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社會支持

老年人社會支持

發布時間:2021-12-26 09:47:02

老年人生活質量怎樣反映社會發展水平

1、高校退休老人的希望水平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婚姻狀況的好壞對高校退休老人生活質量有顯著的影響;婚姻狀況在和性別與喪偶情況的交互作用中,對希望水平均產生主效應;婚姻狀況與兒女個數,婚姻狀況與崗位均產生了交互作用。且婚姻狀況與崗位的交互作用中,崗位對希望水平的影響存在顯著的主效應; 2、高校退休老人的社會支持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然而顯著高於地方離退休老人。不同的婚姻狀況,不一樣兒女個數以及不同年齡階段對其社會支持有顯著影響;在不同的文化水平和不同的崗位中,是社會支持總分及客觀支持的維度得分存在顯著差異;此外,有配偶組和喪偶組在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 3、高校退休老人的生活質量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然而顯著高於地方離退休老人。在不同的婚姻狀況中,較好的高校退休老人的生活質量較高;有配偶和已喪偶的組別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年齡組別的老人在生理功能和活力的得分,也存在顯著性差異; 4、高校退休老人的希望水平與生活質量呈顯著正相關,且老人的希望水平對其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而生活質量也反過來作用於其希望水平; 5、高校退休老人的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呈顯著正相關,且老人的社會支持有利於生活質量的提高,而生活質量也會反作用於其社會支持; 6、高校退休老人的希望水平與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且老人的社會支持對其希望水平具有積極影響,而希望水平也反作用於其社會支持; 7、高校退休老人的希望水平及社會支持都對其生活質量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且希望水平的路徑思維與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對高校退休老人生活質量的預測貢獻最大。

㈡ 中國老年人口正在迅速增長,社會應該給老年人提供哪些社會支持和服務

政府不僅需要大力發展機構養老等社會養老方式,來補充家庭養老版的不足,更要權注重對家庭養老的直接支持,通過提高家庭發展能力的政策安排來加強家庭的養老功能,國家應加快培育老齡人口的養老資產,包括人力資本和就業能力、二元結構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障和補充健康保險、老年房產和其他資產;還應改善老齡人口的資產結構,包括代際轉移支付、勞動經營和財產性收入等;此外還要採取措施提高老齡人口的購買力,包括中年養老理財和子女為老人購買服務,促進養老服務體系、老齡產業發展等。

㈢ 老年人昏迷時如何進行社會支持評估

應該從社會角色、社會網路、社會支持、社會參與、滿意度評價進行評估。在宏觀方面,進入老年階段,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生改變。

㈣ 通常來說,建立老年人非正式支持網路包括( )類。

正確答案:B
解析:非正式網路體系常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家庭成員;第二類是親屬;第三類是非親屬對老年人的支持。
【命題點撥】本題考查的是老年社會工作內容中,建立社會支持網路的內容。

㈤ 如何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支持

(一)強化家庭養老功能,探索新型養老模式。盡管多數「空巢老人」獨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裡,而不想選擇入住老年,家庭養老仍然是農村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養老方式。因此,一方面要從以德治家入手,普遍成立村(居)基層老年協會,督促兒女們細心周到地照顧老人,積極營造以家庭養老、敬老為榮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行協議養老制度,對子女不及時與父母簽訂協議書,或不及時履行贍養義務的,村(居)老年協會要及時督促和幫助落實。必要時可以幫助老人採取法律手段,為「空巢老人」養老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時要積極探索以家庭為核心,以村、社區為依託,從城向農村輻射,為居住在家的農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衛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的新型養老服務。
(二)建立有效幫扶機制,幫助農村「空巢老人」家庭解決經濟困難。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大多數生活都比較困難,需要和社會各界給予幫助。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救助機制,對無生活來源、患病、久治不愈、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臨時救助或農村低保條件的「空巢老人」,要及時把他們納為救助對象,給予救助。二是農村「空巢老人」由於家中無人照顧,常常會面臨突發性疾病得不到及時搶救,生命受到威脅的問題。建議在鎮街成立基層老齡組織,村委會要建立農村「空巢老人」家庭檔案,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三是要加強村(居)老年文化場所建設,大力倡導和組織志願者隊伍,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項服務,使「空巢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三)盡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並完善農村老年保障制度。目前,農村醫技人員素質不夠高,設備、技術水平有限,稍微嚴重點兒的病,在鎮(村)衛生院(室)無法治療,使農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滿足,農村「空巢老人」就醫難問題表現尤為突出。應盡快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並完善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農村老年保障制度,切實滿足農村老人的基本養老和基本需求。
(四)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農村「空巢老人」反映較多的仍然是問題。無論是來自社會的歧視、欺侮老年人的違法行為,還是來自子女相互推諉、拒不贍養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老人自身合法權益。有關部門應把《中華共和國老年益保障法》等有關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實處,做好「空巢老人」養老保障、保障等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制度,幫助老年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五)設立老齡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在解決農村「空巢老人」一系列問題中,若只依靠家庭經濟支撐或、社會臨時救助、農村低保等往往是杯水車薪,必須設立相應的基層老齡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農村「空巢老人」的物質生活。有條件的村(居)可由村級集體撥款,並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建立差異性老人高齡津貼制度,每月按年齡不同發給生活補貼,改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難的農村「空巢老人」的物質生活。
(六)抓好「回引工程」。農村大量青壯年民工外流,雖然使農村經濟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但是也辛苦了留守的「空巢老人」。調查中不少「空巢老人」反映,子女寄回家的錢多數花在了孫輩的生活費、學費和零用錢上面,但老人的經濟收入並未因子女外出打工而有明顯改善。這些問題,不僅要引起外出農民工的重視,更要引起社會的關注。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積極鼓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外出民工的回鄉創業,不僅有利於鄉村工作的正常開展,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更主要的是讓農村老年人過上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
(七)努力營造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一是要加大貫徹《老年益保障法》的宣傳力度;二是要加強在校學生、農村青年的孝道教育;三是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愛心服務活動。要充分發揮鎮村團組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的先鋒模範作用,實行結對幫扶,定期上門家訪並進行跟蹤服務,及時了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八)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出資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機構。為了解決部分收入較高,身邊無子女的農村「空巢老人」以及子女無暇照顧老人的問題,應統一制定政策,在稅收、土地、城建、金融、水電管理等方面對社會養老事業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吸引非公經濟進入養老事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大力興辦農村養老院等養老機構,促進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

