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河津聖愛敬老院價格

河津聖愛敬老院價格

發布時間:2021-10-23 22:19:33

① 太原有幾個敬老院分別在哪

太原市養老院
太原市迎澤鋼老化工經銷部
地址:雙塔南巷64號 電話:4689181

太原市杏花嶺區西三道巷社區衛生服務站
地址:西三道巷17號樓 電話:3043497

太原市幸福家園老年公寓
地址:太鐵雙塔小區B區花園 電話:2230688 標

太原市尖草坪區康樂敬老院
地址:迎新街新蘭路26號 電話:3053039 標簽

山西省老年網球館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西渠路28號 電話:6041129

太鐵分局玉門溝站老齡綜合服務部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玉門溝 電話:2645322

太鋼老乾區社區保健站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勝利西街121號 電話:3015769

太原市迎澤區老軍營街道辦事處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老軍營小區小環路14號 電話:7240402

太原市老乾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新建路177號 電話:4220601

太原市杏花嶺區敬老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太鋼耐火南梁156號 電話:3034074

太原市三替托老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教場巷乙字五號 電話:3277557

北格鎮敬老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西溫庄鄉北格鎮北格村 電話:7090000

劉家堡鄉敬老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劉家堡村 電話:7090000

比家美托老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狄村正街100號 電話:7090000

金虎便利老軍營西區店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老軍營小區小環路8號 電話:7226815 標

西溫庄鄉敬老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西溫庄鄉西溫庄村東 電話:7090000

陽曲縣黃寨中心敬老院

② 河津市聖聖物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津市聖聖物貿有限公司是2007-05-24在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河津市清澗三村鋁廠十二號路邊。

河津市聖聖物貿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882662363011R,企業法人張勝龍,目前企業處於吊銷狀態。

河津市聖聖物貿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經銷: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建材(除專控)、三類機電、工程機械設備(以上經營項目涉及到行政專項審批的憑許可證經營)。在山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708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49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津市聖聖物貿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薛姓名人有誰

古代薛姓名人

薛廣德,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污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里終。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薛訥,唐朝名將、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則天時為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節度使之名從薛訥始;玄宗時任薛訥左羽林軍大將軍。

薛鈺,字溫如,唐河中府寶鼎縣人,中唐時代名吏。《新唐書·薛珏傳》稱其:剛嚴,曉法治。提出選擇官吏時應:求良吏不可兼貴以文學,宜以聖君愛人之本為心。他死後,朝廷廢朝一日,贈工部尚書。

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瑄,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淏文,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著有《南遊草》詩集。

薛文潮,字長綱,號飛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雙溪村,父親開豆腐店,為人勤謹,對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從小好動,尤喜使刀弄棒。乾隆五十一年,薛文潮被兵部選任寧德千總.乾隆五十二年,薛文潮因軍功召署福州南檯面嶺千總,不久提升守備。乾隆五十三年,荷寇侵擾台灣高山、斗南、雲林等地,此時,擔任台灣中營守備的薛文潮立即調遣兵馬,痛擊侵略者。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寇賊潰敗。

薛允升,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薛丙,清嘉慶年間著名棋手,手橘隱居士,上海松江人,象棋名家,幼得名家何克昌指導,棋藝超群,著有排局《心武殘編》,並增訂童聖公原著《梅花泉》,兩書被後世視為棋界經典,解放後有注釋本出版。

薛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近現代薛姓名人

薛岳,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

薛少卿(1910-1991),湖北省監利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縣人。「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抗日義勇軍,1934年參加學潮。1936年在高級師范學校畢業,在安澤縣高級小學教書,參加犧盟會。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勛章、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薛敬之(1435年—1508年),字顯思,號思庵。他天生姿容秀美,美須髯,腹有7顆赤痣,左膊有一胎裏帶來的「文」字,黑入膚裏。5歲即喜讀書,不與同齡小孩玩耍,尊儒重道,鄉人以道學呼之。寶塔高聳擎雲天,三賢故里多俊賢。在臨渭區官底鎮下薛村,長眠著一位我國哲學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明代關學重要傳人,史稱「關西夫子」的薛敬之。

④ 請你愛神是什麼

愛神添加義項 設置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
1.西方神話傳說人物西方神話傳說人物 2.2004年鞏俐出演電影2004年鞏俐出演電影 3.愛神Aphrodite (1982)愛神Aphrodite (1982) 4.義大利電影義大利電影
1.西方神話傳說人物 編輯本義項 愛神目錄

