速度宜慢不宜快;三是意識追求宜柔不宜剛;四是練習安排宜勤不宜多。
『肆』 描寫老人打太極拳的一段話怎麼寫
那精壯的老人往場地中間一站,這整個地方彷彿都多了一股威嚴的氣勢,他的手似乎在摸著一個無形的球,摸時彷彿與這風融為一體,變得輕柔溫軟,但又讓人感覺裡面潛藏著無限的力量,隨時都有可能沖出來,轟出一聲巨響。他把雙手往上提,整個人的精氣神彷彿也因此升華,嘴角微微揚起,有些得意,卻沒有揚得太高。老人的一隻腳在地面劃出一道清逸出塵的弧線,雖然看似很輕,但若是有人被踢到,必然要摔個大跟頭。
『伍』 老年人學習太極拳適合哪一種
老年人適合楊氏太極拳。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
楊氏太極拳通過改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白領健康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和過度疲勞等疾病具有顯著的腦損傷作用。
而且,太極需要我們放鬆,使身體的血管阻力減少,這可以加速我們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 太極拳的呼吸是深呼吸,這是一種氣沉的丹田,對內臟有很好的按摩和保健作用。
(5)老年人太極球擴展閱讀:
一、要領准則
1、十個要領:提頂、斂臀、吊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氣。
2、十個准則:松、沉、柔、勻、圓、穩、正、實、靈、健。
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練拳和推手必須注意的五個方面,現依次說明。
二、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太極拳需要整體放鬆,外在舒適,「靜靜尋求靜止」,「故意不給力」練習,讓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充分休息,讓神經興奮,抑制已經一直在不斷調整。
2、提高呼吸質量:太極拳要求; 「引導氣體,運輸身體。」逐漸實現均勻,深沉,柔軟,緩慢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能做到縱向鬆弛,擴張,並改善肺泡通氣。金雲:「呼臍,生與天齊。」它顯示了腹式呼吸的效果。
3、改善內臟的功能:由於「腹式呼吸」的放鬆和擴張,形成自主內臟按摩,有效促進全身各器官和器官的血液供應,協調器官之間的功能。由於太極拳非常重視腰骶脊柱運動,背部和背部運動可以加強腎臟。
4、增強體育鍛煉:太極拳要求「有潛力去,螺旋去」,「上下,內外」,「一動不動」的全身運動。全身的所有關節,骨骼和肌肉都參與到這種溫和,伸展和連續的運動中。肌肉變得有彈性,關節和骨骼之間的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5、疏通經絡隧道:中心部分需要「氣沉丹天」和「掌握在腰間」。這是鍛煉調速器的兩個靜脈以及脈沖和脈沖的重要方法。在四肢柔軟,連續和纏繞的運動中,必須到達四肢的四個末端。從而疏通人體十二嚴重。
『陸』 老年人打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太極拳是由我國古代導引養生術逐步發展演變而來的,太極最初是出於道士的內丹修煉圖,形似雙魚合形。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在其《太極圖說》中提到:「太極動而生陽,懂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靜一動,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這正體現出太極拳的理論,它講究調理陰陽,協調動靜,尤為注重「神意靜以和,形體動以柔」。要領是意守丹田,以動啟靜,以靜濟動,以意銜氣,運遍全身,如環無端,寓太極肇基,周而復始之義。觀拳路,亦以太極圖形編組,手法的采、挒,步法的顧、盼,渾然一體,陰陽互發。這表明太極拳是以生命整體觀為依據的健身手段。
太極拳要求意念鍛煉、呼吸鍛煉和肢體活動三者密切配合,強調「調身」、「調息」和「調心」。「調身」是最初階段,然後是「調息」,即吐納,現已知通過深長緩和的呼吸運動能加強肺泡的氣體交換,調節心肺系統的技能狀態,改善全身臟器的代謝,特別是對大腦的「入靜」更具益處,達到這一部即為「調心」。根據對「入靜」的機理的研究,發現「入靜」完全不同於大腦皮層的抑制,是腦細胞活動處於有序化的最佳狀態。「入靜」是一種平衡狀態,平衡和運動不分開,調身養血脈,調息養氣,調心養神。老年人如果能持之以恆進行太極拳聯系,定能達到這三種狀態。如果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可以說是體現了老年養生的精髓。老年人練習太極拳好處多多,只要掌握好度量,理解其內涵,必有強身健體之效。
『柒』 老人打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太極拳適合老年人養生
老年人打復的所謂太極拳嚴格來說不制能稱其為「拳」。「拳」是打人用的,據有攻擊性。老年人練的是太極操。
就是太極操也是脫胎於太極拳,沒有功底去練習非常容易損傷膝關節。一定要練的話,不求姿勢標准,活動一下就好。
老年人也分年齡層。剛退休的可以去練一下,身體還承受得起損耗。過了70歲就不要練了,快走、游泳都是不錯的運動。
想學養生,無需學拳。張家界的百歲老人存沒一個練太極拳的,90幾歲還要做家務。太極拳宗師級的人物幾乎沒有活過90歲的。
拳術就是技擊術。太極拳是包含了太極理念的技擊術。太極拳非為養生所創。練太極拳和長壽沒有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