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部位易發丹毒_為什麼這些部位易發丹毒
丹毒常見於小腿、面部、頭皮和嬰兒的腹部等處,臨床上發生於小腿佔多數,而且多見於足癬患者,面部次之,常見於挖鼻者。下肢的丹毒下肢丹毒,我們科常見就是足癬的病人,單獨是淋巴管炎,它的基本病變損傷在淋巴管,造成淋巴管的炎症和淋巴管周圍組織的炎症。它是比較表淺的,一般在足癬的過程當中,有些人很不經意,實際上抓破了,由於足癬的皮損,加上自身的抓破了,造成細菌炎的淋巴管感染,所以產生小腿這種皮損,就是 丹毒這種損害 。所以這個就是常常發生在下肢,是由於足癬沒有控制好引起來。面部的丹毒發生於面部的丹毒住往先從一仍的鼻部或耳部附近開始向同例的頰部蔓延,有時可迅道地跨越鼻部而達到另一例。形成瓣形損害。附近淋巴結腫大疼痛,以後可以擴展到頭皮及下頜的邊緣而位整個頭面部紅腫顯著,甚至變形,眼皮往往由於明顯的腫脹而難以張開,有時也可蔓延至粘膜上。數日以後,皮疹不再擴展而開始消退,體溫也逐漸下降。以後皮疹和體溫均恢復正常。遺留輕微的色素和脫屑而愈。但是有些嚴重病人由於細菌的擴散及毒素的作用,可以發生內臟病變及血栓形成,例如腎炎、心肌炎及海綿竇血栓形成。此外。胸膜、腹膜、滑膜以及腦膜皆可有炎症發生,甚至因支氣管肺炎、敗血症導致死亡。這種情況較常見於手術後的老年人和嬰兒。再一個有的習慣不好,挖鼻孔,就造成局部的感染,淋巴管的感染,造成面部的,所以容易產生在局部,挖鼻孔,就是鼻子周圍,就是面部,面部就產生一種丹毒的表現。嬰兒丹毒易發與腹部,為什麼呢?一般嬰幼兒發生丹毒 ,一般都是往往在出生的時候,要剪掉臍帶,在臍帶癒合當中,可能沒有完全癒合好,還有些正在癒合過程當中,尤其是小孩的尿布,會污染這個部位,造成局部的感染。另外小孩兒、嬰幼兒很多孩子,容易得急性濕疹,就是在臀部,濕疹也好,就是尿X的,就是局部潮濕,因為嬰兒皮膚比較嫩,也比較薄,皮膚的免疫功能也比較差,所以容易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這個細菌所感染,造成局部的丹毒。 由此可見,發生在下肢的丹毒多由足癬和下肢外傷引起,而發生在面部的丹毒則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引起,比如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孔的人就容易患丹毒;而嬰兒腹部的丹毒多由臍帶感染引起。 ★★如果您對以上的問題還有任何疑惑,請點擊專家在線咨詢 ,如果您需要來我院就診,可以直接在網上預約 ,還可得到更多優惠,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在此,祝您身體健康,快樂每一天!★★
㈡ 什麼叫做流火丹毒,他對人體有什麼傷害,如何除去他
流火丹毒流火、 丹毒
丹毒的病原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足癬、小腿潰瘍、外傷等常成為小腿丹毒的誘因;鼻腔、外耳道內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細皸裂,常為面部丹毒的誘因。
丹毒(erysipelas)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成片紅腫的急性炎症。患處可有水皰或大皰,甚至發生壞疽。病人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多患於下肢、皮膚紅、腫、熱、痛並伴有寒戰、高熱、頭痛)
用鮮絲瓜葉汁拌金黃散成糊狀,外塗患處,內服三妙丸*中成葯有奇效。
鮮冬瓜皮一次一兩,燒一碗湯內服並外搽,一日兩次,連用5天可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在治療上,中成葯可選用龍膽瀉肝丸、連翹敗毒丸、五福化毒丸等治療。湯葯治療效果頗佳。可用
萆 ?10g 金銀花10g 連 翹10g 公英10g
地 丁10g 魚腥草10g 土茯苓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川牛膝10g 竹 葉6g
水煎服。配合外用葯效果佳。丹毒初起時,紅腫 痛,可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馬齒莧或仙人掌搗爛外敷。紅腫消退後,可用金黃散或金黃膏外敷。
需卧床休息。對發熱、中毒和不適等需對症治療。對老年病人應注意防止支氣管肺炎、心衰和其他並發症。對誘因要同時給以相應治療。
