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析舉例說明人口、購買力以及購買慾望三者之間的關系。
人口、購買力以及購買慾望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聯系和制約,共同構成企業的宏觀市場。三者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不可缺少。少了一方都會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把三者相結合,根據當地所屬實情進行分析。人口大於購買力大於購買慾望。所以人口在三者之中也起決定性作用!具體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與分析。
B. 1.關於老念保健食品,成市老年人的需求和購買力有啥變化330字以上 ,(越多越好,謝謝了) 2...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日常消費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視,購買力逐步上升。
有必要專門做老年人食品這一塊嗎?
試一下,跟小孩保健品放在一起買,效果會好的多。
希望可以幫到你
C. 中國近20年來的購買力的分析圖
用這20年的GDP平減指數應該能表示購買力及其變化。
D. 你如果准備自己創業.請用 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慾望 公式分析開創企業的可行性
其實很簡單的,根據營銷的原理來分析創業的可能性,你自己看好什麼樣的電子和創業起點
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慾望 用此原理分析銀色市場的可行性如下:
市場營銷理論指出,市場是人、購買力、購買慾望3個要素的有機結合。首先,市場要有具有某種需要的人,人是形成市場的基本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只要有了人,就一定有市場。人口規模越大,市場越大。其次,市場要有為滿足某種需要的購買力,購買力是形成市場的必要條件。再次,市場要求人們必須對某種產品具有購買慾望。我們可以藉助於上述理論,從人口、購買力和購買慾望3個方面分析我國老年消費市場的容量。
銀色市場人口。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據聯合國的界定,男女達到60歲就進入老齡階段,一個城市 一個國家如果老齡人達到l0%,那麼這個城市就是老齡化的城市,這個國家就是老齡化的國家。我國政府幹2000年l0月正式宣布,我國老年人口已達到1.32億,占總人口的l0.34%,這表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我國的老年人每年還在以3%的速度增加,預計2025年、2050年老齡人口的總數將分別達到2.8億和4億,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也將達到18%和25%。
銀色市場購買力。購買力與市場容量成正比例關系。老齡化是個全球的難題,給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但也孕育著一個龐大的市場,給企業帶來了無窮的商機。中國老年協會的一項統計表明,目前我國老年人年潛在消費能力約為3000億元,其中服飾穿著佔1/3,醫療保健佔1/3,其它佔1/3,而且這個數值還在不斷增大。縱觀世界市場,老年市場的容量也在日益增大,前景非常廣闊。
銀色市場的購買慾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在不斷更新,追求款式新穎的服裝;不再被繁重的家務拖累,期望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參加各種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活動,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從上述人口、購買力和購買慾望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老年人口絕對數大,總和購買力大,購買慾望強。所以,老年消費市場是一個購買力穩定,並隨經濟的發展會穩步增長的潛在市場。
怎麼樣?想好個例子然後分析就行
E. 老年人消費者喜歡的促銷類型是什麼
人類在跨入二十一世紀的同時也邁入了一個長壽時代、老齡化的時代。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億,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2025年到2040年老年人口又將從2.84億增長到4億多。在未來的近半個世紀中,我國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長的趨勢,而且高齡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又大大快於低齡老年人口增長的速度。這預示著在社會總需求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將迅速增長,以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商品和服務的新型產業――老年產業,已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人口年齡結構的老齡化,尤其是老年人口的高齡化,這對新興老年產業的發展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發展的機遇。國內外的專家預測,新世紀是老年人的時代,新世紀最有生命力的朝陽產業將是納米產業和老年產業。
