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對我的關愛作文
[老人對我的關愛作文]
夜的溫暖 深夜漸漸到來,各家各戶都該熄燈休息了,老人對我的關愛作文。我也如此。 也不知睡了多久,一陣風過,拍打著窗門,我醒了。就在這時,我的房間出現了一道亮光——門開了,媽媽躡手躡腳地進來。我急忙閉上眼睛——裝睡。但我十分好奇:媽媽進來干什麼?好奇心驅使我眯著眼睛偷看。在這細小的縫中,我看到母親的無微不至。她慢慢將我踢到床角的被子緩緩拉起,輕輕地蓋在我的身上,但又生怕被子會再滑下去,就將靠近我肩膀的兩個被子角分別塞入我的脖子與床面的空隙中。然後又將我臉上散亂的頭發撥到枕頭上,才輕手輕腳地走出我房間,當她關門時,還回頭看了看熟睡的我後才關上門。 聲聲問候 啊秋!不知什麼原因,大熱天的早晨,我一連打了幾個寒顫。 怎麼了?要不要緊?身後馬上傳來了爸爸的問候。感冒了?要不要吃些感冒葯?聽著爸爸關切的語氣,好像很要緊,實際上沒什麼事。我剛想要告訴他沒事兒,他卻早已跑到櫃子那把葯拿來了:要馬上吃葯嗎? …… 真誠的鼓勵 上課時,我總不敢舉手。一次課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問我們,我一聽喜了:這題我會答。欣喜若狂的我便想舉手,可心裡好像有隻野兔子猛地亂蹦亂撞起來,一陣緊張,就把剛抬起的手放下了。同桌肖雨看出了我的異常,拍了拍我的肩膀,輕聲說:不要怕,你行的。得相信自己!短短一句話,包含多少關愛。我望著她充滿鼓勵的目光,勇敢地舉起了手……你知道嗎?當今社會上有許多老人,是個老齡化的社會。不僅關愛家裡的老人,也要關愛其他老人。 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發現一位老奶奶在凹凸不平的小巷裡吃力地走著,我馬上跑過去,牽著她,慢慢地扶她到家門口。這時老奶奶微笑地對我說:真乖,以後一定能考上大學。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體味到了關愛老人的那種快樂的感覺! 如今社會也很為老人著想,讓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比如:讓老人增長知識的地方有老人大學;如果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一直感到很孤單,就可以去養老院。讓老人們的後半生過得幸福快樂。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愛老人這個美好世界吧!人人都有變老的那一天,誰都難以躲得過,當然又有誰願意變老呢?老年人就像是秋季掛滿果實的梨樹。所以,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你我要關愛身邊的老年人,中學生作文《老人對我的關愛作文》。在農村,在城市,一些老年人過著孤苦的生活,老年人想起年輕時自己為社會獻出了力量,現在個別人卻拋棄了老年人,老人老淚縱橫,痛苦無比。個別人不顧倫理道德,不關心老人,不重視老人,不孝敬老人。個別人甚至打罵父母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超級至尊,我們一定要用心對待父母,個別人等到自己年邁後才知道忘恩負義是自食害人害已的苦果,因為個別的兒女對待他像年輕時他對待父母那樣殘忍,殘酷,無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曾經貢獻出畢生精力老人,因而,我們一定要好好對待老人,使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年人曾經是時代的新潮兒,曾經是人們心中的大英雄,曾經是群眾領袖,曾經為社會創造了無價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我們一不定要學習老年人的長處,補充自己的不足。人常說:不聽老人言,聽虧在眼前老年人許多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向那些為人類,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老年人致敬!人生從40歲始,老年人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信心,早秀不如晚成,這是不爭的事實,老年人不能終日枯坐,鬱郁寡歡,嘮叨不休,消極被動。老年人要精神抖擻,迎接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明天。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木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美麗的梅縣是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夢想著為幸福家鄉貢獻力量。那天,機會終於到來了。這是一個明媚的下午,老師組織我和幾位同學到敬老院開展學雷鋒活動。那天正好是重陽節,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來到敬老院,剛到門口,我們就看見一些老爺爺在下棋,再走進院里,爺爺、奶奶們就迎了上來,我對著一位老奶奶說:奶奶,今天是重陽節,在這首先祝您們福體安康!學校組織我們來這里與您們歡度重陽了老奶奶握住我的手,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連忙說:好,好,乖孩子,謝謝你們!我們從背後偷偷地拿出自己的小禮物送給了他們,那些小禮物是我們用積攢的零花錢買的,他們都對我們感激地說:謝謝你們,真的太謝謝你們了!接著,我們來到老爺爺、老奶奶的房間里幫他們打掃房間,折疊衣服……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1個多小時,汗水濕透了我們每個人的背衣,但看著我們收拾得干凈、整潔的房子,一種幸福感頓時湧上心頭。在臨走前,我們還為老爺爺、老奶奶獻上了精彩的表演,逗得他們哈哈大笑。看著老人們和睦相處、開心幸福的畫面,自己也感到無比的幸福、溫暖。
