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女人經常發痧怎麼治療
發痧(發痧)
發痧的症狀:
突然的感覺全身無力,四肢懶怠,或者還全身或局部關節酸楚,惡心,不想吃飯,頭痛頭暈,等等種種怪證,這些症狀也不一定全部都有,有的只有一兩個症狀,還不明顯,但這也是可怕的,它會慢慢變成其他內病,就難辦了,所以輕乎不得。哪一臟虛,他就往哪裡鑽,腎虛,就入腎,成為濕熱性腎病,肝虛,就入肝,成為急性肝炎。特別是肝炎,痧是肝炎的主要前因。
發痧一症,自明清以來,各路醫家多有論及,民間流傳辨痧、治痧也很普遍。然近時人們卻多有遺棄,中醫教科書中沒有提到,醫師看病也常視若無睹。然不知現代社會,痧症為害更多更厲,故當提請世人注意。
發痧,也稱臭毒、青筋、瘴氣,其發病機理,清張璐《張氏醫通》中說:「皆由中氣素虧之故。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所惡者臭濕,今脾胃真氣有虧,或素多濕郁,所以不能主持,故臭惡之氣,得以直犯無禁。」由於中氣本虛,觸冒穢毒,遂成痧脹,由虛至實。而現代社會,穢濁之氣,普遍周天。汽油、柴油、汽車尾氣、灑在鮮花上的香水氣、灑在房間內的空氣清新劑,如此等等,都是穢濁之氣。汽油、柴油其體屬水,其用屬火,濕熱相團,為害非淺,空氣清新劑、鮮花香水類似;空調間中,富含靜電離子,又空氣封閉,多有濕濁,濕熱二邪亦蘊郁其中;現代居室,頗不通風,穢濁亦多,正能為害;現時酗酒者眾,每日以酒為漿,酒性升騰,氣血充郁肌表,肌表血瘀,亦成痧脹。所以現代社會臭毒之源彌廣,痧脹為害更多更厲。
發痧症狀,額頭發黃發暗,精神萎靡,四肢倦怠,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胸悶腹漲背漲,甚至周身骨節酸痛,略畏風寒。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循行於背至於額前,肌表經絡為痧毒瘀阻,故額頭發黃發暗,頸背發漲;氣機不暢,故精神萎靡;經絡不通,營血不至,故四肢倦怠無力,通身骨節酸痛;經絡不通,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頭暈目眩;經絡不通,三焦氣郁,故食慾不振,胸悶腹漲。但有人並無明顯上述感覺,食慾尚可,只是有些四肢倦怠,自以為是體虛之故,此種情況,最易失誤,即便醫師,亦常疏忽,為開蠻補方葯,遂至煩悶不爽。那麼如何判斷是痧非痧呢?我的經驗是驗舌,舌邊尖紅,有紅蕾鼓起,而又無感冒風熱的鼻塞流涕之症,亦非高熱,則為痧。因痧為穢毒自口鼻入肺,宣搏肌表,血氣淤滯為脹,古舌邊尖紅蕾鼓起,現肺部有邪熱郁脹(皮膚屬肺)。查古今醫書,皆言舌邊尖紅為肺部風熱,未提及痧脹,以我的觀察,舌邊尖紅,若有鼻塞流涕之症,則屬風熱客肺,若無,則當屬痧脹。我屢驗不爽,所以寫出來,以利眾生。
人為什麼會發痧?
有兩個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此人肺氣不足,肺主榮衛,肺氣不足,不能抵禦外敵入侵。
外因是環境之中空氣污濁,濕熱蒸騰,火性氣體多。比如汽車中,空調間里,這里的空氣就很差,肺虛的人肯定要受害。
這內因與外因撞到一起,人就發痧了。病理是濕熱穢濁郁積肌表,經絡不通,就出問題了。
現在不是有很多空調病嗎?其實這就是痧,不過被醫院用了個高級的名字罷了,其實還是發痧這個土東西。
發痧如何治療?