一、 巨大的老年需求市場
(一)、老年消費市場特點
老年人口作為一個特殊的人口群體,其需求和消費受到心理、生理特點的決定。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理條件的變化,產生了不同於其他人口群體特殊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就是說,老年人口的基本需求特徵決定了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特點。人到老年,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主要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退出了社會經濟活動的領域,歡度晚年成為退休後的主要生活內容,大多數老年人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在家庭和社區里,他們的閑暇時間增多了,由於健康的原因,他們更加註意自己的健康、保健、長壽問題。高齡老年人和病殘老人需要社會和家庭的照料和護理的時間增多了,由於年老體衰他們更加需要社會提供一些輔助活動產品,以便增加自助和活動的能力,他們更加需要社區為他們提供入戶服務。
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在給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的同時,也在孕育著一個潛力無窮的巨大的消費市場,也給廠家、商家一個新的機遇。抓住這個契機就有可能開拓出新的市場,老年產業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根據現代市場營銷學的理論,市場需求決定於三大要素:一、具有某種需要的人,一定的人口規模是形成市場的前提,也是某種產業形成的前提;二、為了滿足這種需要的購買力水平,購買力是形成老年消費市場的必要條件;三、購買慾望,人們必須對某種商品(服務)需求具有購買的慾望需求,才能產生實際的購買行為市場。老年消費市場的需求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老年消費市場需求=老年人口+購買慾望+購買力。
我國的老年消費市場從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上分,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高齡老人市場,主要針對80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包括護理服務,特別護理設施、特殊商品等;
二是針對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自助性生活輔助品,如電子呼救器、代步器,提供醫療康復器械、場所、家政服務、心理咨詢服務等;
三是針對低齡老年消費市場,為其提供更多的適合自身特點的消遣、休養、娛樂的設施和場所,這一類稱為"老年人消費偏好"市場。我國老年產業的發展前景樂觀,因為我國老年人口多、收入穩定增長、需求層次多,龐大的"空巢家庭"、喪偶老人和獨居老人群體對社會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於老年人中高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快,比重不斷增加,因此,醫療保健方面的服務需求始終排在第一位。對尚能自理老人的服務,對因病卧床的老人提供的家庭護理以及對健康老人提供的可自助使用的輔助品等等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老年產業具有極強的前向效應和後向效應。前向效應是指對上游產業的勞動效應,由於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老年人的需求將帶動傳統商品等一系列上游產業的發展;後向效應是指對下游產業的推力效應,老年產業的形成將為服裝、食品、特殊商品、交通、旅遊、娛樂、老年福利設施、住宅、社區服務業等多種行業、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老年產業與納米產業一樣,具備形成一個國家的主導產業的潛力,圍繞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將迅速形成相關龐大的產品群和企業群。其中蘊含著巨大的財富和新經濟的增長點。
[ 頁首 ]
(二) 老年人對特殊商品的需求
據上海市對有老年人家庭親屬和老年人的購物慾望,商品的需求調查顯示①,有老人的家庭,他們的親屬或子女為老人經常性購買的物品有:健康食品(佔38%)、保健品(佔33%)、服裝(佔19%)以及健身器材和文化用品等。在日用品選擇方面,主要選擇適合老年人式樣的衣服,保健品,葯物牙膏、能促進微循環的床墊葯枕,健身器材,能照明又能收音的小手電筒、磁療軟底便鞋拖鞋,護關節,另外也有部分人表示願意購買紅外線內衣、容易脫穿的衣服、保護皮膚抗衰老的化妝品、坐式淋浴器、自動配葯服葯定時器、文化用品等(最受網上調查對象親睞的新型商品和服務是陪讀、聊天、拉家常、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約有83%的人選擇了這幾項,此外,選擇了文化用品和能看近又能看遠的變焦鏡的人次也較為集中)。有12%的人認為價格不是問題,關鍵是商品要真正適合老年人使用。他們更注重商品的實用、質量、價格、品牌,而注重包裝的人幾乎沒有人。
對於老年用品市場的現狀,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佔了47%,認為一般的有41%,只有12%的表示還算滿意。他們認為,商品的品質和宣傳要成正比,老年用品商業味不應該太濃,最好送貨上門,提供齊全的售後服務,多開發老年購物環境,多開拓市場,使品種多樣化。