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靜點,過敏者用紅黴素1~1.5g/d靜點或選用環丙氟哌酸0.2g/次,每日兩次靜點,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兩次,也可選用先鋒黴素v號6g/d靜點或用頭孢類抗生素。一般10~14天為一療程,在皮損消退後,應維持一段時間。也可磺胺葯物內服。對復發性丹毒比治療急性丹毒用葯要長些,不要停葯過早,盡量預防復發,以免淋巴水腫不斷發展。
本病須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組織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病鑒別。
.接觸性皮炎 有接觸史。局部紅腫、邊界不清楚、癢。皮疹有丘疹、水皰、大皰、糜爛、滲液、結痂等。白細胞計數不增多。
.流火丹毒蜂窩組織炎 發病部位較深,是皮下組織發炎。患處有觸痛並略微紅腫,境界不明顯,炎症迅速擴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顯,有顯著的指壓性水腫,以後變軟,潰破化膿,排除膿汁及壞死組織。
.多形日光疹 是發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發疹。其損害有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水腫性紅斑、斑丘疹、丘皰疹及水皰或苔癬化等多形皮疹。
流火丹毒.血管神經性水腫 為一種暫時性、局限性、無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腫。多發生在組織疏鬆而易腫脹的部位,如眼瞼、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頭等處。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流火丹毒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飲食療法可取鮮油菜葉50-1oog,粳米100g。將油菜葉洗凈切碎。將粳米放人鍋內,加清水1000ml,煮粥。米將熟時放人油菜,加鹽少許,煮沸待菜爛時即可食用。特別適合於老年人脾胃虛弱患丹毒病者。另外,還可取豆腐250g、鮮絲瓜根120g,同放鍋內燉湯食用,可連服數日,輔助治療丹毒。
㈢ 老年人患下肢丹毒的臨床表現圖象
老年人丹毒好像絲蟲病比較多
㈣ 丹毒患者
你好,可以去買點去痛片,布落紛等。對於丹毒有效果的中成葯還有,連翹敗毒丸,龍膽瀉肝丸等。
局部可以塗2.5%碘酒,抗生素軟膏,魚石脂軟膏,或用黃連油,金黃散茶水調勻外塗。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幫我評價一下!
㈤ 丹毒(腰纏火丹)怎麼治療
纏腰火丹也叫纏腰火龍、纏腰丹、纏腰龍、蛇纏腰等,叫法很多,醫學名都叫帶狀皰疹,當人體免疫系統降低時就容易發皰疹,這病發的時候皰疹容易治療,但是容易留後遺神經痛,神經痛是什麼?簡單說就是疼痛的時候都會感覺做人沒意義了,這種感覺有的伴隨幾年,10多年,甚至找不到針對性葯物,會伴其終身,所以需要重視及時針對性治療。說到治療,提供幾個可行性建議僅供參考:
1、西醫治療:首先很多後遺神經痛患者前期就是是在醫院治療,醫院採用多是西醫西葯,如使用一些抗病毒類西葯:阿西洛韋、輸液抗病毒等,這類治療方法只暫時的壓制住病毒,用葯量大,皮膚表面水泡會消下去,但病毒會侵入神經,繼而形成後遺留神經痛。但是為何很多患者輸液時間越久皰疹消失了,卻感覺更疼了?因為皰毒在神經線,不在體內,神經線處於皮膚深層,即表層和體內的中間!比如感冒發燒,炎症或病毒在體內,打針輸液幾天就好了,但是皰毒卻不是在體內,而是在神經線!所以在醫院治療時間越長,留下後遺症的概率越大。只有對症的中醫中葯才能根治後遺神經痛是病毒侵入神經末梢。
2、中醫治療:另外如果皰毒在皮膚表層,用葯膏也可以祛除皰毒,但是皰毒在神經線,需要使用液體葯物進行治療,因為液態葯物具體滲透性,其它膏狀或者固態葯物,都不具備滲透性。中醫使用純中草葯酒,液狀葯酒比固態、膏狀葯物,有更強的皮下組織滲透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如`佰`度``&`疱``免``忧,;一般初發皰疹外敷10天左右愈,後遺疼痛根據不同嚴重程度15-45天減輕和痊癒。只有具備滲透性的針對性葯物,方可直達皮膚深層完全祛除皰毒!