刮痧是最好的捷效的辦法,背後從肩部沿背闊肌往下刮到腰部,兩肩的大肌肉也要刮,要刮透,紅透,刮徹底。可以用瓷碗的邊沿來刮,(一定要紅透,寧可過頭,不可不及,不然邪氣沒有全去,稍後又發了。)可用菜油做潤滑,因為菜油還有活血的功效。胸前要一檔檔的扭,也要扭透(前胸至腹任脈沖脈所經路線(前胸正中一線和兩邊乳頭上下一線)),。刮痧扭痧的目的是發毒出表,疏通經絡,所以功效卓著。因為這些路線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需要整理。
至於吃葯,一般人習慣吃藿香正氣水,其實這只適用於胸肺郁悶,至於四肢沉重是沒有效的。龔雲林《萬病回春》用白虎丸,以千年石灰水飛為末泛丸酒服或冷水服,即以其散血之功也;然千年石灰頗不能得,我認為可以吃乳香沒葯散,直接用強烈的活血之品來辦比較適合,因為經絡不通 的主要原因是血壞了,流動不起來了,活血,就能通經絡。我平時就用這辦法,很有效的。就是把乳香或沒葯研為末,開水吞服即可。用量不多,每次不要超過半湯匙,過服傷胃。然必刮而後葯,始堪應手。
常風痧病有那些?
風痧、丹痧、發痧、暑痧、吊腳痧、瘟熱、寒痧、熱痧、頭只痧、脘痛痧、烏痧、產歷痧、痧症
發痧注意事項:
一、一定要早治,遲了只怕變成其他內證。比如膽結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長期郁積變成的。
二、千萬不可吃補葯,一切補性的東西都不能用。發痧的人全身無力,往往會被認為是虛了,進補,就出很大問題了。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試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試,胸部從內向外刮試;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試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鍾;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試時間為5-10分鍾。對於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刮痧療法適應症
內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高溫中暑等,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腦血管疾病 、中風後遺症、泌尿系感染、遺尿症、急慢性胃炎、腸炎、便秘、腹瀉、高血壓、眩暈、糖尿病、膽囊炎、肝炎、水腫,各種神經痛 、臟腑痙攣性疼痛等,諸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胃腸痙攣和失眠、多夢、神經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 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種病症,包括一些疑難雜症均可用全息經絡刮痧法治療。
外科病症: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各種外科病症,如急性扭傷,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的各種軟組織疼痛,各種骨關節疾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 節炎,頸椎、腰椎、膝關節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外科如痔瘡、皮膚搔癢症、蕁麻疹、痤瘡、濕疹、脫發等病症。
兒科病症:營養不良、食慾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小兒感冒發熱、腹瀉、遺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竇炎、咽喉腫痛、視力減退 、弱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急性結膜炎、耳聾、耳鳴等病症。 婦科病症: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產後病等。
保健:預 防疾病、病後恢復、強身健體、減肥、美容等。
Ⅱ 經常發痧是什麼原因
濕邪入侵
Ⅲ 經常發痧怎麼辦!什麼原因
