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過年給老年人送什麼禮
一定要先送上一個大大的紅包,他們想買又捨不得買的、或當地沒有的、對他們既超前又適用的東西。如:保健產品,小電氣……尤其是小巧新奇、當地沒有賣的精美的小器物、小玩意之類……便於他們直接使用和攜帶,隨時向親朋好友「炫耀」子女的愛心,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名貴食材
可以選擇一些比較高檔的雜糧、油脂、或者堅果等,起碼不會浪費掉,吃這些東西還能有益健康,是給長輩送禮的不二選擇。送食材的話,最重要的是讓長輩們嘗個新鮮,不過一定要注意保質期和包裝。不要買那些東西很少,盒子很大的東西,讓人感覺就是虛而不實。一些雜糧、豆類和堅果的東西,最好還是以真空包裝為主,這樣保質期時間能長一些。購買的時候也要看好保質期限,不要買即將過期的東西。保健品
送長輩保健品也比較常見的,但是在購買之前要了解好長輩的健康情況,最好咨詢一下專家,買合適的保健品才行。因為保健品不是別的東西,需要因人的體質而定的,如果買不適合的保健品,對長輩身體不利的,丟掉吧,又可惜,吃了吧,對身體又不好,豈不是為難了長輩們。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常用的保健品,比如枸杞、紅棗、黑芝麻等,不管什麼體質,都是有益的,而且方便保存。
❷ 給老年人拜年買什麼禮物好
您好,對於給老年人買禮物,如果是給您父母親,您可以依據您父母的喜好來購買,如果是其他老年人,我建議您買一些質量好的養生類物品。
❸ 給老年人拜年的祝福語
祝老年人,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快快樂樂,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吧。
❹ 為什麼年初一要給老人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辭。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摘自網路
❺ 給老年人拜年怎麼拜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❻ 去拜年,一般買什麼禮物送老年人比較好
腦白金。。。
❼ 春節給老人拜年,你們那有磕頭的習俗嗎
我們這里屬於關中西部,帶有傳統的春節習俗,每逢過年,初一要敲鑼打鼓走鄉串村,圖個好彩頭。隨後走親訪友,初五開始又是游社火,鑼鼓賽等,一直熱鬧到十五結束。春節給老人拜年,一般情況是上學的中小學生,向爺爺奶奶拜年,向伯伯叔叔拜年,都要磕頭的,長輩再給壓歲錢,給的少不理想不起來,再磕頭再得給。年齡慢慢長到18歲以後或工作後,就不磕頭了,長輩也就不用給壓歲錢了。
過年小孩子磕頭,有時也是父母跟著起鬨。父母親如果看到今年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誰掙錢多,就叫孩子多磕頭,多要錢,不給錢不起來。當然,對於生活比較拮據的,父母也提前給小孩說了,不要多要,給多少都行。這也是春節最熱鬧,家庭成員最開心的時候。有些人為防止侄兒侄女外甥重復磕頭,將他排在一起集體磕頭,人聚不齊不準磕,小孩子滿院、滿街找人,跑得可歡實了。
磕頭能使孩子從小養成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農村過年有些習俗可以改,但磕頭不能丟。這一跪一磕,反映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看似低極風俗,但是從側面向孩子灌輸尊重長輩,長大後要孝敬長輩。傳統教肓怎麼搞,我想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做起。
磕頭也有講究,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第二個頭,同樣再磕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作為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磕頭方法,不能隨便,要保持尊敬之心。這樣,才能使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對長輩的敬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