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呻喚

老年人呻喚

發布時間:2021-12-30 21:12:13

⑴ 關於<臘八粥>的文章

題名: 臘八粥
主題關鍵詞: 食的趣聞
文獻出處: 中國美食傳說與烹飪
原文
原文
臘八粥又稱佛粥、五味粥、七寶粥、七寶五味粥等。用粳米、糯米、麥米、玉米、薏仁米等製作而成,全國各地大都流行臘月初八吃此食的風俗。

據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蘇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關於臘八粥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朱元璋少時為地主家放牧,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還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於是他就在野外到處找東西充飢。突然間,他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進一個老鼠洞里,朱元璋走近那個洞口,用樹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發現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顯然,這是老鼠的冬儲糧。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穀雜糧,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將這些雜糧洗凈,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仍惦記著他少時親自做的「雜糧粥」。他規定在御膳堂要做這種五穀雜糧粥,並欽定這種粥的名稱為「臘八粥」。御廚在粥中另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又傳到民間,一直相延到今。

民間有臘月(農歷十二月)初八煮粥的習俗,故而也叫臘八粥。

製作原料:用料多種多樣,沒有定規,可根據各地的習慣、各人的愛好和條件而定,凡五穀雜糧均可。在我國北方人們常用小米、赤豆、蜜棗、黃豆、米仁、桂圓、蓮子、胡桃、松子煮成,其味香甜,可暢胃氣、生津液。而在我國南方,人們則喜歡用白果、花生、蓮子、紅棗、板栗等,加上薑桂等調味品,摻在糯米中煮成鹹味粥,溫暖滋補,可以祛寒。

粳米25克,糯米50克,麥仁米25克,玉米25克,薏仁米25克,葛仙米50克,飯豆100克,白蓮子50克,白雲豆50克,小棗100克,大棗10枚,杏仁25克,核桃仁25克,栗子25克,花生仁25克,蜜桂花50克,紅糖100克。

製作方法:將大白雲豆提前(最好頭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發至胖大;白蓮子用熱水漲發,去綠色芯,同白雲豆先下入煮鍋煮20分鍾,再加入大米、糯米、麥仁、葛仙米、小棗及飯豆,栗子去掉硬殼和內衣。將上述原料洗凈,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鍾,至粥稠豆糯、棗爛時止。

粥熟後加蜜桂花、紅糖(或先將紅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勻即成。

特點:黏糯滑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年邁體弱者食此粥有利於恢復健康。不論哪種臘八粥,都有暖肚、潤腸、補脾、清肺等功能。

⑵ 閱讀分析:讀巴金《小狗包弟》(節選)--謝謝

黑暗中的光明
巴金, 一個世紀老人的筆下的故事, 是真實的、 不可懷疑的。在文章中的開頭 以一個悲慘但感人的故事來引入文章。故事中 小狗與藝術家的友好往來讓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為後文小狗的悲慘命運埋下伏筆 寫藝術家的道途失意 寫他的可憐。但就是這樣 凸顯了小狗與他之間濃厚的感情是永遠不會被摧毀的
小狗在藝術家成為老鼠 被人人罵是 ,仍然熱情的撲上去 去與藝術家親熱 在人們可惡的動作中 人不願離開他 並為他哀叫了三天而死去 這個感人的故事 其實也是巴金的黑暗的真實的寫照 寫出了巴金的悔恨與慚愧 悔恨將包弟的性命丟失 慚愧自己連個小狗都保護不了 並且通過多出用白描、對比、誇張等修辭格的手法 更加突出了巴金對自己的埋怨與自責 巴金用他那不屈的筆寫出了無人感寫的自己的過錯 敢於揭露自己的黑暗 這是黑暗中的光明 讓人迷途知返 重新做人

