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提升血壓

老年人提升血壓

發布時間:2021-10-14 04:15:19

1. 給老人量血壓升度數升高多少合適

您好,成人正常血壓為90~140/60~90mmHg,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可以適當放寬,高壓(收縮壓)控制在140~160mmHg為宜,以免血壓過低,容易誘發心腦血管事件,如果沒有症狀血壓也可以控制在120/80mmHg以下,甚至更低都是可以的。建議您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結合以上提供的參考值進行個性化的調整。

2. 老人吃什麼可以升血壓

建議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

3. 老人血壓低吃什麼食物可以提高血壓

調整飲食,進行食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由於太飽會使迴流心臟啲血內液相對減少;低血壓容啲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咸啲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啲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升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啲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在飲食上應品種多樣,葷素兼吃,合理搭配,保證攝入全面充足啲營養物質。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啲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啲食物,類似禽蛋、瘦肉、牛肉、牛奶、魚蝦、豬血、鴨血、貝類、土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常食蓮子、大棗、桂圓、桑椹等,有養血補心、補脾健腦之效。除此之外,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

4. 低血壓的老年人要吃什麼食物才能提高血壓呢

多數老年人認為人老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

一般來說,成年人高壓(收縮壓)低 於75?8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老年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卧床,體位突然改變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會誘發低血壓;膀胱內壓力驟減,如夜間排尿後,則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暫性低血壓。低血壓主要分為5類:1.原發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情緒不穩,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見;2.繼發性低血壓,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於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結果;3.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長期站立或從平卧位變為直立位時發生的低血壓,常見於植物神經失調,以及使用某些葯物(如降壓葯、冬眠靈等)引起;4.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常由於低鈉、血容量減少、心搏減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結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重症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往往有頭暈、眼花、疲倦、頭痛、健忘、心慌氣短、睡眠欠佳等不適感覺。低血壓的人還愛打哈欠,這表明體內明顯缺氧,而本能地試圖通過打哈欠多吸進一些空氣,以改善大腦缺氧。

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略有增高是正常現象。而老年人表現為低血壓反而對健康不利,因為往往會促進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成為間接危險。這是因為血壓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壁彈性減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此外,老人血壓太低還易導致昏厥、摔跤和受傷。總之,老年人低血壓會明顯增加死亡率。

低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父母患有低血壓其子女患低血壓的風險就比較大。靜脈曲張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壓,這是因為在擴張的靜脈中最多可積存半升血,這些血就不能參加血液循環,因而易使血壓下降。

對老年低血壓的防治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病因治療。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因葯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葯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葯後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給葯方法和劑量,或根據需要改用溫和的降壓葯如復方降壓片、心痛定或中葯等,必要時可停用降壓葯;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卧位站立時注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二、適當加強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三、調整飲食,進行食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迴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在飲食上應品種多樣,葷素兼吃,合理搭配,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禽蛋、瘦肉、牛肉、牛奶、魚蝦、豬血、鴨血、貝類、土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常食蓮子、大棗、桂圓、桑椹等,有養血補心、補脾健腦之效。此外,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

四、如低血壓同時伴有眩暈、頭昏、手常發涼、易疲倦等症狀,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枳殼、熟附片、大棗,並應重用甘草(15?30克),亦可單用甘草治療。

五、增加回心血量,可以用穿有彈性的長襪、系緊身腹帶或用彈力綳帶包紮下肢,以增加靜脈回心血量,改善低血壓狀態,特別是對直立性低血壓更為有益。

六、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

5. 老年人血壓高怎麼辦

像她這種情況建議先去查一下血,看下血液有沒有什麼問題。比如說白細胞減少引起的這方面情況。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事,那麼考慮是原發性的,而這種,只能用葯物長期維持,但是老年人,不要將血壓降得過低。如果是血壓突然高得厲害,需要去醫院治療的!

