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位知道山東金山寺,給介紹一下。據說是在慶雲縣
歷史上的慶雲金山寺始建於隋代,毀於明代,相傳唐代高僧玄奘幼年就是在這里出家。海島金山寺的傳說在慶雲源遠流長,傳說故事非常優美,情節動人。原海島金山寺位於慶雲縣汾水王村西一里許,據傳該寺院規模宏大,佔地千餘畝,有騎著毛驢兒關山門之說。相傳唐僧成長出家於該寺。玄奘祖籍河南,出身官吏家庭,外族籍地長安。民國3年編纂的《慶雲縣志》「軼事」中記述,隋代陳光蕊攜妻殷滿棠赴無棣縣(今慶雲於家店村北——無棣故城)上任,途經慶雲志門劉村,乘船渡河,水賊劉洪見殷氏,頓起歹心。船至河中深處,將陳光蕊推入河中溺死。當時,殷氏已有身孕。孩子生下後,劉洪又欲加害。殷氏將寫有身世的布條縫於孩子胸襟上,然後將孩子藏入木匣里,偷偷放入河中。木匣順水漂至金山寺河段,被寺內僧侶發現救起。之後不久,殷氏自盡身亡。法明長老先將孩子託付附近康家村(該村原在慶雲鎮陶家村西北角,早已不存)一梁氏乳養,稍長後回寺,俗稱海流和尚,這就是後來的唐僧。藝人將此事編成戲曲「倒聽門」《殷滿棠訴苦》或評書段子,流傳至今。2004年,杭州天目山齊淑萍居士籌資2億元重建,使古寺勝景再現慶雲。現在的海島金山寺佔地近300畝,新建成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鍾樓、鼓樓、藏經樓氣勢宏偉,銅鑄巨鍾聲傳方圓數十里,天王殿、大雄寶殿里的諸位佛像金碧輝煌。正在施工的藏經樓完工後,海島金山寺將是黃河以北、京津以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慶雲海島金山寺氣勢恢弘,聞名遐邇,特別是唐僧生於慶雲,並在海島金山寺出家的歷史掌故,而致該寺香客不斷,游者雲集。千年唐棗樹蒼勁遒逸,愈老彌堅,已開發棗林生態觀光園。
『貳』 我想在濟南慶雲金山寺給過世的母親立牌位,有知道價格跟聯系方式的嗎
慶雲屬於德州市
『叄』 山東省慶雲縣海島金山寺的聯系電話是什麼
辦公室:0534-3420969
牌位室:0534-3282969
財務室:0534-3862991
接待室:0534-3862967
『肆』 慶雲金山寺
還行哈
『伍』 山東慶雲縣海島金山寺的門票多少啊
不收門票,不是經濟道場,還有很多有關佛教的書籍都是免費結緣,還有關於孩子的傳統教育書籍也是免費結緣,比如弟子規,我去過,真的和別的寺院氣場不一樣,阿彌陀佛!