愛神維納斯
愛神丘比特
愛神厄洛斯
中國古代的愛神
媒神之祖牛郎與織女月光菩薩月下老人泗州大聖和合二仙愛神維納斯
愛神丘比特
愛神厄洛斯
中國古代的愛神
媒神之祖牛郎與織女月光菩薩月下老人泗州大聖和合二仙
展開
愛神
編輯本段愛神維納斯
愛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芙羅狄忒Aphrodite。她的忠實隨從小愛神厄洛斯Eros(羅馬又稱邱比特Cupid)手持弓箭,被其金箭射中者即與隨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墜入情網,而被其鉛箭射中者會對另一個人產生莫名的仇恨。 現在維納斯已經被世界所接受,成為人們對美女或者愛的象徵。編輯本段愛神丘比特
愛神丘比特的故事要從愛神維納斯說起。當維納斯還很年輕的時候,她愛上了大衛——這個古羅馬傳說中最美的男子。大衛是完美的,而維納斯是殘缺的,她是一個斷臂美女,她的殘缺在大衛眼中卻是如此的完整。他們的結合是神界里最偉大的愛情,正因如此上天賜給他們一件最能象徵愛情的禮物,那就是他們的孩子丘比特。 丘比特是一個長著雙翼的可愛男孩,他有一把玲瓏的神弓,凡是被他的箭射中的人們都會相愛,而且會永遠幸福。但是,同樣渴望愛情的丘比特卻不能帶給自己幸福,因為他無法用箭射中自己。 就在那次神的宴會上,維納斯帶著心愛的兒子丘比特去參加,一個神情特別的女孩闖進了丘比特的心。這個女孩很漂亮,卻一臉的黯然神傷,丘比特走上前詢問原因,原來這個女孩是預言家所羅門的女兒,所羅門曾經預言這是一場災難的宴會,而她,血石,將成為這場災難的祭獻。丘比特聽後非常的傷心,因為他不僅同情女孩的遭遇,而且已經不知不覺間愛上了她。
愛神
就在這個時候,可怕的百眼怪出現了!它呼風喚雨,將宴會攪得一塌糊塗。百眼怪是專門與眾神為敵的,它本領很大,眾神拿它都沒有辦法,除了拚命的逃離。血石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終究要除掉這個惡魔。」她似乎忘記了父親的預言,勇敢的沖向了怪物。而丘比特萬分擔心血石的情況下,竟慌亂的朝怪物射了一箭,他只想擊退他,卻忘了他自己的箭是做什麼用的。不幸的是這只箭不僅射中了怪物,還射中了奔向怪物的血石!與此同時,維納斯找到了心愛的兒子,拉起他跳進河裡,他們變成兩條魚來脫險。丘比特無法掙脫母親的手,他含淚回頭望著,望著血石和怪物一起離開,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後來,天上就有了一個星座叫雙魚,可是丘比特不在上面,他一個人孤獨的坐在木星上,有的時候會向著地球的方向射上一箭。於是,浪漫的雙魚座女孩就會在世界末日與陌生人共舞,愛上他,然後移民到另一個星球去結婚生子……編輯本段愛神厄洛斯
在古希臘里神話中,厄洛斯是原始天神卡俄斯通過單性繁殖生下的首代神靈之一。(希臘羅馬神祗)編輯本段中國古代的愛神
媒神之祖
女媧是被中國民間廣泛而長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創世神和始祖神。傳說女媧能化生萬物,她的最偉大的業績一是煉石補天,二是摶土造人。 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造出雞,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豬,初五造 牛,初六造馬。到了初七,開始以黃土和水造人。考慮到人要代代相繼,善衍不絕,於是創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與女子結合以生兒育 女,於是女媧就成了第一個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神,又稱「高」。人們祭祀這位婚姻之神典禮十分隆重,修了女媧娘娘廟或高廟,用太牢(豬、牛、羊三牲齊備)這一最高禮節來祭祀她。這些廟至今在山東洛寧、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區還有保留。女媧之神的出現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中婚姻以婦女為中心,女族長掌握著全族的婚姻大事。
牛郎與織女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四大傳說之首。牛郎與織女最初源於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中國有不少神的傳說都是源於此,如二十八宿、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極老人星等。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牽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織女星又叫天孫,在銀河西,和銀河東的牽牛星相對。
月光菩薩
月光菩薩,又稱月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崇拜月神,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 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
月下老人
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泗州大聖
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不少有情人難成眷屬,於是只能向神仙祈禱,以求神仙幫助,這神仙就是戀愛之神--泗州大聖。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聖。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萬里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徵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