近一半的網上調查對象對目前的老年用品市場表示了不滿,他們的意見有:商家、廠家沒有仔細研究過市場,不注意市場需求的調查,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了解少,適合老年人需求商品少,品種單調。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大部分人的退休金集中在500-1500元,占調查總人數的80%以上,說明現階段老年人消費市場應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也就是"平價實貨"應佔主體。他們收入大多用於基本家庭開銷和醫療,說明被調查老年人的總體消費水平還較低。但我們也應看到,不少老人將一部分收入用於儲蓄、投資、抄股等,說明他們還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因此,生產、開發真正適合老年人需求、喜歡、價格適當的用品和服務項目將會推動老年消費市場的發展。
絕大多數老人的消費頻率集中在每月3-10次,這與他們腿腳不方便、喜歡一次性購買的特點有關。但這同時也說明,上海目前仍缺乏十分合適的老年購物場所,不能吸引老人常去逛逛,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就有一些販賣老人日常生活用品的老人街,它們大多設在老人經常去的醫院、療養院、寺廟、老人活動中心及公園附近。街上出售的物品,除了全新的老人衣褲外,多半是二手貨。"老人街"出售的貨品,一般價格比較低廉,還可以討價還價。
在調查老年人需要哪些適合自己的商品時,其中(食品方面)健康食品佔31%;速凍點心佔20%;易開罐頭佔7%;適合老年人咀嚼的口香糖佔5%。(日用品方面)葯物牙膏佔60%;文化用品佔55%;保健品佔48%;適合老年人穿的衣服佔46%;容易穿脫的衣服佔20%;小型電冰箱佔12%;其他(能看近又能看遠的變焦鏡、能照明又能收音的小手電筒、"報警"拐杖、"夜光"拐杖、音樂拐杖、能促進微循環的床墊葯枕、腳踏式電冰箱、隨身尿袋、自動配葯服葯定時器、簡易拆包裹器、坐式淋浴器、可升降的床和椅子、音樂催眠器、保護皮膚抗衰老的化妝品、紅外線內衣、磁療軟底便鞋拖鞋、護關節、老人尿褲、適合老年人的玩具、適於老年人用的健身器材。
老年服裝市場,76%的老人認為一般和不太滿意,10%的人認為很不滿意,13%的認為較滿意,而滿意的僅佔1%。另外,41%的老人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穿衣打扮比較必要,30%的人認為很必要,27%的認為一般,認為沒有必要的人僅佔2%,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他們擯棄了傳統的穿著方式(不是蘭就是黑的服飾),希望把自己打扮的更加靚麗、漂亮。
在調查老年人您是否想要的東西都能買到時,回答能的佔72%;不能的佔28%。問哪些東西買不到時,回答買不到的東西有:款式新穎、色彩靚麗的老年人服裝;適合老年人的鞋子;袖珍收音機;小型洗衣機;急救報警器;中西結合的現代中醫成葯、保健葯;適合老年人的休閑娛樂品等。
在了解老年人購物時看重的是什麼?回答看重質量佔80%;看重價格的佔55%;看重物品美觀實用佔51.8%;看重物品品牌的佔9.6%。
問老年人是否知道上海的某些商場設有老年人專櫃時,回答不知道的佔49%;知道的佔51%。幾乎有近半數的老人不知道設有老年人專櫃,說明上海市老年人專櫃總體數量少,同時也說明老年人專櫃的商品對老年人沒有吸引力,相當一部分商品不一定受老年人喜歡。
在調查老年人對現在的老年用品市場是否滿意,回答滿意或比較滿意的佔11%;不滿意佔89%。
可以說,總體上看,老人們對目前的市場是不滿意的。
我們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響老年人購買行為的第一要素是質量,事實上,老年人相對其他年齡層次的人來說,消費具有更強的穩定性。老年人與青年人的消費觀念和心理不同,青年人注重的商品的品牌,而老年人更看重商品的質量。老年人購物的一大特點是他們願意購買經過自己或親屬實踐檢驗的、自己絕對信賴的產品。另外,價格要素排在第二的位置,說明老年產品除了物美還要價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顧客。對於生產者、老年用品的設計者來說,設計適合老年人心理、生理需要的用品,會受到老年人歡迎的,面對龐大的老年需求市場,採取薄利多銷,廠家同樣能賺得豐厚的利潤,關鍵是生產者、設計者能夠看到老年龐大的需求市場,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開發適合老年人需求的商品。
[ 頁首 ]
(三)老年人對服務市場的需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社區服務、娛樂的需求日益增多,要求服務項目的范圍也日益在擴大。對適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區服務項目尤為迫切。人到老年後,生活的范圍越來越小,社交的范圍也越來越窄,活動距離也越來越近。然而現代社會的老年人越來越要求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要求有更豐富和更加充實的晚年生活,許多老年人不再滿足於下下棋、玩玩牌,而是迫切追求情趣更高雅、融娛樂性、知識性與自身美化為一體的文化生活。老年人生活中出現的這些新現象,說明了老年人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吃、穿、用的狹窄消費范圍了,而出現了新的消費需求。
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社會化服務的程度高,向老年人提供的社會服務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生活服務,如料理家務,送飯到家或幫助做飯、備餐、洗澡、理發或接送老人外出,陪伴老人聊天、旅遊或上門修理服務等。也有醫療保健服務,如護理病人,治療和健康咨詢、健康指導、心理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其他服務如消費指導,向老人提供交通工具,協助老人再就業,為老人排憂解難等服務應有盡有。
