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運動和太極拳一樣適合老人
什麼運動和太極拳一樣適合老人?
最適合老年人的是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鍛練拳種,架子高高低低,跳躍少,以免練習者摔倒受傷或跌倒。 特別是楊式太極拳的傳統套路是八十五式,非常適合老年人練習。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她起源於楊露禪及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以陳氏古老的太極拳為基礎發展創作。 特別是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是楊澄甫前輩根據其祖、父模式發揚光大,最後定型,成為後人太極拳練習的典範,至今受到後世廣泛歡迎和喜愛。
『貳』 老人打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太極拳適合老年人養生
老年人打復的所謂太極拳嚴格來說不制能稱其為「拳」。「拳」是打人用的,據有攻擊性。老年人練的是太極操。
就是太極操也是脫胎於太極拳,沒有功底去練習非常容易損傷膝關節。一定要練的話,不求姿勢標准,活動一下就好。
老年人也分年齡層。剛退休的可以去練一下,身體還承受得起損耗。過了70歲就不要練了,快走、游泳都是不錯的運動。
想學養生,無需學拳。張家界的百歲老人存沒一個練太極拳的,90幾歲還要做家務。太極拳宗師級的人物幾乎沒有活過90歲的。
拳術就是技擊術。太極拳是包含了太極理念的技擊術。太極拳非為養生所創。練太極拳和長壽沒有直接關系。
『叄』 老年人太極拳
1、老年人學習練習太極拳建議選擇楊式太極拳或者同類風格的國家簡化太極拳套路。這類版較柔緩、舒展權,動作也不難記,姿勢功架大方端正,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2、中老年練太極拳應以悟拳、養拳為主,宜柔不宜剛。以養氣、養心、養血、調氣、培氣、練氣、練內功為主,不需要可以追求發力。把練精、氣、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體素質增強筋骨皮也同樣達到鍛煉的效果。
3、根據中老年人身體特點,太極拳很注重身體的內在感悟,中老年人在思維理解往往較強的,所以學習練習太極拳不要心急,務必注意端正自然放鬆來練習。中老年人因長期習慣,感覺身體內在的細微體悟會有早有晚,務必耐心靜氣堅持學習練習。而且,應該謹守四個原則為宜:一是拳架宜高不宜低;二是練習速度宜慢不宜快;三是意識追求宜柔不宜剛;四是練習安排宜勤不宜多。
『肆』 中老年人練哪種太極拳好.
陳式太極拳,一路拳。二路拳叫炮捶,太過於剛猛。那麼一路拳練的是氣,二路練的是專勁。
所以,老年屬人要強身健體,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拳,最合適了!
樓主要找個好老師,那麼,好老師明拳理!在練拳的同時,可以修身!
『伍』 太極拳的節奏很適合老年人,在打太極拳時都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只是鍛煉鍛煉身體,活動活動筋骨,簡單練練太極拳、跑跑步都可以,練練動作就行。如果想練出武功,那就必須找到好老師,有真本事的老師,否則練十年也只相當於做操,練的用力了姿勢不正確反而傷膝蓋,這個特別要注意。
真正的練出功夫的都是體內練出氣來的,練不出氣來,練十年也沒用,氣足才能身體放鬆,才能有沉勁,才能把一身力量轉化成勁。
學太極拳,外因是條件,應選一個明白的老師
一,專一,專一就是入靜,以一代萬。練拳時只想拳的動作,其它任何事都不想,忘記昨天,不想明天,忘記煩惱,忘記年齡,忘記家事,什麼都不想,一心練拳。
欲求懂勁,必須從推手中求得,通過推手,由知己到知人,再到人不知我。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知我,由懂勁而階及神。
『陸』 老年人學習太極拳適合哪一種
老年人適合楊氏太極拳。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
楊氏太極拳通過改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白領健康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和過度疲勞等疾病具有顯著的腦損傷作用。
而且,太極需要我們放鬆,使身體的血管阻力減少,這可以加速我們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 太極拳的呼吸是深呼吸,這是一種氣沉的丹田,對內臟有很好的按摩和保健作用。
(6)適合老年人的太極拳擴展閱讀:
一、要領准則
1、十個要領:提頂、斂臀、吊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氣。
2、十個准則:松、沉、柔、勻、圓、穩、正、實、靈、健。
