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化解老年人悲觀情緒
您好!我們知道,人進入老年之後,一般都有以下幾種心理相生、相伴和共存——空虛感與孤獨感;焦慮感與抑鬱感;衰老感和懷舊感。你姥姥過去身體硬朗,也就是說她可以經常外出活動,或在家裡做一些操持家務的事兒,這樣的生活也比較充實,自然也就會體驗到愉悅和快樂;她犯了心臟病之後,活動或操持家務的時間突然減少或消失,再加上子女們各有工作所忙,陪老人聊天和心理撫慰的機會也不是很多,老人自然就會感到寂寞、冷落、被遺棄和百無聊賴,時辰難熬,進而產生了悲觀、傷感的情緒體驗。你姥姥「悶悶不樂,掉眼淚,還總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正是空虛感與孤獨感的表現。她說「去陪去世的姥姥爺」,或「去養老院」,其實就是為了得到子女和周圍人的理解和心理上的關心或關愛。
作為子女後人,在對待老人之上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心理之上的關心和愛護,是心靈的溝通以及對老人的認同。有句話叫做「樹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老人渴望情感關愛,盼望心靈慰藉,需要與子女們一起交流溝通,在親情融洽的氛圍里享受天倫之樂。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多和老人拉家常,外地工作的子女多用電話對老人噓寒問暖,多傾聽老人的心聲,使老人感到親情的慰藉,驅走老人心中的孤獨和憂郁;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地肯定老人以前的成就、創造的價值、對家庭的重要貢獻,讓老人覺得家人都很重視她,使老人感到快樂、溫暖和幸福。
其次,平時要陪老人多進行一些適合於她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多參加和老人在一起的康樂球、太極拳等戶外集體性的活動,戶外活動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調節植物神經,達到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以及心理愉悅的目的。
最後,要學會不再老人的面前顯示自己的某些優勢,同時也不在老人面前表示出對配偶或自己子女過分的親熱和關心。
我們常說「老小孩」,就是說老人在心理和行為上像小孩子,當然我們也要像對待小孩子那樣來對待老人。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要知老人之心,察老人之急,解老人之惑,平時多對老人精神關懷,只有老人的空虛感與孤獨感;焦慮感與抑鬱感得到化解了,那麼她就會過得充實、開心和幸福。你的朋友楊永龍即日。
㈡ 工作忙,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這對上班族來說,是生活中和工作上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小的可以自己照顧,那麼當老的到達了一定年齡階段就會有點力不從心了。畢竟當人老了以後,身體的機能就會出現問題,嚴重的時候時候身邊可能就離不了人了。那麼,到底該不該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呢?建議如下:
3、關鍵是以後的具體表現:就是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之後的表現。有的人打著為自己爭取更多在外打拚的時間,還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但之後卻再也沒有去養老院看望過自己的父母,這顯然也是不孝的行為。說與做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養老院只是作為緩解你照顧父母壓力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讓你甩掉累贅的一種途徑。如果你你是抱著這種想法把自己的父母送往養老院的,那麼你就會受到別人對你不孝的指責。
㈢ 養老院事故頻發老年生活到底該怎樣過
1月5日上午,河南南陽一鄉鎮敬老院發生命案,一名老人在殺害3名舍友後,自殺未遂,事件共造成3死1傷。事發的饒良鎮敬老院為公立敬老院,涉事4名老人居住在一套4室1廳的公寓。作案人王某今年61歲,而遇害的3名老人分別為79歲、80歲和88歲,因身體原因皆常年卧床。作案原因目前還需要調查。
2013年8月5日,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王官集鎮敬老院食堂坍塌致1人死亡。
2014年11月16日,陝西石泉縣熨斗鎮敬老院,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致3人死亡。
2014年12月6日,南昌進賢縣夕陽紅老年公寓,老人在夕陽紅養老公寓失蹤數日後身亡,養老公寓向死者家屬賠付了16萬元。
2015年2月19日,湖南雙峰縣愛心養老院,因為被拖欠半年工資,六旬護工拿起磚頭砸向16名無辜老人,造成8人死亡。
