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宜章縣敬老院

宜章縣敬老院

發布時間:2021-10-25 07:07:02

㈠ 宜章縣長村鄉鎮興村第九小組村民的養老保險如何在網上繳費

網上交農村養老保險的方法:

1、首先關注「某某社保中心」,進入該社保中心公眾號。

2、有專個「屬我的社保」選項,點擊一下,彈出選項。

3、然後點擊「社保繳費」,一般只在需要繳費的時間段,公眾號才會開通繳費功能。

4、公眾號開通繳費功能後,裡面我們會看到城鄉居民養老繳費、靈活就業人員繳費、事業人員繳費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述的類型,選擇繳納什麼樣的費用。

5、選擇好之後,就可以添加需要繳費的人員姓名、身份證號碼,接下來選擇繳納養老保險的檔次,輸入需要繳納的金額,就可以用微信支付來繳納養老保險了。

㈡ 拉夫堡大學有高分子材料專業嗎

有的

拉夫堡大學熱門專業

拉夫堡大學開設廣泛的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專業。

最受歡迎的一些研究生專業包括:

拉夫堡商學院在各大排名榜上穩居英國前十,更是世界上前1%擁有AACSB, EQUIS and AMBA三重認證的商學院之一。

學科領域包括:金融與投資,公司理財,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與商戶分析咨詢等。

拉夫堡傳媒專業在QS2015世界排名中高居第45名。

學科領域包括:全球傳媒與文化產業,電子傳媒與社會,傳媒與文化分析,溝通分析等

拉夫堡大學前身為1909年成績的拉夫堡技術學院,在1966年成為英國首家科技類高校。因此在工程方面享譽盛名,擁有高質量的師資,教學以及企業合作方。我們提供全范圍的工程類課程。

學科領域包括:航空航天與汽車工程,自動化系統工程


學科領域包括化學工程,高級處理工程

學科領域包括施工管理,項目管理,低碳建築設計和建模,低能耗建築服務工程,水和廢水工程。

學科領域包括系統工程,數字通信系統,移動通信,可再生能源系統技術,網路通信及電子工程

學科領域包括機械工程,先進製造工程與管理,可持續工程,工程設計。

學科領域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科學與技術。

化學

學科領域包括分析和制葯科學,醫葯科學和葯物化學,分析化學,環境研究。

學科領域包括高級計算機科學,網路計算和網路安全。

學科領域包括高級物理,材料物理。

學科領域包括工業數學建模,金融數學。

拉夫堡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在2015QS世界排名中位居全球前40。

拉夫堡設計學院以工業設計課程為主,課程包括工業設計,交互設計和人體工程學。

拉夫堡大學被泰晤士報優秀大學指南評為2014年度最佳體育大學。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行期間,拉夫堡大學是英國隊,日本隊和新加坡隊的正規訓練基地。

學科領域包括體育管理,體育教練,體育和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心理學,人類生物學。

學科領域包括國際關系,國際金融和政治關系。

此外,拉夫堡還有其它科系提供高質量教學的項目例如英語言文學,地理,歷史以及社會科學等。

㈢ 誰有郴州市最新征地補償辦法!急用,在線等~

郴州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管理,保障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進行,依法保護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依照本辦法執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市范圍內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並直接負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由所在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縣(市)人民政府土地

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縣(市)范圍內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但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除外。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領導,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配合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並負責做好被征地村、組幹部群眾的思想工作。

在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四條 建設需要徵用土地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統一征地。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職責,依照法定程序,代表政府負責組織征地的審查報批和具體實施工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直接與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洽談征地事宜。

第五條 征地調查、勘測定界完成後,自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征地通告發布之日起,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不得在征地范圍內搶建建(構)築物,搶栽、搶種農作物、林木和改變土地用途。搶建的建(構)築物,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林木不予補償,改變土地用途的按改變前的土地用途補償。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在發布征地通告的同時,有關部門應暫停辦理征地范圍內的戶口遷入、分戶以及房屋改(擴)建用地審批等有關手續。

