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十而已》:和顧佳過招,為何是一種煎熬
家裡的煙花公司,雖然老闆是老公許幻山,但實際上除了藝術設計之外,無論是公司的人事、財務,還是業務拓展,事事離不開顧佳。
顧佳才是真正的大老闆,許幻山坐在老闆的位置是顧佳高情商的成全。
如同顧佳跟太太圈告別時說的那句話:「我能在擁有自己的姓名的時候離開,你們因為冠著夫姓而存活!」
最初和王太太過招,顧佳欲擒故縱。
顧佳是一個寶藏女人,做得了好吃的甜品、玩兒得轉天文望遠鏡、懂得小行星命名,運用這些技能拿下王太太後,王太太開始作了,用「你如果搞定小行星,我倒是可以考慮推薦你兒子上幼兒園事」來威脅顧佳,表情一臉自信篤定。
過招需要腦子,若說王太太是因為愛子心切,倒不如說王太太想試試顧佳的底線,如果顧佳就此答應,以後顧佳就能任她擺布,但顧佳立刻回擊「我不需要了」,王太太立刻示弱,向顧佳哭訴自己不容易,順便還提點顧佳為了孩子要放得下身段。
⑵ 《三十而已》大結局是怎麼樣的
電視劇《三十而已》通過講述三個女人的生活故事,將很真實的社會現實展示在觀眾面前,引起了觀眾的很強的共眠。劇中三姐妹不同的遭遇和命運安排在讓觀眾看的津津有味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深深的思考,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才能處理好感情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如何才能在壓力山大的社會中立足。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三十而已》電視劇額最後,三位女性有了不同的人生結局,但是結束也是另一種開始。首先顧佳投身於自己的茶廠。在丈夫坐牢之後,顧佳也離了婚,搬到鄉下的農村一心投身於自己的茶廠;其次,鍾曉芹和丈夫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經歷了離婚和復婚之後,鍾曉芹和丈夫度明白了婚姻最重要的是什麼,兩個人在離了一次婚之後都成長了,復婚之後也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最後,王漫妮選擇了出國深造。在事業和感情經歷了諸多挫折之後,王漫妮選擇了去國外深造,也再次開啟樂自己的新的人生。
在經歷了感情和工作上的諸多變故之後,堅強勇敢的王漫妮最終沒有放棄自己,勇敢的站了起來,並且拒絕了高薪的工作,選擇開始新的人生,到德國去學習。這也是她的另一段人生旅程。
你對於這部電視劇的結局有什麼想說的?
⑶ 三十而已:許幻山出獄,顧佳還會和許幻山有可能嗎
三十而已許幻山入獄,而顧佳盡心盡力的幫許幻山處理公司的事情,最後回到了茶廠。
至於他們倆的婚姻,能夠繼續走下去嗎?
所以顧佳和許幻山註定離婚。
那麼等到許幻山出獄,顧佳也不會再接受許幻山了。
顧佳不會吃回頭草,也不會讓許子言吃苦。
你們覺得顧佳和許幻山還有可能嗎?