2015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康樂園老年公寓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39人死亡、6人受傷。
……
曾有媒體對兩年間養老院事故進行梳理,發現火災及沖突傷人最多。養老院火災事故,在於養老院的選址、建築材料、消防設備、安保措施、管理規范等問題。這就要求在選擇養老院時要選取正規有資質的養老院。而沖突傷人,就是老人在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了。
養老院不是「最差選擇」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考慮以後老了是不是要住進養老院,究其原因,很多人都表示現在我們自己都挺忙的,以後孩子會更忙,壓力本來就很大了,不想再給孩子增加負擔;另一部分則覺得,兩代人肯定有代溝,生活在一起諸多意見難以統一,年紀大了又怕身邊沒有人照顧有個什麼意外,住進養老院則一勞永逸。然而頻發的養老院事件使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其實,對於老年生活,可以有多樣的選擇,無論是家庭養老、社區養老還是住進養老院,都可以努力享受老年生活。即便活到高齡,生命仍然是千姿百態的,仍是可以選擇的。
高質量的高齡生活,不是靠兒女,也不是靠社會,而要靠自己從現在起就承擔起生命的責任來,為高齡積累多種「老本」,且不斷開源節流。
金錢老本 如果有幸活到高齡,一定質量的生活也一定需要金錢的支撐,無論你打算居家養老,還是把自己送進養老院。學會理財,早作打算,是我們這代人不得不學習的功課。不給兒女添負擔,用自己的錢養自己的老,會讓你覺得仍在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對生活的滿意度肯定能增加不少。
精神老本 職業生涯已經結束,脫離「組織」和過去的角色,你的「自我」、你的生命意義,需要重新定位和開掘。閱讀、觀影、旅行、培養愛好、志願服務,參加各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都可以把我們從自憐自艾中解放出來,即便在獨處中,也仍然感受到快樂與充實。
健康老本 當然,高齡生活的高質量,最離不開的就是健康老本。
有了如此多的本錢,還怕過不好老年生活么?
脾氣不好可能是抑鬱了
心情壓抑、郁悶、極端易怒或煩躁,「好像與別人隔著一堵牆」,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其實很多老人多多少少都有類似的情況和症狀。糟糕的是,對老人來說,這些抑鬱的情緒無法像年輕人一樣能通過「傾訴」和「發泄」的途徑得到紓解,日積月累,越攢越多,逐漸成為吞噬老人身心的負能量和毒素。
一些世界范圍內的調查發現,在老年群體中,具有抑鬱症狀的佔30%左右,在我國不同地區的調查中也發現,有抑鬱症狀的老年人為13%~30%左右。
「這個比例相當高,但重要性卻常被我們忽視。」北京師范大學老年心理實驗室博士曹賢才介紹,老人抑鬱,與很多因素有關,而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大因素莫過於孤獨——脫離工作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兒「先走一步」,被送養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獨的重要因素。
不僅社會交往銳減對老人情緒產生影響,甚至一些在老人當中高發的疾病也可導致抑鬱,比如甲亢、高血壓、腫瘤等。老人對身體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遠遠不及年輕人,這些累加的身心負擔無一不會加重老人的孤獨感、寂寞感和無助感,包括對身體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擔憂,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抑鬱、沮喪的來源。
而從老人自身的角度,人老性格確實會跟著改變,比如頑固、依賴這些性格特徵開始浮現。研究也發現,越是固執、依賴的老人,抑鬱的可能性也就會越高。曹賢才建議,老人們應該多找找信得過的親朋好友,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主動尋求幫助和支持;也可以經常參與一些社交活動,比如和社區里的其他老人們下棋、聊天、打拳、跳舞。如果身邊缺乏這樣的親朋好友,也可尋找心理咨詢師傾訴心聲。
㈣ 怎樣化解老年人的悲觀情緒