6. 老年人血壓突然升高怎麼回事

建議:血脂異常,特別是血總膽固醇升高者,必須首先進行飲食治療。即使服用調整血脂的葯物,也應以飲食治療為基礎,否則葯物的療效也將被無嚴格節制飲食所降低。長期堅持飲食療法可使血脂下降10%甚至20%,輕度血脂異常者,不一定要服葯也可能使血脂降至合適水平。高膽固醇血症治療的目標不僅要使血總膽固醇至少降低5.7毫摩爾/升(如有冠心病則應低於4.7毫摩爾/升)以下, 而且要通過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攝入, 以有利於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及時防治,並增加心血管的保護因素。中也含有豐富的膽固醇。患者每日攝入的膽固醇不應超過300毫克(相當於1個雞蛋有膽固醇含量),如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症,每日攝取的膽固醇應減少至200毫克。動物內臟(肝、腎、肚、腦等)及肉皮、羊油、牛油、豬油(肥肉)、蛋類(主要是蛋黃),海產食品中墨魚、干貝、魷魚、蟹黃等均含膽固醇很多,應加以必要限制。患者如每天攝入肉類超過75克、蛋類每周超過4個,或食用油類煎炸食品每周達5-7次,都應視為不合理的膳食。限飲酒,多飲茶飲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加強防治高膽固醇血症的作用。飲酒量以每日攝入的酒精不超過20克(白酒不超過50克)為宜,葡萄酒較合適,但必須嚴格限制攝入量。如有高血壓、糖尿病與肝膽疾病等則宜戒酒。但飲酒對甘油三酯升高者不利,酒精除供給較高的熱量外,還使甘油三酯在體內合成增加。因此,權衡利弊,對防治心血管病而言,專家們多力主限酒或戒酒。茶葉中所含的茶色素可降低血總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綠茶比紅茶更好。

7. 老年人怎麼升高血壓

稍低些。無需葯物治療,但要多運動,勤鍛煉,加強營養,要開朗呀!
1、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不要偏食,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 12~15 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6、肉桂、桂枝各5克,洗凈後切薄片,與炙甘草5克同放入茶杯中,注入沸水200毫升,加蓋燜15分鍾,當茶頻飲。
7、紅棗20枚、母雞1隻,先煸炒後燜熟,分幾次食用,每日1劑。
8、酸棗仁、茯神各15克,遠志6克,豬心1隻,燉熟,稍加調味品,每日1劑。
9、粳米50克,清水800毫升,文火煮至半熟,倒出米湯,加入牛奶500毫升與白糖適量,共煮粥,分1~2次空腹服用。
10、太子參15克,淮山葯10克,薏苡仁20克,蓮肉15克,紅棗10枚,糯米50克,白糖適量,共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
11、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薑末泡水代茶。
12、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子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8. 老年人血壓突然升高是什麼原因

高血壓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確,以體循環動脈血壓高於正常范圍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獨立疾病。
發病主要原因與高級神經活動障礙有關。
高血壓病的早期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悸、失眠、緊張煩燥、疲乏等。以後可逐漸累及心、腦、腎器官,嚴重時可並發高血壓性心臟病、腎功能衰竭、腦血管意外等病變。
高血壓影響工作和生活,高血壓又是冠心病、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心肌梗塞病人中50%是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病人76%的人有高血壓病史。因此高血壓的危險性在於突然死亡或致殘。高血壓患者要學會生活調養和早期治療,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高血壓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血壓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的人,以腦力勞動者居多;繼發性高血壓是其他疾病的一種症狀,如腎臟、腦、血管及內分泌疾病可引起血壓升高。由於高血壓持續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故高血壓與冠心病有密切關系。在食品選擇方面有共同的要求。
全身感覺麻木或一側肢體活動發生障礙,甚至心慌、氣短、胸悶甚至不能平躺時,要及時測量血壓,因為很可能發生了高血壓危象。

高血壓病是當今世界引人矚目的流行病,而且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患病率越高。我國的高血壓患病率已由解放初期的6%上升到10%左右。高血壓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那麼生活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壓病?
1.胖子容易患高血壓
人體肥胖主要由於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體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臟負擔加大和血管阻力增加,故此易發生高血壓。
2.喜歡吃鹹的人容易得高血壓
食鹽含有鈉,吃咸多,攝入的鈉就多,鈉把身體內的水分牽制住,使血的容量增大,從而造成高血壓。
3.飲酒多的人容易得高血壓
喝白酒每天超過二兩,久而久之造成酒精在體內損害動脈血管使動脈硬化,血壓升高,如果同時又吸煙則加重血壓的升高。
4.精神長期緊張和性子急的人容易得高血壓
長期給不良刺激,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過度、噪音等,加上體內生理調節不平衡,大腦皮層高級神經功能失調,空易發生高血壓。瘦人雖不像胖人血容量大,但還可因其他因素造成高血壓。瘦人萬萬不可忽視自己的血壓。
5.高血壓遺傳因素約佔30%。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又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常容易發生高血壓。但如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少吃鹽、不吸煙、不飲酒、不肥胖,同樣可以不得高血壓。
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差,小動脈阻力增加,因而血壓隨之增高。持久的高血壓會使動脈壁損傷和變化又加重動脈硬化,二者互為因果關系,故老年人容易發生高血壓。