我國由於整個社會服務事業尚不發達,能向老人提供的服務項目為數不多,老年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尚不發達,社會上還不夠重視老年服務項目和老年娛樂設施的開發,還沒有注意這個巨大的老年需求、消費、服務市場。64%的老年人表示他們所在小區或街道並沒有為他們准備健身、娛樂活動項目和設施,有54%和45%的老年人對社區沒有專門的老年人活動區和醫療機構表示不滿。對外出交通和小區購物方便程度仍有40%和18%的老年人表示不滿意。②
在社區服務中,北京市市區老年人需求比例最高的是:入戶家務料理佔9.6%,其次是入戶護理服務為6.7%,日間照料服務占第三位,為5.6%。而郊區縣老年人需求比重最高的是陪同看病佔1.5%,其次是陪老人念書讀報,佔1.3%。
在老年人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和必要性評價中,排在前三位是:入戶護理服務、日間照料服務和陪同看病服務。(北京市社區服務狀況調查1997年)不難看成在老年服務產業中,對高齡老人的護理、照料、入戶護理方面的需求將隨著老年人口的高齡化呈迅速增長的趨勢。
[ 頁首 ]
(四)老年人對住宅的需求
住宅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僅是安身的場所,它除了可以提供睡覺、用餐、娛樂和消遣的地方外,同時也是照料和為老年人進行必要服務的場所。老年人在離開工作崗位後,大部分時間是在住宅和社區中度過的,因此,舒適、方便的住宅和社區環境對於從職業生涯過渡到退休生活的老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人到老年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是肢體還是感官、智力、接受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衰退、下降。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高逐漸對公共場所和住宅中的台階、溝檻、樓梯、蹲式便器等部分設施,這些在他們青年、壯年時期並不曾理會的地方,現在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會逐漸感到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了。他們首先是腳力低下,特別苦於上下樓梯,走坡路亦感困難,他們對公共場所中的各種設施和住宅內的設施的需求與其他年齡層的人口比較有著許多特殊的需要-即希望住宅的各種設施應該是無障礙的設施。(陶立群1991年《老齡問題研究資料》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
1998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國家九五社科"重點課題"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課題組進行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障調查",調查結果③顯示,老年人對住宅內希望增加的設備和設施中老人首選的是緊急呼叫設備,佔56.5%,那些高齡老人最擔心家中無人時自己突然發病。
由於現在大多數住宅內的設施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他們要求增加各種方便老年人行動和健康的設施,如取消房間之間的階梯,樓梯降低台階,增加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廚房、衛生間和浴室,走廊設置扶手等(圖1)。有37.1%的老老年人反映比較突出的是日常活動空間,一般住宅周圍缺乏活動場所,如:
資料來源:城鎮職工養老保障調查1998,7,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
公園、體育館(所)等。他們最希望增加的是公園、體育場所、綠地佔58.2%,
其次是增加文化設施建設和增加醫院、商店、娛樂場所,希望夜間增加照明,
加寬馬路,人行道與車道分開。(圖2)
人的住房多數是在中年時獲得的,養兒育女,當子女成人結婚後組織了新的家庭,舊房子里只剩下老夫婦了。這些老式住宅與現在的新住宅相比,不僅老舊不堪,而且許多設施和結構設計不合理,如房間內有高差,牆壁上沒有扶手,浴室和廚房的地面沒有防滑設施,室內設備落後。房子保溫隔熱性能差,空間太狹窄,樓梯過陡,廁所的門是向里開的而且沒有呼叫系統。據日本厚實省的調查,在住宅內發生意外死亡的人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64.4%,其中又有71.3%的老人是因為住宅設施問題致死,主要包括浴缸里、衛生間、因地滑、磕絆或從台階、踏板上墜落、跌倒等。在自己家中因各種事故而死亡的老人,比在大街上死於交通事故的老人還要多,而家中居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是摔倒。
[ 頁首 ]
(五)老年人希望居住的環境:
·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他們希望盡可能長時間地自立生活下去,同時又希望能夠避免與社會隔離,保持一定的社會交往動;
