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和老人的骨各有何特點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老年人骨成分的特點是無機物含量超過2/3,骨的硬度大,彈性小,所以易發生骨折. 兒童和青少年的骨成分的特點是有機物含量超過1/3,骨的硬度小、彈性大,所以易變形. 故答案為:無機物含量超過2/3;骨折;有機物含量超過1/3; 變形.
B. 人體的骨頭有什麼特點
人的骨頭是很硬的。有人曾作過一番測試,每平方厘米的骨頭能承受2100公斤的壓力,花崗石是很硬實的,也只能承受1350公斤。
人的骨頭中,一半是水,一半是礦物質和有機物。一般,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骨頭中礦物質的比例比較大,因而骨頭硬而脆,容易骨折。少年兒童恰好相反,有機物的比例較大,所以他們的骨頭韌而嫩,容易變形。相比之下,男子的骨頭重而粗,女子的骨頭輕而細;胖人的骨頭,表面比較光滑,而瘦子的骨頭表面比較粗糙。
通常,成年人有206塊骨頭,包括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
兒童的骨頭比成年人多一些,一般為217塊或218塊。他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沒有成型的骨頭如骶骨和尾骨等,往往幾塊連在一起,長大成人後,幾塊相連的骨頭便合為一塊了。人體的骨頭形狀不同,大小各異,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種類型。其中,長骨像棍棒,短骨近似立方體,扁骨猶如扁扁的板條。
腿部的股骨、脛骨和腓骨是人體最長的骨頭,它們和外面的骨膜、裡面的骨髓以及肌肉、神經等組織組成了人體的重要支柱,隨著年齡的增長,肌纖維逐漸萎縮。例如30歲的男子,肌肉占體重的43%,而老年後則僅佔25%。骨骼也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在骨骼的化學成分方面,青年人骨骼中的無機物佔50%,中年人佔66%,而老年人則可佔到80%。無機物含量越高,骨骼的彈性、韌性則越低,也越容易發生骨折。同時,進入老年後,關節組織也變得比較粗糙,肉芽組織長大,關節軟骨可發生退行性變化甚至變形。一個人的膝關節一般只經得起四五十年的使用,在這以後,隨著骨關節間的韌帶鬆弛,支撐關節的功能下降行動也可受到限制。有個叫康斯坦丁的德國人股骨長75.9厘米,可稱得上是世界之最。
耳朵里的3塊骨頭是人體最小的骨頭,其中最小的鐙骨只有0.25—0.43厘米長。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的,具有產生聽覺和平衡的功能。提起耳朵,大多數人立刻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長在頭部兩側的外耳。其實耳廓是耳朵中相對簡單,與聽功能關系不大的一部分。外耳的另一部分叫外耳道,長約3厘米,與鼓膜相連,其間長有大量毳毛和耳垢腺,這里是耳垢的出處,也是游泳時耳道容易進水的地方。不過,人耳中最重要的結構還是中耳和內耳,這才是使我們能聽得見、聽得清的基本結構,也正是鐙骨的「居所」。
鐙骨很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但它在我們的聽覺生理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注意保護它。如果三塊聽骨中的任意一塊發生病變,或者砧鐙關節被破壞,就會造成聲音傳導障礙,嚴重時會引起傳導性耳聾。
C. 童年,成年和老年人中骨的理化特徵
少年來兒童骨骼的化學組成成分中水源和有機物的比例較大,無機鹽的比例較少。因此,少年兒童的骨質較疏鬆,彈性大,不易骨折,但承重後易變形、彎曲。這就決定了兒童少年不宜過多承受大強度的力量練習,以免少年兒童骨骼畸形,影響正常生 骨骼結構的變化:
老年人隨著老化的影響,骨骼結構發生進行性的退化和營養不良。由於骨質丟失而出現骨萎縮和骨質疏鬆,在早年沒有鈣化的組織中出現異常的鈣沉著,如肌腱附著點骨化等。