第六條 徵用土地方案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擬訂。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規定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第七條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和有關證明材料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被徵用土地上有建(構)築物的,還應提供有關建(構)築物的合法有效證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征地工作人員到現場調查核實。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未如期加理征地補償登記的,其補償內容以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結果為准。

第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

並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擬訂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以書面形式報告發布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機關,有關機關應予以核實,確有差錯的,應當糾正。

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九條 對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標准有爭議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協調解決;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

裁決。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標准爭議不影響徵用土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條 徵用土地的各項補償費用應當自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額支付。被征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

人逾期拒不領取補償費用的,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同意,可以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以被征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的名義將其征地拆遷補償費用在銀行專戶儲存。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應當在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規定的期限內拆遷騰地。

第十一條 耕地被徵用後,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徵用耕地批准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內,告知相關的財政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核減、農業稅。

徵用城市郊區的專業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十二條 徵用士地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享有被徵用土地所有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發展生產;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根據征地補償登記,依照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標准支付給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安置補助費根據不同安置途徑,按照法律規定支付給負責安置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可以發放給被安置人員自謀職業。對土地被全部徵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建制被撤銷,實行」農轉非」的,其征地費用應全部用於轉為非農業戶口人員的生產和生活安置。

第三章 征地補償

第十三條 徵用土地按照被徵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第十四條 土地補償費按下列規定計付:

(一)徵用水田、專業菜地、專業魚池(塘)的,按土地所在區位、類別以及等級進行補償。其中:郴州市城市規劃區內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資興市城市規劃區內和各縣城規劃區內,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9倍;各縣(市、區)建制鎮規劃區內,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8倍;各縣(市、區)鄉集鎮規劃區內,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 7倍。徵用旱地,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7倍。徵用其他區域內的耕地,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7倍。

只宜種植單季稻產糧區,徵用水田的,按該水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的60%分類計算土地補償費。

(二)徵用園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80%補償;徵用經濟林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50%至70%補償;徵用其他林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30%至50%補償。

(三)徵用荒山、荒地及其他未利用土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20%補償。

(四)徵用水塘、渠、壩等農田水利用地以及專業漁池(塘)以外魚塘用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准補償;徵用水庫用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60%補償。

(五)徵用鄉(鎮)、村公共設施(如道路、橋梁)、公益事業(如學校、衛生所、幼兒園、敬老院等)、企業用地和農村村民宅基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准補償。

第十五條 安置補助費按下列規定計付:

(一)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均每人佔有的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準的4至6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徵用專業魚池(塘)的,參照上述規定辦理。

(二)徵用園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準的4至6倍的80%至100%補助;徵用經濟林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準的4至6倍的70%補助;徵用其他林地的,按該土地鄰近水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準的4至6倍的 50%補助。

(三)徵用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企業用地、農村村民宅基地和水塘、渠、壩等農田水利用地,需易地重建的,按照重建地類別標准支付安置補助費;不需要恢復重建的,酌情補助。

(四)徵用荒山、荒地及其他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十六條 青苗及其他農作物的補償費按下列規定計付:

(一)青苗生長期不到一年的,按照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準的50%補償;生長期在一年以上的,按照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准補償,或者根據生長期補償實際損失。

(二)成魚,按照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准補償實際損失;魚苗、魚種,按照育苗、育種期滿出池時的價值補償實際損失。

(三)成片經濟林木、成片用材林木按其鄰近水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標准結合栽培年限、樹木郁閉度予以補償;零星林木(樹木郁閉度低於10%)按株補償;苗木花卉能搬遷或移栽的補償搬運費或移栽費,不能搬遷或移栽的參照用材林木標准酌情補償實際損失;盆栽的只補償搬運費。補償後的林木,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或個人在規定的拆遷騰地期限內處理。

