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不要給兒女添麻煩

老年人不要給兒女添麻煩

發布時間:2021-10-24 02:16:10

㈠ 老人寧可自己辛苦但不願給女兒添麻煩這句話是病句嗎

你好,這句話是病句,老人寧可自己辛苦,也不願意給女兒添麻煩這樣就對了。

㈡ 老人該不該給子女帶小孩

帶吧,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太多;不給帶吧,子女又不高興,認為老人不肯幫忙,有的子女甚至因此與父母互不往來,形同路人。
到底該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不想帶那就不帶。至於原因,下面5點理由足夠了。此外,建議想帶孫子孫女的朋友也參考看看,會有幫助的。
1、帶孫子並非老人的義務。
教育孩子是父輩的責任,並非祖輩的天職。老人幫子女帶孫子是情分,不帶是本分。
從法律的角度講,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對子女撫養教育是其法定義務。祖父母對孫輩沒有撫養義務。所以老人有權選擇是否帶孫子。
2、老人沒有那麼多精力帶孫子。
人年紀大了,體力和精力都不比年輕的時候。帶孫子是件很折騰的事情,沒有十二分的精力,老人是照顧不過來的。
而且,這個時候老人應該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己身體健康,就是不給子女添麻煩。

3、帶孫責任重大,老人承擔不起。
帶孫子的責任,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孫子的人身安全;另一個是孫子的教育問題。
難保證孫子的人身安全
現在的孫子都金貴,吃、穿、玩都得細心照料,不能有半點兒馬虎,否則孫子磕了碰了或是病了,不是兒子說三道四,就是媳婦嘮嘮叨叨,太傷感情。
更讓人後怕的是,如果稍有疏忽,孫子丟了或者出重大意外了,老人這後半輩子就要在子女的指責、內心的愧疚中度過了。
舉一個例子,有位老姐妹阿珍帶孫女,由於疏忽,孫女直接從樓上掉下去了。好在後來經過手術,孫女活過來了,也沒留什麼後遺症,但阿珍此後的境況卻十分悲涼。老伴埋怨她,女兒、女婿絕情地不再理她,阿珍的精神崩潰了……
難保證孫子的教育質量
教育這件事,可不是小事。老人的教育觀念不一定能跟上現在這個時代,所以老人千萬不要好強,否則,影響的是孫子的一生幸福。

4、老人該有自己的生活。
老人不是一輩子都要為子女服務的,不要真為兒女「鞠躬盡瘁,死而後」。操勞了一輩子了,老人也該過過自己的小日子。
條件好的,可以出門旅遊,到處走走轉轉,看看這大千世界的美景。條件一般的,可以選擇一兩種愛好多加培養,然後多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樂玩樂,也是一種生活享受。
5、子女自己帶孩子好處多。
很多朋友可能擔心不給子女帶孫子會不會太不近人情,會遭子女、鄰居的閑言碎語?
對於這個,老人可以直接和子女溝通,讓他們明白自己帶孩子,更能明白父母不易,能再成長一次。而且隔代教養也是有弊端的。

老人要明白,在人生的每個關鍵時刻,讓子女自己承擔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感受撫養子女的喜樂與困惑,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一個理解尊重父母的人,一個能將成功之路越走越寬的人。
老了就要給子女帶孫子,這是老思想了。現代時代變化了,中老年朋友們的觀念也可以改改了。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子女自己去做的,就不要越權包辦了。

㈢ 為什麼說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結局現實又心酸

因為當他們老了的時候,兒女可能會以此要挾,說父母沒有給自己帶孩子,所以不太關心老人。

㈣ 老人們寧可自己辛苦也不願給兒女們添麻煩對還是錯

關鍵是個度。過度了,就不對了。比如自己做個飯,洗個碗,不給子女添麻煩,我覺得這是正常的。但七老八十了還出去打工,風餐露宿吃不飽飯了,還說不給子女添麻煩,這就過分了。

