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下巴脫臼裝好了,很腫怎麼辦
你好,老年人下巴脫臼裝復位了,很腫,這個是需要休息消炎消腫治療的,可以熱敷理療的。
2. 老年人下巴習慣性脫臼怎麼辦
建議:病情分析:人的下頜骨是頭面部唯一可以活動的骨頭,通過顳下頜關節韌帶附著在上頜骨的關節窩內,通過肌肉韌帶收縮而進行張口閉口咀嚼食物一些功能。如果關節有問題,或者有脫臼過,會導致習慣性脫臼。
指導意見:如果有習慣性脫臼的人,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只有平時多注意,在打哈欠,大笑的時候注意,不要張口過大,還有,不要進食很硬的食物,保護關節。
3. 70歲老人手臂不是脫臼,但隨時感覺脫臼一樣,掛什麼科
脫臼是骨關節的脫位,一般都是外傷導致的,應該掛骨科。現在骨科分科都比較詳細,包括關節科、創傷科、運動醫學科,都是可以治療脫臼的。對於急性的脫臼,因為比較疼痛需要緊急的復位,還需要拍攝X線片,最好是掛骨科的急診,這樣拍片和復位是最快的。復位之後也要復查X線片,確定有沒有骨折和其他問題。
對於年輕人的肩關節脫臼往往會出現盂唇損傷的損傷,老年人的肩關節的脫臼容易導致肩袖肌腱的撕裂,所以年輕人如果脫臼之後以後反復發生脫位,說明肩關節不穩定,需要做手術進行韌帶的修復。老年人脫臼之後,長時間胳膊不能抬起來並伴有疼痛的,應該高度懷疑肩袖肌腱撕裂,盡早拍攝肩關節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對於脫臼引起的肩頸肌腱撕裂應該盡早手術修復,時間長了,肌肉會萎縮、變性,失去修復的時機,肩關節功能就會殘留比較大的影響。
4. 老人,摔傷脫臼骨折怎麼辦
建議去醫院處理,畢竟老人
身體恢復能力比較差,而且
骨折要打石膏。
5. 老人肩膀脫臼吃什麼
如果是習慣性脫臼,建議您去醫院拍攝X光片,以確定脫位的性質和程度,習慣性脫位一般都可以採取手法復位+三角巾固定的方式,但是脫位次數過多後就應該考慮手術內固定的方法以徹底解決。而具體的治療方法醫生會對您做詳細的規劃的。祝您早日健康。 %D%A一般人體肩關節習慣性脫位的情況比較多見。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復發生脫位。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除攝肩部前後位平片外,應另攝上臂60~70°內旋位的前後X線片,如肱骨頭後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 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如脫位頻繁宜用手術治療,目的在於增強關節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穩定關節,以避免再脫位。手術方法較多,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關節囊重疊縫合術(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點外移術(Magnuson氏法)。具體您適於哪種方法要咨詢骨科醫生。 %D%A復發性或俗稱習慣性肩關節脫臼,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可以把肩關節弄脫位,然後,又可以再弄回正常位置,也就是患者可以」表演〃自己的肩關節自由進出;第二類是最常見的,主要是因為創傷,也就是經由外力造成肩關節脫位後的後遺症。 %D%A成因 %D%A第一類的習慣性肩關節脫臼的患者,沒有明顯創傷的病史,而且身上多處關節也可能有過度伸展及鬆弛的現象。譬如說,大拇指可以輕易後折並觸及前臂;肘關節或膝關節過度挺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先天性身體的組織較鬆弛而造成的關節不穩定,而且是多方向性的。至於第二類,其因受傷後造成的習慣性脫位,多是因為明顯的創傷,如運動傷害,像投擲動作太過用力,或投擲過程忽遇阻力,柔道、角力等身體接觸的技擊運動;又如摔倒時以手撐地,或是肩膀著地等意外的動作,造成肩關節脫位,幾乎都是前方向的脫臼,在保守治療(關節復位)後,又再發生脫位或半脫位的情形。 %D%A臨床表徵 %D%A第一次的肩關節因受傷而脫位的經驗是非常深刻的,原因不外劇痛,感覺肩膀脫出,並且隨之卡住而動彈不得。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再次經由外力(西醫或中醫)才能將肩關節」復位〃,少部分的人可經由自己或同伴的協助而」拉〃回去。