第四章 征地拆遷補償

第十七條 拆遷農村村民自用自住的房屋,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房屋拆遷補償費,視房屋的不同結構、質量、面積和使用年限給予補償;對被拆除房屋原有的裝飾裝修,按有關標准另行補償。

(二)違法違章建(構)築物、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構)築物以及廢棄設施不予補償,由拆遷戶在規定的期限內自行無償拆除。未超過

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構)築物給予適當補償。

(三)拆遷農村村民房屋,以戶為單位支付房屋搬家費、自拆自建過渡補償費。需過渡的發給兩次搬家費,由用地單位安排過渡

房的,不支付過渡補償費。搬家費和自拆自建過渡補償費由用地單位支付。搬家費每次200元,自拆自建過渡補償費800元。

(四)有兩處以上宅基地的農村村民,因征地被拆遷一處,另處宅基地已達到規定用地面積標準的,不再劃地重建;按規定需易地重建的,

其建房用地手續按照規定辦理,有關費用由用地單位支付。

第十八條 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生產、生活設施或者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原結構和工程量以及規定的標准補償;不需要恢復重建的,原則上不給予補償;搬遷能夠搬遷的生產設施,按國家有關規定補償拆卸、搬運、安裝費用。需要過渡的,付給兩次搬遷補助費。

第十九條 拆遷電力、電訊、給排水、燃氣等設施,按國家有關規定核實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條 征地范圍內的墳墓,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發布遷墳公告,限期由墳主自行遷移,並按規定補償遷墳費。逾期未遷移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處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一條 因建設需要臨時使用農用地的,其土地補償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郴州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郴州市城鄉建設征地拆遷補償標准暫行規定》(郴政發[1996]2號)、《郴州布集體土地征地拆遷若干問題的補充規定》(郴政發 [1997]31號)同時廢止。

附件:

1、郴州市徵用土地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

2、郴州市徵用土地附屬設施補償標准

3、郴州市徵用土地青苗補償標准

㈣ 宜章縣的社會事業

2010年,宜章縣在第十六屆中小學生(英東杯)運動會上獲得3項冠軍,其中2項打破郴州全市紀錄;在湖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取得4金3銀5銅;在湖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1塊金牌、2塊銀牌、3塊銅牌。
2010年,宜章縣全年發行體育彩票410萬元。全縣共有體育場館252個,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5次,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6萬人。 2010年,宜章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654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23人,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1.1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70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就業援助率100%。全年發放各類涉農補貼資金5025萬元。2010年末,宜章縣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8992人、114003人、21444人和30728人,比上年末分別凈增1165人、3343人、983人和1063人;征繳保險費分別達4152萬元、3115萬元、475萬元和119萬元,增幅分別為20%、-11.5%、-0.5%和-18.4%。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1248元,比2009年增加146元,增長13.2%。全日制勞動者最低工資標准65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9%,統籌區域住院補償率為68.9%;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補償率56%。實施廉租房建設項目5個,新增廉租住房1880套。改擴建鄉鎮敬老院16所,新建鄉鎮敬老院3所。城市低保應保盡保,全年保障累計人數16.43萬人;農村低保提標擴面,2010年保障累計人數30.24萬人。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分別達136.9元和55.1元。
2011年,宜章縣新增城鎮就業5447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100人;啟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新農保參保率達85.7%,發放居民養老金2872萬元;完成保障性住房2133套。