刮痧是最好的捷效的辦法,背後從肩部沿背闊肌往下刮到腰部,兩肩的大肌肉也要刮,要刮透,紅透,刮徹底。可以用瓷碗的邊沿來刮,(一定要紅透,寧可過頭,不可不及,不然邪氣沒有全去,稍後又發了。)可用菜油做潤滑,因為菜油還有活血的功效。胸前要一檔檔的扭,也要扭透(前胸至腹任脈沖脈所經路線(前胸正中一線和兩邊乳頭上下一線)),。刮痧扭痧的目的是發毒出表,疏通經絡,所以功效卓著。因為這些路線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需要整理。 至於吃葯,一般人習慣吃藿香正氣水,其實這只適用於胸肺郁悶,至於四肢沉重是沒有效的。龔雲林《萬病回春》用白虎丸,以千年石灰水飛為末泛丸酒服或冷水服,即以其散血之功也;然千年石灰頗不能得,我認為可以吃乳香沒葯散,直接用強烈的活血之品來辦比較適合,因為經絡不通 的主要原因是血壞了,流動不起來了,活血,就能通經絡。我平時就用這辦法,很有效的。就是把乳香或沒葯研為末,開水吞服即可。用量不多,每次不要超過半湯匙,過服傷胃。然必刮而後葯,始堪應手。 要注意三點: 一、一定要早治,遲了只怕變成其他內證。比如膽結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長期郁積變成的。 二、千萬不可吃補葯,一切補性的東西都不能用。發痧的人全身無力,往往會被認為是虛了,進補,就出很大問題了。 我就見聞過兩件事:夏天,一個老漢一直在山上種東西,這天下山回家,感覺渾身無力,他女兒以為是身體虛了,就殺了一隻雞給他吃,結果更無力,又到村衛生所看,醫生也不管他的病因,掛了一瓶氨基酸,說是補充能量,結果回到家就死了。 有獨無偶,我的一個表弟從杭州回家,全身無力,他的哥哥說,去掛瓶氨基酸補補吧,好,掛了一點點進去,就突然什麼都看不到了,趕緊拔出,總算沒有出大事。 其實,這里兩個病例,都是發痧。山上濕熱蒸騰,幹活的老漢,感受了這濕熱之氣;杭州回家,汽車上空氣污濁不堪,這個表弟感受了這濁氣。吃雞掛氨基酸進補,正是犯了實實之忌,閉門留寇啊。太危險了!可惜好些醫生一直鄙視中醫的發痧的觀點,認為是毫無根據,現在殺了人,還不知道悔悟! 三、未完全恢復之前,必須吃素,不沾葷腥。否則難以肅清餘毒。
Ⅳ 中老年人發痧這病能治好嗎我要詳細知道情況
網上找得,可以看看,不知對你有沒有用
發痧 fā shā
發痧(發痧)
發痧的症狀是這樣:突然的感覺全身無力,四肢懶怠,或者還全身或局部關節酸楚,惡心,不想吃飯,頭痛頭暈,等等種種怪證,這些症狀也不一定全部都有,有的只有一兩個症狀,還不明顯,但這也是可怕的,它會慢慢變成其他內病,就難辦了,所以輕乎不得。哪一臟虛,他就往哪裡鑽,腎虛,就入腎,成為濕熱性腎病,肝虛,就入肝,成為急性肝炎。特別是肝炎,痧是肝炎的主要前因。
發痧一症,自明清以來,各路醫家多有論及,民間流傳辨痧、治痧也很普遍。然近時人們卻多有遺棄,中醫教科書中沒有提到,醫師看病也常視若無睹。然不知現代社會,痧症為害更多更厲,故當提請世人注意。
發痧,也稱臭毒、青筋、瘴氣,其發病機理,清張璐《張氏醫通》中說:「皆由中氣素虧之故。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所惡者臭濕,今脾胃真氣有虧,或素多濕郁,所以不能主持,故臭惡之氣,得以直犯無禁。」由於中氣本虛,觸冒穢毒,遂成痧脹,由虛至實。而現代社會,穢濁之氣,普遍周天。汽油、柴油、汽車尾氣、灑在鮮花上的香水氣、灑在房間內的空氣清新劑,如此等等,都是穢濁之氣。汽油、柴油其體屬水,其用屬火,濕熱相團,為害非淺,空氣清新劑、鮮花香水類似;空調間中,富含靜電離子,又空氣封閉,多有濕濁,濕熱二邪亦蘊郁其中;現代居室,頗不通風,穢濁亦多,正能為害;現時酗酒者眾,每日以酒為漿,酒性升騰,氣血充郁肌表,肌表血瘀,亦成痧脹。所以現代社會臭毒之源彌廣,痧脹為害更多更厲。
發痧症狀,額頭發黃發暗,精神萎靡,四肢倦怠,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胸悶腹漲背漲,甚至周身骨節酸痛,略畏風寒。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循行於背至於額前,肌表經絡為痧毒瘀阻,故額頭發黃發暗,頸背發漲;氣機不暢,故精神萎靡;經絡不通,營血不至,故四肢倦怠無力,通身骨節酸痛;經絡不通,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頭暈目眩;經絡不通,三焦氣郁,故食慾不振,胸悶腹漲。但有人並無明顯上述感覺,食慾尚可,只是有些四肢倦怠,自以為是體虛之故,此種情況,最易失誤,即便醫師,亦常疏忽,為開蠻補方葯,遂至煩悶不爽。那麼如何判斷是痧非痧呢?我的經驗是驗舌,舌邊尖紅,有紅蕾鼓起,而又無感冒風熱的鼻塞流涕之症,亦非高熱,則為痧。因痧為穢毒自口鼻入肺,宣搏肌表,血氣淤滯為脹,古舌邊尖紅蕾鼓起,現肺部有邪熱郁脹(皮膚屬肺)。查古今醫書,皆言舌邊尖紅為肺部風熱,未提及痧脹,以我的觀察,舌邊尖紅,若有鼻塞流涕之症,則屬風熱客肺,若無,則當屬痧脹。我屢驗不爽,所以寫出來,以利眾生。
人為什麼會發痧?