3、治療時間越早越好,需提高對待此病的重視!剛發皰疹前期,建議少運動,因皰疹喜熱容易擴散,另外患處盡量不接觸水,保持開朗樂觀心情對於治療也很重要,後遺神經痛只要堅持外敷可達到減輕疼痛或根治的目的,堅持信念,健康無價!
·
·
·
碗蓮要求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業污染土。黃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適當,過粘會影響藕鞭的伸長和藕的膨大;沙質土疏鬆,粘性不夠,容易遭風害而折損,有礙於根系的生長,一般以黃泥、沙質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為宜。如無沙質土,可加黃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區,可直接選用蔬菜地的園土;城市中還可用春季盆花換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黃泥作栽培土。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雞糞或其他肥料,與盆土充分拌勻作基肥,揀去其中的雜質和石礫,清除土中的小蟲和蚯蚓,然後放入盆中。土層一般佔全盆容積的3/5左右。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趙家榮試驗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餅水2份,草木灰水6份,豬、牛蹄水2份,爛頭發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種植碗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碗蓮是喜溫植物,對溫度要求較嚴,一般8-10℃開始萌芽,14℃藕便開始生長。早期播種時,也要求溫度15℃以上,否則幼苗生長緩慢造成爛苗下游地區,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採用露地播種育苗,主要是因為溫度達不到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需要。隨著溫度升高,持續烈日高溫(40℃以上),也不利於碗蓮的生長發育。22-35℃是碗蓮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溫度。18-21℃時,開始抽生立葉,開花則需要22℃以上,25℃生長新藕,這時需要日溫較同,夜溫稍低的氣候。大多數栽培種在立秋前後氣溫下降時轉入長藕階段,表現為盆土明顯上漲。
㈥ 老年人丹毒發作時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流火」是丹毒的俗稱,是溶血性鏈球菌侵犯皮膚或粘膜里的網狀淋巴管引起的病變。多發在面部與小腿。「流火」部位表現為紅腫與疼痛,伴有高熱、畏寒等症狀,而且極容易復發。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流火」發生率頗高。發作時應該採取如下措施治療:平卧,患肢下面墊高;局部熱敷,用魚石脂軟膏或中葯金黃膏外敷;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選青黴素,其次是四環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等;採用清熱解毒中葯,例如,土牛膝、車前草各三十克,蒲公英六十克煎服或黃柏十五克,板藍根、蒲公英各三十克,牛膝、澤蘭、金銀花、連翹各九克煎服。
要求治療徹底,即使症狀消失仍要繼續用葯五至七天,並且注意休息,防止疲勞,這樣才可防止本病復發。
㈦ 老年人易得哪些皮膚病老年人常見皮膚病