㈤ 淺談老年人如何學習書法藝術

李國祥 一.書法與書法藝術 1、什麼叫書法(寫字) 書法是指漢字書寫的法則,學習書法首要的是掌握其寫字的規律和技巧,從而把字寫得正確、清楚、整齊,進而寫得熟練,美觀。 2、什麼叫書法藝術 書法是有一定原則和規律的並帶有一定的技術性,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一種書法形式(屬適用性藝術).書法藝術是運用審美的法則,在寫字的基礎上加以升華的藝術,並具有很強的欣賞價值和審美價值.魯迅先生說:"書法藝術是高級藝術". 3、書法藝術為什麼美 這種美主要是因為書寫工具是用動物毛製成的毛筆,筆鋒柔軟富有彈性,它使書法獲得了藝術必須講究變化的基礎,再有就是漢字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發展變化而來的,這就使書法具備了藝術必須源於生活和自然,藝術必須用形象思維進行創作的條件.因而,書法藝術也正是以豐富的表現手法,在作者的思維指導下創造其美的. 藝術貴在變化、貴在個性。而書法藝術和其它藝術又有其不同之處,書法藝術,由於它的色彩極為簡單,白色的紙和黑色的墨。因此,變化就比較困難。有了變化,才能使其獲得藝術的魅力。這種變化一則依靠書體的變化,如甲骨文、鍾鼎、小篆、隸、楷、行、草諸體;另外也依靠書法家風格的變化,同是一種書體,由於作者經歷、文學修養等的不同,所書效果也各異,「兵無常陣,字無定形」。但從根本上來說,書法藝術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點畫、線條的變化上。書法就是通過點畫的粗細、濃淡、斷續、向背等等的變化來反映作者的審美情趣的。書法能以有限的點畫而致無窮的變化;正是從線條的變化中獲得了生命力。 4、書法藝術的歷史地位 我國歷史上都非常重視書法,有秦朝程邈在獄中創隸書被釋放並委以御史的典故。在歷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唐代書法地位最高,它創立了"書學"。"書學"是唐代最高學府(國子學、太學、律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六學之一."書學以專門培養書法高級人才,並把書法列入取仕、官制之中,以後各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視。 到了現代,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的重視、群眾的熱情參與、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復興使我國的書法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①書法藝術院校及書法學科的建立; ②書法藝術報刊不斷增多; ③以政府的名義舉辦書法藝術比賽、展覽; ④出國搞書法藝術交流、講學的活動日益增多; ⑤學習漢字和書法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⑥書法家追求藝術的自覺意識增強。二.書體、朝代及代表性書法家 1、甲骨文。出現在商、周時代,是刻寫在龜甲、獸骨、人骨上用以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發端。 2、篆書。出現在周、春秋戰國以及秦代。分大篆、小篆,代表書家有李斯。 3、隸書。出現在秦,成熟在東漢,隸書又叫"分書"。相傳為程邈所創。(實際程邈只不過收集整理而已)。 4、楷書。東漢形成,高峰期是唐代,由隸書演化為楷書,相傳是王次仲所創。代表書家有唐代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5、行書.晉代頂盛,相傳是東漢劉德升所創,行書是介於草書與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它書寫流暢迅捷而又易於辨認,婉約妍美而通俗暢達,因此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及審美價值。至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代表書家有晉王羲之,唐顏真卿,宋米芾、蘇軾、黃庭堅,元趙孟頫,明祝允明、黃道周、王鐸,清何紹基等。 6、草書。出現在漢代,相傳是東漢大書法家張芝所創,他取法於杜操、崔瑗的章草而創草書(又稱今草)。以後各朝代的代表書家有唐代的張旭、懷素,宋代的黃庭堅,明代的王鐸,現代的毛澤東、林散之等。 7、魏碑.北魏時代,主要集中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造像石刻。魏碑是在漢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它風格獨特,筆法厚重剛健,結構寬博嚴謹,氣度高逸宕放,具有鮮明的美學標志。代表書家有清鄧石如,近代康有為,現代有肖閑、孫伯翔等。