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機構養老的概念

機構養老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1-10-24 14:04:47

1. 機構養老項目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新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從50年代初建立和發展的,其面對的主要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部分內容還涉及到城鎮居民。

1951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簡稱勞保條例)。條例對保險費的徵集及管理和支配、保險項目及標准、保險實施范圍、執行和監督都進行了明確規定。條例規定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由財政支付、財政部和人事部管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由企業支付、全國總工會管理。由於當時達到退休條件的老人很少,繳費率(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占月工資的比例)僅為 3%,養老金工資替代率(相當於某基期職工工資的比例)為50%~70%。後來對條例進行了修改,擴大了實施范圍,提高了若干待遇,但基本格局一直保持到60年代。

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勞動保險制度是以單獨的法規確立的。1955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等4個文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與企業職工根據上述條例享受的大體相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醫療保險制度也是在50年代建立的。1952年公布的《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各級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在患病期間待遇暫行辦法的規定》,使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得到了較好的醫療保障,其醫療保險的范圍比《勞保條例》較廣,待遇也稍優厚。此後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險也有相應的完善。到6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一套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職工基本生活、醫療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保障制度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社會保險工作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社會保險金的徵集管理和調劑使用制度被停止,國營企業一律停止提取勞動保險金,退休金、醫療費和其他勞保開支改在營業外列支,使社會保險變成了「企業保險」。不但使職工失去了保障,也給負擔過重的企業的經營發展施加了沉重的壓力。

在「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進入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開始恢復和重建。1978年《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頒布,對從事危險工作的工人退休條件有所放寬,鼓勵提前退休。養老金替代率提高到 60%~75%。繳費率從1978年的2.8%增加到1985年的10.6%。

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社會保障系統。由企業負責資金的籌集、發放和管理,屬典型的受益基準制,保障水平較高,其覆蓋面主要是國有企業。

值得指出的是,直到90年代中期,改革主要針對企業職工養老制度和公費醫療制度進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變化不大。

隨著國民經濟體制的變化,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各地進行了大量的試點,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相關的理論研究和策略探討也為新體制的設計提供了可貴的意見。

1986年《國務院關於發布改革勞動制度四個規定的通知》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范圍擴大到勞動合同制工人,其費用來源是企業和個人繳費,企業繳費率15%(包括醫療、喪葬、撫恤等),個人交納標准工資的3%以下,並開始在縣、市級實行統籌。1991年全國96%的市縣實行了養老保險統籌,標志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中國部分地區在社會保障改革方面走在前面,一些國有企業在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方面從80年代初已經試行社會統籌的方法,一些地區已經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如上海市的養老保險改革始於1993年,現在已覆蓋了國營企業、集體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機關事業單位,覆蓋面達到97%(上海市勞動局,1997)。

一些行業的養老保險改革也已經啟動,如煤炭行業從1995年起,開展省級統籌,1996年實行全國全行業統籌調劑。煤炭行業進入統籌的有286家企業,在冊職工327萬人,離退休人員120萬人,養老金占工資總額的29%,是全國第一困難行業。實行統帳結合後,退休人員能夠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維持了社會穩定,對在職職工而言,解決了後顧之憂,提高了生產積極性。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有力地保證和促進了企業改革(朱登山 1996)。

根據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建議》,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本世紀末,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公平和效率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管理體制集中統一、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建立起適用於各類企業和個體勞動者的、統一制度、統一標准、統一管理、統一調劑使用資金的社會保險制度。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進入90年代以後把在全國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放在優先位置。199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的決定》,1993年國務院發布了《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1994年國家體改委發布了《關於職工醫療制度改革的試點意見》。

2. 機構養老有什麼優勢

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機構,集中供養,集中居住,由養老機構提供日回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答的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負擔,還可以避免因生活習慣等問題而引發長者與子女的沖突。其次,這種養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將家庭的養老風險分散,實現集體成員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在一定范圍內使得風險得到化解。不過,選擇養老機構是一定要謹慎仔細,以基本的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先進舒適的環境設施和豐富的吃喝玩樂為標准,深圳共享之家還不錯,值得去了解一下。

3. 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優缺點

社區養老讓老人既享有家庭溫暖、又能體會同齡人認同,一種「雙贏」策略。另外,像社區老年大學這樣的機構,還提供「老有所為」的機會,讓老人比有兒女相伴更有價值感。
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院,集中供養,集中居住,由養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負擔,還可以避免因生活習慣等問題而引發老人與子女的沖突。其次,這種養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將家庭的養老風險分散,實現集體成員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在一定范圍內使得風險得到化解。但是,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敬老院基本上普及不了,即使普及了,老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也很少會選擇入住。

4. 什麼是養老模式

所謂養老模式就是指養老的方式。老人以什麼形式養老,就是什麼養老模式。

關於養老模式,益養老小編簡單的介紹幾種吧!