老年人怎麼和兒女相處

一、一視同仁,忌偏袒。老人應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要一樣對待,決不能偏袒一個,疏遠一個,處事要公正,這樣才能贏得子女們的尊敬和愛戴。
二、慎聊閑言,忌傳話。老人不宜在親友中議論晚輩,更不要在子女間傳話,以免誤傳,引起矛盾。有事最好當面講,不要背後嘀咕;有疑問當面問,不亂猜測。以免造成互相猜疑,影響家庭和諧。
三、和藹可親,忌挑剔。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喜好和方式不同,長者應當是指導者和參謀,不要遇事專斷獨行。對子女的興趣愛好,不要以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只要不有礙社會公德,合理合法就大可不必挑剔。不要總是指責子女,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什麼都看不慣。
四、有情有度,忌專斷。老人不能只要求子女尊重自己意願,也要注意尊重子女的意願,不能事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辦。現在子女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節奏也非常快,各家生活經濟狀況都不同,處理家庭事務,人情往來的事都應通過溝通協商,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以理服人的辦法去解決,不要讓子女感到壓力和難堪。
五、和情合理,忌遷就。老人對子女愛之深切,但也不應對子女的缺點、錯誤一味姑息遷就,否則,小錯不該會釀成大錯。但要冷靜面對子女做錯事情,不冒然批評、教訓,一耙子打死,不冷嘲熱諷、挖苦。對子女做錯的事要適當批評,給他正面的忠告,給他改過的時間和機會。切忌沒完沒了地嘮叨,或者時不時翻舊賬扯舊事,那樣只會使孩子與你的感情疏遠,或直言頂撞。
六、喜形於色,忌冷漠。有些老人好面子,兒女來了心裡高興,臉上偏偏裝著嚴肅。或者有了隔閡和矛盾不說開,兒女來了冷著個臉,時間長了,隔閡會越深影響感情。應該率真的面對孩子,高興就笑出來,不高興就說出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不能冷處理,否則會越來越冷。
七、萬事寬待,忌計較。活了一輩子,啥事沒見過,啥人沒見過,天大的事打不過自己心寬體健壽命長。老人面對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抱著見怪不怪的態度,寬以待人,不要斤斤計較。尤其是對朝夕相處的子女,更要寬容。孩子做。好的事,掛在口邊多稱贊。做的不好的事,快快忘記少嘮叨。切記「好事多說精神百倍,壞事重提臭不可聞」毛主席都愛聽別人誇獎他的話,更何況你的子女呢?
八、待人和順,忌偏激。老了要服老,不能像年輕時那樣要強,勞累了一輩子,現在就是要兒女照顧和回報的時候,不要偏激的認為自己老了就只會給子女添麻煩(兒女不見得會這樣想),兒女會嫌棄自己、不管自己、拋棄自己(他們這樣做了嗎?)···自覺不自覺的就把兒女擺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就把兒女想像成了不孝的壞蛋。要坦然融洽的融入兒女的生活,要知道自己是晚輩聯系的紐帶,是一個家族的情感支撐,扮演這個角色是你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子女們的精神支柱,他們知道老人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只顧著自己在家孤單的揣測兒女的心思,要主動的召喚兒女回來,要主動地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去,這可是他們和你自己共同的最重要的需要。
九、樂觀積極,忌獨處。老人應盡量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要有幾個老朋友,要有幾點老愛好,既不要過度依賴子女,也不要過度陷入到子女的生活需要中去,帶孫子,做飯會把自己累病、累垮的。一切要以自己愉快、健康為行動的衡量標准。

70歲老人的頓悟,不幹擾孩子們的生活才是對家庭的負責嗎

聽到這番話,雖然我覺得老人家的兒女應該不會如他所想那般“嫌棄”,但也不得不承認老人家這種想法和做法是非常有智慧的。

生活中的矛盾有時候就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小事所引發的。兒女自然需要懂得尊敬老人,不跟老人過多計較。但是如果老人也懂得不要跟兒女計較,那麼生活中的矛盾就會減少很多。

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在一個家裡都需要相互體諒。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氛圍。

古語訓:“家和萬事興。”只要家庭和睦,那麼就能興旺。

佛家也說要“六和敬”:“和”即是“外同他善”;“敬”則是“內自謙卑”。

不給兒女添麻煩、不跟兒女多計較、不幹涉兒女的事情,這不就是維系家庭和睦的生活智慧么?

㈦ 為什麼中國的老年人都不願意麻煩兒女

中國的父母都比較愛兒女。他們不想讓百忙之中的兒女為了自己的瑣事而操心勞神。

㈧ 靠人不如靠自己,什麼都靠子女不就是給子女添麻煩么

這位知友,"靠人不如靠自己,什麼都靠子女不就是給子女添麻煩",這句話對是對,但不適於老年人。中年人可以這樣講,盡量不要麻煩子女,因為子女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上有老、下有小,是最辛苦的一代群體。可是到了老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該麻煩子女就要麻煩,這也是子女贍養老人的機會,不依靠子女,不麻煩子女是老年人說不起的。

㈨ 農村老人會說「窮家難舍」而不願隨兒女去城裡住,老人們為什麼這么做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農村去到城市裡定居,在自己享受生活的同時還不忘家裡的老人,想要將父母接到城裡一起生活,可有些父母就是不願去城裡,其中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城市對老人來說是異地。

很多孝順的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跟著自己去到城市裡面居住生活,但其實跟多老人家他們都是不願意去城裡的,他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鄉村,離開生養自己的老家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中去居住。因為畢竟他們已經在這個鄉村中居住很長時間了,突然離開會讓他們不適應。

老人們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越老越想家不想出門,而且農村的空氣質量比城市還要好,現在不都是流行農家樂嗎,所以,子女們應該多回家去看望老人,在外地的也要經常回家,多給父母打電話,不要讓父母變成空巢老人。

㈩ 人到老年,要不要和兒女一起住養老

老年人養老最好和兒女一起住,因為這樣的話,當自己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時候,兒女們能夠馬上發現,不容易出現危險。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不要給兒女添麻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南企業平均養老金 瀏覽:898
公務員轉正體檢需要哪些 瀏覽:969
旅居養老有哪些優勢 瀏覽:877
養老保險農村領多少錢 瀏覽:257
重陽節秘法 瀏覽:628
如何勸說父母同意貸款買房 瀏覽:193
幼兒園體檢單是什麼東西 瀏覽:998
為什麼說父母不一定是好人 瀏覽:149
父母哪些錯誤對孩子的影響 瀏覽:337
智慧養老金怎麼交不了了 瀏覽:721
重慶長壽晏家未來 瀏覽:809
豫事辦養老金怎麼繳費 瀏覽:563
長壽花不綠 瀏覽:929
男士怎麼養生才好 瀏覽:980
研究員級高工養老金有多少 瀏覽:616
佛說不孝順怎麼報應 瀏覽:938
龍山成人體檢在哪裡 瀏覽:657
老人家沒有手機號怎麼網上買票 瀏覽:596
老年人嘔血的原因 瀏覽:599
不能自理養老怎麼收費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