三、怎樣學習書法 1、老年人學習書法的意義:老年人學習書法可以鍛煉意志、培養情操、提高修養、激發愛國熱情、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具體有四個方面的益處。 ①鍛煉身體、戰勝疾病。 ②陶冶情操、延年益壽。 ③生活充實、老有所樂。 ④弘揚書藝、老有所為。 2、什麼叫"文房四寶":我們一般把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 3、怎樣選擇"文房四寶":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書也要講究工具的選擇。 ①筆(毛筆)。毛筆的種類很多,可分硬,軟,兼毫三種。 毛筆中最有代表性的珍品要算湖筆(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舊屬湖州府,因而得名)。還有現在上海的周虎成、安徽涇縣的三牌毛筆都比較好。我們選擇毛筆,並不一定講求牌號,一般來說要具備圓,齊,尖,健就可以了。 ②墨。常見的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松煙墨,二類是油煙墨,三類是松油墨。 平時練字,用墨不必過於講究,用一般的墨汁就可以了。現在市面上有現成的墨汁賣,較好的有"一得閣","曹素功",還有"中華墨汁",都可以搞創作用。 ③紙(宣紙)。宣紙可分生,熟和半生半熟三種。以安徽宣城出廠的宣紙而得名,現在最好的宣紙是"紅星牌"。宣紙的特點是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潔白細密,書寫後墨的層次清晰,著筆深固,便於長期保存。有」紙中之王「之美譽。初學練字,用紙不必太考究。一般用毛邊紙就可以了。 ④硯(硯台、硯池、面田或者墨海)。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硯的品類繁多,著名的有廣東肇慶端溪出產的端硯,安徽歙縣出產的歙硯以及山東的魯硯,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石質堅潤細膩,但膩而不滑,堅而不燥,貯水不涸,歷寒不冰.平時我們練字可以用杯子,盤子裝墨,不必講究。 除此之外,學習書法還必須備有其他的輔助工具,如毛氈,筆架,筆筒,筆簾,壓條,印泥,印章等。 4、初學從何入手:沒有具體規定,因人喜好而異,最好從楷書入手為宜。 5、怎樣選帖:幾千年來我們祖先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碑帖,因此初學者如何選帖確成了首要問題。我認為應該注意"選墨跡,依情性,擇善本,守一帖,旁其他"(統稱十五字選帖法)。 6、怎樣臨摹:學習書法,首先必須臨摹。臨有對臨,背臨,意臨等。摹有雙鉤(描紅),摹寫。古人說:"臨易得形態,摹易得位子"。最好是臨摹並施,心眼同到為最好。 7、怎樣執筆:採用五字訣執筆法,擫、壓、鉤、格、抵。執筆要五指其力,要做到"指實掌虛",執筆還有,枕腕,提腕,懸肘之分,還有坐,站之分,我認為還是採用懸肘站立寫字為好。 8、怎樣運筆(用筆,行筆):用筆的方法,前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了不少的經驗,總之是方,圓兩大類。即: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換筆、挫筆、拖筆、戰筆、搶筆、衄筆、絞筆、折筆、轉鋒、折鋒、中鋒、側鋒、露鋒、逆鋒等,具體不一一論述。總之是要方圓互用,中側兼施。四、學習書法應注意的幾點 1、老年人學習書法的優勢和不足 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優勢是:①有時間,②有經歷,③有恆心,④有毅力,⑤沒壓力,⑥能吃苦,⑦經濟條件也較好。 不足是:①信心不足,②精力不足,③動力不足,④視力不足,⑤記力不足。 2、樹立信心,持之以恆 學習書法要發揚優勢,克服不足。要學好書法,最重要的是信心,恆心。"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3、要重視字外功的修養 各種知識之間,彼此是緊密相聯的,要寫好字單靠字內的功夫是不夠的,還應當重視字外的修養。 4、解放思想,大膽創造 周恩來總理說:"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用跟蹤的辦法是不能超越別人的"。從歷史上看,書法藝術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直在不斷地演變革新。因此,我們一定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膽創造,為自己的有生之年過得更充實,更樂觀,更輝煌,為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書法藝術,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貢獻. 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於宜章玉溪廬