『陸』 山東慶雲金山寺能辦理皈依儀式嗎,有具體的時間安排嗎收費嗎
能,我剛辦過。只要負責的師傅在隨時可以辦理,只舉行皈依儀式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那才是一片凈土。
『柒』 山東慶雲縣海島金山寺
海島金山寺位於慶雲縣城北部,距離縣城3公里左右。目前寺院佔地600多畝,常住僧眾500多人。整體格局為中軸線對稱建築,按照傳統的寺院建築模式,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地宮、大玉佛、觀音殿、萬佛殿為中軸線,鍾鼓樓、念佛堂、四合院、方丈樓、玉皇殿、彌陀村、貴賓樓為兩翼展開,還有環繞寺院徽式風格仿古建築群,初步構成了雄偉肅穆的仿古建築群。
海島金山寺是隋朝時期興建的,當時它建在汾水鎮西面1華里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汾水王村。汾水鎮是兩水交匯處的一座孤島,有高僧主持在島上建寺,取名海島金山寺。那時,慶雲東面近臨渤海,是水旱碼頭和重要商埠,商賈雲集,往來舟楫不斷,有「日進斗金」之說。所以,寺院香客絡繹不絕,香火十分旺盛。
據考證,當初的海島金山寺佔地上千畝,建築規模宏大,有大殿禪堂10餘排。寺院僧侶眾多,晨鍾暮鼓,經聲終日不斷。因僧房距離山門很遠,每逢夜幕降臨,僧人常常騎著毛驢去關山門。由此,民間廣泛流傳著「騎著毛驢關山門」的說法。海島金山寺在唐朝最為興盛,宋金南北分治時期是全國的著名寺院,到了明朝寺院被毀壞。
『捌』 山東慶雲金山寺有安養院嗎家裡父母是居士,想找個安養院。
有,你父母多大歲數,有沒有經濟來源,我聽說歲數大的不要,除非很有錢
『玖』 那些寺廟有居士養老院
靈岩山寺,金山寺,福鼎市資國寺,東台彌陀寺等寺廟里都有。
1、靈岩山寺
靈岩山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凈土宗道場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外馳名的明勝古跡和風景游覽勝地。地處太湖之濱,毗鄰木瀆鎮,距蘇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臨下,湖光山色,蔚為壯觀。
因為以前多其四石,猶如靈芝壯,故山名靈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勢右轉似象回顧狀,故又名象山。
2、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沙文鄉陽尖坡。陽尖坡所在地為文筆山脈,海拔,山頂直徑約一百多米,山頂有一股泉水湧出,常年不斷。一千三百多米高。
明末清初之際,吳老金途徑經此地,見山勢奇特,認為是一塊佛門聖地,遂請來一尊觀音菩薩,並就地取材利用亂石木柴茅草搭蓋一小間簡易觀音廟。後來王國衡居士聽說陽尖坡觀音菩顯聖,遂在此搭蓋一間茅棚,整日敬香拜佛,同時在附近地區廣泛宣傳。
信教群眾日益增多,掛功德積資金,新修簡易廟宇。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會辦會期間,周圍信眾上山拜佛敬香絡繹不絕。
3、福鼎市資國寺
千百年來資國寺香火燎繞梵音廣播,很多著名的高僧大德修行於此,鼎盛時期十方賢達雲集,常住僧眾千餘人,佔地數千畝,一直是漢地佛教重要的禪宗祖師道場。自唐代道殷大師入住資國寺起,一直保持著農禪並重、自給自足德古樸道風,是佛教禪宗公認的清修道場。
一千多年來,資國寺歷煉風雨、戰火、天災人禍的侵襲,雖幾經修繕但目前大部分古建築已被破壞殆盡,所余殘垣也風搖雨蔽。
2001年月,當代禪宗大德——青原山凈居寺方丈體光老和尚率領十餘名弟子來到資國寺,為重修資國寺募集善款並親自組織進行修繕工作;先後募得善款幾百萬元,修繕了大雄寶殿、山門殿等,老和尚四方奔走發心重建資國寺,於05年元月圓寂。
4、東台彌陀寺
彌陀寺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蘇省東台市安豐鎮北首,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公元1575年),當時名為北極殿。如今,古廟已不復存在,但北極殿彌陀寺不甘百年沉寂,上追祖德之遺風,下思眾生沉淪之疾苦,於佛歷二五五零年開始籌措修復。
彌陀寺建成後將成為十方凈土專修道場,供四眾弟子研究佛法、弘揚佛法、修身養性、臨終助念、持名念佛之活動中心。望十方善信、大德長老、護法檀越發起聚沙尤其塔之志,共襄勝舉。本寺兩序大眾願與十方善信一道,築福田基,耕福田海,共植往生西方之菩提勝因。
5、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視為祖庭。
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
東林寺自建造以來,至2014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滄桑歷盡,屢廢屢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