高血壓病人葯物治療十分重要,病人要遵照醫生指導用葯,記住自己的常用葯不可濫用葯,以免發生不測,治療時間越早越好,臨界高血壓就應該開始治療。高血壓病人服葯須知:
堅持每天用葯,即使病情好轉,仍應服維持量。睡前不要服降壓葯,防止入睡血壓下降,腦血量減少,速度減慢,容易形成腦血栓。服用降壓葯期間,慎用或禁忌麻黃素、止咳定喘丸、川貝精片等葯物。人參含有抑制體內脂肪分解物質,有高血壓的人應慎用。
高血壓病人的調養十分重要,用葯治療的同時,輔以生活、環境、精神等方面治療。
注意飲食,低鹽(每日5克),低動物脂肪。高血壓、冠心病人中的肥胖者,由於體內的脂肪過多,壓迫心肌、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肥胖的高血壓、冠心病人,首先要節制飲食,以素食為主,才能達到控制體重。體重減輕了,血壓也會降低。選擇低熱量食品,多吃低脂肪食品,盡量食植物油。因為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血漿中的膽固醇就會下降,可以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的發作。動物脂肪、肝、腦、心、腎、黃油、骨髓、魚子、乳脂等食品,含膽固醇高,宜少吃或不吃。
適當運動,量力而行,可選擇運動量輕、時間長些「耐力性」的項目鍛煉身體。
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7—8小時),勞逸結合。不急不躁,控制情緒,喜樂有度。

消瘦的高血壓、冠心病病人,要吃魚、瘦肉、豆及豆製品食品,以增加體內的蛋白質。豆製品中含有谷固醇,可以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維生素C也可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故高血壓、冠心病病人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酸味水果)。同時,高血壓、冠心病人要控制食鹽量。因為鈉鹽可引起人體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且鈉鹽還會吸收水分,使體內積聚過多的水分,增加心臟負擔。所以,要少吃咸(腌)菜、泡鹽蛋等食品。
高血壓、冠心病人一定要忌酒,戒煙,不喝濃茶,以免加重病情。

高血壓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問題。
切忌大便乾燥,高血壓病人用力解大便,容易發生腦出血、心絞痛。多吃些芹菜、韭菜、白菜、菠菜等纖維素多的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
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
性生活適度,青壯年患者應盡量控制或減少,老年患者應避免,以防發生意外。

養生指南
一.調暢情志: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在工作1小時後最好能休息5~10分鍾,可做操、散步等調節自己的神經。心情郁怒時,要轉移一下注意力,通過輕松愉快的方式來松馳自己的情緒。最忌情緒激動、暴怒,防止發生腦溢血。
二.飲食有節:應節制日常飲食,少吃脂肪、甜食、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鹽能使水分瀦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肥胖者應控制食量及熱量,減輕體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睡前用溫水浸泡腳,避免看小說,看緊張恐怖的電影電視。保持大小便通暢。性生活使人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神經血管緊張,甚至可引起中風,應節制性慾,慎房事。
三.戒煙少酒:煙鹼(尼古丁)可收縮微細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環擴張,增加血管彈性,有一定好處。提倡戒煙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則肯定是有害無益的。
四.勞逸結合:如從事高度緊張的工作,要掌握好對自己情緒的調節,注意勞逸結合,爭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響。休息包括精神上、體力上的休息。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是不適宜的。負重、長跑、搬運重物應予禁止。但輕體力勞動是可以的,長期卧床並無好處。
五.堅持鍛煉:應堅持打太極拳,練氣功,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壓降低。
六.堅持服葯:對中、晚期高血壓病,堅持服葯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如一種葯物產生耐葯性而失效時,應及時更換其他葯物。不遵醫囑,隨意停葯,會使血壓急劇升高而發生危險。平時應經常測量血壓。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ybjb/xunhuan/gxy.htm