骨的老化還表現在化學成分的改變上,如青年人骨中含無機鹽50%,中年人為60%,到老年人則為80%。因此老年人骨的彈性、韌性減弱而變脆,輕微外力或跌倒易發生骨折,且癒合緩慢。而骨質的疏鬆多見於脊柱,故老年人背呈弓形。 中年人在老年與兒童之間。
D. 老年人骨成分的特點
缺少鈣質和骨膠原,中空,脆性大,易骨折。
E. 兒童和老人的骨骼有哪些不同
1·幼兒骨骼的生理特點:幼兒骨骼成分中,膠原纖維含量大於三分之 一,磷酸鈣和碳酸鈣的含量則小於三分之 二,所以和成人相比,幼兒的骨骼更加柔軟、有彈性,不易受折,但容易變形。骨膜較厚,血管較多,血液供給豐富,所以,幼兒骨髓受傷後的癒合過程比成人快。六歲以前,幼兒脊柱的頸前曲、腰後曲、胸前曲尚未固定。幼兒仰卧時,三個彎曲均消失,7~13歲間,這三個彎曲才完全固定。骨關節囊淺,韌帶固定的能力差,所以容易脫臼。幼兒的肌肉纖維容易疲勞,上下肢的大肌肉群發育早,小肌肉群發育晚,所以4歲以前的幼兒走、跑時有搖擺現象。老年人骨生物化學的改變: (1)骨骼中的礦物質鈣在50歲以後逐漸減少,磷終生無明顯改變。同位素45鈣、32磷檢查礦物質代謝可發現礦物質的沉積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2)骨骼中有機物質、粘多糖蛋白減少,而膠原纖維增多、增粗,且分布和排列不規則。在骨結構上,骨皮質變薄,自40~50歲開始,於50~80歲間,每隔10年骨皮質厚度減少5%,婦女可減少10%。髓腔隨之擴大,男性較緩慢,婦女於40歲後迅速擴大。骨松質中的骨小梁減少,首先橫行骨小梁變細、斷裂吸收,縱行骨梁初有代償性變粗,隨之亦有吸收、減少。
F. 老年人骨成分的特點是________,所以易發生________。兒童和青少年的骨成分的特點是________,所以易____
無機物含量超過2/3 骨折 有機物含量超過1/3 變形 |
G. 兒童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骨的特徵是什麼
少年兒童骨骼的化學組成成分中水和有機物的比例較大,無機鹽的比例較少回。因此,少年答兒童的骨質較疏鬆,彈性大,不易骨折,但承重後易變形、彎曲。這就決定了兒童少年不宜過多承受大強度的力量練習,以免少年兒童骨骼畸形,影響正常生 骨骼結構的變化:老年人隨著老化的影響,骨骼結構發生進行性的退化和營養不良。由於骨質丟失而出現骨萎縮和骨質疏鬆,在早年沒有鈣化的組織中出現異常的鈣沉著,如肌腱附著點骨化等。骨的老化還表現在化學成分的改變上,如青年人骨中含無機鹽50%,中年人為60%,到老年人則為80%。因此老年人骨的彈性、韌性減弱而變脆,輕微外力或跌倒易發生骨折,且癒合緩慢。而骨質的疏鬆多見於脊柱,故老年人背呈弓形。 中年人在老年與兒童之間。算是取其中庸之道吧
H. 根據骨的化學成分分析少年兒童,成人和老年人的骨質特點
少年兒童骨骼的化學組成成分中水和有機物的比例較大,無機鹽的比例較少。因此,少年兒童的骨質較疏鬆,彈性大,不易骨折,但承重後易變形、彎曲。這就決定了兒童少年不宜過多承受大強度的力量練習,以免少年兒童骨骼畸形,影響正常生長。
骨骼結構的變化:老年人隨著老化的影響,骨骼結構發生進行性的退化和營養不良。由於骨質丟失而出現骨萎縮和骨質疏鬆,在早年沒有鈣化的組織中出現異常的鈣沉著,如肌腱附著點骨化等。
骨的老化還表現在化學成分的改變上,如青年人骨中含無機鹽50%,中年人為60%,到老年人則為80%。因此老年人骨的彈性、韌性減弱而變脆,輕微外力或跌倒易發生骨折,且癒合緩慢。而骨質的疏鬆多見於脊柱,故老年人背呈弓形。
(8)老年人的骨的特點擴展閱讀:
骨骼功能
保護功能:骨骼能保護內部器官,如顱骨保護
腦;肋骨保護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構成骨架,維持身體姿勢。
造血功能:骨髓在長骨的骨髓腔和海綿骨的空隙,透過造血作用製造血球。
貯存功能:骨骼貯存身體重要的礦物質,例如鈣和磷。
運動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韌帶和關節一起產生並傳遞力量使身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