總之,經過一番折騰之後,」脫落的肩膀又回去了〃,在經數周休養,肩膀又恢復了正常的功能。但是某一天,患者在運動或是工作時做肩膀上舉、外轉及外展的動作,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類似投擲的動作,肩關節又掉出來了,卡住、劇痛,其無法自己」弄〃回去,這是復發性脫位;也可能是感覺」卡〃一聲,肩膀扭到了而且突然不聽使喚,但可以自己將其轉回去,這是復發性半脫位。脫位再復發的機率和第一次發生脫位時的年紀有密切的關系。據統計,第一次因創傷造成肩關節脫臼,如發生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則以後再復發脫位的機率為60%到95%;如發生在20至30歲的人,則復發機率為40%到70%;發生在30歲至40歲,則其復發機率為10%至40%;如發生在喜好運動的年輕人,則復發機率亦可高達80%。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一但復發性脫位開始發生後,就會限制了許多肩關節的正常活動及動作,不僅無法從事許多運動及工作,即便自己再小心、再注意,都常會在日常生活的活動中不經意的發生脫位或半脫位,如拉扯重物、穿脫衣服, 睡覺翻身等。脫位的次數愈多,就會發覺肩關節愈易脫位,自己也愈會「自行復位術」,當然關節的活動范圍也就受到更多的限制。 %D%A病理 %D%A問題出在第一次受傷時,肩關節內維持穩定的重要構造(肩盂唇韌帶),因關節脫位而從間盂的邊緣撕裂,並且和骨頭剝離。之後雖然關節復位,但受傷的部位沒有癒合,形成一永久性的缺口,而無法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度。90%以上的肩關節脫位都是由前方脫出,所以,肩盂唇韌帶剝離處亦位於肩盂的前下方,也就是如此;再脫位都發生在肩上舉外展及外轉的動作。另外脫位次數多了,前方的關節囊亦被」撐〃的變成愈來愈鬆弛,也使得脫位愈易發生。脫位一次,關節就受傷一次,不但會造成關節軟骨磨損或是剝離掉落,甚至也會造成上盂唇韌帶的撕裂。大多數的病人對於肩關節」進進出出〃的不穩定不以為意,認為只要多加註意某些不良姿勢或避免某些活動,其就可以減少脫位發生的機會;有些人也認為許久才脫出一次影響不大;更有人認為自己愈來愈會自行復位,是否病情減輕了?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及我們自己的經驗顯示,常時間的肩關節不穩定,累積了多次的脫位或半脫位,這都會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而有很大的機會得到肩關節炎。 %D%A治療 %D%A對於先天性的習慣性脫位的治療,由於沒有明顯病灶,問題出在組織結構鬆弛,所以原則上以保守(非手術)復健治療為主,訓練肩關節周圍的肌肉,以加強肌力來幫助穩定關節。成效約為80%,除非得已,才以手術方式縮緊關節囊膜,減少關節活動的范圍以維持穩定。至於,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的治療則分兩方面來說:在急性期,也就是第一次脫臼發生時,以往都是使用保守關節復位術後就」靜觀其變〃,但是對於年輕人及愛好運動患者的高復發率(80%―95%),也讓我們開始思考更好的治療方式以降低」明明知道,必然會發生〃的不良預後。近年來,由於關節鏡手術的發展,以微創傷口的手術技術,針對年輕人,運動員,愛好運動的患者,或特殊職業的軍人、警察等在其第一次肩關節脫臼後,適時予以修補剝離的肩盂唇韌帶,以減少日後復發的機會及所帶來的困擾,與復發後再治療的復雜性。關節鏡手術的結果可以將這些高復發率患者復發的機會降至10%―20%以下。另一方面,保守復健治療對於創傷後習慣性脫位的效果並不好,成功率不到20%。但這些病灶如果以手術的方式矯正,縫合撕離的韌帶並收緊鬆弛的關節囊膜,術後以肩吊帶保護二至四周,並開始被動關節活動,八周開始肌力訓練,十二周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四至六個月恢復運動。我們統計過去10年間手術成功率可達95%。近年來,我們更開始使用關節鏡手術的方式來治療,除了前述急性期第一次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更對於某些習慣性脫位而其病灶受傷並不是太嚴重的患者進行修補。關節鏡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三個小洞),術後較不痛,較容易復健,關節不易僵硬,容易恢復正常活動范圍及功能。短期的治療效果和開放式手術的結果差不多。 %D%A建議 %D%A不要輕忽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的重要性,診斷要先確定(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磁振造影),才決定治療方向。非因受傷引起的習慣性脫臼最好以復健的方式治療。由受傷造成的脫臼則最好已手術的方式治療。唯有將不穩定的關節轉為穩定的關節,才有機會享受無拘無束的活動,並減少關節炎發生的機會。