60歲老年人適合莽山游嗎

宜章縣南部的五嶺群山中,有一座林木疊翠,風光絢麗的綠色寶庫。這就是素有「第二西雙版納」和「南國天然樹木園」之稱的莽山。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里的森林植被種類繁多,形成了獨特有趣的格局,熱帶、亞熱帶、溫帶,還包括少數寒帶的森林植物,都在這里聚親會友,欣榮雜居。
可以。
只要身體能吃得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如果滿意請採納。

㈦ 雙峰縣有多少鄉鎮人口

婁底市

政區概況
地理位置 地處東經111°53′-112°07′,北緯27°35′-27°58′。位於湖南省中部,漣水上游。東界湘鄉市,南連雙峰縣,西鄰漣源市,北靠寧鄉縣。市境東西最大距離23.9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2.2公里。總面積425平方公里。1999年,全市有耕地面積8.48千公頃,其中水田面積6.11千公頃,旱地面積2.37千公頃。

建制沿革 婁底市境古屬荊州地域。秦代屬湘南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年)屬連道,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屬湘鄉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屬衡山縣,唐武德一百年(622年)復屬湘鄉縣(後更名漣源縣)。1960年1月成立婁底市,1962年10月撤市復屬漣源縣。1980年7月恢復婁底市建制。現隸屬婁底地區。市人民政府駐市區。距省會長沙市l10公里。轄3街道辦事處、杉山鎮和9鄉,31個居民委員會,193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1999年,全市總人口有38.9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76萬人。民族有漢族、苗族、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等15個。人口密度915人/平方公里。

交通和郵電業 市境公路線總長50.7公里,主要干線有1810線、1847線。

擁有郵電局、所24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0.42億元,電話交換機總量達3.92萬部,電話機裝機總數為3.02萬部,每百人擁有電話8.2部。

商業外貿 199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1998萬元。

縣內出口商品主要有生豬、針織品、毛巾、鋼材、礦產、土產等。

科技和教育 1995年,全市有各類科研機構共9個。有專業技術人員2200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884人,佔22.1%;農業技術人員309人,佔1.5%,衛生技術人員2524人,佔11.5%,科學研究人員10人,佔0.045%,教學人員2157人,佔9.8%。平均每萬名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2100人。

1999年,全市有中等學校49所,有普通小學108所;中等學校有教職工24665人,普通小學有教職工2365人;中等學校有在校學生41121人,普通小學有在校學生41550人。

文化、衛生和體育 市境文化事業發達,出版發行報紙5種,刊物10餘種,總印數91萬份。有影視放映單位43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各類文化活動場所共120餘處,其中影劇院5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9.5萬冊;檔案館2個,館藏3.96萬卷(冊);博物館1個,電視台4個,廣播電台2個。

1999年,全市有衛生機構36個,其中有醫院27個;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637人,其中有醫生1083人;衛生機構有床位1977張,其中醫院床位有1927張。

婁底體育設施較為完善,並已初具規模。1990年,有業余體校2所,大專體育科1個,初中體育班1個,體育館4個,體育場6個。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1999年,全市有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42188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90704平方米。

1999年年末,全市有從業人員21.55萬人,其中有職工8.66萬人。境內職工工資總額達70173萬元,年平均工資8158元,農村居民人均全年純收入2716.78元。

1990年,全市有敬老院14所,可收養孤老100餘人。集體供養五保戶575人,開辦福利工廠16家,安置盲、聾、啞、殘人員304人。10個鄉鎮都建立了救災扶貧互助儲金會,儲金120萬元,漣濱鄉高溪村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村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由老年人基金會按月支付。