⑤ 福州哪裡有養老院

福州市郊區洪山鎮高橋村敬老院 /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高橋路31號 / 3322356
福州市郊區亭內江公社東街大容隊敬老院 /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亭江鎮東街村 / 3691535
福州市鼓樓老年公寓 / 後縣路99號 法定代表人:王潔 / 3799341
福州市老齡基督徒聖愛敬老院 /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嶺頭鄉嶺頭村土境1號 / 7819086

⑥ 全國姓薛的名人有多少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薛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 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余風,有些作品,卻具有一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傳說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薛訥唐朝名將、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則天時為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節度使之名從薛訥始;玄宗時任薛訥左羽林軍大將軍。薛鈺字溫如,唐河中府寶鼎縣人,中唐時代名吏。《新唐書·薛珏傳》稱其:剛嚴,曉法治。提出選擇官吏時應:求良吏不可兼貴以文學,宜以聖君愛人之本為心。他死後,朝廷廢朝一日,贈工部尚書。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薛瑄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薛素素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為李征蠻所嬖,畫像傳入蠻峒,傾動蠻中。善書,嘗書《黃庭經》小楷,殊工。長於畫人物,兼白描大士,李日華題其所繪《花里觀音圖》有「慧女春風手,百花指端吐」之句。善山水,尤工蘭竹,下筆迅掃,韻復高勝,無不入神。中年長齋綉佛,數嫁皆不終。傳世作品有《吹簫仕女圖》軸,絹本,水墨,自題:「玉簫堪弄處,人在鳳凰樓。薛氏素君戲筆。」鈐「沈薛氏」、「第五之名」二白文印,現藏南京博物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作《蘭石新篁圖》扇頁圖錄於《名家藏扇集》;同年作《蘭石圖》軸藏上海博物館;二十九年(1601年)與馬守真合寫《蘭花圖》卷著錄於《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著有《南遊草》詩集。從藝活動約在萬曆年間。薛文潮薛文潮,字長綱,號飛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雙溪村,父親開豆腐店,為人勤謹,對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從小好動,尤喜使刀弄棒。薛文潮武藝高超,為人謙恭,深得上司賞識。乾隆五十一年,薛文潮被兵部選任寧德千總.乾隆五十二年,薛文潮因軍功召署福州南檯面嶺千總,不久提升守備。乾隆五十三年,荷寇侵擾台灣高山、斗南、雲林等地,此時,擔任台灣中營守備的薛文潮立即調遣兵馬,痛擊侵略者。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寇賊潰敗。五月二十日,薛文潮策馬叢林,搜拿殘寇,不幸遭潛寇鏢中心臟,流血不止,仍負痛指揮士兵作戰,最後嘔血陣亡,時年三十六歲[2] 薛允升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薛福成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薛廣德
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污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里終。薛丙清嘉慶年間著名棋手,手橘隱居士,上海松江人,象棋名家,幼得名家何克昌指導,棋藝超群,著有排局《心武殘編》,並增訂童聖公原著《梅花泉》,兩書被後世視為棋界經典,解放後有注釋本出版

⑦ 太原有哪些敬老院和福利院需要幫助嗎我是一名大學生,周六周日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你好山西三晉老年公寓有限公司贍養老齡人服務地址:解放路162號 郵編:030002 山西聖愛社會福利院(有限公司)照養老齡人和殘疾人及孤兒地址:五府營村西 郵編:030025 太原市幸福家園老年公寓托老,餐飲,娛樂,醫療保健地址:太鐵雙塔小區B區花園 郵編:030013 太原市尖草坪區康樂敬老院老年人服務地址:迎新街新蘭路26號 郵編:030008 山西福久昌養老院托養,康復,老年服務地址:晉祠鎮東門外6號 郵編:030021 太原市光榮院收養孤老傷殘地址:和平市場38號 郵編:030013 太原市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場所地址:桃園三巷119號 郵編:030002 太原市南郊區郝庄鄉敬老院 地址:郝庄鄉郝庄村 郵編:030045 太原市南郊區晉祠鎮人民政府敬老院扶養,五保老人地址:晉祠鎮北大寺 郵編:030025 太原市南郊區孟家井鄉敬老院 地址:孟家井鄉孟家井村 郵編:030044 太原市南郊區親賢鄉敬老院 地址:親賢鄉楊家堡村 郵編:030006 太原市南郊區姚村鄉敬老院 地址:姚村鄉姚村 郵編:030054 太原市社會福利院收養社會上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無自理能力的孤老、呆傻、殘疾、孤兒、棄嬰幼兒童及代養自費入院的離退休人員、痴呆傻人員地址:上庄街11號 郵編:030027 其實和養老院相比,有更好的養老方式哦。