⑶ 老人與釘子閱讀訓練的答案誰知道

你是麗水的考生吧,我也考到了 啊
老人與釘子
巴音博羅
這是小鎮上最司空見慣的風景:一個老人,一把錘子,和幾只舊木箱……在寧靜的陽光下,一件毫無深意的活計。
如同大多數閑不住的老頭兒一樣,現在,他要把這些舊木箱一一拆開,像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這需要耐心,需要對往昔的愛意和一顆易於傷感的堅強的心。
而那把冷酷的鉗子是多麼強勁、有力。它輕易就能鉗住那些銹跡斑斑的釘子,從回憶深處,從事物結痂的傷疤里殘忍地拔出……
那些寒光閃閃的釘子啊,那麼結實地埋在木紋里,多少年過去了,至今還把兩塊毫不相乾的木條緊緊連在一起,直到木質腐朽了,木頭和木頭之間拆裂開一條觸目驚心的縫隙。
而釘子不腐朽。釘子即便完全爛成銹斑一點,它仍然是釘子,留在木頭心上。
是的,木頭在叫做木頭之前,人們管它們叫樹——楊樹、柳樹、槐樹、樟樹或銀杏樹,但是當它們被刀鉅斧頭砍伐之後,這些生長在高山谷壑之間沐浴千年風霜萬年雪冰的巨大身軀就被無情地換了一種說法:木頭。當樹木倒在大地上,被截去龐碩虯曲的根須,卸去細密繁茂的枝丫,變成光禿禿的醜陋的一段時,它就成了任之隨意剮剖的東西。大卸八塊,鉅成木板、木棱、木線、木柱……然後膠粘火烤,釘鉚榫勾,製成櫃箱床椅,各種器物,置於民間,一代代傳承下去。木頭這時候又不叫木頭了,它換成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流傳不息。
這是木頭的史話,對於釘子來說,木頭僅僅是它的載體,釘子是木頭與木頭之間發生過的故事,掩藏在歲月深處——聲音、笑容、語氣、眼神兒,以及生死不渝的情感……在時間的河流中,釘子死死地抓住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抓住。如果那些曾經被強硬地釘在一起的兩塊木頭突然分開,釘子必然兩手空空。
這個下午,陽光依舊是千年之前照耀過小鎮的陽光,老人也依然是千年之前就曾有過的老人。但在大街旁的這個小小院落里,幾只舊木箱,一個老頭兒一小堆釘子卻構成了這個世界的核心。
分不清木箱裝過些什麼,如同人們通常猜不準老人的年歲。木箱舊了,可以把它們慢慢拆掉,引火,煮一鍋粥飯,或溫一溫土炕取暖,但是拆木箱的老頭兒呢?那滿頭雪白的鬢發,那層層堆砌的皺紋,那渾濁的眸子和零落的牙齒……除了衰老,無助無聲的衰老和無窮無盡的記憶,老頭兒什麼也沒有。
但是現在他有了一垛木條和一小堆殘損不全的釘子。木頭可燒火,修補籬牆,但那些彎曲、銹蝕的釘子能用來做什麼呢?老頭兒獃獃地坐在那兒,不由得一陣慌亂。
他不知道該拿它們怎麼辦。是扔掉還是當成破爛兒賣掉。他遲疑地舉起錘子,小心翼翼地把彎曲的部分一根根砸直。
陽光碎成齏粉,往昔變得模糊,又空盪成荒漠般的死寂。有什麼在僵硬的軀體里尖銳地疼痛起來,又噩夢般擴散成一片。老頭猛然呻喚一聲,扔下手裡的家什,塑像般僵在那裡,耳畔槍林彈雨,眼前呼嘯一片。
他覺得幾十年前,一枚斷了帽兒的釘子,依然埋在他干澀的骨縫里,灼燙著……
(《散文選刊》2004年6期)
自測題
難度指數
解題時間:20分鍾
1.「釘子」一詞在文中的意義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2.為什麼說拆舊木箱「需要對往昔的愛意和一顆易於傷感的堅強的心」?
3.如何理解「除了衰老,無助無聲的衰老和無窮無盡的記憶,老頭兒什麼也沒有」這句話的含義?
4.對文章的賞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通過老人拆舊箱子的場景,點明「釘子」蘊涵的意義,表達作者對老人的關注之情。
B.文章插敘了一段木頭史話,目的在說明人生總是經過許多的磨難、困苦,然後才能成功的深刻道理。
C.第8段,作者用了「依舊」「依然」兩個詞,及其形象地表述了這樣的陽光和老人很多,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流傳不息。
D.「老人和釘子」是具體生活中真實的人、物,但作者把它們抽象為具體的抒情符號,所以文章簡潔生動,又深刻具體。
E.文章全部運用描寫、記敘的寫作手法,客觀真實地表述生活的原貌,雖然沒有議論的語句,但深刻反映了生活的感悟。
訓練重點
理解重點語句的含意,賞析評價文章。
思路分析
散文 「形散神聚」的特點決定了散文在材料的運用上,更注重對現實生活的描述。所以散文寫作時,往往藉助描述具體(或物質)的 「人、事、物、景」,即「具象」,賦予它們以情感,即意象,再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法,如托物言志、象徵等,升華為抽象的精神范疇,來表達作者的觀點態度,體現文章的主旨。
如巴金先生的散文《燈》就是按「具象(物質的)——(意象)——抽象(精神的)」的結構寫作的:文章開篇寫掃淡黑暗、給人溫暖、指明道路的燈,這是具體的;然後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賦予燈,可以給人安慰、鼓舞和勇氣,這燈變成了意象的燈,把燈的作用由物質意義升華到精神意義;接著聯想歐洲古老的傳說,增加文章的內涵,拓展燈的作用,燈還可以起到導航的作用,能激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又是具象的燈;再後,「燈」已不再是具體的實物的燈,而是抽象為精神意義,這燈可以拯救人生、改變人生、為人生導航。