有兩個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此人肺氣不足,肺主榮衛,肺氣不足,不能抵禦外敵入侵。
外因是環境之中空氣污濁,濕熱蒸騰,火性氣體多。比如汽車中,空調間里,這里的空氣就很差,肺虛的人肯定要受害。
這內因與外因撞到一起,人就發痧了。病理是濕熱穢濁郁積肌表,經絡不通,就出問題了。
現在不是有很多空調病嗎?其實這就是痧,不過被醫院用了個高級的名字罷了,其實還是發痧這個土東西。
那該怎麼辦呢?
刮痧是最好的捷效的辦法,背後從肩部沿背闊肌往下刮到腰部,兩肩的大肌肉也要刮,要刮透,紅透,刮徹底。可以用瓷碗的邊沿來刮,(一定要紅透,寧可過頭,不可不及,不然邪氣沒有全去,稍後又發了。)可用菜油做潤滑,因為菜油還有活血的功效。胸前要一檔檔的扭,也要扭透(前胸至腹任脈沖脈所經路線(前胸正中一線和兩邊乳頭上下一線)),。刮痧扭痧的目的是發毒出表,疏通經絡,所以功效卓著。因為這些路線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需要整理。
至於吃葯,一般人習慣吃藿香正氣水,其實這只適用於胸肺郁悶,至於四肢沉重是沒有效的。龔雲林《萬病回春》用白虎丸,以千年石灰水飛為末泛丸酒服或冷水服,即以其散血之功也;然千年石灰頗不能得,我認為可以吃乳香沒葯散,直接用強烈的活血之品來辦比較適合,因為經絡不通 的主要原因是血壞了,流動不起來了,活血,就能通經絡。我平時就用這辦法,很有效的。就是把乳香或沒葯研為末,開水吞服即可。用量不多,每次不要超過半湯匙,過服傷胃。然必刮而後葯,始堪應手。
要注意三點:
一、一定要早治,遲了只怕變成其他內證。比如膽結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長期郁積變成的。
二、千萬不可吃補葯,一切補性的東西都不能用。發痧的人全身無力,往往會被認為是虛了,進補,就出很大問題了。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試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試,胸部從內向外刮試;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試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鍾;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試時間為5-10分鍾。對於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刮痧療法適應症
內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高溫中暑等,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腦血管疾病 、中風後遺症、泌尿系感染、遺尿症、急慢性胃炎、腸炎、便秘、腹瀉、高血壓、眩暈、糖尿病、膽囊炎、肝炎、水腫,各種神經痛 、臟腑痙攣性疼痛等,諸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胃腸痙攣和失眠、多夢、神經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 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種病症,包括一些疑難雜症均可用全息經絡刮痧法治療。
外科病症: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各種外科病症,如急性扭傷,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的各種軟組織疼痛,各種骨關節疾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 節炎,頸椎、腰椎、膝關節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外科如痔瘡、皮膚搔癢症、蕁麻疹、痤瘡、濕疹、脫發等病症。
兒科病症:營養不良、食慾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小兒感冒發熱、腹瀉、遺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竇炎、咽喉腫痛、視力減退 、弱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急性結膜炎、耳聾、耳鳴等病症。 婦科病症: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產後病等。
保健:預 防疾病、病後恢復、強身健體、減肥、美容等。
Ⅳ 為什麼有的人會老發痧
對於痧,中醫的看法認為是由於酸痛形成淤痧(血滯)的累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就是一般常說的「血路不通」;西醫也有類似的症狀探討,只是將中國人熟悉的「痧」改稱為「凝血塊」,若因血液內雜質過多或其它因素而使得血管壁附著大量凝血塊;造成血管通道變窄(即血路不通),在血液流量相同的前提之下,勢必造成血管的膨脹,血管膨膨到輕微壓迫到臨近的神經時,該部位會感覺酸;再壓多一點便逐漸產生疼痛,一直到神經被完全壓迫住就比較沒有感覺了,所以酸痛的症狀都有類似的發病-酸、抽、痛、麻。
莎又稱痧氣、痧脹。臨床上以突然頭
