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工中心必須給社工購買養老保險嗎
組建由專業社工牽頭的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構建起社區「兩委兩站」運行模式,形成以社區黨委領導為核心、居委會民主自治、社區工作站依法行政、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開展服務的管理服務格局。
(一)平台設置
街道成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所轄六個社區成立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作為基層公共服務平台。
一是突出行業管理。2012年6月,西園街道成立安徽省首家街道層面的「社會工作協會」,以協會管理行業,積極培育孵化各類從事居民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具體包括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登記、發展規劃與組織建設咨詢、服務培訓和項目評估等。目前協會已培育孵化居民自治、公益服務、文體康樂等各類社區社會組織54家,備案1000餘人。
二是突出專業指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明確兩名工作人員,外聘一名專業社工管理崗位,負責指導各社區開展相關工作;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由社居委確定兩名社居委成員,外聘一名專業社工崗位,在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為各類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提供指導和培訓。同時,街道與從事社區居民服務的專業社會服務機構合作,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社工介入,對社區服務項目進行專業指導。
三是突出引導扶持。各社區社會工作站結合各自實際,開展多種居民服務項目。街道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對社區社會組織給予全面扶持,通過積極爭取必要的資金支持,提供活動場所,將社區網格信息員和社區志願者作為義工充實到不同的社區社會組織中,以加強力量,形成合力。同時,積極引導轄區各類社會組織實行會員制,增強社會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初步建立了政府扶持、會員繳納與社會募集等方式相結合的經費供給渠道,使社區社會組織活動正常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二)人才培養
西園街道針對人才缺乏的現狀,採取集中培養的方式,把人才隊伍逐步充實起來,把獲得專業知識的人員充實到各類社會組織中引導居民開展活動,由專業社工來負責中心和服務站的運轉。為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確立了「4+1」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標准。
一是制定培養計劃。結合《安徽省「十二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要求,街道制定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時間表,用三年時間要求符合條件的街居工作人員都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對三年內通不過考試的聘用人員,予以解聘,做到全員持證上崗。
二是集中組織培訓。通過專業培訓,讓現有的社區工作者走上適應時代要求的社會工作專業化道路。2012年,西園街道統一組織符合條件的88名工作人員報名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對考試人員集中進行考前培訓。集中培訓費用由街道承擔,凡通過考試者報銷報名費、書本費。共有21人獲得了社會工作師職稱,其中初級16人,中級5人。
三是建立教育學院。2012年6月,西園街道被安徽省民政廳確定為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建立社工人才培訓基地。以此為基礎,與安徽省社會工作協會合作成立安徽省首家社區教育學院,確定五個教育培訓項目:社會工作師考前培訓。對象為符合報考條件的街道社區在崗工作人員,每年3至6月份開班,雙休日上課。蜀山區依託街道的師資場地掛牌成為全區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今年開設3個初級班、1個中級班,參訓人員471人。社會工作師繼續教育。對象為已經通過全國社會工作專業職稱考試,取得證書的社會工作師,共21人,每月開展不低於2次的政策法規、專業理論和實務等技能培訓,提高社區社會工作者的綜合實務素質。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對象為轄區各類社區社會組織主要負責人,每季度開展1次政策法規、組織建設、財務管理和社會公益等方面的培訓。社會服務項目參與人培訓。對象為街道制定的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實施人員,每月開展1次政策法規、理論知識、項目實施等方面內容。今年已培訓2次,培訓人員達210多人。社區居民綜合素質培訓。社區教育學院同時作為市民學校,面向轄區居民每季度開展1次培訓,提升居民公益意識。現已開課5次,培訓600多人次。
四是建立崗位標准。建立西園街道基層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4+1」標准,即在社區黨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社區行政組織、社區服務組織4類基層組織中,至少各配備1名社會工作師,推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積極發揮作用。並在已有的21名持證社會工作師的基礎上,又購買4名專業社工崗位。目前,街道每個社區已達到有4名社會工作師在崗的要求。今年,又組織了51人報考,預計會大大超過該崗位標准。對獲得職稱的工作人員每月發放定額崗位補貼。
(三)載體設計
實施社會服務項目化運作,由專業社工機構介入。街道業務科室負責對社會服務項目的確定、評估、跟蹤、問效,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負責實施,明確雙方的角色定位。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涌現出不少規模較大、服務較實、聲譽較好、具有轄區特色的品牌社會組織服務項目。他們帶領周圍居民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受到轄區居民一致好評。今年,確定交由各類社會組織實施的項目有六項。