·他們希望房屋的結構、設施適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的需要,如住宅的隔熱、密封性要好,住宅內應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引進自動化的功能-住宅的防火、防盜竊的保障功能,照明、控溫、省電等自動控制功能,內部的對講機、電話、社區閉路電視等通訊功能;家務管理、社區服務預約的網路功能。在他們年老體衰時仍然能夠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
·安全性,通過對老年住宅的特殊設計,彌補老年人生理功能上的欠缺。住宅的設計要充分的考慮到老年人的身心特點,而且還能向老年人提供緊急情況時的幫助。
· 老年住宅選址要盡可能考慮交通方便,周圍沒有雜訊干擾,環境清靜優雅,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方便;
·老年住宅中的設備一定要充分考慮使老年人方便、舒適、安全。因此,在住宅的出入口處、樓梯、電梯、卧室、廁所、浴室等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場所,要求有防滑設施、無門檻、無階梯、無落差,出入處無坡度。住宅的公共設施上要有緊急呼救設備、防火防煙的防火門,標志明顯的通道。廁所採用西式的座式便器,增加扶手和按鈴等設備。在浴室、走廊也應該設有防跌扶手。
· 老年人的卧室要求通風好,採光好,室內的裝飾要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避免大紅大綠色彩對比強烈,應該體現幽靜典雅的特色。室內的傢具避免稜角突出,避免老年人磕碰。
· 提倡開發子女與老人同居的"老少戶"型的居室設計,子女與老人住得很近,便於照顧老人。但又有各自獨立的空間。房地產開發商應該注意到這種住房的特殊需求。
F. 關於老年人用品購買力的市場調查
樓主您好:我們都是在關心老年行業的人,現在老年行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行業版,經過我們權十幾年的經營,也證實了這點.
現在無論在那裡關注老年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國家現在也非常的重視,無論是電視還是報紙上報道的都很多.
經過我們這么多年的經營看出,現在老年消費水平還沒有完全達到一定的層次上,所以他們所需要的產品,主要是實用,價格低的產品.他們並不是需要服飾保健食品,最主要是在生活方面帶來幫助,這是最關健的.
G. 父母快50歲了,農村戶口,買什麼保險比較合適
按照題主父母的年齡,科學合理的配置(不考慮身體記錄的前提下):百萬醫療險+綜合意外險,再搭配防癌險進行保障。
繳納醫保:學姐一直強調,社保是我們的基礎保障,是國家給到我們的福利,如果父母還沒有醫保,建議先配置上,無論是居民醫保還是新農合。
關注性價比,選必要、劃算的商業險種:老人一般是因為年齡比較大,一些壽險和重疾險是不建議考慮,因為投保的壽險和重疾險大部分年齡上限都在60周歲以下,年齡和保費是正相關的,過了50歲以上,保費非常高,保額卻不高,甚至會保費保額倒掛,保的還沒有交的多,非常不劃算的。給55歲老人購買重疾險,最高只能買到10萬保額,保到70歲,繳費期限15年,總保費超過20萬。
父母的年齡比較大,這時候才考慮健康險,一般保費都比較貴,如果再選錯產品,可能保費都比保額高,那麼這份保險就是沒有買的必要的,如何避免這個問題,看完學姐的攻略就可以知道答案:老人保險有哪些,給父母買什麼保險好,這些你都需要知道
綜合意外險:老年人體質比較弱,扭傷、摔倒、骨折的風險也在上升,非常需要為父母配置一份意外險,重點關注意外醫療保額部分,一般在1萬-5萬居多。市面上,不少成人意外險都可以保到65歲,如果父母已經超過這個年齡,不用擔心,也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意外險,最高可以保到80歲。價格也不貴,一般每年兩三百元,就能換來10萬的保障額度,比較劃算。
醫療險:能買盡量買,如果父母的身體狀況不錯,年齡在60歲以下,還是有機會考慮商業醫療險的,用來報銷醫保外的醫療費用。以55歲老人為例,購買百萬醫療險的費用在1000元左右,有300萬報銷額度,不限社保內外報銷。不過,醫療險對健康告知要求都比較高,所以這還是要看父母的健康狀況。
防癌險:防癌險只保癌症這一個大病,所以健康告知相對寬松,三高人群都可以購買。根據官網公布的數據,癌症高發期在50-70歲,所以防癌險對於父母來講還是很實用的。另外,普通防癌險與重疾險相比,防癌險只保癌症,所以費率也便宜一些。比如給55歲老人買防癌險,10萬元保額,一年保費500多元,還是比較劃算。
H. 現在的老年人在買中老年用品方面有購買力嗎
我是做孝心坊的,做了一年個人感覺隨著中老年人越來越多的融入社會,像練劍、跳版舞、權射門球,和隨著這些活動需要的健身器材也成為老年人消費品的一部分了,加上兒女孝敬老人,保健、醫療器械、養生食品和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所以做這行還是靠譜
I. 求專業人員對目前老年用品產業分析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85億,占總人口的13.7%。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21億,屆時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將達到2400萬,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
2011年,中國60歲及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85億,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真正的市場、最好的市場莫過於待開發的市場,1。85億老年人口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銀發市場」即老年消費市場,這是一塊等待開發的大市場。「十一五」同「十五」相比,中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傳統的觀念往往認為中老年人是社會的邊緣人,但卻忽略了中國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龐大的中老年人群體為形成一個巨大的中老年消費市場奠定了基礎。
