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那些肯勤動腦、善於用腦的人,更容易防衰老,變得年輕
這一最新成果以「Feeling How Old I Am: Subjective Age Is Associated With Estimated Brain Age」為題發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志上。研究人員通過MRI腦部掃描結果發現,與那些感覺自己大於實際年齡的人相比,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的人的腦部衰老的跡象更少。
Chey認為一種有趣的可能性是,那些覺得年輕的人在身體和精神上可能更活躍,這或許改善了大腦健康。然而,對於那些覺得自己老了的人來說,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Chey說:「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大,這可能是他們評估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和活動的信號,並有助於促進他們採取措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大腦健康。」
『貳』 為什麼中年人勤於動腦有利於延緩衰老
中年人只有堅持經常學習,勤於動腦,才有利於健康和延緩衰老進程。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受到的信息刺激越多,腦細胞越發達,其老化的速度就越慢;反之,信息越少,大腦衰老的速度就越快。據歐美統計400名傑出的科學家中,平均壽命為79歲,遠遠比同時代人的壽命要長得多。
有人統計過我國秦朝以來的3088位勤奮好學的知識分子,其平均壽命也在60歲以上,也比同時代人的壽命高出一大截。因此,中老年人應勤於做有益於健康的大腦體操。
『叄』 老人多動腦好不好
老人多動腦好!但不能讓老人太激動.
家有老人,做晚輩得除了盡孝贍養以外,還要尊敬與關懷他們。老人是家中脆弱的群體,除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之外,還要密切關注他們的身體、心理狀況。了解一些老人簡單的健康知識以及家庭護理技能,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他們的健康危機。我們在這里介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常識以供參考。照顧老人應該從三方面著手:
1.在健康方面應該做的事情
(1) 時刻關注老人的健康狀況,提醒他們定期檢查;如果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
(2) 當老人患病時應該悉心照料,在用葯方面應該定時提醒監督或親自幫助服用。學習一些簡單的家庭護理知識,提高老人生活的舒適度。
2.在精神方面應做的事情
(1) 經常探望老人,多與其談心,了解老人的需求,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視老人。
(2) 盡量避免老人精神上的孤獨,盡可能的幫助老人走出孤獨的環境,支持老人交朋友,鼓勵老人多參加一些社區的活動。
(3)善聽老人的嘮叨。傾訴一下心中的喜怒哀樂,是老人心理調節的一種需求。同時老人生活范圍變小,關注的事情可能很煩瑣,還會斤斤計較,這時要學會「模糊」處理家事。
3.在生活方面應做的事情
(1) 衣:給老人選擇的服裝應該寬松、舒適。貼身衣物質料最好選擇布類,絲綢類。穿衣要整潔、美觀和舒適,不僅自己感到精神,同時也使子孫後輩以及其他年輕人更加尊重和喜愛你。老人最好選擇一些色彩鮮艷的衣物,一方面外出時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避免交通意外;另一方面更是顯示了老人對生活的熱情,容易感染旁人的情緒,使生活更有朝氣。患老年痴呆的或腦血管病的老人的衣服應該特製,以利於更家方便穿著與護理。
(2) 食:應該照顧到老人的口味、營養均衡以及易吸收方面,盡可能的與老人一起進食,尤其是喪偶的老人。孤獨一人在家,常常對自己的飲食並不在意,時間一長就導致營養不良而引發許多疾病。因此,子女應該盡可能的照顧好並和其一起進食,這樣老人的飲食興趣也能提高。
(3) 住:老人居住的環境應簡單、寬敞、明亮。傢具擺放最好固定,適應老人習慣,不要經常變化,地板以及浴室注意防滑。室內注意通風及溫濕度調節,時刻注意居家安全,例如:提醒關火爐,關煤氣,關電器,防滑倒等。如家人要遠行,老人不便同行,應安排親友照顧或定時探望家中老人。
(4) 行:老人因反應和行動遲緩,外出時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時應有家人陪同。老人單獨外出時應為老人製作健康卡並隨身攜帶,以便不測時及時救治。
(5)動:滿足老人生理及心理需要,讓他們一起參與家庭的活動;例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陪同去公園、或安排出去旅遊等。但避免老人做太粗重的工作,如:攀高,搬重物等。
(6) 勤:勤動腦和手,有助於老人的健康。鼓勵老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安排日常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使老人勤動腦和手腳,有助於老人的身心健康,延緩衰老。要讓老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與社會范圍,不要過多的干涉老人的精神生活包括老人婚姻等。
很多家庭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視了老人,也有很多家庭因工作等一些原因不能親自照顧,在這時就可以委託專職的保健單位聘請專業保健人員做好上門服務,以盡孝道。
參考資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31102518.html
『肆』 勤用腦對延緩衰老有什麼作用
七八十歲的老人如勤於用腦,不僅可以保持年輕時的記憶力,而且智力還會有所提高;舊的大腦神經細胞的神經根,在新的環境刺激下能夠萌發出新的神經。勤於思考的人,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腦神經從而得到良好的保養,大腦不會早衰。
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到60歲時,思維仍然敏捷。
『伍』 有人說老年人不動腦筋要得痴呆是真的嗎
不會的。人到老年,各個器官都會相應的退化,但是不運動並不會導致器官的退化,所以不用擔心這種情況,但是老年人適當的運動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會有好處的,所以要老年人要適當的合理的運動,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但是不要運動過量的,所以不要擔心這種不動腦筋會導致老年痴呆的這種情況,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並祝你們生活愉快,新年快樂!