特殊家庭「陽光四季」幫扶服務項目。主要為轄區內所有符合計劃生育特扶家庭幫扶條件的家庭和個人提供幫扶,服務對象33人。項目以一年四季安排的活動為主線,結合「五個一」工作的開展,達到為計生特服家家庭和個人提供心理疏導和扶慰,修復其精神創傷,切實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他們盡快走出生活的陰霾,樹立生活的信心。
社區矯正和心理輔助服務項目。服務對象21人。主要為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和原邪教轉化人員、刑釋解教人員、服刑在教人員的親屬(未成年人)及其它需要幫扶人員提供服務。項目以與專業社工機構合作成立「合肥西園啟明星社區心理服務中心」的形式,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師的心理診斷和評估的作用,通過心理疏導、教育學習和公益勞動等方式糾正和緩解社區矯正人員抵觸情緒和思想,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情暖夕陽」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主要為社區內6千多60歲以上老人和80歲以上獨居或空巢老人等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以「居家養老服務合作社」和「照護中心」為依託,開展各類便民服務和社區照護服務。給轄區的老人們提供生活上的幫扶和精神上的慰籍。目前,登記在冊的服務對象已有240位老人。自去年以來,開展了「情暖夕陽」系列活動,參加活動的老人超過400人次。
老少活動家園服務項目。主要為轄區老年人和兒童提供課外輔導和教育、文體康樂和娛樂、知識講座和培訓等,項目通過硬體的打造和配備,基本滿足老人和孩子的文化生活與學習需求。其中「小樹苗學堂」主要為轄區低保戶、單親、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家庭以及重病大病、殘疾和經濟特別困難的家庭解決子女學習障礙,挖掘學習潛能。培訓對象為小學二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每周開課4次,每次2小時,學堂目前擁有學員近100人,已開課一年多。
志願廣場服務項目。主要在轄區內宣傳志願服務理念和建立各類志願者隊伍。項目以建立社區志願服務廣場為主陣地,通過志願者隊伍的建立、管理和作用的發揮,使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目前,已成立街道志願者服務大隊,並設立志願者服務呼叫平台,對志願者隊伍分類管理,下設6個社區服務站,注冊志願者325人,服務內容涵蓋幫扶、助殘等八個方面的內容。
「蜀苑之聲」文化服務項目。通過設立文化活動基金和評選「文化之星」以及成立「蜀苑之聲」藝術學校等形式,提高居民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引領社區民間藝術團體向著健康有序的軌道發展。目前,「蜀苑之聲」藝術團下轄12支表演隊,面向轄區居民吸收會員,注冊會員已達到300多人,覆蓋6個社區。街道投資修建了「百姓舞台」居民露天活動廣場,壓縮辦公面積建起了200多平米的「百姓劇場」居民文化活動中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好的養老機構的參考標準是什麼
好的養老機構的參考標準是首先要有先進的設備,包括醫療,健身設備,其次,要有良好的服務,出色的服務人員。
Ⅲ 養老院社工是什麼崗位
社工是一個養老院里照顧靈魂的職業,社工是讓老人忙起來職業,社工是一個養老院規范化發展的重要媒介。
專業社工的存在充分整合了社會資源,為在院老人提供服務的同時,形成社工、義工、志願者的聯動機制,使老人享受到院內外不同群體提供的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性的需要,可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幫助新入院的老人適應機構生活是社工首先要做的一項工作。新入住老人入院後,會面臨生活環境、生活規律、交往方式等情況的改變。這時,社工要及時地跟進,為他們提供適應情況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和老人的不同需求分別予以處理,從而幫助老人盡快地了解和熟悉老人院的生活,為新入住老人提供社會支持。
此外,對有心理、情緒、行為問題的老人,社工要及時進行咨詢和輔導。各養老區的工作人員將老人轉介給社工後,社工會對老人的問題和需求進行預估分析,通過跟老人建立專業關系,共同制訂並實施介入方案,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轉介或結案。
同時,社工注重培養長者的獨立性和創造力。老人入住養老院並不代表他們就失去了獨立的機會。養老院只是幫助老人做一些他們這個年齡不太方便做的事情,比如說做飯買菜洗衣服。但養老機構會讓老人參與到他們自己的照護中來,給老人提供一種成就感和參與感,讓他們認知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這就需要社工對老人進行心理評估, 了解老人的興趣愛好,生活背景,家庭狀況,社會交際關系等等,讓老人對於年齡這件事不會有太大的失落感。
總而言之,社工注重影響老人的方方面面。社工的介入,在解決老人入住適應困難、舍友關系不良、社會交往缺乏等方面的問題上都取得不錯的成效。
Ⅳ 目前國家對養老機構按床位補貼的標準是什麼
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關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對新建民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3000元,改擴建機構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2000元。
各地要建立民辦公益性養老機構建設補貼制度。對符合條件的民辦公益性養老機構(含租用期限在10年以上的)新建機構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3000元,改擴建機構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2000元。具體資金撥付管理辦法由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研究制定。各級福利彩票公益金要列出一定比例,「以獎代補」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