《老人與釘子》也是由具體的老人拆箱子到對「箱子」、「釘子」和老人的精神意義的抽象:文章中的「箱子」象徵著往昔的歲月、「釘子」象徵著留在心底的記憶。
第一題考查理解詞語含義和辨析文章表達技巧的能力。「釘子」在文章中有著象徵意義,同時「釘子」作為一種意象貫穿了全文,是抒情的載體。
第二題是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意。理解「箱子」「釘子」的象徵意義,再根據文章理解「拆箱子」的生活意義和人生意義:「拆箱子」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所以會有傷感,要回憶就要有堅定的心。
第三題是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要關注整篇文章的主旨,體會老人「拆箱子」和老人生活的環境間的聯系。過去的已經過去,作為人最重要的是現在如何做,而老人只是生活在回憶中。
第四題是對文章的賞析和評價。A項是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文章通過老人「拆箱子」的場景描寫,表現出時光的流逝,老人在回憶中生活,體現作者對老人生活環境的關注。B項是對表達技巧的賞析,對木頭的史話的目的是說明釘子在木頭生活中的作用,為下文寫「拔釘子」的內容作鋪墊,選項拔高了文章的思想。C項「依舊」「依然」說明的是歷史的傳承和社會的發展。D是對文章抽象意義的理解,「老人」在文章中沒有象徵意義。E項是對表達方式中寫作方法的考查。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不正確的兩項是B和D。
方法推介
分析散文的「具象」(「意象」)「抽象」意義,對解答散文閱讀題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如2001年高考散文閱讀題《門》,兩省一市的一道題,清楚地說明分析「具象」和「抽象」對解答散文閱讀題的積極意義:「作者筆下的門,有的是實實在在的,有的則賦予象徵的意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回答這個問題,就可以對門的具象和抽象意義進行分析。所謂實實在在的「門」,是生活中的門,是人們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是具體的實物;所謂象徵的門,是抽象出的具有門的意義的一種思想、一種精神,有著人生、社會層面的意義或哲理。為什麼從生活的門寫起呢?好處無怪乎是讓讀者由熟悉的事物,去理解門代表的象徵意義,去深層的理解作者要表述的道理,這樣寫的好處是便於作者表達觀點態度,便於讀者理解體會。
1.分析「具象」、「抽象」,把握文章主旨。如果把一篇散文看成兩個層次,那麼一般地第一層作者要描寫具體的景、敘述真實的事、描摹生活的物、記敘實際生活的人,這些都具有生活本身的意義或物質的意義;第二層主要從思想的角度抽象出生活意義中體現出的人生、社會意義,由此體現出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文章的主旨。《老人與釘子》就是通過對老人「拆箱子」生活意義的描寫抽象為社會的意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2.把握「具象」、「抽象」,體會關鍵詞語、句子的內涵。文中「依然」「依舊」的意義是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但是結合文章的主旨可以看出,兩個詞語的使用是說明這樣的場景還很多。第三題對句子的理解,通過具象和抽象的理解,可以得出老人不應該活在記憶里的結論。
3.體會「具象」「抽象」,提高整體鑒賞能力。2004年高考加強了對評價和鑒賞能力的考查力度。如賞析題的D項,分析中可以看出「老人」沒有象徵意義。
總之,解答散文閱讀,要關注文章中描寫的人、事、景、物,並且分析人、事、景、物體現的生活、物質意義,認真分析人、事、景、物蘊涵的人生、社會意義。
誤區提醒
關注散文具象的描寫和抽象意義的概括,減少不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意義盲目答題。
參考答案:
1.象徵著老人留在心頭的記憶,是文章抒情的載體和行文的線索。
2.「箱子」象徵著逝去的歲月,「拆箱子」是指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所以含有傷感的情懷,而敢於回憶,要有一顆堅強的心。
3.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人們最重要的是現在應該怎樣做,而老人只是生活在回憶中,所以老人一無所有。
4.B、D。

