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福利

老年人福利

發布時間:2020-11-28 12:26:49

老年人以後能享受哪些福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重點列出20項實施任務,都給老年人帶來了福利。

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❷ 我國老年人有哪些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是國家或社會在法律和政策范圍內,在居民住宅、公共衛生、環保、基礎教育領域,向全體公民普遍提供資金幫助和優價服務的社會性制度。它表現為國家及社會團體興辦的多種福利設施、提供的社會服務以及各項社會福利事業。老年社會福利是國家為改善老年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項目、設施和服務的總稱。老年社會福利具有特殊性,其享受對象是喪失勞動能力、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其內容必須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需要國家和社會予以特殊考慮和照顧。為做好老年福利工作,《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33條規定了各級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義務。 老年社會福利的內容包括:(1)滿足生存與安全需要的福利。 如住房福利,生活照顧福利,醫療護理福利。 (2)滿足尊重與享受需要的福利。 如建立適合老年生活和活動的配套設施;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參觀、游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優待和照顧。(3)滿足發展需要的福利。 如國家發展老年教育事業,辦好各類老年學校,為老年人繼續受教育提供方便;國家為老年人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

❸ 香港老人六十歲以後有什麼福利

在我國香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的福利包括:

1、公共援助、高齡津貼、社區支援服務等。

2、社區有老人社區服務中心、老人中心、康樂會社、日間照料中心、家務助理服務、老人短暫住院服務、個別輔導服務、老年巴土服務、熱線電話服務、退休人士服務、組織義務工作等。

(3)老年人福利擴展閱讀

中國內地老年人福利的內容:

1、老年人福利津貼

老年人福利津貼是一種普遍養老金計劃,這些計劃為所有超過規定年齡的社會成員提供養老金,而不管他們的收入、就業狀況或者經濟來源如何。

2、社會養老

老年人能否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生活方式,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養老方式主要有兩種,即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

3、老年人保健

國家和社會有責任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照顧,使其健康長壽

4、老年福利機構

國家鼓勵和扶持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興辦各種老年福利設施,如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醫療康復中心、老年人俱樂部、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心等。

90歲以上的老人有哪些福利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 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新農保試點地區,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 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 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並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准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❺ 老人八十歲有哪些福利

中國公民至八十歲有高齡人補貼。
高齡津貼,是一種兼有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性質的社會保障措施。至2009年,中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已達到1800多萬,並正在以每年1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為了解決這部分老年人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問題,中國民政部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困難老人、高齡老人津貼制度。2011年7月4日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宣布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全面建立高齡津(補)貼制度,惠及800萬高齡老人。
高齡人補貼,對於解決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起到重要作用。高齡人津貼按照「低標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總體要求,創新高齡老人養老福利制度模式,健全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推進補缺型老年福利向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發展,使廣大高齡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斷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本市戶籍在當地實際居住15年經上、年滿70周歲以上、本人無政府或單位發放的生活養老待遇的,且其家庭子女(指男不滿60周歲,女不滿55周歲的兒子、兒媳、未出嫁的女兒、入贅女婿)均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並按時足額繳費的,可申請享受政府發放的高齡養老補貼。現市區高齡補貼標准為每月60元。1996年決定進一步擴大高齡老人享受優撫待遇的范圍,從1996年起除了百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貼外,大連首次將90到99周歲的老年人也劃入長壽補貼范圍,每人每月可享受100元的生活補貼。各地百歲老人補貼不同,最低為100元,部分發達城市110 元---200元之間。

❻ 九十歲的老人享受國家那些福利

出行:70歲以上免費乘坐公交
月補助金是百歲以上老人才享有的。60歲以上老人不享有此政策。
醫療: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
休閑:70歲以上景點門票全免
當然,不同省份有不同政策

1、這要看各地的政策規定,國家是沒有統一的規定的;
2、有些地方規定農村只育獨生子女的老年人有補助政策;
3、你可以咨詢當地民政、計生部門。

我國的老年人福利主要有三種形式:
1.收養性福利
收養性福利的主要職能是收養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也開始出現了自費收養,主要收養一些由其單位或親屬承擔費用的老人。收養性的福利設施包括養老院、托老院、老年公寓和福利院等。
2.娛樂學習性福利
娛樂學習性福利的主要職能是為老年人提供各種文化娛樂性服務,面向所有老年人開放。主要包括老年人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同時,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可以組織老年人郊遊等休閑娛樂活動。
3.保健服務性福利
保健服務性福利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一些生活和健康方面的服務,面向全社會的老年人,這類設施主要包括老年人康復中心、老年醫院、老年人咨詢中心、老年人交友中心等。

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對老年人福利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我國健全了相關的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廉租房制度等惠民制度與工程

❼ 現在70歲的老人能夠享受國家那些規定和生活補貼…

可以享受高齡補貼。

高齡人津貼按照「低標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總體要求,創新高齡老人養老福利制度模式,健全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推進補缺型老年福利向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發展,使廣大高齡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斷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

本市戶籍在當地實際居住15年經上、年滿70周歲以上、本人無政府或單位發放的生活養老待遇的,且其家庭子女(指男不滿60周歲,女不滿55周歲的兒子、兒媳、未出嫁的女兒、入贅女婿)均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並按時足額繳費的,可申請享受政府發放的高齡養老補貼。

現市區高齡補貼標准為每月60元。1996年決定進一步擴大高齡老人享受優撫待遇的范圍,從1996年起除了百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貼外,大連首次將90到99周歲的老年人也劃入長壽補貼范圍,每人每月可享受100元的生活補貼。