⑧ 薛家祖先有誰比如:薛丁山

薛舉
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稷
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濤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雪
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道衡
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
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禮
(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絳
薛仁貴
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薛訥
唐朝名將、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則天時為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節度使之名從薛訥始;玄宗時任薛訥左羽林軍大將軍。
薛鈺
字溫如,唐河中府寶鼎縣人,中唐時代名吏。《新唐書·薛珏傳》稱其:剛嚴,曉法治。提出選擇官吏時應:求良吏不可兼貴以文學,宜以聖君愛人之本為心。他死後,朝廷廢朝一日,贈工部尚書。
薛居正
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
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21]
薛瑄
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22]
薛淏文
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一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曆(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著有《南遊草》詩集。[23]
薛文潮
薛文潮,字長綱,號飛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雙溪村,父親開豆腐店,為人勤謹,對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從小好動,尤喜使刀弄棒。乾隆五十一年,薛文潮被兵部選任寧德千總.乾隆五十二年,薛文潮因軍功召署福州南檯面嶺千總,不久提升守備。乾隆五十三年,荷寇侵擾台灣高山、斗南、雲林等地,此時,擔任台灣中營守備的薛文潮立即調遣兵馬,痛擊侵略者。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寇賊潰敗。
薛允升
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陝西省西安人。清咸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餘年外,其餘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24]
薛福成
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25]
薛時雨
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游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26]
薛廣德
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污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里終。
薛丙
清嘉慶年間著名棋手,手橘隱居士,上海松江人,象棋名家,幼得名家何克昌指導,棋藝超群,著有排局《心武殘編》,並增訂童聖公原著《梅花泉》,兩書被後世視為棋界經典,解放後有注釋本出版。
薛岳
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27]
薛少卿
薛少卿(1910-1991),湖北省監利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28]
薛克忠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縣人。「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抗日義勇軍,1934年參加學潮。1936年在高級師范學校畢業,在安澤縣高級小學教書,參加犧盟會。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勛章、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8]
薛敬之
薛敬之(1435年—1508年),字顯思,號思庵。他天生姿容秀美,美須髯,腹有7顆赤痣,左膊有一胎裏帶來的「文」字,黑入膚裏。5歲即喜讀書,不與同齡小孩玩耍,尊儒重道,鄉人以道學呼之。寶塔高聳擎雲天,三賢故里多俊賢。在臨渭區官底鎮下薛村,長眠著一位我國哲學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明代關學重要傳人,史稱「關西夫子」的薛敬之。

⑨ 關於敬老孝敬的故事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國五千年歷史真實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國古代非常講究為人做官的修身之道,據史料記載萌發於夏、商、西周時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政治家、思想家周公。他強調敬德保民,並以禮為核心,以孝悌恭敬和惠愛為主要范疇,提出了道德修養學說。春秋戰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首先提出了「仁」 的思想,還把「仁」 同「禮」 結合起來,由「仁」 和「禮」 又延伸出「孝」 和「忠,」 從而建立起儒家修行個人,處理個人與家庭,個人與國家之間關系的道德修養體系。古人不是在孝道與效忠國家上說說而己,而且事事處處身體力行。《三國志》載:「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官至太守,精於天文、歷法。績年六,於九江見袁術。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臨行拜辭術,而橘墜地。術笑曰:陸郎作客而懷橘,何為耶?績跪對曰:是橘甘,欲懷不遺母。術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術奇之,後常稱說。」 這個故事是說陸績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長大必成奇才,後來果然官至太守。

