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抑鬱症是怎樣的
老年抑鬱症屬老年常見的精神疾病范疇。大多在60歲後發病,有比較明顯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或同時患有其全軀體疾病。該病初期類似衰弱或疑病症症狀,極易被人忽視。常被當作衰老或情緒反應對待。早期症狀有頭暈、全身乏力、胸悶透不過氣來、便秘等。有的病人因大便秘結而坐卧不安、搓手頓足、不知所措;睡眠障礙:開始入睡困難,後變成夜睡多醒,惡夢通宵,抑鬱嚴重時早醒突出,故自殺者多在黎明前出現問題;精神不佳,看書報思想不集中,平時不想做事,興趣減退。
隨著病程的發展,可將抑鬱症歸納為基本症狀、情感症狀、軀體征狀3方面異常。基本症狀表現為:能力減退,體力和腦力下降,不能勝任自己所從事或熟悉的工作,興趣減退,失去原有的生活情趣和愛好;人際關系淡漠,失去對親人、朋友應有的關心和熱情。情感症狀表現為:憂郁悲觀,後悔自責,喪失自信心、絕望。軀體征狀表現為:全身各部位、各器官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自疑患有多種疾病。
失眠、焦慮不安是抑鬱症中最突出的表現,病人常顯得恐懼緊張,像重病纏身般痛苦呻吟,甚至妄想、幻覺、自悲、自殺。發病可急可緩,急驟起病者多有明顯外因,以激越為主,病程發展迅速;發展緩慢者多訴說軀體有不適感,懷疑自身患重病,故長期限於苦惱之中。在生活方面顯得懶散,退居屋角或整日卧床不起,家人喚之,細語相答,不願洗澡更衣,進食被動。病人情緒低沉,鬱郁寡歡,面容憔悴,自感度日如年、活著無趣。
值得重視的是,有不少老年抑鬱症病人其抑鬱現象並非顯而易見,而常表現為呆滯、反應遲鈍、不辨方向、迷途忘返、記憶減退等痴呆症狀。此時很難判斷確診。可試用抗抑鬱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麥普替林等)治療,如果病人服用後病情好轉,則為抑鬱症。
65歲以上的老人,抑鬱症的發病率約為7%~10%。導致老年抑鬱症的發病因素有:因退休而失去地位;社會性孤立、喪失愛的目標,角色作用起了變化;生物性衰老,如震顫、感覺敏感度下降,記憶減退;軀體疾病、傷殘;病前性格較內向;家族中有抑鬱症患者。
❷ 老年人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樣
建議:您好,老年人出現抑鬱症應該盡快到正規的中醫醫院來進行檢查,另外,如果不了解抑鬱的症狀,可以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1、抑鬱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鬱郁寡歡,度日如年,痛苦難熬,不能自撥。有些病人也可出現焦慮、易激動、緊張不安。 2、精力喪失,疲乏無力,洗漱、著衣等生活小事困難費勁,力不從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潰」、「泄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3、自我評價過低: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 4、消極悲觀:內心十分痛苦、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為。
❸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起主要表現是什麼
老年憂鬱症是十分常見的抑鬱症,近年來的老齡化加快,老年憂鬱症更加變得常見。不過由於隱匿型憂鬱症常因軀體症狀頗似神經官能症而誤診。
老年憂鬱症是十分常見的抑鬱症,在臨床上,老年憂鬱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老年期階段首次發病的憂鬱症;另一種情況是在青壯年期就有過憂郁發作,到老年期,又再次復發的抑鬱症,不管是屬於哪一種,老年憂鬱症都有著許多老年期的特點。老年憂鬱症不僅在專科(心理科、精神科)門診,還在各大綜合醫院的門診以及住院病房中都十分多見,可以說已成為21世紀的時尚疾病了。
1、 自卑感
患者會表現的疑心重重,感覺身邊的人都看不起他、討厭他,甚至鄙視他,這種懷疑感與精神分裂症的懷疑感不一樣,它原發於情緒障礙,是由情緒低落而產生的。
2、 思維活動受限
老人大腦反應遲鈍,總是稱自己變笨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有時不能自己獨立解決,並因此增加了已存在的自卑感。
3、 反復往自我貶低與譴責
患者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把芝麻大點的事想像成為不可饒恕的錯誤,感覺誰都對不起,內心不斷責備自己。
4、 情緒不穩易激動