北京名仕醫院皮膚科王乃熙主任講:很多皮膚病的發病與年齡有一定關系,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皮膚的生理結構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屏障抵禦等各種生理功能也逐漸減退,所以有不少皮膚病好發於老年人,常見的有: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絲狀疣、慢性復發性丹毒、臁瘡、角化過度型手足癬、光線性角化病、手足皸裂、裂紋性濕疹、瘙癢病、腹外側皮神經炎、經絕期角皮病、疣狀角化不良瘤、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症、硬化性萎縮性苔癬、天皰瘡、皰疹樣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疤痕性類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暫時性棘層松解性皮病、角質層下膿皰性皮病、皮膚鬆弛症、眼瞼鬆弛、結節性類彈力纖維病、老年性皮膚萎縮、結節性血管炎、淋巴瘤樣肉芽腫病、進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紅斑性肢痛病、外傷性脂肪壞死、皮脂缺乏症、臉黃瘤、漸進壞死性黃色肉芽腫、原發性系統性澱粉樣變、糖尿病性皮膚病、老年性白斑、老年性女陰萎縮、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皮脂腺痣、皮脂腺癌、軟纖維瘤、卡波氏肉瘤、淋巴管肉瘤、脂肪瘤、梭形細胞脂肪瘤、脂肪肉瘤、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等。北京名仕醫院皮膚科王乃熙主任
㈧ 丹毒是怎麼回事一般長在什麼地方
丹毒常見於小腿、面部、頭皮和嬰兒的腹部等處,臨床上發生於小腿佔多數,而且多見於足癬患者,面部次之,常見於挖鼻者。下肢的丹毒下肢丹毒,我們科常見就是足癬的病人,單獨是淋巴管炎,它的基本病變損傷在淋巴管,造成淋巴管的炎症和淋巴管周圍組織的炎症。它是比較表淺的,一般在足癬的過程當中,有些人很不經意,實際上抓破了,由於足癬的皮損,加上自身的抓破了,造成細菌炎的淋巴管感染,所以產生小腿這種皮損,就是
丹毒這種損害
。所以這個就是常常發生在下肢,是由於足癬沒有控制好引起來。面部的丹毒發生於面部的丹毒住往先從一仍的鼻部或耳部附近開始向同例的頰部蔓延,有時可迅道地跨越鼻部而達到另一例。形成瓣形損害。附近淋巴結腫大疼痛,以後可以擴展到頭皮及下頜的邊緣而位整個頭面部紅腫顯著,甚至變形,眼皮往往由於明顯的腫脹而難以張開,有時也可蔓延至粘膜上。數日以後,皮疹不再擴展而開始消退,體溫也逐漸下降。以後皮疹和體溫均恢復正常。遺留輕微的色素和脫屑而愈。但是有些嚴重病人由於細菌的擴散及毒素的作用,可以發生內臟病變及血栓形成,例如腎炎、心肌炎及海綿竇血栓形成。此外。胸膜、腹膜、滑膜以及腦膜皆可有炎症發生,甚至因支氣管肺炎、敗血症導致死亡。這種情況較常見於手術後的老年人和嬰兒。再一個有的習慣不好,挖鼻孔,就造成局部的感染,淋巴管的感染,造成面部的,所以容易產生在局部,挖鼻孔,就是鼻子周圍,就是面部,面部就產生一種丹毒的表現。嬰兒丹毒易發與腹部,為什麼呢?一般嬰幼兒發生丹毒
,一般都是往往在出生的時候,要剪掉臍帶,在臍帶癒合當中,可能沒有完全癒合好,還有些正在癒合過程當中,尤其是小孩的尿布,會污染這個部位,造成局部的感染。另外小孩兒、嬰幼兒很多孩子,容易得急性濕疹,就是在臀部,濕疹也好,就是尿X的,就是局部潮濕,因為嬰兒皮膚比較嫩,也比較薄,皮膚的免疫功能也比較差,所以容易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這個細菌所感染,造成局部的丹毒。
由此可見,發生在下肢的丹毒多由足癬和下肢外傷引起,而發生在面部的丹毒則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引起,比如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孔的人就容易患丹毒;而嬰兒腹部的丹毒多由臍帶感染引起。
㈨ 手上丹毒如何治療