⑷ 顧佳爸爸為什麼要去養老院
這個其實我覺得很好理解
1、老人為子女好。顧佳媽媽走的早,爸爸一直一個人,回自己在家裡的話,答子女一直擔心他的身體;和顧佳住的話,人家又有自己的家庭,也不好去給他們添麻煩。所以,顧佳爸爸還是為了子女的輕松。
2、他們去考察的養老社區,其實並不像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破舊和服務不到位的養老院,無論是環境、服務其實還蠻人性化的,子女讓父母住這種地方,也比較放心。
3、現在的養老觀念其實也有在變化,顧佳爸爸作為高知群體,對於養老的觀念肯定也是接受度比較大的。自己住的比較舒服,還有同樣閱歷的人可以互相作伴,子女也省了不少麻煩,何樂而不為。
4、現在已經過了談養老院就色變的時代,其實,養老社區也是一種很優的養老解決方案,比如上海這邊比較知名的「梧桐人家」,環境好,服務好,老人能有時間,有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健康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保障,整體的晚年生活品質更好。
如果是我,我肯定會選擇去的。
⑸ 三十而已中顧景鴻這個角色的人設是什麼
顧景鴻這個角色的人設是一個好父親,時刻為自己的女兒著想,不給女兒添麻煩。女兒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隨時的出現給與幫助,是女兒的堅強後盾。
一、顧佳和顧景鴻的矛盾
顧佳和自己的父親關系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自己的母親當時得了絕症,而顧景鴻選擇放棄了治療,這也等於放棄了自己媽媽最後的一點生存機會。所以當時顧佳一氣之下就搬到了學校寄宿,也是為了緩解自己和父親單獨相處的尷尬,其實顧景鴻也知道自己的女兒一直因為自己放棄的對妻子的搶救生氣,但是他也是無奈。顧景鴻 沒有過多的和自己的女兒進行解釋。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的妻子記在心中,也不再娶妻就是這個原因。
顧景鴻不僅女兒的避風港,也給足了更加勇氣,讓顧佳勇往直前。顧佳知道還有人無條件的愛著她,讓顧佳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
⑹ 《三十而已》:劇中有哪些配角的表現,比主角還要出彩
《三十而已》是一部貼近現實的都市劇,除過主角演技到位外,配角也很出彩。我認為配角比較出彩的有王漫妮的父親,顧佳的父親,漫妮老家的相親對象和陳嶼的弟弟陳旭。
王漫妮的父親,讓人感覺到父愛如山他很懂女兒,看到漫妮突然回來,覺得女兒肯定是受到打擊了,待不下去了。看那樣子,也不像是衣錦還鄉的樣子,不過、回來挺好的。這世界也看過了,挫折也受過了,就能安安心心地留在我們身邊了。
漫妮父親提議要給女兒好好置辦一個三十歲生日,來捂熱孩子的心。當漫妮母親看著孩子就心疼時,他提醒老婆說:少問,少說。女兒想說的,自己會說;不想說啊,你也別瞎打聽。我們趁著這次給她過生日啊,好好地給孩子暖暖心。
⑺ 三十而已中顧景鴻的結局如何
在電視劇《三十而已》里,顧景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角色,他是顧佳的父親,也已經晉升為姥爺,但父女之間的關系始終存在著一種隔閡。
其實從在妻子離世後,顧景鴻始終沒有再娶,就不難看出他對妻子是有所虧欠的,所以他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女兒,尤其在女兒的婚姻上,顧景鴻看得比誰都通透。他甚至在女兒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時候,主動提出去養老院,而等到女兒婚姻出現問題時,他又站出來照顧外孫,在故事的結尾許幻山同意了離婚,他為自己曾經做的錯誤買單,而顧佳也在經歷這一系列事情後身心俱疲,只有顧景鴻陪伴女兒和外孫,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⑻ 《三十而已》告訴我們,該為獨居的父母選什麼
「三十而已」的顧佳,高學歷、高情商,處理家庭的大小事務井井有條。她要求不多,就是希望家人過得好、更好。
顧佳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孀居多年的爸爸舊病復發,手邊沒有葯、身邊沒有人,連打電話求助的力氣都沒有。驚醒後的顧佳急忙給爸爸打電話,時間已經是凌晨了。
很多年輕人現在正面臨這種處境,上有老、下有小,顧佳為了更好地照顧家人,不敢生病,所以生完孩子之後的時間里,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跑步、做瑜伽,絲毫不敢放鬆。
顧爸爸一聽,這三個都不滿意。顧爸爸就說了「遠香近臭」,「脾氣不對」,「這樣的距離合適」。最後顧爸爸就提出了養老院。
去養老院的事說定了,可是什麼樣的養老院呢?顧爸爸嫌貴,顧佳閑不安全、不健康。最後折中的選了一家。顧佳也想開了,就當是把顧爸爸送去寄宿學校了。
既然父母有明確的意願,尊重他們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在什麼年紀,有同齡人相伴肯定是勝過獨自一人的。很多顧爸爸不能說給顧佳聽的話,他可以在養老院說給同齡人。這就是顧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感悟。
大部分「三十而已」的人,父母都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當我們自己為家事瑣碎煩惱、為子女教育跳腳的時候,背後的父母已經白發蒼蒼。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更在意的事,有的人關註明星,有的人關注家庭,有的關注事業……我們大多數都把父母排在了後位,尤其是自己為人父母之後。
三十而已,別忽略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