有的患者會無故表現出焦慮、煩躁不安等症狀,因而會長吁短嘆或捶足頓胸;有的患者則是因為受到外界刺激發脾氣。
5、 失眠
失眠是老年憂鬱症的一大典型症狀,以早醒為主要特徵。凌晨醒後情緒非常低落,對於寂即將到來的白天及如何度過非常苦惱。
6、 全身性酸痛乏力
這是這類精神疾病的軀體表現,主要體現在穿衣、走路、吃飯等簡單的日常活動上,由於全身酸痛乏力,患病老人需要下很大決心,費很大氣力才能完成。
7、專家提醒
老年憂鬱症症狀嚴重的老人為擺脫痛苦會出現自殺行為,自殺時間常為凌晨,自殺行為也往往是經過周密計劃的,所以家人一定要看護好患者,並幫他們選擇專業的醫院進行治療。
❹ 焦慮症抑鬱症該怎麼辦60歲
老年人焦慮症抑鬱症很常見,但是自殺、自傷的風險高,不能忽視,建議住院治療,減少生活刺激,根據症狀使用帕羅西汀等葯物治療。
❺ 老年抑鬱症有哪些症狀表現
失眠、焦慮不安是抑鬱症中最突出的表現,病人常顯得恐懼緊張,像重病纏身般痛苦呻吟,甚至妄想、幻覺、自悲、自殺。發病可急可緩,急驟起病者多有明顯外因,以激越為主,病程發展迅速;發展緩慢者多訴說軀體有不適感,懷疑自身患重病,故長期限於苦惱之中。在生活方面顯得懶散,退居屋角或整日卧床不起,家人喚之,細語相答,不願洗澡更衣,進食被動。病人情緒低沉,鬱郁寡歡,面容憔悴,自感度日如年、活著無趣。
值得重視的是,有不少老年抑鬱症病人其抑鬱現象並非顯而易見,而常表現為呆滯、反應遲鈍、不辨方向、迷途忘返、記憶減退等痴呆症狀。此時很難判斷確診。可試用抗抑鬱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麥普替林等)治療,如果病人服用後病情好轉,則為抑鬱症。
❻ 抑鬱症臨床症狀是什麼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人抑鬱、焦慮心理及生活護理。方法 分析老年人抑鬱的臨床特徵,並根據其臨床特徵提出是否有其他方面的障礙。結果 患有老年性抑鬱症的患者,同時還會具有焦慮症。結論 在對老年人抑鬱症的護理過程中,還要注意對患者的焦慮症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 抑鬱症;焦慮症;症狀;體征;護理措施
隨著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日益增多,且大多伴有焦慮,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應根據其臨床特徵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他們盡早回歸社會。故我們對78例60歲及以上患有老年性抑鬱症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如下。
1 分析
1.1 目的 國外研究發現,在老年抑鬱症患者中,抑鬱症和焦慮共病(以下簡稱抑鬱和焦慮共病,共病)現象常見,共病者病情更重。國內尚未見相關報道。我們對曾來醫院求診的老年抑鬱患者進行研究,探討老年抑鬱和焦慮共病患者的臨床特徵,然後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來更好地為老年性抑鬱症患者服務。
1.2 方法 連續查閱78例60歲及以上的抑鬱性患者的病歷檔案情況,全部患者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Ⅳ)定義的抑鬱症的診斷標准。發現共有34例老年抑鬱症患者同時滿足(DSM-Ⅳ)焦慮障礙的診斷標准。把所有患者分為單純抑鬱症組(抑鬱症組n=44例)及抑鬱和焦慮共病組(共病組n=34例)。對所有對象進行以下量表的評估:老年抑鬱量表(GDS),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健康狀況調查量表等,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統計學資料和以上各種心理評估量表得分的差異。
1.3 結果 老年抑鬱和焦慮共病者占樣本的43.6%,其中和廣泛性焦慮共病者最多,佔21.8%。抑鬱症組與共病組在精神疾病家族史、門診住院情況、現患軀體疾病、性別構成、年齡、居住情況、婚姻狀況、吸煙、飲酒、受教育年限、發病誘因和抑鬱發病實踐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抗抑鬱葯和抗焦慮葯使用種類,HAMD和HAMA總分,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三相單項分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1.4 結論 結果顯示老年性抑鬱症伴焦慮者常見,老年抑鬱症和焦慮共病患者較單純抑鬱者的症狀更重,葯物使用種類多,自殺風險大,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生活質量差。結果提示臨床護理工作中需重視老年抑鬱和焦慮共病患者的以上情況。