孝敬父母、呵護家人並不是私事,而是做人做官的公德問題,看你站在什麼立場,正確處理公與私的方法妥不妥當。據《世說新語》載:「侃為東晉之大將軍,於國為棟梁,於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時為何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此何來?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壇腌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陶侃從小就很孝敬父母,對父母的冷暖及一言一行時刻掛在心間,無論官做的大小,對父母的教誨言聽計從,後來終成國家棟梁之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構建和諧社會,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從基礎做起。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孝道須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雙親要在家庭生活中,言傳身教,理智處理各種矛盾,孝敬公婆、勤儉持家、鄰里友善、親朋和睦,養成良好的道德風范。南宋岳母為了讓兒子時刻不忘報效國家,在兒子幼小稚嫩的背上用針刺上「精忠報國」 四個大字,在母親的熏陶下,岳飛終於成為偉大的民族英雄。,戰國時,齊國宰相田稷子在一次還鄉回家時,將部下饋贈的百兩黃金獻給母親。田母不喜反疑,追問來路,得知原委後,語重心長告誡兒子:為官就要品行高潔,孝敬父母應清正廉潔,貪賄斂財即為不孝,不義之財理應拒收,不孝之子非吾兒也!毛澤東主席也是孝道的典範,每次回韶山都要上墳跪拜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家教甚嚴。全國解放不久,毛岸英回韶山臨行前,毛澤東特別囑咐:在鄉親們面前不準以我的兒子自居,要懂得尊長愛幼。岸英十分孝敬父親,效忠國家,為保家衛國捐軀朝鮮戰場,被世人所頌揚。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家庭美德和孝道的繼承和發揚,關繫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國家的長治久安,是評判為官好壞的重要標准之一。一個連自已父母都不孝敬的人,那麼做官也可想而知。歷朝歷代亦有不孝之子,為官很壞者。《風月笑林》中有個「不肖子三變」 的故事:「世有不肖子,凡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貨其莊田屋業而食之;第二變為蠹蟲,貨其家藏古籍而食之;第三變為大蟲,貨其奴婢食之。不肖子弟,何代無之,皆有其祖先不教以詩書仁義之所論也。古人雲:遺子黃金滿箱,不如教學一經。乃至論也」。故事是說大多不孝的敗家子,都是依賴祖上的家業,或倚仗當官的父母,吃喝玩樂、游手好閑,先是敗家,進而破壞社會。其責任首先當然由他們自己負,然而做家長的從小不嚴格管教,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林彪與兒子林立果,老不教子,兒不孝老子,做老子不象老子,做兒子不象兒子,胡作非為,橫行霸道,終被世人所唾罵,成為歷史的敗類。由於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官場魚龍混雜,充滿銅臭味,傳統倫理道德被拋至腦後,當今不孝之子,不孝之官也不乏其人,不關愛妻子兒女也大有人在。有的貪官大肆受賄,以不正道的財物去孝敬父母,其實質不是孝敬,而是出於光宗光耀祖的私心,擺闊給別人看,顯示自己有本事。有的貪官不僅不關愛妻子兒女,而且在外包二奶,二奶有的比自己女兒還小,沒有一點官樣兒。他們不僅不孝敬父母,不關心家人,而且敗壞道德、敗壞官風、敗不民風、敗壞社會風氣,也敗壞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

以史為鏡,孝道可鑒。河津、金昌兩地把孝敬父母作為選任幹部的標准,不但沒有什麼不妥之出,反而說明是歷史的傳承。為官者的衣食父母是天下之老百姓,只有孝敬老百姓才能做個好人好官,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值得推而廣之的。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閱讀全文

與河津聖愛敬老院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周邊所有養老院的聯系電話 瀏覽:347
在永康照顧老人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541
兒童綁定父母醫保卡怎麼使用 瀏覽:474
老人四肢水腫怎麼消除 瀏覽:279
船養老船員怎麼樣 瀏覽:903
老人家開數據 瀏覽:215
80歲老人去世碑文 瀏覽:104
政府招農民工合同工退休年齡 瀏覽:502
美容養生和推拿在哪裡學 瀏覽:527
評價李密孝順 瀏覽:466
益智老年人 瀏覽:457
平涼c1駕駛證到期怎麼體檢 瀏覽:68
上海市老年人洗澡服務 瀏覽:795
高血脂吃什麼養生 瀏覽:169
外地交3年北京交滿多少社保可以退休 瀏覽:219
疫情期間養生品牌如何打造 瀏覽:733
長壽植物有哪些 瀏覽:739
焦作抗體檢測有哪些 瀏覽:604
武夷山適合老人家 瀏覽:171
體檢膽囊炎胃疼怎麼辦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