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讓老人開心 讓老人開心有10個方法
1、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當人的飲食溫飽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決之後,人類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接近他人、避免孤獨的傾向。幾乎是沒有人是願意獨自一人,與外界不相往來的。子女們平時應該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讓老年人獨守空巢。
2、鼓勵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老人要快樂,就要調整自己的認識與態度。如何讓老人開心?快樂的老人善於適應困境,能在黑暗中尋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樂,必須心胸開闊,以現實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閉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順應自然,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不去強求。
3、鼓勵老人發展自己的興趣
鼓勵老年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把夢想變成現實。為培養興趣,可以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例如爬山,或是從事一些志願者活動,或是學術研究,這些都可以填補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虛。在退休之前,就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真正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因沒事情做而閑著無聊。
4、多與老人溝通
子女們平時不僅要多與老年人溝通,還要與父母達成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要清晰、具體,在共同面對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但是往往有許多人在處理問題時語言表達不明確,就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許多問題和誤解就是因為模糊不清的溝通而產生的。因此,交流彼此的想法,學會傾聽老年人的心聲也是讓老年人快樂起來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5、常和老人一起吃飯
有空就去陪陪她們吃頓飯,不需要很豐富的菜,只需要清淡,簡單,家常就好。跟她們一起吃飯你還會很幸福。因為她們會怕我們吃不飽,時常往我們碗里夾菜,看到她們開心的樣子,你的心裡也是暖暖的。
6、主動邀老人出去走走
主動邀請她們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有時候她們老了,人也懶散了,也不願意經常走動了。我們要主動邀請她們,其實只要我們一提出來,她們是很樂意跟我們一起出去,因為她們心裡總想著我們。
7、常給老人買禮物
如果碰到有適合她們的東西就給她們買吧,因為她是捨不得給自己添置東西的。她們總說你們喜歡什麼就去買吧,我們老人家了不用,往往她們才是最最需要的。她們也需要愛,那作為子女有碰到適合她們的就給她們買吧。
8、帶老人一起運動
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最重要,推薦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經絡拍打操等慢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每周不少於150分鍾。
9、鼓勵老人交朋友
人是社會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研究發現,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10、幫助老年人擺脫退休綜合症
許多人還沒退休時盼退休,真正退休後卻又懷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視退休造成的困擾,不只會患上心理疾病,還可能患上多種生理疾病,這些疾病統稱為退休綜合征。老年人由於離退休後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這種心理障礙往往會引發其他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如何讓老人開心?老年人想要快樂起來也要做到的是擺脫退休綜合症,找到退休後快樂生活的方式。
B. 老年人需求有哪些
人到老年,由於生理心理的變化,以及行動的不便,會有很多的需求不能夠得到滿足,那麼久需要做子女的來多了解,重視和關注老年人的變化,下面介紹老年人的需求。 健康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故健康對老年人來說是特別關心的一件事情。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環境,鄰居關系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安靜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 尊敬需求: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可能會情緒緒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會產生悲觀情緒,甚至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抑鬱和低沉,為疾病埋下禍根。 求偶需求:老年人喪偶後生活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之計,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相關信息:( 老年人心理 )· 老年人心理有何特點 · 老年人心理評判標准 · 呵護老年人心理小妙招 · 你能猜透老年人心理嗎 · 如何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C. 老年人需求有哪些(20條)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 維生素 老年人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這對維持老年人健康、增強抵抗力、促進食慾與延緩衰老有重要作用。多吃新鮮的有色葉菜或水果,每天可食物部分粗糧;此外,魚、豆類和瘦肉能供給優質蛋白及維生素B2 等。但是,根據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特點,有些維生素的攝入量較難達到標准,如維生素A 、維生素B2 等,可以考慮除飲食外,補充一定數量的維生素制劑。但要注意,補充維生素時,對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 、維生素D 、維生素E ,用量不能過大,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微量元素 多補充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奶類、蝦皮、海帶中含鈣豐富;魚、肉、蛋、奶、豆類中磷含量較高;動物肝臟、蛋黃、魚及水產品中鐵含量較多,可根據情況選用;海帶、紫菜中鉀、磺、鐵的含量較多,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有益。經常選用淡菜、海帶、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則可增加必需的微量元素鋅、硒、銅等的攝入量,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老人,情感仍是第一需求
目前,我國有1.2億老年人,其中60歲以上喪偶的老年人有4500萬,而且這個數字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不斷增大。由於各種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盡人意,一些老年人為避免家庭沖突,隱忍自己的感情,一個人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雖子孫滿堂,但晚景凄涼。讓老年人度過幸福的晚年,不僅要讓他們吃好穿好,還應該讓他們愉快起來,其中老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視。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重視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點,解決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對穩定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健康長壽有很重要的意義。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需求有:
健康需求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希望再次從事工作,體現自身價值。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鄰居關系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安靜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些老年人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子女、兒孫都來了,亂哄哄地度過一天,對老年人來說,這樣的星期天是「苦惱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老年人原來多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權。但由於年老後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權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惱。
尊敬需求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可能會情緒緒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會產生悲觀情緒,甚至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抑鬱和低沉,為疾病埋下禍根。
求偶需求老年人喪偶後生活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之計,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D. 鼓勵老年人適當消費或投資的好處
第一個想到的是保健品
「今年過節不收禮」這個段子一閃而過
你先想想老人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首先奢侈品對老人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其次,很多老人對一般的高檔日用品也沒什麼興趣
很多老人省吃儉用習慣了
那老人有什麼呢?