② 關於老人的作文2oo字
善待老人請從順從和關懷開始
老人是家庭的功臣。
老人年輕的時候,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社會和家庭,如今,她們年老體弱,應當受到社會的尊敬和家人的照顧。
作為兒女,我們要善待老人,尊重他們的意見,不要與他們爭論。他們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人生道路,已經形成了對世間各種事物的看法,又由於退休在家,缺少新的外界信息的刺激,改變起來很困難。我們不必試圖改變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講,順從就是善待。
老人最怕讓人覺得自己「沒用了」。其實老人是一部書,一部記錄國史,地方史和家史的書。認真的度這本書,可以使我們明智,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明天。
我們善待老人,就要學會洗耳恭聽他們的教誨-----少說「不」,多說「是」。
人,是時代的產物。老人多年累積的人生經驗和感悟是十分難得的,用金錢也買不來,多聽一聽老年人的話,只有益處沒有害處。如果說,老年人思想有些跟不上,也是正常的,兒女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畢竟,多數老人已經沒有精力大量接觸並篩選新的信息,更新觀念不那麼容易。
但是在老人面前,我們要學會善待----你善待了老人,將來你的孩子也會善待你。
歌德說;我們要體貼老人,要像對孩子一樣。
老人們也喜歡說「我能行」,從許多老人身上,我們時時可以感受到勃勃的生機。
我有許多老年朋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杜聲顯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快樂的人,自1987年以來,滿腔熱情的為全國各地的孩子們演唱了六百八十多場。在他剛開始為孩子們演唱時,我就采訪了他,並寫了一篇報道《用歌聲講故事的伯伯》。冰心老人曾為他題詞,『給孩子唱歌是最大的快樂』。著名作家柯岩為他寫了長篇報告文學《快樂神仙》。每次我給他打電話,都能聽到爽朗的笑聲和充滿激情的笑語。他說,他最喜歡我的快樂人生三句話,尤其是「我能行」三個字。他說「夕陽里的人」也需要「我能行」的精神。
③ 當今社會應該如何尊敬老人 600字議論文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風雨數十載,含辛茹苦拉扯我們長大,如今他們兩鬢斑白,需要我們關心和照顧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加以拒絕。可有的子女卻以生活壓力大、沒有時間為由,不孝順,不贍養,漠視老人的存在。
筆者從湘西州人民醫院了解到:一位老人因病住進了老年病室,在住院的近一個月里,他的幾個子女給老人交足了住院費,請了一個保姆照顧老人生活,他們總說工作很忙,所以很少來醫院看老人,住在病室的老人倍感落寞和孤寂。
還有一位老人住院後,高額的醫葯費讓老人無力承擔,打電話想讓兩個子女墊付,誰知兩個子女因負擔多少的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結果兩人各出了幾千元,就再沒出現。老人無奈,只好出院。雖然醫生一再告誡老人,病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不能出院。但是有誰來支付這高額的醫葯費讓老人繼續治療呢?
古語雲:「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敬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都是從做人子女,到為人父母的。今天我們孝敬老人,明天我們老了,子女也能善待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孝敬老人實際上就是孝敬我們自己。
可是一些子女整天忙於工作、學習和生意,無暇關心老人,有的兒女甚至把老人當累贅、當負擔,這都是不孝的表現。還有一些子女,把孝敬老人當做一種任務,一種形式,以為只要給父母足夠的錢,或者擺壽宴磕幾個響頭,就算自己盡孝道了,殊不知,老人們更渴望的是兒女膝下常說話,孫兒孫女一起樂翻天。
其實很多人因客觀條件的限制,陪伴老人的時間非常有限,工作忙碌而無暇照料老人。可是大家想過沒有,做父母的其實對子女的要求很少。一個關愛的電話,一句暖心的問候,都能溫補他們的心靈。老人病了子女噓寒問暖,老人在家常回來看看,經常與老人溝通和交流,給老人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子女們盡心盡力孝敬老人,不計較你多他少。