㈥ 如何對老年人的社會功能狀況進行評估

應該從社會角色、社會網路、社會支持、社會參與、滿意度評價進行評估內。在宏觀方面,容進入老年階段,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生改變。相應的社會網路也變化了。在微觀方面,個體與社會進行互動。一方面,社會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資源;另一方面,個體積極參與社會並且積極奉獻社會。

㈦ 《老年護理》社會功能包括什麼和社會支持

《老年護理》共8章。第1章介紹了老年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第2~5章介紹了老年人的健回康管答理及相關知識;第6~8章介紹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及疾病的護理。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老齡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因此社會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激增。如何盡快培養出專業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實用型老年護理人才已迫在眉睫。我們在人民軍醫出版社的指導下,依照衛生部、教育部相關教學計劃及大綱,參閱國內外有關老年護理學的專著和教材,在臨床一線的老年護理專家指導下,結合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編寫了這本《老年護理》。

㈧ 如何協助隨遷老人重建社會支持網路

老人社會支持網路 老人社會支持網路從實施的主體上可以分為正式社會支持網路和非正式社會支持網路.正式社會支持網路中有政府、社區、組織等.非正式社會支持網路有家人.

㈨ 空巢老人精神贍養的社會支持有哪些

一是對於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專救助,通過機構供養屬的方式,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二是對於大多數空巢老年人來講,國家應通過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展養老護理服務市場,運用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多種方式,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護理和社會照料的困境」。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隨著空巢問題的凸顯,今年初,一場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討論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據了解,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擬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對於上述規定,不少市民認為,「精神贍養出自心關乎情,屬於道德上的義務,而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㈩ 簡述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原則

社區工作開展老年人活動,首先應該尊重和接納老年人,要相信老年人是有潛能和價值的;其次,要與老年人建立一種相互支持、信任及平等的關系,應該在不同群體中建立橋梁,使他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第三,對老年人要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和分析,既要了解老年人的共性,也要了解老年人的個性、興趣愛好及能力,要有耐心去發展老年人,要有計劃地將老年人的參與逐步提升。不要期望即時的效果,因為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第四,要關注、重視每一位老人,發掘他們的參與潛能,不要只集中資源及注意力在少數比較活躍的老年人身上,而忽略了其他老人的需要;第五,多給予老年人機會去親身參與,不要過分地保護老年人。因為只有通過更多的參與和實踐,老年人才能從中得到學習和改變;第六,要建立更多的社區關系,發掘更多社區資源,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社會支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說不出來話來是怎麼回事 瀏覽:31
黑龍江省教師退休工資怎麼算 瀏覽:634
濟南養老機構明細表 瀏覽:383
被父母逼著相親你怎麼辦 瀏覽:702
50歲多吃什麼長壽 瀏覽:787
離異的父母該怎麼擺脫 瀏覽:981
50歲生孩子可以母乳喂養嗎 瀏覽:225
退休年齡西寧 瀏覽:271
徵兵體檢需要帶什麼東西嗎 瀏覽:391
辭職了養老保險金怎麼辦 瀏覽:171
老年痴呆症全國哪個醫院治療最好 瀏覽:958
老年人嘴澀吃什麼葯 瀏覽:448
父母喜歡拍照買什麼手機好 瀏覽:51
什麼2b院校可以培養老師 瀏覽:672
老年人會銷健康生活館 瀏覽:573
兩會後農村養老 瀏覽:220
新年女朋友拜年父母給多少紅包 瀏覽:633
勉縣哪裡可以做體檢 瀏覽:897
農村退伍軍人養老政策 瀏覽:640
退休補交社保怎麼入賬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