暈,頭痛,脘腹脹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
肢攣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於肘窩、□窩、頸前
兩旁常見青紫痧筋為特徵。常見於夏暑季節,其他季節
也偶有發病。如證情嚴重,必須及時救治。治宜以逐穢、
祛暑、化濁、開竅、除濕為原則。
治療痧症的方法一般可分為三種:①外治法。即痧
在肌膚,可採用刮痧方法(用磁碗口邊,或用手蘸食油或
鹽水,在後背正中線及中線兩側,或胸腹部,或頸項自頸
至肘窩等部,自上而下,自內向外,沿上述部位輕刮或輕
捏,至局部皮膚泛紅隆起,或顯示紫黑色痧點為止);痧
在血絡,可採用刺痧方法(用三棱針在委中、曲澤、金
津、玉液等有紫青痧筋所在的穴位。或選十宣,直刺放
血)。②內治法。即痧在腸胃,內服湯葯。③內外兼治
法。即痧氣肆行,不拘表裡,內外證均見者,則諸法兼
用。
痧症有寒熱、輕重的不同。辨證時,應結合發病季
節和發病原因,以辨明寒證與熱證為要點。常見的痧症
有:①熱痧。由於暑熱穢濁內阻,病變以經脈胃腸壅閉
為主。證見突然脘腹悶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口有
酸腐臭味,發熱頭痛,身熱不寧,四肢酸楚,或筋脈拘
急,舌紅苔黃,脈數而濡。治療以清熱、除穢、解痧為
原則,常用連朴飲加味,可選用黃連、山梔、厚朴、半
夏、菖蒲、豆豉、蘆根等葯味。若發熱較甚,治宜清熱
解毒、化濁除穢為主,常用甘露消毒丹加減,葯選滑石、
茵陳、黃岑、菖蒲、木通、川貝母、射干、連翹、薄荷、
蔻仁、藿香。②寒痧。寒濕中阻,以致陽氣被遏,升降
失常。證見突然腹脹,腹痛,喜按喜暖,嘔惡,肢冷麻
木,唇青舌紫,神倦短氣,面色蒼白,舌淡脈微。治宜
散寒除濕、芳香開竅,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若兼夾暑
濕者,可用新加香薷飲,或黃連香薷飲加減。③絞腸痧。
暑濕之邪阻遏中焦,以致氣機閉塞,上下不通,出現腸
中絞痛等症,屬痧症之重證(見霍亂)。
痧症病人在急救時應保持空氣流通,特別是暑熱阻
遏的病人,宜保持涼爽。痧症病後飲食宜清淡,以利於
脾胃正常功能的恢復。
Ⅵ 老人總是發沙是什麼原因分析
習慣,因為一起沒地方躺
Ⅶ 偏方治老年人周期性發痧。
病情分析:
生葛根半斤,豬龍骨0.5~1斤(用熱開水泡去油,溫水過一次水),
指導意見:
一次喝完湯。一天燉兩劑。不要擔心,沒有副作用的
Ⅷ 身體經常發痧是怎麼回事
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八種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容易出現中暑問題。
1.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一、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
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
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
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二、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三、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四、特殊人群如何防暑
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1.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2.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3.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五、家中應備一些中葯
1.藿香正氣水、丸或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2.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3.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4.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5.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六、中暑外治3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七、其他....
炎炎夏日進食一些清熱解暑、潤喉止渴的食物。如綠豆湯、苦瓜、油麥菜等等,可有效預防中暑的現象發生。
Ⅸ 老人容易發痧吃什麼食物最好
如果你要燉雞湯建議你把燉好的雞湯倒出乘在鍋里用保鮮膜封好拿去凍。把雞以手撕的方式弄成雞肉絲去煮稀飯(加點蒜沫和2-3片生薑)
凍成冰的雞湯會有2層,把油那層切開可以留來炒菜,請的那層就弄來燒化成清雞湯可以加點紅棗,沙參,山葯(要先泡20-30分鍾)來燉。
還可以燉蘋果泥(這是對那沒胃口的人特製的營養點心)
蘋果一個去皮削成薄片放進碗中加蓋(碗內不加水),放入鍋中燉熟後用湯匙搗成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