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家可以做深蹲嗎
關於深蹲,先講深蹲比較重要的兩點:模式與力線,掌握這兩個點基本就學會了深蹲這個動作,再去摳一些細節,比較後增加你的深蹲重量。
模式:端先你要知道你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在哪兒,它們能做什麼。理論上應該是膝關節隨髖關節啟動而啟動,而實際上髖關節與膝關節幾乎是同時啟動。但是你在初期深蹲的時候也該有一個先屈髖的意識,也就是指有一個先往後的意識,想像自己屁股下有一個凳子,你不需要挪動腳就能坐下。(深蹲幅度需要至少你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水平甚至低於膝關節,具體幅度可以一直到你的骨盆還沒有開始翻轉的時候,具體下文會談)
力線:你只需要注意無論何時,蹲下起身你的膝蓋和腳尖都一定要對位,也就是膝蓋和腳尖一個方向,一般是腳中間為標准看是外八30度,兩只腳呈60度。如果你經常是內八深蹲並且沒有不適,恭喜你!作死但還沒死!這里舉個例子,像籃球運動員,他們經常會需要經常變向。膝蓋已經轉過去了腳還留在原地,這樣是一個剪切力,對你的膝蓋非常的不好!
深蹲時這兩點同時進行,你就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深蹲。為什麼說是比較正確呢,因為做到這些你還並不夠優秀。接下來講一些我的個人經驗以及細節。
首屈一指點桿位:一般大致分為兩種桿位,高桿、低桿。
高桿:也就是正常桿位,普遍大家用的都是高桿,優勢是容易操作。
低桿:就是基本放在三角肌後束上,甚至更低,能多低這個和個人柔韌性有關,優勢是大部分人用低桿位蹲的能更蹲的重一點,原因?就是力距變短了但是不容易操作,並且手腕壓力非常大,很多人柔韌性都不夠。力量舉基本都是低桿位,他們可以非常低。
然後是高低桿位的軀干與小腿位置,端先是高桿位,高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完全平行。低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延長線重合,大概是一個銳角。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前傾了更多。
比較後站距,我喜歡一個比髖略寬比肩窄的距離。力量舉選手們會採取一些肩寬距離甚至更寬,因為他們為了減少杠鈴移動形成從而更容易的達到理想成績。總之不要太寬或太窄,有一定水平後你可以去針對訓練目的決定你的站距。
本人首屈一指次用自由深蹲也就是去年8月2日,106.5kg蹲了12個。「騙人!你哪來多出來的3斤?」我那個健身房800一年哈…桿兒凈重33斤,還是根彎了桿。我是從上斜卧推架扛出來,一路後退一米五才能開始蹲,條件挺艱辛的,挺懷念那個被我拉斷三個器械的健身房。在今年5月27號,又是一根超難使的桿兒,不過九個多月後,160kg我蹲了9個,中間這段時間也有停訓過(體重80kg、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渣渣鍵盤俠們金口勿開)是的,天賦!
偏了偏了,說什麼來著,講完高低桿位現在講深蹲的執行步驟。
首屈一指步:應該先抓住桿調整距離是否對稱,你是否完全在杠鈴中間,你這樣你兩邊掛的片才能穩。如果是低桿位你應該收緊肩胛骨並且盡量的找一個你舒服的握距。
第二步:你的腳掌應該在杠鈴桿正下方,目視前方,深吸一口氣屏住,起桿。注意盡量是頂髖起桿,再後撤,腳後跟盡量不要離地往後挪步子,別特么跟正常走路一樣往後撤,這樣你會花大量精力去穩住才能繼續。
第三步:穩住一小會兒,正常呼吸,然後深吸氣,就像你這輩子吸比較後一口氣一樣,然後!別吐別吐,屏住呼吸,腹部往外撐,就是腹部發力。這個呼吸過程有個學名叫「瓦式呼吸」。
第四步:同時操作上面講的兩點,開始下蹲,什麼你換氣了?你需要屏住一口氣下蹲起立後再吐掉,穩住然後正常呼吸,比較後再重復上面步驟。記住這個呼吸模式,先穩住正常呼吸、吸大口氣屏住、深蹲完畢、換氣、穩住、正常呼吸、重復。若是較輕重量,可以用離心時吸氣向心吐氣。記住深蹲腹部是需要發力的,這樣才能減少你的腰椎段豎脊肌的受力。
咱們還要講一下護具,主要是腰帶。
腰帶並不是必不可少,在你動作模式正確的情況下,你的腰不酸,那你就不需要用上腰帶,你需要讓你的核心也受到鍛煉。大重量一定要腰帶,腰帶這東西就相當於給你多加了一層腹肌,因為脊柱這一段是沒有任何保護的,你只能通過核心肌群來實現一個腹內壓,這樣你才是安全的,腰帶就是再加一層腹內壓。我首屈一指條腰帶在淘寶一百多買的,到現在還不捨得換,其實我現在的重量它早就堅持不住了,太薄了。
比較後講一下骨盆翻轉的問題,民間叫屁股眨眼來著。