機構養老

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機構養老的優點在於基礎設施完善、生活服務和醫療衛生方便,老年人可以集中居住,便於管理和服務。但是負擔較重,一般老人的養老金負擔不起。

近年來,國家通過運營補貼、稅費減免、貸款補貼等政策促進養老機構發展,我國的養老服務機構蓬勃發展,2017年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量高達744.8萬張,93.4%的養老機構提供不同形式的醫療服務,護理型床位佔到46.4%。

抱團式養老

幾個文化水平相仿、性格相投、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在一起共同租住、生活、娛樂,相互幫助、照顧、交流、學習,每個人承擔一定的家務。該方式凸顯了老年人對集體互助養老方式的期望和對精神慰藉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

但是健康老人參加「抱團養老」還行,困難的是那些患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家住在一起,難免會面臨日常家務負擔、金錢支出的分擔、彼此人際關系等等問題。而且國家沒有相關規范和要求。

旅居式養老

以天氣氣候條件和身體狀況為前提,在外地短期租住旅遊。一邊旅遊一邊養老,這種條件下可以享受到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氣候條件,愉悅身心,達到怡情養性、延年益壽的目的。不過服務對象有限制,應為自理老人,身體條件不好者不可行;成本較高。

當然,養老模式還有很多種,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養老模式。

5. 什麼是養老

原為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
1、家庭養老,版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權,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主要在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這種模式適合不願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願的老年人。

2、居家養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歐美等發達國家佔主要。該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願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3、機構養老,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主要有: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

4、其他養老模式。1)互助養老;2)以房養老;3)旅遊養老;4)候鳥式養老;5)異地養老;6)鄉村田園養老

6. 什麼叫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等

1、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主要形式有兩種: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
2、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
3、機構養老,是指以養老機構為主導,為老年人提供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養老機構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最常見的如養老院、敬老院。
4、。「醫養結合」是指將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將護老中心和老年醫院相結合,將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既包括傳統的生活護理服務、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更重要的是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

7. 養老機構的定義

養老機構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8. 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異同點

兩者的概述不同:

1、居家養老照顧模式的概述: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以及精神關愛服務。

2、機構養老照顧模式的概述:養老機構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二、兩者的形式不同:

1、居家養老照顧模式的形式: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

2、機構養老照顧模式的形式: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三、兩者的服務特點不同:

1、居家養老照顧模式的服務特點: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受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影響,我國大多數老年人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庭和社區,到一個新的環境去養老。

居家養老服務採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裡和社區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

2、機構養老照顧模式的服務特點:養老機構生活與其他服務不同的是,養老服務是一種全人、全員、全程服務。所謂「全人」服務是指養老機構不僅要滿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

還要滿足老人醫療保健、疾病預防、護理與康復以及精神文化、心理與社會等需求;要滿足入住老人上述需求,需要養老機構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這就是所謂的「全員」服務;絕大多數入住老人是把養老機構作為其人生最後的歸宿。

從老人入住那天開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就要做好陪伴著老人走完人生最後里程的准備,這就是所謂的「全程」服務。

居家養老照顧模式和機構養老照顧模式的相同點:宗旨是目的和意圖是相同的,換而言之,大的來說是理想,小的來說是目標。養老機構的服務宗旨是安排、照料、護理好老人,讓老年人滿意、子女親屬放心,為政府和社會分憂。

9. 養老模式的概念

目前而言,養老主要分為自給自足養老、兒女贍養、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搭夥養老等養老模式。

養老問題主要牽涉兩個方面因素,第一、身體條件是否允許;第二、經濟條件是否能夠支撐。下面就這幾種養老模式加以介紹。

第一、自給自足養老。城市居民有退休金,身體狀況良好時,可以自己做飯,看病,遛彎,減少帶給子女的負擔;農村居民沒有退休金,有一些土地,可以自己勞作,賺點錢養活自己,而且在村裡大家家裡一般兒女和鄰居都走的近,有事能照應。

第二,父母贍養,這是應盡的義務。如果父母年歲已高,沒辦法通過自身能力來養老,比如身體不便,無法走動,只有兒女來照顧。

第三,居家養老,主要是請保姆照料,一般針對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可能會選擇這種模式,畢竟現在的人力成本也很高。

第四,養老院養老,目前國家正在加速推進養老政策完善,養老設施建設,以後在城鎮也能見到不少養老院,敬老院,就是費用問題可能很多人會有困擾。

第五,搭夥養老,這是一種創新模式。凡是新事物,總會有很多阻力,但也可以進行嘗試。主要是指,多個老人,在一塊楊瀾,提供不同的服務。比如,有人身體無法走動,但他提供房子,有人身體可以但居無定所,他就可以提供服務。

每個人都會老去,現在國家的老齡化問題正逐漸加速,希望每個人都能合理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最後說一句,身體還是最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機構養老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沒有手機號怎麼網上買票 瀏覽:596
老年人嘔血的原因 瀏覽:599
不能自理養老怎麼收費 瀏覽:381
老年人裸骨 瀏覽:301
2017退休金調整55 瀏覽:642
永嘉長壽 瀏覽:365
魯西南哪個城市適合養老 瀏覽:562
老年痴呆症的預防用葯 瀏覽:594
老年人集體上訪處置預案 瀏覽:925
中老年人表情 瀏覽:946
烏海市65歲以上有多少老人 瀏覽:671
中年男性戴什麼健康長壽 瀏覽:485
長春市朝陽區老年大學 瀏覽:560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名稱 瀏覽:670
兒子不孝順在因果輪回 瀏覽:674
長期病假退休工資計算公式 瀏覽:497
成都華陽老年大學在哪裡 瀏覽:172
長壽胖老人 瀏覽:770
資陽有養老院嗎 瀏覽:9
養老院送養人負什麼責任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