老年人抑鬱症狀受到來自身體、心理、經濟、家庭和社會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影響,關於老年人抑鬱症狀的影響因素,有抑鬱症狀與共病的老年人在不同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居家類型、主要照顧給予者、經濟狀況、慢性病患者情況、生活自理能力、自尊和社會支持狀況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國內亦有類似報道〔1~3〕。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老年人抑鬱共病症狀受到經濟狀況、醫療費用支付形式、主要照顧給予者、疾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認知功能、自尊評價、社會支持等來自身體、心理、經濟、家庭和社會等諸方面的綜合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自尊評價,其次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支持。
❼ 如何治療老年人的焦慮抑鬱情緒
老年焦慮症指發生在60歲以上人群的焦慮症。臨床上的表現與其他年齡階段患者焦慮症表現相似,包括生理性焦慮症狀、心理性焦慮症狀。老年焦慮症的特點是症狀持續的時間更長,對老年人帶來影響更大。在使用苯二氮卓類葯物、抗焦慮作用葯物、抗抑鬱類葯物治療老年焦慮症過程中,應需充分考慮和重視葯物老年人的生理特殊性,其葯物造成的影響可能較大。
❽ 重症抑鬱症 焦慮症患者有哪些症狀
焦慮症可與抑鬱症合並存在,經調查顯示,約有33%-95%的抑鬱症患者同時合並焦慮症狀。而且二者症狀有重疊,如食慾下降、睡眠障礙、心肺和胃腸道不適、易激惹、疲勞等。二者在發病機理、病狀表現等方面確實具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二者又必須進行鑒別、不能混淆。因為抑鬱症的自殺率高,危害性較大,患者既有抑鬱症狀、又有焦慮症狀時,優先診斷為抑鬱症。這項原則是眾多精神科醫生和專家總結多年經驗的結果。遵循這項原則可以避免抑鬱症的漏診,及早對抑鬱症進行治療,防止自殺自傷等後果發生。焦慮症和抑鬱症的鑒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焦慮症患者常處於心煩意亂、驚恐緊張,怕有禍事降臨的恐慌預感之中,並伴有頭暈、多汗、潮熱、震顫、手腳麻木、胃腸道不適等症狀。焦慮和恐懼不同,焦慮所感到的威脅和危險都是不現實或不十分明確的。焦慮症經常與抑鬱症合並存在,臨床統計,80%以上抑鬱症患者有焦慮症狀。在臨床診斷中,有一個「抑鬱症優先診斷」的原則,即既有抑鬱症症狀又有焦慮症狀時,不論其焦慮症狀多重,都應當診斷為抑鬱症。這項原則是眾多精神科專家多年經驗的總結,已經成為國際標准。從發病年齡上看,焦慮的首發一般在35歲以上,多發生於老年人;而抑鬱症在所有年齡群都有發生;抑鬱症患者對家屬、朋友表現冷淡,對以往愛好興趣喪失,而焦慮者保持正常;抑鬱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為主要特徵,而焦慮者的特點是入睡困難;抑鬱症患者心情低落,不願意與人接觸,但不害怕突然發生的人際接觸;而焦慮者害怕突然發生的社交接觸等,害怕去公共場合;大體來講,抑鬱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慮者是驚恐向上的;抑鬱情緒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現,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憂郁情緒。焦慮症和抑鬱症間的密切關系焦慮症和抑鬱症盡管症狀、表現、病程有很多不同,但具體到某人,症狀常交錯出現。表現在:(1)病因相近,均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症狀表現有區別,但都屬於神經官能症。(2)發病基礎相似。具有相同人格特徵,都沒有軀體器質性病變。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效果一般較好。(3)抑鬱症者常伴焦慮表現,反過來焦慮症者大多數內心有明顯抑鬱。因此,針對青少年可將兩者合並,通稱「焦慮一抑鬱綜合征」。治療抑鬱症的葯物對焦慮症也有效,反之亦然。只有兩者症狀都有明顯改善,治癒才有希望。不過,如要著手防治,盡可能分清什麼是原發的,什麼是繼發的很重要。焦慮症以治療焦慮表現為主,抑鬱症應圍繞抑鬱症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