㈧ 湖南省所有大學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考研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網站
院系與專業介紹
湖南大學材料學科起源於20世紀初期開辦的礦科、窯科和機械科。1943年礦冶學部開始招收研究生。1958年設立硅酸鹽工學專業、鑄造專業、金屬防腐專業和金屬物理方向。1981年獲無機非金屬材料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材料物理和化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獲准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於2000年12月在原材料學科各專業基礎上組建,是湖南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實力強、實驗條件好、學科建設領先的院系之一,材料學科是湖南省重點學科,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湖南大學「985工程」項目參加單位之一。
材料學院現下設4個系:材料科學系、金屬材料系、非金屬材料系和高分子材料系;1個研究中心:材料測試研究中心;9個所:金屬材料研究所、陶瓷研究所、新型炭材料研究所、材料物理研究所、電池與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納米技術與信息材料研究所、湖南省塑料模具研究所、薄膜塗層研究所和生物材料研究所;2個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噴射沉積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先進材料制備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
學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7人,正副教授5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3人,形成了以博士生導師、學科責任教授為核心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學科結構合理的科研、教學團隊。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及相應的碩士點,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大軍工和宇航等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年科研經費在1000萬元以上。在快速凝固與噴射沉積技術、新型炭材料、生物材料、納米材料制備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創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成果。在衍射物理和電子顯微學的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兩方面都做出了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
學院目前與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加拿大、比利時、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一些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廣泛開展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
學院堅持以育人為本,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大類培養,教學、科研和高科技產業協調發展,逐步建設成為以培養高級研究人才、從事創新研究、承擔大型科學研究和應用研究項目的新材料研究基地和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學院。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兩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2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00餘人。學院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考研率和就業率,考研率一直保持在25%以上,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穩居全校前列。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包括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四個專業方向。學生進校後一、二年級按專業大類進行通識教育,三、四年級分專業進行寬口經專業教育,為創新人才培養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和空間。本類專業主要培養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領域具有寬廣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知識、新材料研究和制備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種新材料研發、制備、加工、材料結構和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藝開發、教學、技術改造、經營管理、質量認證等工作的高級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培養在金屬材料方向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厚的專業知識,既能從事具鋁、鎂、鈦、鋼鐵等材料的生產、研製開發以及注塑模、壓力加工模的設計、加工,又能從事金屬材料的生產和經營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金屬材料學,金屬學及熱處理原理,材料加工原理,金屬腐蝕與防護,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物理性能,金屬塑性成型、冶金傳輸原理、沖壓模具設計與製造、材料測試技術,微機原理,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應用、質量體系與審核認證方法等課程。
學生畢業後,可在鑄造、鍛壓、沖壓、金屬熱處理、焊接及模具設計與製造等行業的科研(設計)院所、企業工作,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專業方向
培養在高分子材料方向具有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各種制備技術,勝任新技術與新材料的開發和研究、材料設計、生產和管理以及教學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藝學、聚合物反應工程、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共混改性、聚合物基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與加工、現代橡膠工藝學、高分子材料測試技術、高分子塗料、高分子液晶材料、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塑料、橡膠、化纖、塗料、粘合劑、復合材料的合成、加工、應用等相關的石油化工、電子電器、建材、汽車、包裝、航空航天、軍工、輕紡及醫葯等系統的科研(設計)院所、企業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材料物理專業方向