深蹲時骨盆翻轉本質是因為髖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柔韌性不足,大部分人群由於長期缺乏運動或是長期沒有去做一些伸展運動,導致髖關節變得僵硬,從而導致在下蹲為了蹲的更低,導致腰部的代償於是下蹲到一定幅度時骨盆開始後傾。如果你有這種問題,那麼你蹲到一個骨盆快要翻轉但是還沒翻轉的角度即可。再就是多練多拉伸放鬆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大部分人深蹲時會被迫腳後跟離地。這就是一個足背屈受限,身體將會以代償的方式繼續進行深蹲,代償還是會出現在腰椎段,就是你身體會比正常角度往前傾。足背屈受限分先天的和後天的,先天的該吃啥吃啥吧,後天的需要多壓腳踝,每天壓,深蹲前多壓,堅持,不要多久你就能正常了,相信我的話,我已經改善了不少人甚至在短期內完全正常。至於如何辨別先天後天,絕大部分人都是後天的,先壓了再說。大家也許會注意到我說了這么多沒有提到深蹲膝蓋超不超腳尖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世紀之爭,一定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棒子打死說超或者不超的都是不負責任。技術動作,身體結構,動作幅度,關節的活動度,身體柔韌性等都會影響到比較終結果,完全可以單拿出一篇來講這個問題,本篇就不過多解析了。
㈡ 怎樣為卧床老人翻身
1.准備翻身體位——仰卧位
首先,先將病人兩手交叉放在腹部,接下來,將兩腿內屈膝。
2.協助病人翻身側卧
操作者容在將前臂伸入病人肩頸下方時,可兩手協力完成,以保護操作者手臂。挪動病人時,避免拖、拉、拽,以免傷害病人皮膚,必要時,可找人幫忙,以保護病人和操作者。翻身之後,使病人上腿向前方屈膝,下腿伸直略彎曲,避免腿部受壓。
3.提高病人舒適度
為病人擺放枕頭,可以提高病人側卧的舒適度和穩定性,兩膝間的枕頭還可以防止兩腿間相互受壓及摩擦。注意,在兩膝間擺放枕頭時,不要讓病人上腿的腳部懸空,足部應放置於軟枕之上,以免造成足下垂或足內翻。
翻身的間隔時間,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和皮膚受壓情況來決定,一般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一次。
㈢ 癱瘓老人挪一下很費勁,怎麼辦
每日定時幫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鍾左右。為了防止褥瘡多給老人翻翻身,最少1小時一次,現在也有很多人用小棉 襖翻身護 理床給老人翻身,白天按遙控器翻身,睡覺的時候定時整體翻身。
還可以用百倍特起床器,老年人使用很方便,是電動遙控的,一鍵升降。
㈣ 輔助老年人行走的工具
輔助老年人行走的工具有拐杖,助行器,還有比較安全一點的就是移位機,移位機配上行走吊具,就可以實現輔助老年人行走了,基座帶4個萬向輪,吊具束在腰上,不會出現打滑摔跤的可能性,安全可靠。
㈤ 老人卧床如何搬運
●技能:徒手扶抱搬移卧床老人
●目的:安全移動老年人,增加老年人的活動范圍,滿足老年人社交和戶外活
動需要。
一、操作過程:
1.檢查輪椅,特別注意車閘、輪胎、腳踏板、安全帶是否完好。可正常使用後
推至床尾,使輪椅椅背與床尾呈40°-45°角,輪椅放置於靠近住戶坐位的健側。
2.翻起腳踏板,拉車閘固定好輪椅.徵得老人同意合作,調整老人體位。掀開被子至床尾,協助老人穿好衣服,
將雙腿並攏垂至床邊。
4.幫助把雙腿垂到床下,輔助者一手向上托起老年人的肩部,一手向下壓老人
的臀部,協助老人緩慢坐起。
5.協助老人坐於床邊,幫助穿好舒適的鞋子。6.扶老人雙足著地,軀干前傾。
7.照護員面向老人站立,用雙膝夾緊老人雙膝外側以固定,讓老人雙手摟抱護
理者頸部,並將頭靠在護理者靠近輪椅側的肩上。
8.雙手托扶老人髖部,微後蹲,同時向前,向上立老人,使老人完全離開床並站
住。9.老人站穩後,照護員兩腿分開,一腿在前,抵住老人對側膝部,另一腳在後,
以後足為軸旋轉軀干,使老人臀部正對輪椅正面,然後使老人慢慢曲膝,平穩坐至輪椅上。
10.請老人雙手扶輪椅扶手,盡量向後坐,翻下腳踏板,放上雙腳。
11.如果天氣寒冷,考慮保暖問題,蓋好被子或毯子,就可以推至目的地了。
二、注意事項:
1.操作中要注意老人的安全、穩定性、舒適與保暖,動作輕穩,並注意保護自
身腰部。2.搬運老人時,應盡量使老人的身體靠近搬運者,以便穩定和省力。
3.推車速不宜過快;推車進門時不可用車撞擊房門;如移動有意識障礙的老人
應另有其他人的幫助,以防發生意外。
4.推輪椅運送老人時,應隨時觀察老人。
照護的精心程度關系著卧床老人的生活質量,希望以上小知識能對您有所幫助!