⑷ 老人與釘子讀後感

1.「釘子」一詞在文中的意義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2.為什麼說拆舊木箱「需要對往昔的愛意和一顆易於傷感的堅強的心」?
3.如何理解「除了衰老,無助無聲的衰老和無窮無盡的記憶,老頭兒什麼也沒有」這句話的含義?
4.對文章的賞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通過老人拆舊箱子的場景,點明「釘子」蘊涵的意義,表達作者對老人的關注之情。
B.文章插敘了一段木頭史話,目的在說明人生總是經過許多的磨難、困苦,然後才能成功的深刻道理。
C.第8段,作者用了「依舊」「依然」兩個詞,及其形象地表述了這樣的陽光和老人很多,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流傳不息。
D.「老人和釘子」是具體生活中真實的人、物,但作者把它們抽象為具體的抒情符號,所以文章簡潔生動,又深刻具體。
E.文章全部運用描寫、記敘的寫作手法,客觀真實地表述生活的原貌,雖然沒有議論的語句,但深刻反映了生活的感悟。
訓練重點
理解重點語句的含意,賞析評價文章。
思路分析
散文 「形散神聚」的特點決定了散文在材料的運用上,更注重對現實生活的描述。所以散文寫作時,往往藉助描述具體(或物質)的 「人、事、物、景」,即「具象」,賦予它們以情感,即意象,再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法,如托物言志、象徵等,升華為抽象的精神范疇,來表達作者的觀點態度,體現文章的主旨。
如巴金先生的散文《燈》就是按「具象(物質的)——(意象)——抽象(精神的)」的結構寫作的:文章開篇寫掃淡黑暗、給人溫暖、指明道路的燈,這是具體的;然後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賦予燈,可以給人安慰、鼓舞和勇氣,這燈變成了意象的燈,把燈的作用由物質意義升華到精神意義;接著聯想歐洲古老的傳說,增加文章的內涵,拓展燈的作用,燈還可以起到導航的作用,能激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又是具象的燈;再後,「燈」已不再是具體的實物的燈,而是抽象為精神意義,這燈可以拯救人生、改變人生、為人生導航。
《老人與釘子》也是由具體的老人拆箱子到對「箱子」、「釘子」和老人的精神意義的抽象:文章中的「箱子」象徵著往昔的歲月、「釘子」象徵著留在心底的記憶。
第一題考查理解詞語含義和辨析文章表達技巧的能力。「釘子」在文章中有著象徵意義,同時「釘子」作為一種意象貫穿了全文,是抒情的載體。
第二題是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意。理解「箱子」「釘子」的象徵意義,再根據文章理解「拆箱子」的生活意義和人生意義:「拆箱子」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所以會有傷感,要回憶就要有堅定的心。
第三題是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要關注整篇文章的主旨,體會老人「拆箱子」和老人生活的環境間的聯系。過去的已經過去,作為人最重要的是現在如何做,而老人只是生活在回憶中。
第四題是對文章的賞析和評價。A項是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文章通過老人「拆箱子」的場景描寫,表現出時光的流逝,老人在回憶中生活,體現作者對老人生活環境的關注。B項是對表達技巧的賞析,對木頭的史話的目的是說明釘子在木頭生活中的作用,為下文寫「拔釘子」的內容作鋪墊,選項拔高了文章的思想。C項「依舊」「依然」說明的是歷史的傳承和社會的發展。D是對文章抽象意義的理解,「老人」在文章中沒有象徵意義。E項是對表達方式中寫作方法的考查。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不正確的兩項是B和D。
方法推介