當然,很多人不太善於以外露的方式表達感情,手挽手陪親人散步,見面相互擁抱,或者當面說聲「我愛你」,雖然他們無法用直接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其實心內也是默默地牽掛、關心和照顧老人的,同樣值得我們稱頌與學習。畢竟人與人所處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不同,表達感情的方式也不一樣,關鍵是看有沒有一顆真正的孝心。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加速發展的態勢。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7%。現今的社會變化很快,但好的傳統不能變。孝敬老人不僅是一個人做人的道德底線,更是建設和諧社會重要的一環。
④ 如何正確看待與老人的關系(作文1000字以上)
關愛老年人,走進老人的身邊
老人們是我們的前輩,也是我們的鋪路石,
關愛老年人,走進老人的身邊作文1000字
。老人們風風雨雨一路走過,感受著酸甜苦辣,品位著人生沉浮。老人是樹,為我們撐起了一個很大的避風港;老人是燈塔,為我們點亮了前進的方向;老人是太陽,永遠把溫暖留給後一代。
從古到今,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流傳著一個又一個感動人心的愛老故事!東漢的黃香,就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典範:為了回敬曾經為養育他而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老父親,九歲的他在炎熱夏天的夜晚,用扇子將老父親的床鋪和枕頭扇涼,將蚊子趕走,以免老父親讓蚊子咬;到了寒冷的冬天,小黃香便提前躺進父親冰冷的被窩里,用體溫焐熱被子後,再讓父親睡進去……
為了讓老人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關心與關愛,讓他們能有更多的娛樂生活,
⑤ 我們都崇拜年輕人卻嘲笑老年人 作文
從傍晚到子夜,靜靜地,一個人靜坐窗前,任冷雨打著窗欞;燈下一盒吊蘭淡淡地塗抹一壁翠色書櫃;夜風盪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魯迅先生,淚水就滑落下來.「67年了,先生已經去了67年了……」夜雨淅瀝,燈色愈照愈昏黃.
幾度誤解,幾度懷疑,幾度逃避和疏遠,終究還是回歸了.現在我們談先生的文字,或許會覺得它過於冷峭和沉重.的確,先生是缺乏梁實秋的閑適、林語堂的「性靈」、周作人的散淡、徐志摩的詩情畫意.然而,如果那個時代只給我們留下了吟風弄月的感性文字,只留下一片悠然淡漠的文人趣味,那麼我們又怎能體味到那個時代的黑暗?那個時代,在我們眼裡恐怕只是一具時間的骸骨罷了.
我崇拜先生,並不因為他是那個超凡入聖的「神」,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他當然會有錯誤,但他永遠不怕改正錯誤.他在嚴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時,以更為嚴酷,甚至可以說是近乎殘忍的態度剖析內心世界;他懷著三閭大夫般的曠世憂憤,用一支如太史公一樣的奇崛文筆去書寫黑暗;他義無反顧的理性精神彷彿一盞高高吊起的孤燈,光芒穿越了時空,一直照亮今天.
作為21世紀的年輕一代,我們有什麼理由讓這樣的一位偉人寂寞呢?然而事實上,先生是越來越寂寞了.記得曾有一位朋友問我:「你的偶像是誰?」從他閃爍的笑眼中,我看出他等待著我說出某位「星」的名字.然而當我平靜地告訴他,我的偶像是魯迅先生時,他竟滿臉驚奇,狐疑地大笑起來.當時,我是氣憤的,幾天後,我再次回想這件事時,卻不禁有些悲哀了.
難道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了?已經不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了?已經只是文學意義上的一筆而可以輕輕帶過了?已經作為一份文化遺產而被束之高閣了?
⑥ 我喜歡媽媽作文110字
我喜歡我的媽媽
我媽媽有一個瓜子臉,一頭秀麗的黑發,水亮亮的大眼睛,紅紅的嘴巴,雪白的牙齒.身穿著一套樸素的衣裳,要是讓我選誰是我最喜歡的人,那就是她
媽媽有一個嘮叨的嘴。每當回來時,不是叫我洗澡,就是叫我寫作業。還常常不給我出去玩,雖然我知道媽媽是對我好,但是我有時候也會懷有抱怨之心。有一次,天有些黑蒙蒙的。媽媽如同諸葛亮一樣,立刻推算出那天會下雨。可是,因為我太匆忙,沒有理會媽媽的好意,就立刻跑回學校。走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十分傷心,便到一個地方去避雨。這時,遠處的路上有一個矮小背影。『媽媽』,我叫道。那樸素的衣裳呈現出許許多多的水跡。媽媽走過來說:「你下定要帶雨傘呀!不會淋濕的。
還有一次,我不知怎麼的。頭痛的在地上打滾。那是一個夜晚,媽媽還迅速的背我到醫院做檢查。檢查後,只是普通的感冒。可是媽媽是多麼辛苦啊!嘴裡還微笑地說:「辛虧你沒事,生病可是很難受的」。在媽媽眼中,我就像一顆無比珍貴的寶石。不斷的守護著我。
從那時候開始,我終於明白,世界除了母愛,沒有比她在珍貴的東西。媽媽謝謝你,我永遠愛你!