很多人有錢,至少有退休金,有的還有不少的積蓄
很多老人越老越怕死,所以對保健品的需求很大。
其次,現在通貨膨脹比較厲害,那麼老人身上不多的積蓄怎麼樣才能讓他們頤養天年就是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p2p來了,承諾高額利潤,老人一想,把錢放到那些機構,靠利息就能過日子了,本金還能給子女當遺產,多好啊。
說到這里,其實想說一點,
大家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就是韭菜,不同的是你被割得開不開心
就像年輕人不理解為什麼老年人花那麼多錢買屁用沒有的保健品一樣,
老年人也不理解為什麼年輕人會花幾個月的積蓄買奢侈品,去夜店,給女朋友買上萬的蘋果手機。
人每個階段的需求不一樣,
對老年人來講,那些保健品推銷員比自己兒子還親,平常過年過節跑自己家比兒子回來還勤。
那些保健品他們自己不知道沒什麼卵用嗎?
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他們需要有年輕人陪自己,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能夠立馬幫他
況且那些保健品萬一有用呢?
畢竟在臨近死亡的時候,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E. 子女如何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我認為,這與老年人的自尊心受挫有很大關系。自尊是一種相信自身存在價值的能力。自專尊受挫或自尊不強,屬就有可能產生自卑、消沉、沮喪以至喪失自信心。退休後,老年人的生活重心轉向家庭,所以在家庭中子女應該幫助老人重新構建自尊,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第一,為退休後的生活制定計劃。退休後,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會更加強烈。子女可以與老人一起討論制定一個退休後的生活、學習、活動計劃。 第二,要讓老年人有機會展示個人特長,增強老年人自身的成就感。子女們應支持和鼓勵老年人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樂」,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要讓老年人有種家的歸屬感。俗話說:「不怕缺金少銀,就怕骨肉不親。」兒女應常為老人做頓可口的飯菜,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要悉心照料。老年人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心,容易固執己見,做子女的不要和老人較勁,更不能惡語相向。
F. 如何激勵老年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激勵老年人的學習積極性,其實就在於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G. 如何從積極的角度來激發老年人的能力
首先要和老年人在一起陪伴他們,而且也要鼓勵他們去做一些事情,才能激發他們的。
H. 如何發展老年教育,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
一、遵循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目標,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文化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學習和借鑒各單位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成功經驗,盡快制定老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進一步加強領導,科學指導,逐步規劃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
各級文化部門要抓緊時間對現有的老年大學、老年學校進行摸底調查,做好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的登記備案工作。各單位要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
各級文化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要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設施的作用,依託省、市、縣群藝館、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等群眾文化設施,多渠道、多層次地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積極興辦新的老年大學。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縣縣有老年大學」的目標,並逐步向社區、村鎮延伸。培育和樹立一批條件較好、質量較高、制度較全、頗具規模的規范化老年大學示範校。
三、各單位興辦的老年大學、老年學校,不改變現有的行政隸屬關系,不改變現有的經費來源渠道,不改變現有的正確的辦學方向,不改變現有的科學的辦學模式。各辦學單位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現有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的數量和質量,擴大辦學規模。加強與各級文化部門的溝通,加強研究,在辦學形式和內容上大膽探索,使現有的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向更高水平發展。
四、鼓勵社會各界積極興辦老年教育事業,逐步拓寬社會化辦學的路子。繼續倡導聯合辦學,民主辦學。爭取使全國現有的和新辦的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基本做到有領導、有經費、有陣地、有隊伍、有效益的老年教育事業體系。
I. 別讓老人的需求被遺忘,對於老人有哪些便利政策
對於老人在公交車上會特地的設置老人的座位,讓老人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可以舒服一點,因為他們的腿腳不是很靈活;再坐火車的時候會特地優先安排老人睡下鋪,因為他們上下鋪也會非常的麻煩;老人們在出去旅遊的時候會根據年齡設置半票或者免票的政策等等,這都是對老人的便利政策。
我們現在的社會得以進步,離不開我們前輩的努力,所以即使我們現在的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是我們也要為老人考慮讓他們融入到這個大環境裡面,不要讓他們感到孤獨,我們一定要照顧他們的情緒。
J. 如何照顧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在人年老後,他們的情感需求有可能發生變化。許多老人發現自己需要應對失去配偶或健康問題。他們還有可能因為孩子離開或退休,不再有同樣的支持系統。有家庭成員的照顧能讓老年人感覺不同。
與家裡的老人交談並了解需求。傾聽單個問題。不要假設所有老人都很孤獨。鼓勵人表達感情,並做一個好聽眾–只問問題,但不要評判。
意識恐懼。一些人會因為疾病而在年老後失去獨立能力。一些老人會對不能照顧自己感到恐懼。
許多老人變的抑鬱。疾病,家人死亡和葯物等因素都有可能成為導致抑鬱的原因。不要害怕詢問家人是否他或她感覺抑鬱。也注意觀察是否存在遠離家人和朋友,情緒變化,疲勞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鼓勵參加新活動。保持忙碌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學習新東西有助於保持思維敏捷和改善情緒。與人談論有興趣的話題。很多社區有老年人活動中心,有鍛煉和藝術課等活動。
如果家人單獨居住,應考慮減輕孤獨感的方法。一些社區為老年人提供配套服務。工作人員到家裡陪伴老年人,做玩游戲,閱讀或談話等活動。可以聯系當地的社區服務機構獲取信息。
理解老年人被需要的需求。在孩子成人並從工作崗位退休以後,老年人會感覺不再被人需要。很多志願者機構優先考慮老年人,並提供給他們不同的工作機會。
訪問老年人保健網站。它提供來自不同家庭與照顧老年人有關的話題,其中包括如何應對悲傷和抑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