分析散文的「具象」(「意象」)「抽象」意義,對解答散文閱讀題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如2001年高考散文閱讀題《門》,兩省一市的一道題,清楚地說明分析「具象」和「抽象」對解答散文閱讀題的積極意義:「作者筆下的門,有的是實實在在的,有的則賦予象徵的意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回答這個問題,就可以對門的具象和抽象意義進行分析。所謂實實在在的「門」,是生活中的門,是人們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是具體的實物;所謂象徵的門,是抽象出的具有門的意義的一種思想、一種精神,有著人生、社會層面的意義或哲理。為什麼從生活的門寫起呢?好處無怪乎是讓讀者由熟悉的事物,去理解門代表的象徵意義,去深層的理解作者要表述的道理,這樣寫的好處是便於作者表達觀點態度,便於讀者理解體會。
1.分析「具象」、「抽象」,把握文章主旨。如果把一篇散文看成兩個層次,那麼一般地第一層作者要描寫具體的景、敘述真實的事、描摹生活的物、記敘實際生活的人,這些都具有生活本身的意義或物質的意義;第二層主要從思想的角度抽象出生活意義中體現出的人生、社會意義,由此體現出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文章的主旨。《老人與釘子》就是通過對老人「拆箱子」生活意義的描寫抽象為社會的意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2.把握「具象」、「抽象」,體會關鍵詞語、句子的內涵。文中「依然」「依舊」的意義是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但是結合文章的主旨可以看出,兩個詞語的使用是說明這樣的場景還很多。第三題對句子的理解,通過具象和抽象的理解,可以得出老人不應該活在記憶里的結論。
3.體會「具象」「抽象」,提高整體鑒賞能力。2004年高考加強了對評價和鑒賞能力的考查力度。如賞析題的D項,分析中可以看出「老人」沒有象徵意義。
總之,解答散文閱讀,要關注文章中描寫的人、事、景、物,並且分析人、事、景、物體現的生活、物質意義,認真分析人、事、景、物蘊涵的人生、社會意義。
誤區提醒
關注散文具象的描寫和抽象意義的概括,減少不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意義盲目答題。
參考答案:
1.象徵著老人留在心頭的記憶,是文章抒情的載體和行文的線索。
2.「箱子」象徵著逝去的歲月,「拆箱子」是指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所以含有傷感的情懷,而敢於回憶,要有一顆堅強的心。
3.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人們最重要的是現在應該怎樣做,而老人只是生活在回憶中,所以老人一無所有。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呻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養老金每年給多少錢 瀏覽:84
對於老人啰嗦怎麼辦 瀏覽:901
怎麼養老繭 瀏覽:816
企業哪些情況可以不繳養老保險 瀏覽:114
孫兒孝順爺爺的感人話 瀏覽:128
養生堂產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134
如龍7養老院 瀏覽:205
家居式養老和居家養老什麼區別 瀏覽:781
敬老院移交管理辦法 瀏覽:814
養老保險個人記錄怎麼查詢列印 瀏覽:561
45歲以後女性做哪些體檢 瀏覽:404
孝敬媽媽的佳句 瀏覽:245
體檢時檢查癌什麼意思 瀏覽:177
武漢社保醫保繳滿多少年能退休 瀏覽:249
2018年退休工人還長工資嗎 瀏覽:382
苟仙李長壽 瀏覽:893
新鄉養老險認證逾期怎麼辦理 瀏覽:275
鞏義長壽山作文 瀏覽:242
重陽節寧波景區優惠 瀏覽:565
2016上海市養老金調整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