⑦ 以尊愛老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父親是一棵參天大樹,支撐著整個家庭,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你這棵幼小的樹苗,母親是一片荷葉,沒有她,你這條小魚缺少生命的屏障。一些不孝的子孫,把父母老人趕出家門,但是,我要呼籲,關愛老人。
其實,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拉扯成一個小學生,費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價,他們為了我們付出了那麼多,難道就理應得到被趕出家嗎?不,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諧,需要的是溫暖,不是一頓「惡罵」,一陣惡厭的話語。
親情是一個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一本書上曾說過:「長大了,一定會與人交流,有一種人堅決交不得,那就是不孝順父母的人,父母把他(她)養了這么大,他(她)都狠的下心,對這些朋友,他(她)就狠不下心了嗎?」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愛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可以說,父母為養育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說到:愛集體、愛祖國、愛社會……
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擔起對父母應盡的贍養任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卻很少見到子女,給父母一個豐衣足食,更不用說是精神安慰,因為老人,需要的是親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豐衣足食是遠遠不夠的!
父母在很多人眼裡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種負擔,在他們眼裡,老人曾是盛開的花朵,現在卻已凋零,曾是茂盛的大樹,現在卻已落葉,可老人卻為社會做著無私的奉獻。
老人們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嘔心瀝血,為了中華的傳承做出了貢獻,更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他們理應受到兒女的孝敬,社會的尊重。就沒有我們。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中,韓國有一位青年姓張名良,一日,他在一座小橋邊上散步,有一個老頭兒,故意把鞋弄到了橋底下,對張良說:「小夥子,幫我把鞋撿起來」。張良不假思索的下橋撿了回來,老頭兒又說:「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我為他撿了鞋,索性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的西,於是,他就給老頭兒穿上了,老頭兒把鞋來來回回弄下橋三次,張良也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去撿,老人見張良可信,是個好人,便傳給了他一套失傳以久的兵書《太公兵法》。
其實,對待老人與父母的和善,並不是圖獎勵和誇獎,對待了上年紀的他們,需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或許有一天,你明白了「心中無我,方能無欲無求」這一句話時,你才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果有一天,你的學習很優秀,但如果你做不到尊老愛老助老,你就不是一個品學兼優人。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最後讓我們共同努力,「敬老愛老助老,共建和諧左旗」!
⑧ 關於關愛老人的作文
晚了點,還是採納吧
敬老愛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題記
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老人,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問卷答到了這里,我們是否可以以耐心和愛心來續補這空缺的橫線,在老人的闡述中重踏他們曾走過的路,從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熾熱的回憶……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敬老愛老並非一個傳說,你必須用真誠去充實它。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境貧寒,是不報復,但十分孝順,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在外討的食物,皆帶回家去供奉二老。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侍奉他們。」聽到的人感到他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話外音——若有親孝駐心間,乞食下跪又如何?)
著名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應是黯淡的,更多的應富含生的氣息與愛的歡笑。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偉大主席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拗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名人尚且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年邁的親人做些什麼呢?
其實,人生便是平日司空見慣的太陽。它日復一日地遵循著東升西落的軌道。沒有永遠的烈日當空,無論你的人生多麼不凡,最後你也是會慢慢老去,逝去,最終緩緩地被人們遺忘。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繁華如夢,往日歲月如雲煙般流過天際而無可挽留,不奢求天空對它的眷戀,只為靜靜儲蓄飛翔的力量。那些老人們便是我們前行的高標,你無法忽略他們的存在,試說,如果沒有徐徐落下的太陽,又怎會有「夕陽無限好」的美景呢?百善孝為先,是中國的傳統,現在它以飛快的腳步遍布世界,我相信,「孝」將會占據道德的核心,它將會是為人處事的底線。敬老愛老,應從現在開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終於結束了,回首人生所列出的假設而我的回答,你滿分了嗎?
篇四:關愛老人,快樂自己
雖然去過敬老院好幾次了,但我發現,我們對老人還是很缺乏了解的。就拿今天來說,要不是那位老爺爺與我們打招呼,我們還真不知道原來他會講普通話,而且說得很清楚,發音也很准,就是有些詞聽不懂。並且還不只這一位老人會講普通話,還有兩位老人也會講普通話。這兩位老人好像只有過一面之緣,特別是那位耳朵聽不清楚的老人,非常少接觸。
另外,今天下午,還有一位長相很平凡的老爺爺,剛騎著三輪車從地里回來,我和阿棉怕他推不動三輪車,就順手幫了一把,他也沒說什麼,但我想應該是高興的吧!
後來,一位頑皮的小孩闖進了我們的視野,老人似乎也挺高興的,笑著叫他過去,不過,因為害羞,他又逃走了,但是他吹的泡泡卻飄盪在院落里,給小院增添了不少歡樂!
今天雖然是小孩子們的節日,但18歲的我們也快樂著,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