弘博報告 網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過去中國老年人大多習慣於攢錢,這將產生較大的購買力;老年人在醫療保健、食品、服裝、旅遊、娛樂、養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老年人的價值觀、消費觀與生活方式在不斷更新,其消費需求正在向高層次、高質量、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花錢買健康、買年輕、買舒適、買享受、買方便等正成為生活追求。
中國經濟是世界上各類產品消費容量最大的市場,市場調查發現,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必將成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市場的巨大潛力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大國和跨國企業所關注並成為爭奪的新興市場。不久的將來,國內企業中無論是國營還是民營資本,必將遭遇資金實力雄厚、市場推廣經驗豐富、品牌成熟的外資企業。趨勢預測外資企業登陸國內市場,未來的老年用品市場競爭將是激烈而殘酷的。面對日益增長的中老年消費市場規模,政府、企業和社會機構應協同配合,多方聯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如產業部門要制訂政策,積極引導規范中老年消費市場;企業應謀求多元化策略開發中老年消費市場,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更新中老年人觀念,有力助推我國中老年用品市場的發展壯大。
食品、醫療、營養保健是老年消費群體主要需求,養老服務、服裝、餐飲、旅遊、娛樂健身等正成為老年消費群體的新增需求點。其中,食品占「受訪者用於自身的日常消費支出」的80%,醫療佔55.3%;四成以上的老年人有定期外出旅遊的意願,一半以上的老人旅遊首選目的地是內地。同時,想去港澳台以及國外的老年人共占被訪者的16%。老年人養老形式正逐漸接受新的觀念,受訪者中有36.9%的老年人有選擇專業養老機構的意願;營養保健產品消費需求旺盛,近六成的老年人願意參加養生保健知識講座。
對老年人購買力數據分析,購買力是以收入來做保證的,老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是決定老年市場規模和容量的關鍵因素。老年人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子女或親屬供養、老年人離、退休金和勞動收入以及社會保險和救濟。
以城市老年人為例:
l、領取退休金的人數佔有相當的比例,1999年我國離退休人員退休金總額達2068億元。2000年我國離退休人員約為6000萬人,離退休金再加上老年人再就業收入和子女贍養費,可用於購買老年用品和服務的支出可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2011年,僅退休金一項就超過9000億元。
2、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後又重新找到工作,我國城市60-65歲的老年人口中約有45%的人還在業,他們除有退休金之外,還有另外的收入。
3、一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從子女那裡得到一部分贍養費。
4、一部分老年人擁有一定的儲蓄,據中國老齡科學行業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儲蓄存款。並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收入將呈不斷增長之勢。老年人收入的不斷提高,為老齡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市場調研中發現老年人購買慾望:
1、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正在逐步拋棄「重積蓄、輕消費」、「重子女、輕自己」的傳統觀念,花錢買健康,花錢買瀟灑正成為現代老人的時尚追求。
2、現在的老年人多數是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五、六十年代度過他們的青春年華,一直沒有機會滿足各種人皆有之的生活追求。因此,當他們從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負擔中解脫出來後,就會噴發出強烈的補償要求,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過得幸福、充實、絢麗多姿。從這一意義上講,老年人有比青年人更強烈的購買慾望。
3、和中青年相比,大多數老年人已上無贍養父母的責任,下無撫養子女的義務。因而可傾其所有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使老年人相對有限的經濟收入,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購買力,其邊際消費傾向明顯高於中青年消費者。中研普華行業研究員認為,由於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年人的經濟收人逐年在增加和具有強烈購買慾望,我國老年市場具有不可估量的開發潛力。
以上由弘博報告 網分析師提供,希望能對您有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