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稱老年人的

稱老年人的

發布時間:2021-10-18 12:42:39

A. 請問多少歲才稱為老年人

老年人,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佔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65歲)占總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1% ;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4%。

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值得各界關注。

(1)稱老年人的擴展閱讀

中國情況

基本概況

2009年開始,我國迎來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齡老人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趨勢日益突出。

截止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一億六千萬人,占總人口的12%,也就是說全國人口將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

隨著老齡化的加重,中國老年人的比重越來越大,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13.7%。

截至2011年第底,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統計,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1.9億,占總人口的14%。

2013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億,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年原則

聯合國大會於1991年12月16日通過《聯合國老年人原則》(第46/91號決議)。大會鼓勵各國政府盡可能將這些原則納入該國國家方案。

獨立

1、老年人應能通過提供收入、家庭和社會支助以及自助,享有足夠的食物、水、住房、衣著和保健。

2、老年人應有工作機會或其他創造收入機會。

3、老年人應能參與決定退出勞動力隊伍的時間和節奏。

4、老年人應能參加適當的教育和培訓方案。

5、老年人應能生活在安全且適合個人選擇和能力變化的環境。

6、老年人應能盡可能長期在家居住。

B. 老人的別稱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稱六十歲專的屬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mào]:70歲。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中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後出攻之。——《三國演義》
[Incompetent persons for a given job]:泛指年老體弱做事能力差的人
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於那些老弱殘兵。——老舍《駱駝祥子》

C. 老年人的各種別稱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mào]:民間有「人到七十古來稀」之稱。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8]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9] [10][11]中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歲。
注釋
1、《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2、《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3、花: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從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4、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5、杜甫有《曲江》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6、《鹽鐵論·孝養》:「七十曰耄。」
7、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9、《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
10、《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11、《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
12、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3、《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D. 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或自稱有哪些

古代講究長幼有序,所以對於稱呼的禮儀要求也非常多,長輩們的自稱和稱呼就已經多得讓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長輩的自稱有老朽、老夫、老漢、老叟、老身、老婦、老嫗、奴婢、賤妾、奴家、吾、余等,對長輩的稱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對於自己已經逝去的父母的尊稱有先父、先母、先嚴、先慈,從這一個稱呼當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對於別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稱,一般都會稱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對對方的尊稱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對對方妹妹的尊稱。古人對於老師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古人對老師的尊稱有「恩師」「夫子」等。

E. 請問一下,見到那種老人,一般都是怎麼稱呼的

見到老人,一般都都會稱呼,老大爺,奶奶的,中年的叫,叔叔,阿姨,比自己大點的,哥哥,姐姐,我們重慶人一般,連長的,老輩子。

F. 表示老年人的詞語

  1. 耳順、耳順之年指60歲。

  2.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3.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4. 還歷之年:指60歲。

  5.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6.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7. 從心之年:稱70歲為「從心之年」。

  8.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9. 懸車之年:指70歲。

  10.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11. 杖圍之年:指70歲。

  12. 中壽:七十為中壽。

  13.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14.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15.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16.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17.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G. 老年人的稱呼有幾種,比較委婉點的

可以稱呼其為長者。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近年來「老年痴呆症」更名為「腦退化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用「長者」稱呼老年人。這樣的「流行語」波及廣東、上海等地。專家認為,這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有序」的倫理精神,同時避免了「老弱病殘」等聯想。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趙修義認為,與老年人相關的稱謂變化的根本要義,是體現社會對其尊重。「年輕人不應把老人當成包袱,在過去傳統的『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基礎上,鼓勵『老有所為』和『老有所用』。」

(7)稱老年人的擴展閱讀: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謝遐齡認為,避談「老」字是語言藝術。同樣是一個「老」字,在適當的場合用其他詞彙替代是對老年人價值的肯定,可以產生必要的正心理暗示,為老年群體注入更多活力。

作為長者,在獲得和接受晚輩和社會關愛的同時,可以承擔起長者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比如在一些公共場合率先垂範,又比如關愛、提攜後生。

趙修義認為,中國有古語「長者垂範」,老年人完全可以先「正身」,也就是從自己做起,無論是在私領域還是公領域,為後代、為社會帶來更多美好的啟迪。他說,一些老人在離退休時,作為掌握了較多社會資源、有一定社會閱歷和地位的長者,為後輩留下德高身正的長者風范。

H. 幾歲稱為老年人

與國際上將65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人的通常做法不同,我國界定60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

I. 老年人昵稱有哪些

如下:

1、人老心不老、慧嫻藍梅、快樂人生、落花無聲。

2、夕夕相惜、清雅竹韻、永遠年輕、遲暮年華。

3、一笑而過、風淡雲輕、水樣年華、人生如茶。

4、清爽伊人、面朝陽光、春暖花開、山水有情。

5、簡簡單單、清風拂面、瀟灑走一回、似水流年。

閱讀全文

與稱老年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生堂偏方臉上硬疙瘩抹什麼 瀏覽:982
長壽石堰鎮的郵編 瀏覽:935
規范老年大學課堂教學秩序 瀏覽:652
老年人愛上火 瀏覽:877
進口長壽花怎麼養才開花 瀏覽:727
潮汕的重陽節又叫什麼 瀏覽:24
2017養老金並軌退休 瀏覽:559
老人去世如何下電梯 瀏覽:624
為什麼公司買的社保只有養老失業和工傷 瀏覽:130
重陽節志願服務宣傳稿 瀏覽:991
侍候老人怎麼才能把脾氣壓下去 瀏覽:818
辦養老院成本 瀏覽:788
相親時候女方父母怎麼介紹 瀏覽:564
非戶籍怎麼辦養老退休 瀏覽:980
50歲危險期 瀏覽:534
父母搬家女兒應隨多少錢 瀏覽:168
如何暗示父母想當明星 瀏覽:27
重陽節至父母 瀏覽:889
哈醫大二院體檢多少錢 瀏覽:590
劉德華50歲生日現場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