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練拳和推手必須注意的五個方面,現依次說明。
二、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太極拳需要整體放鬆,外在舒適,「靜靜尋求靜止」,「故意不給力」練習,讓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充分休息,讓神經興奮,抑制已經一直在不斷調整。
2、提高呼吸質量:太極拳要求; 「引導氣體,運輸身體。」逐漸實現均勻,深沉,柔軟,緩慢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能做到縱向鬆弛,擴張,並改善肺泡通氣。金雲:「呼臍,生與天齊。」它顯示了腹式呼吸的效果。
3、改善內臟的功能:由於「腹式呼吸」的放鬆和擴張,形成自主內臟按摩,有效促進全身各器官和器官的血液供應,協調器官之間的功能。由於太極拳非常重視腰骶脊柱運動,背部和背部運動可以加強腎臟。
4、增強體育鍛煉:太極拳要求「有潛力去,螺旋去」,「上下,內外」,「一動不動」的全身運動。全身的所有關節,骨骼和肌肉都參與到這種溫和,伸展和連續的運動中。肌肉變得有彈性,關節和骨骼之間的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5、疏通經絡隧道:中心部分需要「氣沉丹天」和「掌握在腰間」。這是鍛煉調速器的兩個靜脈以及脈沖和脈沖的重要方法。在四肢柔軟,連續和纏繞的運動中,必須到達四肢的四個末端。從而疏通人體十二嚴重。
『柒』 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年輕人適合嗎
應該說太極拳是老少皆宜的運動,我們的太極拳老師就是年輕人,來學的學員也多為25至50歲的中青年人,健康是要從年輕時開始儲存的。中國功夫拳種很多,百花齊放,各有所長,太極拳強調動中求靜,易學難精,絕對不是表面上那樣輕松的。通常初學者嚴格按照老師要求半個小時下來已經出汗,兩腿也開始發抖了,沒有堅定的決心是很難學好太極拳的。一般老年人不適合太激烈的運動,所以練的大多是降低標準的太極拳,造成了大家都認為太極拳只適合老年人的誤解。查看更多太極拳信息歡迎訪問太極中國www.taijicn.net
『捌』 老年人適合練什麼太極拳,求前輩們答疑解惑
老年人練習太極拳不需要一味地追求發力,以修身養性為首要。把練精、氣、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體素質增強筋骨皮也同樣達到鍛煉的效果。
老人練習太極拳有諸多的好處:
1、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2、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
3、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4、陶養性情。太極拳的動作要求柔和,要求輕靈貫串,又要求在動作中包含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識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練拳人在無形中接受影響,矯正原有的習慣。因為太極拳一面講究靈敏,能使人提高敏感,一面又講究沉靜,能使人抑制浮躁。
5、內外兼顧。太極拳在鍛煉時,不但肌肉活動有各式各樣的柔和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橫膈運動,來促進心、肺、腸、胃等內臟的機能活動。另外,由於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使人精神集中,不起雜念,以至越練越純靜(即心境異常安靜之意),也能使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更好的調節作用。這種鍛煉方法,一面具有一般運動項目活動肌肉的好處,一面又吸收了靜坐法調息養神的好處,所以能有內外兼顧的優點。
另外再練習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作好准備活動在正式練拳之前,應做好准備活動,適當慢跑、徒手操使身體微微發熱,再適當壓壓腿、拉拉韌帶,做幾次半蹲起,尤其要把膝、踝關節充分活動開。
2、從簡單入手剛學太極拳時,最好是從簡單的入手,即先學簡化的太極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後,掌握了動作要領,才可以過渡到學習傳統的太極拳。
3、低重心運動要適宜太極拳特有的運動形式是膝關節始終處於半蹲姿勢,下肢運動負荷比較大,長時間、低重心的運動,很容易造成膝關節軟骨、韌帶損傷,引起疼痛。因此,在打拳過程中,不要過分追求「太極步伐」的低重心行拳姿勢,可把重點放在「走架」和精、氣、神的統一上。
4、時間不要過長練習時間也不宜過長,套與套之間要有一定的休息,不要把一套拳連續打好幾遍。
供參考,望採納~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