6. 老人肩膀脫臼後應該注意些什麼
脫位一次,關節就受傷一次,不但會造成關節軟骨磨損或是剝離掉落,甚至也會造成上盂唇韌帶的撕裂。大多數的病人對於肩關節」進進出出〃的不穩定不以為意,認為只要多加註意某些不良姿勢或避免某些活動,其就可以減少脫位發生的機會;有些人也認為許久才脫出一次影響不大;更有人認為自己愈來愈會自行復位,是否病情減輕了?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及我們自己的經驗顯示,常時間的肩關節不穩定,累積了多次的脫位或半脫位,這都會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而有很大的機會得到肩關節炎。
由受傷造成的脫臼則最好已手術的方式治療。唯有將不穩定的關節轉為穩定的關節,才有機會享受無拘無束的活動,並減少關節炎發生的機會。
7. 老人下巴總是脫臼怎麼辦
平時要補鈣急救措施
1.當下巴脫位後,不要著急。復位人可將家庭中常用的方凳放倒,請掉下巴者靠牆而坐,頭貼著牆,這樣下巴就能低於復位人的肘關節,復位時好使勁。
2.復位人的雙手拇指用手絹裹上,伸進脫位者的嘴裡,放在兩邊後牙的咬合面上,其餘的四個手指放在嘴外邊的下頜骨的下緣。
3.復位之前,先轉移掉下巴者的注意力,然後用力壓下頜向下,同時將頦部向上端,這樣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呈弧狀轉動到結節的下面,只要再輕輕向後推動一下,就能使髁狀突滑到原來的關節腔裡面。這時,復位人的雙手拇指迅速滑到後牙的外邊,避免咬傷。
注意事項
復位後,最好使用綳帶將下巴托住,幾天內不要張大嘴,防止形成習慣性脫位
8. 老年人摔倒後怎麼辦啊
年人「跌倒」危害較大,同時,跌倒後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發生各類嚴重並發症致專死致殘的常見屬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後的一些急救常識,對於在第一時間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攙扶起來可能釀成大禍:比如中風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會加重出血症狀;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暈厥,病人本應平卧,如將其扶起,反而加重腦部缺血狀況;如發生骨折或脫臼,攙扶會加劇損傷。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損傷脊髓神經,可引起截癱。因此,應先觀察老人的表情、神態,如神志清醒,可詢問摔倒的原因,然後給予幫助。 對心絞痛病人,應讓其服用急救葯,然後送醫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識障礙的病人,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對嘔吐病人,應將其頭部側向一邊,以防嘔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確認無脊柱損傷時才可搬動病人,要一人托頭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腳,動作應緩慢平穩。 老年人起床時,應堅持3個「半分鍾」,即醒來後在床上躺半分鍾;坐起來半分鍾;兩條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鍾。這樣可減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發生。
9. 2016年老人胳膊摔脫臼了一星期了還痛腫有什麼好辦法
老年人摔跤後導致脫臼才一個星期的時間,有疼痛和腫脹的現象也是正常的,你要將她的患者抬高,用熱毛巾敷一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