首先,子女對待老人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心靈的溝通。老人渴望情感關愛,盼望心專靈慰藉,屬需要與子女們一起交流溝通,在親情融洽的氛圍里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子女要做的是多和老人拉家常,外地工作的子女多用電話對老人噓寒問暖,多傾聽老人的心聲,使老人感到親情的慰藉,驅走老人心中的孤獨和憂郁;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肯定老人以前的成就、創造的價值、對家庭的貢獻,讓老人覺得家人很重視她,使老人感到快樂、溫暖和幸福。其次,平時要陪老人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康樂球、太極拳等戶外集體性活動,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調節植物神經,達到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以及心理愉悅的目的。再次,老年人要豐富生活內容,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克服不良情緒,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並結識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留心別人衰老後的性格變異,然後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變異,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衛生,才能有益健康長壽。
㈤ 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心裡到底有多孤獨
身體受損,包括行動不便以及視覺和聽覺障礙,會導致社會孤立感顯著增加,社交互動減少。
㈥ 請你談一下對養老院老年人心理特點的理解,並針對養老院老年人的身心特點為其製作一日生活計劃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都是喜歡熱鬧的,就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㈦ 養老院的九大風險分別是什麼
1、日常運營管理風險:日常運營中做好各崗位流程監督管理,對各全員進行風險意識教育。
2、法律風險:主要涉及長者護理級別的評估與界定、 長者家屬的擔保權與代理權問題、 長者及其家屬信息的有效性問題、合同有效期限與合同變更問題。
3、硬體設施風險:園區內硬體設施應達標,規范其日常管理、使用、維護流程。
4、服務風險:醫養康護學交修為聞樂之專業服務風險。規范痕跡管理和證據檔案管理。
5、政策風險:及時關注政府政策的更新與發布,如民政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大檢查。
6、消防安全風險:消防通道、應急演練、消防設施等安排到位。
(7)養老院老人情緒危機擴展閱讀:
處理風險的要點:
1、及時上報事件過程
發生風險,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及危機處置小組報告,在最短時間內最先獲得危機信息並制定應變計劃,特別要規避可能再發的危機。
2、四要四不宜
要統一口徑,確立發言人,不宜出現誰想發言就發言的現象;要敢於負責,不宜推三阻四,轉嫁矛盾;要尊重事實,不宜匆忙定性,妄加評論和不切實際地表態;要增強保護意識,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收集信息,不宜在無證據時推測懷疑。
3、應對媒體
與媒體要及時、准確、有效地進行溝通,在危機未完善處理前不宜報道,以免引起不良導向。任何個人和部門未經批准不接受單獨采訪,以免炒作。
4、掌握主動權
掌握主動權使園區成為第一信息發布源;准備好應急新聞稿,留足餘地並不斷充實最新情況;安排好應對媒介及公眾詢問的聯系電話。
㈧ 養老院中老人之間發生矛盾怎麼辦
老人居住在養老院復期間,養老制院的看護人員就屬於老人的實際監護人。在這期間,不管老人發生任何意外,他們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具體要參照當時實際情況。如果老人之間發生矛盾時,看護人員不在現場或者是老人之間發生矛盾後,養老院監護人員沒有能夠及時的到位,並採取恰當的,合理的處置的措施,那麼他們就要承擔大部分責任。當然,我們還是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因為老人畢竟以後還要在養老院長期住下去。。
㈨ 養老院社會工作者在疫情期間怎樣消除老人恐慌和焦慮情緒
從你的問題來看。,你是個很有愛心的人,是個好 人。會為照顧老人想辦法。如果不能把他們聚集到一起,可以跟他們開視頻會議,讓他們在電視上看,安撫他們。
㈩ 老人心情不好怎麼辦
您好,不用太過緊張,也不用太焦慮。
一切都會過去的。
而且即使焦慮和版緊張也幫不上什麼權忙。
這個時候的老人,因為突然生活的改變,會有些不習慣。
需要大概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適應,如果您確實有時間的話,最好多陪陪老人,轉移注意力,多跟老人聊聊。
不管開心不開心的話題,都可以聊,不用害怕會引起老人哭,因為不哭的話,憋在心裡更難受。
老人需要的是陪伴和關懷,讓她覺得不會孤獨,這樣才能平緩的度過「緩沖階段」。
祝您奶奶能夠早日恢復情緒,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