以材料科學、物理、電子及信息理論為基礎,培養致力於新材料、新結構、新現象的研究與開發,掌握材料結構的表徵、物理性能的測試技術,功能材料及相關器件的設計與制備技術,具有利用計算機設計新材料的結構和性能的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材料的合成與制備、材料物理實驗、結構與物性、納米材料與技術、電子材料與信息材料、材料結構顯微分析、功能薄膜與器件、固態相變與功能材料、磁性材料與磁性測量、電介質材料物理與應用、薄膜技術、感測元器件及應用、介面技術。
學生畢業後,可在信息材料與器件、功能材料與器件、電子產品等領域從事科研、生產、管理和教學工作。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方向
培養在先進功能陶瓷、結構陶瓷、新型炭素材料及新型建築與裝飾材料方面具有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材料工程技術素質以及具有較強的管理技能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有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化學、無機材料物理化學、無機材料物理性能、結晶學、無機材料制備工藝原理、熱工基礎與設備、無機材料機械設備、功能材料、材料的測試研究方法、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
學生畢業後可在炭素、電瓷、陶瓷、冶金、電子、建築、航空、航天和軍工等行業的公司、企業以及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就職。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系統的材料科學和機械學基礎理論、掌握材料成型工藝及理論、模具設計與製造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基礎和應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研究型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材料學與製造技術、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材料成型工藝基礎、模具設計、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了解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接受嚴謹的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以及從事各類材料成型工藝設計、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專業主幹課程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工程材料、成型工藝原理、工程力學、機械設計、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高級程序語言設計、模具CAD/CAM/CAE、金屬塑性加工、模具設計與製造、材料成型工藝等。
學生畢業後可在汽車、冶金、機械、電子、建築、航空、航天和軍工等行業的公司、企業以及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從事材料成型工藝設計、磨具設計與製造以及新產品研究開發、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
重點學科
2002年,湖南大學材料學科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3年,在教育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評估中,湖南大學材料學科名列第16位,在教育部高校排名14位;2005年,在湖南省重點學科評比中,被評為優秀,並正在進行2006年國家重點學科申報。
專業特色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分為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四個專業方向,實施「大類招生、寬口徑培養」的「2+2」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新生入學後,對「材料科學與工程」這一大類專業的學生,前兩個學年不分專業方向,強調通才基礎教育。後兩個學年根據學生的興趣自願選擇專業方向,進行專業教育。通過靈活地設置專業課程,合理分配專業方向班級數量,加強專業建設,使得學院人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生培養
學院學生培養明確了「加強基地建設,培養創新人才」的育人理念。
校外科技輔導基地:我院分別在汩羅一中、炎陵一中、宜章一中、藍山一中、永州四中、張家界一中掛牌建立校外科技輔導基地,定期為基地提供科技講座,組織中學生參觀我院實驗室及科研成果,以材料學科為主,宣傳科技熱點、前沿科技成果及科普常識,提高生源質量。
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基地:我院共建立金屬材料、陶瓷材料、新型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物理五個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學院啟動了「大三優秀本科生進實驗室」工程,選拔一批富有創造性思維、能吃苦耐勞、有踏實嚴謹作風的大三學生進入實驗基地從事部分課題的研究和預研究,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基地:我院先後在張家界市永定區團委、客車製造廠、大庸橋社、湖南寧鄉溈山鄉偽山村、湖南醴陵電瓷電器廠、湖南醴陵科發熱工設備有限公司掛牌建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基地;在長沙市芙蓉區敬老院、嶽麓區科教新村掛牌,成立青年志願者服務基地;與深圳先技精工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學生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就業基地:2001年以來,我院與比亞迪、富士康、美的、深圳先技精工等十餘家企業建立了就業基地,收集企業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同時拓寬了我院學生的就業渠道。幾年來,我院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穩居全校前列。
通過四個基地建設的有機結合,學生的生源質量、實踐動手能力、綜合素質以及就業率均得到了提高,開辟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形成了育人工作的新特色。
考研率
我院近三年的考研率分別為:2004屆為30.5%、2005屆為23%、2006屆為21%。其中有多名同學被保送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北京科技大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碩博連讀,還有被保送到上海硅酸研究所、中科院等研究型科研院所繼續深造。

閱讀全文

與宜章縣敬老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院送養人負什麼責任 瀏覽:943
老人家玩的入迷了 瀏覽:922
四川退休金2015新政策 瀏覽:266
60歲的老年人如何鍛煉身體 瀏覽:628
煙台社保退休科 瀏覽:392
做人要孝敬父母 瀏覽:391
平江長壽喪 瀏覽:586
贊孝順的經典句子 瀏覽:395
湖南今年養老金怎樣調 瀏覽:197
僧人養老院 瀏覽:249
閻良區養老保險 瀏覽:298
長壽區查詢 瀏覽:210
長壽貴福祿 瀏覽:678
孝敬長輩圖文並茂的小報 瀏覽:969
跨市養老金 瀏覽:648
重陽節公司公告 瀏覽:875
老年人腳底血栓症狀 瀏覽:213
幼兒園志願者服務方案重陽節 瀏覽:324
長壽花重瓣有多少品種 瀏覽:828
台州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