『陸』 為什麼老年人勤用腦可以延長壽命
當人進入老年期,腦老化成為健康的大敵。由於進入老年期,全身各系統器官功能退變,腦動脈硬化,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大腦發生萎縮或退行性病理改變,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易倦等,可出現頭昏、眩暈、性格孤僻、主觀、固執、容易激動、言語重復等現象,隨著記憶力顯著減退,可產生一系列精神障礙和智力缺損。
生命在於運動,多動腦可使人長壽。有一位學者對400名16世紀以來歐美學者、傑出人物進行了研究,統計表明「勤奮多壽星」。這400名傑出人物平均壽命為70歲,特別是發明家平均達79歲。如伽利略78歲,達爾文73歲,瓦特83歲,牛頓85歲,富蘭克林84歲,愛因斯坦76歲,巴甫洛夫87歲,愛迪生84歲,米丘林80歲。文學界中的作家,更不乏其例,如法國的《茶花女》作者小仲馬活了71歲;《巴黎聖母院》作者雨果83歲;《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80而終。德國的歌德活了82歲,他的《浮士德》寫了整整60年,真是絕無僅有的奇跡。印度的泰戈爾,蘇聯的托爾斯泰都壽達80歲以上,尤其是《牛虻》的作者愛爾蘭的伏尼契竟高壽96歲。中國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活了74歲,《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75歲,《西遊記》作者吳承恩82歲,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活了85歲,郭沫若86歲,齊白石98歲。
動腦筋可以使老年人保持健全思考和推理能力,即使到了60~70歲,思維能力仍還不遜於年輕人。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家說,不少老年人同時運用多項知識的能力較年輕人強得多。眾所周知,生命就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即新陳代謝。人體的新陳代謝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越強。而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的高低,與人體的勞動和鍛煉休戚相關。懶惰的人,機體缺乏必要的活動,其新陳代謝水平處於低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因缺少活動,而得不到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導致肌肉萎縮,腦力衰退,這樣,身體健康狀況必然較差,長期如此,還容易病魔纏身,因而也就影響壽命。
人體的不同部位以不同速度衰老著,而中樞神經系統是整個衰老過程的最早部位,而且直接、間接的影響著機體器官的衰老過程。因此,預防大腦功能衰退既是延年益壽的保健措施,也是開發老人智力的重要方法。
預防大腦功能衰退的原則是:盡量保持好奇心,積極接受新信息,讓大腦得到練習的機會。倡導老年人進行「大腦鍛煉」:寫日記,背寓言、詩歌,記電話號碼或歷史年代,記名人名言等以鍛煉記憶力,活躍思維。
日本專家前不久提出,保持大腦年輕的最佳方法是學習外語。專家們認為,學外語必須一個個地背單詞,這需要記憶力;同時,學好外語文法,需要高度的理解力,翻譯長句和復雜句,需要分析力,而把一段文字翻譯成本國文字又需要創造力,因此是保持大腦年輕的最好方法。
『柒』 老年人經常動腦,發現晴晴視力也很好,這是什麼道理
發現晴晴視力很好,什麼意思。。老年人經常動腦,也是有好處的。用盡廢退不然話容易老年痴呆。但是視力化到了老年是會發生一些蛻變的。所以這是為什麼要帶老花眼鏡
『捌』 動腦對人有哪些好處
人的衰老主要是腦細胞死亡。許多老年人遲鈍,純屬一種心理作用,以為自己老了。中老年人的腦細胞雖然每天死亡,但在活動情況下,每天有新的細胞生成,適宜的腦運動與腦營養,會使新生細胞比死亡細胞還多。只有腦運動,才能直接促進腦健康,通過腦協調來控制全身的功能,達到真正的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