㈥ 如何幫助卧床老人翻身
對於長期卧床的老人,要使用氣墊床,使受壓部位氣血運行通暢,但是仍需要定時內翻身。容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一次,製作翻身記錄卡,時間、體位、皮膚情況及時記錄,保證按計劃的實施。因老年人皮膚彈性差,特別是長期疾病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縮,翻身時應特別小心,宜兩個人合作,動作輕柔、准確,避免拖、拉、推,減少皮膚摩擦,同時應保持床鋪清潔、平整、無碎屑,避免皮膚與碎屑及床單褶皺產生摩擦。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再讓老人飲溫開水1-2口,再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於受壓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壓瘡。
㈦ 老年人無意識原地打轉怎麼回事
白肌病:本病常發生於體質健壯的仔豬,有的病程較短,突然發病。發病初期表現精神不振,豬體迅速衰退,往往出現起立困難的病狀,病勢再發展,則四肢麻痹。呼吸不勻、頻數,心跳加快,體溫無異常變化。病程為3-8d,最後倒斃。也有的病例不出現任何病狀,即迅速死亡。病豬主要表現食慾減少,精神沉鬱,呼吸困難。病程較長的,表現後肢強硬、拱背,站立困難,常呈前腿跪立或犬坐姿勢。嚴重者坐地不起,後軀麻痹表現神經症狀,如轉圈運動,頭向一側歪等,呼吸困難,心臟衰弱,最後死亡。患病仔豬,精神不振,怕冷,喜卧。走路打晃,四肢強硬,站立困難。心跳和呼吸快而弱。有的前腿跪地,有的犬坐勢,卧地不起,呼吸困難,心臟衰弱,最後死亡。 建議你參考下李氏桿菌:本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腦膜腦炎症狀。敗血型和腦膜炎型混合型多發生於哺乳仔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41.5℃,不吮乳,呼吸困難,糞便乾燥或腹瀉,排尿少,皮膚發紫,後期體溫下降,病程1~3天。多數病豬表現為腦炎症狀,病初意識障礙,興奮、共濟失調、肌肉震顫、無目的地走動或轉圈,或不自主地後退,或以頭抵地呆立;有的頭頸後仰,呈觀星姿勢;嚴重的倒卧、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亂劃動,遇刺激時則出現驚叫,病程3~7天。較大的豬呈現共濟失調,步態強拘,有的後肢麻痹,不能起立,或拖地行走,病程可達半個月以上。
㈧ 老年人用的逐步機;升高助步器 。
使用助步器,應該經常檢查助步器腿的膠皮墊,如有破損及時更換,否則容易不穩或打滑。
使用助步器行走時,應將助步器向前挪一步,確定其四腳落實,然後握住助步器上面的支撐扶手將傷腿移到助步器的中間部位。當你抬起好腿時手直著向下壓扶手,這樣可以和傷腿相平衡。
需要坐下時,使用者要慢慢向後移,直到碰到椅子。用手向後摸,找到椅子後慢慢坐下。站起時用手臂的力量抓住扶手站起來,不要向後拉或傾斜助步器。
此外,專家提醒,不要用助步器上下樓梯或乘滾梯。
㈨ 挪步是什麼意思
前後或左右走小步。
㈩ 85歲老人走路愛往左傾斜,肩膀一高一低,走路不穩,腿沒勁,走路很慢,慢慢挪動。
老年人,走路向左傾斜,走路不穩,腿沒勁,這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建議做一個,腦部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