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中暑怎麼辦
暑高溫影響下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常見暑原因:
正常人體溫能恆定37C左右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樞作用使產熱與散熱取得平衡結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散熱主要靠出汗及皮膚和肺泡表面蒸發人體散熱還通過循環血流深部組織熱量帶至上下組織通過擴張皮膚血管散熱因此經過皮膚血管血流越多散熱越多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體內有過量熱蓄積即產生高熱暑
暑按病情輕重分:
1、先兆暑
高溫環境下暑者出現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注意力集、四肢發麻此時體溫正常或稍高般超過37.5C此暑先兆表現若及時採取措施迅速離開高溫現場等多能阻止暑發展
2、輕度暑
除有先兆暑表現外還有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氣短、大汗、皮膚熱或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衰竭早期表現此時體溫超過38C
3、重度暑
除先兆暑、輕症暑表現外並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高熱
4、重度暑還繼續分:
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暑者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超過40度
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暑者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劇烈勞動與運動由於大量出汗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體溫正常
日射病:
即強烈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輕度增高
暑時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飲用含鹽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起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作用
人工散熱:
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頭部冷敷應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並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猛烈陽光下體內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體溫調節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暑
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注意防範及急救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陽光下太久
萬有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免虛脫而斃首先病者移陰涼地方松開或脫掉衣服讓舒適地躺著用東西頭及肩部墊高
次冷濕毛巾覆頭上有水袋或冰袋更好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降低體溫正常溫度
測量體溫或觀察患者脈搏率若每分鍾110下則表示體溫仍忍受若達110上應停止使用降溫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供給鹽水喝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應覆蓋物
② 老人中暑怎麼辦 老人中暑有什麼症狀
三甲
在炎熱的夏天感受到三伏天蒸籠般的濕熱,使得很多老年人不願出門很容易發生中暑,老年人更應該注意防暑降溫。中暑分為三個階段:1、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2、輕症中暑:除上述症狀外體溫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3、重症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高熱40℃以上,無汗、意識障礙及四肢抽搐等。中暑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1、將患者扶到陰涼處躺下,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於散熱;2、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最好是淡鹽水;3、用濕毛巾、冰塊、冰袋置於病人頭部、腋窩及大腿根部,加速散熱;4、如果情況嚴重出現休克狀態,把病人腳部抬高可緩解休克症狀,同時立即將患者送至醫院,醫生會採取更專業的綜合對症治療措施處理並發症,防止腦水腫等情況發生。出現中暑要及時就醫診治,嚴重情況下可危及患者生命。
③ 經常中暑怎麼辦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於「中暑」的問題。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1)先兆中暑症狀:
1.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2.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3.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輕症中暑症狀
4.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5.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6.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重症中暑症狀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
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①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②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③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④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2)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1.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3.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3)治療中暑驗方:
1.
取麥冬、烏梅、甘草適量。以沸水沖泡10分鍾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2.
用綠茶、藿香、荷葉適量。以沸水沖泡10分鍾。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此外,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人丹等中葯具有清熱解暑之功效;還可取清涼油少量塗臍預防中暑。
4)治療中暑偏方:
1.
取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將上述三花洗凈後以沸水沖泡,加蓋稍冷後當茶飲。
本方清暑解熱,芳香開竅,可去心胸煩熱。
2.
用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將三豆加水煮爛後,取濃汁加入白糖或其它調料飲用。
本方防暑,清熱解毒,和中健胃。
3.
取生蠶豆30克,土茯苓20克,金銀花10克。加水煎煮,以蠶豆煮熟為度,飲汁食豆。
本方消暑健身,清熱解毒,尤宜於暑天好生痱子、皰者。
4.
用鮮西瓜皮、冬瓜皮、絲瓜皮各50克。將三皮水煎15分鍾,取汁加適量的糖,溫服當茶。
本方清熱,祛暑,利尿。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④ 老人中暑頭暈嘔吐怎麼辦
老人中暑頭暈嘔吐要送醫院去就診,頭暈嘔吐算是比較嚴重又因為是老人所以要特別注意,去醫院看看安心一點。
⑤ 人中暑怎麼辦
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⑥ 老人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常見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體溫能恆定在37。C左右,是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使產熱與散熱取得平衡的結果,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散熱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膚和肺泡表面的蒸發。人體的散熱還可通過循環血流,將深部組織的熱量帶至上下組織,通過擴張的皮膚血管散熱,因此經過皮膚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熱就越多。如果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體內有過量熱蓄積,即產生高熱中暑。
中暑按病情輕重可分為:
1、先兆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中,中暑者出現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此時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C。此為中暑的先兆表現,若及時採取措施如迅速離開高溫現場等,多能阻止中暑的發展。
2、輕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現外,還有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氣短、大汗、皮膚熱或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表現,此時體溫超過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輕症中暑的表現外,並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高熱。
4、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應覆蓋物
⑦ 人感覺中暑了怎麼辦
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⑧ 急、老人中暑了,怎麼辦
室內環境太差抄! 強烈襲建議送醫院!老年人年紀大了,不能開玩笑!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 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⑨ 中老年人如何防中暑
中暑也是夏季容易發生的疾病。專家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暑可分為三類:「版中陽暑」、「權中陰暑」及上文提及的「情緒中暑」。一般人通常所說的中暑其實指的是「陽暑」,這種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時間過「中陰暑」則多由感受暑濕之邪後,加上納涼不當引起。比如在天氣酷熱、頻降大雨的夏季,長時間在空曠的露天、過道及風猛之處納涼,致風寒郁於表、暑濕困於內而出現頭昏腦漲、時寒時熱、吐瀉無汗等。
中老年人在夏季要盡量避免曝曬、雨淋,或待在氣溫過高、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雨後也不宜坐卧濕地。同時,還要避免久穿濕衣或穿剛曬過的衣服,防止暑濕之氣侵襲機體。
⑩ 中老年人中暑了,現在有點發燒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環境下人體細胞內部發生反應,導致細胞發生病態,這就是中暑。中暑發專燒是細胞間循環發生障礙屬。
目前唯一能夠使病態細胞恢復正常的方法是吃中暑寶,在人高溫難耐即將中暑時吃下中暑寶,立刻舒服,不會中暑。
如果已經中暑,吃中暑寶,輕者2小時痊癒,重者2小時見效。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病態細胞恢復正常。其他方法治療中暑幾乎都有後遺症。
中暑搶救時間很短,急性中暑搶救的時間不足20分鍾,時間真是生命!要提前准備!!!
中暑發燒盡快從中暑寶,2小時內見效。其他幾乎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