丹毒的概述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發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點是起病急,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 病因 主要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入侵所致。病人常有頭痛、畏寒、發熱,局部表現為紅斑,色澤鮮紅,中心較淡邊界清晰並略隆起,局部有燒灼樣痛,迴流區淋巴結腫大,疼痛。處理不當可導致淋巴水腫,嚴重時發展為象皮腫,因此早期診斷及正確的治療是必要的。 症狀 1.丹毒多發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戰、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白細胞增高。 3.局部出現腫狀紅疹,色呈玫瑰,形態不規則,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略隆起,時有水泡,壓可褪色,有燒灼感,炎症向四周擴散,中心部逐漸褪色呈棕黃色,有落屑。 4.區域淋巴結腫大,伴疼痛及壓痛。 檢查 血白細胞增高。 治療 1.卧床休息,加強營養,發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劑量青酶素靜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 變消失後,仍應繼續應用5-7天。不能過早停用,防止復發。 3.局部理療。 http://mrjs.ccwb.net/newsdisp.asp?newsID=31047 丹毒的診療 丹毒是一種急性接觸傳染的感染性疾病,臨床以突發片狀紅斑、鮮紅灼痛為主 症,並伴有惡寒、高熱等。因其病損部位色赤如丹,故名丹毒。本病好發於顏面和 小腿,生於頭部者稱「抱頭火丹」,生於腿脛及足部者稱「流火」或「火丹腳」, 遊走全身者稱「赤游丹」。春秋季好發,多見於幼童和老年人。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血分有熱,更兼火毒侵襲,或皮膚粘膜破損,邪毒乘隙而入,火熱 邪毒郁於肌膚,經絡阻滯,氣血壅遏而成。其中發於頭面者,多挾風熱;發於胸脅 者,多挾肝火;發於下肢者,多兼濕熱;發於新生兒者,則多由胎毒內蘊,外邪引動 而發。 [辨證論治] 主症:發病急速,皮膚紅腫熱痛,狀如雲片,邊界分明是本病的特徵。初期以 寒戰、高熱、全身不適為主,並伴有頭痛、口渴、嘔吐和厭食等症狀; 繼則局部皮膚一片鮮紅,色赤如丹,邊界清楚,按之灼熱,邊緣略高於 皮膚表面,並很快向四周蔓延,其患部皮膚中間由鮮紅轉為暗紅,可有 小片表皮脫屑,或見大小不等黃色水泡,潰爛流水,疼痛作癢。如見壯 熱煩躁、神昏譫語、惡心嘔吐、痙厥,為邪毒內攻之象,乃屬危急之候。 分析:血分有熱,兼感風熱毒邪,阻遏經絡,氣血壅阻,故皮膚紅腫熱痛,邪 熱內郁則按之灼熱,邊緣略高於皮膚或向四周蔓延。熱郁濕阻,氣滯不 通故患部皮膚變色,脫屑,小泡破潰,痛癢。熱邪熾盛可見寒戰、高熱、 全身不適。邪熱入營血可見邪毒內攻之象。 治則: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處方:取陽明、督脈、太陽經腧穴為主。針用瀉法或散刺出血。 合谷、曲池、陰陵泉、大椎、委中、阿是穴 方義:合谷、曲池疏散陽明風熱,陰陵泉清利足脛之濕熱,點刺大椎、委中和 阿是穴散刺出血,可清泄諸陽之熱,又可清泄血分郁熱,有「宛陳則除 之」之意。 隨證配穴:熱甚加大椎、十宣;心煩加內關、中沖;發於頭面加風池;發於下 焦加三陰交;嘔惡厭食加內關、足三里。 [其他療法] 1. 耳針:耳尖、腎上腺、肺、大腸、皮質下,相應部位耳穴。耳尖點刺放血, 余穴用毫針刺,中強刺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針30分鍾。 2. 拔罐:在紅腫部位用皮膚針叩刺或散刺,然後拔火罐,使污血邪毒盡出,每 日一次。面部禁用。 [按語] 針灸對本病有效,一般多應用於下肢丹毒,倘發於眼區等部位者,不宜採用本 法治療。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如發於小腿宜將患肢抬高30~40度。有混合感染形成 潰瘍或出現敗血症、膿血症時,應予以住院綜合治療。 http://www.2137c.com/qywy/familydoctor/3/2/1411545488.htm ·細菌性皮膚疾病---丹毒 ·什麼人容易患丹毒 ·丹毒是病毒感染的嗎? ·關於丹毒 ·丹毒病人怎樣護理 ·治療丹毒的驗方 ·內外兼施治丹毒 ·中葯治療類丹毒 ·丹毒是病毒感染嗎? ·什麼人易患丹毒?http://www.2137c.com/qywy/familydoctor/3/2/14115454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