9. 為什麼老年人的血壓有的是收縮壓升高,有的收縮舒張壓均升高

是的,會有這種情況,都是屬於高血壓的范疇,是個體差異引起的,都需要治療。

10. 如何提高血壓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 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1、日常生活預防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 ·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 2、葯物治療 當日常治療無效時,就必須給予葯物治療,緩解症狀,減少嚴重並發症危險。目前,新型葯物管通(Gutron)是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FDA)批準的有效治療低血壓的葯物。該葯由奈科明(奧地利)公司研製,生產和銷售。 3、飲食治療 ·加強營養,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 ·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15%~20%的人患有體位性低血壓,常見原因如下: 1.餐後血液積於內臟,使循環血量降低,此時若突然起立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發生。 2.浴後周圍血管擴張,同時交感神經活動性增強及迷走神經活動性降低,結果使得動脈收縮增強,外周阻力增大。這樣,一方面循環血量不足;另一方面心臟射血受阻,極易使老年人於體位變動(由坐位或卧位站起)時發生低血壓。 3.久站後大約有500毫升血液積於軀乾和腿部,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循環血量減少,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4.一些常用葯如利尿劑、抗高血壓葯、硝酸酯類制劑、抗抑鬱葯、抗帕金森病葯物等,可通過降低循環血量或增加外周血量或影響交感神經活性而引起葯物性低血壓。 針對引起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見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採取下列預防措施: 1.少量多餐,不宜吃得過飽。餐後不要馬上活動,可適當休息(約30~60分鍾)後再站起行走或干其它事。同時要多飲水,每日至少喝2~3升。 2.洗熱水浴時要事先准備好浴墊或小椅子,洗時坐在浴墊或椅子上,洗完後要適當躺一會兒再起立活動。 3.不宜久站,呈站立狀態時要每隔幾分鍾活動一下。另外,彎腰後不可突然站起,應扶牆或藉助其它物體逐漸起立。 4.運動鍛煉可改善人體對血壓的調節,持之以恆的運動有助於減少低血壓發生,但應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可做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項目為宜,運動後應無氣喘,心率不超過110次/分鍾。 5.服葯前要仔細閱讀葯品說明書,凡可引起頭昏、頭暈及低血壓的葯物應慎用,用葯期間注意觀察有無頭暈、頭痛、視力改變等症狀。一旦有這些症狀發生,應立即坐下或躺下,並測量血壓,防止病情加重。 進食後低血壓是一種臨床上見於老年人的血壓內環境穩定方面的異常。對臨床情況穩定、未服葯的老年住院和非住院病人的研究顯示,早餐和午餐後血壓顯著降低,此種血壓降低在較年輕人或未進餐的老年人中不出現。住院和非住院老年人進餐後75分鍾內中發生餐後血壓降低20mmHg(2.7kPa)者達1/3。如在餐前服過降血壓葯物,餐後血壓減低可能甚至更顯著。在老年高血壓病人和有進食後暈厥或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者中進食後低血壓的發病率最高。進食後低血壓可能是老年人暈厥和跌倒的常見原因。一組住院老年人的研究顯示它占暈厥發作的8%。 進食後低血壓的機制被認為與消化時內臟血積聚的壓力反射代償受到損害有關。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病人伴進食後低血壓者進餐後有前臂血管收縮功能減弱、體循環血管阻力降低和控制心率的交感神經系統異常。因此,自律神經系統控制心率和血管阻力的變異可能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老年病人有進食後頭昏、摔倒、暈厥、其他腦或心臟缺血症狀者,進餐前後宜測量其血壓,以檢出進食後低血壓。 尚無臨床驗證以評價進食後低血壓的治療措施,故處理本病只基於一般常識。有症狀的病人不宜於餐前服降血壓葯,餐後宜平卧。減低降壓葯物的劑量和用少食多餐法進食可能也有幫助。最近的資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進餐後步行可有助於恢復正常循環,但這種療法只宜在嚴密監測之下施行。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提升血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和師長的三字經 瀏覽:519
養老問題有哪些爭議 瀏覽:577
養老保險醫保查詢個人賬戶查詢電話 瀏覽:465
2021青花瓷養生美容怎麼樣 瀏覽:137
農民的養老金領取怎麼查 瀏覽:616
重陽節體育運動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5
養老金補貼城市有哪些 瀏覽:949
長壽區拿煙 瀏覽:942
老人經常做夢怎麼辦呢 瀏覽:449
判緩刑公職人員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597
呼和浩特養老院的電話 瀏覽:971
二婚如何讓男生父母接受 瀏覽:363
青海省退休金調整 瀏覽:216
院長對所有員工重陽節的祝福語 瀏覽:21
仙桃2016年退休金 瀏覽:37
青島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價格 瀏覽:829
撒謊騙父母錢用在什麼地方 瀏覽:62
揚州老年大學都學什麼 瀏覽:390
女朋友不讓去見父母怎麼安慰 瀏覽:223
女的財務出納崗的退休年齡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