各地百歲老人補貼不同,最低為100元,部分發達城市110 元~200元之間。

(7)老年人福利擴展閱讀

在養老服務方面,推進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部署開展2018年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和第三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截至目前,經濟困難的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實現省級全覆蓋,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分別覆蓋30個、29個省份。

在兒童、殘疾人福利和慈善事業方面,《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推進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升級改造。

督促所有省份全部出台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實施意見。截至目前,共幫助78萬多名無人監護農村留守兒童落實受委託監護責任人,為18萬多名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登記落戶,幫助1.7萬多名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

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基本實現全國全覆蓋,分別惠及約1062萬困難殘疾人和1165萬重度殘疾人。

❽ 老年人的社會福利包括哪些內容

為做好老年福利工作,《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33條規定了各級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義務。老年社會福利的內容包括:

(1)滿足生存與安全需要的福利。如住房福利,生活照顧福利,醫療護理福利。

(2)滿足尊重與享受需要的福利。如建立適合老年生活和活動的配套設施;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參觀、游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優待和照顧。

(3)滿足發展需要的福利。如國家發展老年教育事業,辦好各類老年學校,為老年人繼續受教育提供方便;國家為老年人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

(8)老年人福利擴展閱讀:

我國的老年人福利主要有三種形式:

1、收養性福利

收養性福利的主要職能是收養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也開始出現了自費收養,主要收養一些由其單位或親屬承擔費用的老人。收養性的福利設施包括養老院、托老院、老年公寓和福利院等。

2、娛樂學習性福利

娛樂學習性福利的主要職能是為老年人提供各種文化娛樂性服務,面向所有老年人開放。主要包括老年人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同時,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可以組織老年人郊遊等休閑娛樂活動。

3、保健服務性福利

保健服務性福利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一些生活和健康方面的服務,面向全社會的老年人,這類設施主要包括老年人康復中心、老年醫院、老年人咨詢中心、老年人交友中心等。

❾ 我國現行的老年福利制度是什麼

我國老年保障制度的基本情況

我國的老年保障制度可以分為3個「板塊」。一是機關公務員和大部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還實行國家財政或本單位「包下來」養老的制度,即工作時期不繳費,不建立基金,按規定離退休後,由財政預算或本單位按國家規定標准支付離退休費。二是企業和部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已經實行了社會保險制度。三是農村的老年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養老,部分地區試行了以個人繳費為主、鄉村集體補助的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老年保障制度發展的方向,也是20年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所以我重點介紹一下。

我國從新中國建立初期就在國營企業建立了勞動保險制度。在「文革」期間,這一制度被取消,演變為企業各自負擔退休人員的「單位責任制」(國外稱「僱主責任制」)。80年代中期,隨著企業走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之間養老負擔不均衡的問題突出出來,成為妨礙企業進行市場平等競爭的制約因素,因此開始進行改革養老保險制度的試點。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做出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明確了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方向。199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確立了我國現行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政策框架。1998年以來,勞動保障部門緊緊圍繞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兩大重點,積極做好工作,不斷深化改革,主要在6個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

(一) 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目前國際上的老年保障制度主要有3種模式,第一種是社會援助,有人稱為普惠型或福利型社會保障,以英國和北歐國家為代表。其基本特徵是:資金全部來源於國家稅收,實行全民保障,只要符合規定的條件(如年齡、收入水平等)就可以得到援助,而不要求相對應的義務。第二種是社會保險,以德國、美國、日本等為代表。其基本特徵是:資金以個人和僱主繳費為主要來源,形成專項基金;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只有繳了費才能享受相應待遇;待遇給付水平與勞動者的個人收入成正比。第三種是儲備基金計劃,也稱為公積金計劃,以新加坡、智利為代表。其基本特徵是:政府強制每個勞動者建立個人賬戶,為養老及醫療、住房等做資金儲備;僱主和雇員的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資金投入資本市場運營以實現保值增值;待遇完全取決於個人賬戶積累額。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實行全民保障福利型計劃。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既不同於德國式的完全現收現付,又不同於新加坡式的完全積累,而是二者的結合。經過幾年試點,1997年以後,全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為:各類企業都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0%左右繳費,個人繳納本人工資的8%;個人全部繳費和企業繳費的3%計入職工個人賬戶;職工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按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20%從統籌基金中領取基礎養老金,這一部分側重體現公平;同時按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的1/120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這一部分體現了繳費時間長短和繳費多少的差別。

(二) 基本實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目標。1998年中央提出了「兩個確保」的方針。7年來,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從2700多萬人增加到3700多萬人,共發放基本養老金15585億元,當期拖欠額從1998年的每月4—5億元,逐年減少,到2001年基本實現了當期無拖欠,只有個別省的農墾企業還有少量拖欠。2003年中央做出了將農墾企業職工及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納入屬地管理的決定,並增加了專項補助,去年首次實現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年無拖欠,今年一季度繼續保持了這一工作成果。

(三) 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到今年4月底,全國參加養老保險的有1.66億人(其中職工1.24億人,離退休人員4170萬人),比6年前增加5000多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保障計劃。特別是其中1/10的人是以個人身份繳費的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和靈活就業人員,說明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確實在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多種所有制結構和多種就業方式轉變。

(四) 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新格局。1998年至2004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年總收入從不足1500億元增加到4200多億元,年均遞增近20%。其中2003年到2004年,企業征繳收入連續兩年每年多收入400多億元;7年間,中央財政共向養老保險投入了2282億元,用以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的當期缺口。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分擔的機制初步形成。此外,中央還建立了具有戰略儲備資金性質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已積累到1700多億元。

(五) 社會化管理服務取得突破。2000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將原來由企業發放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改為委託銀行、郵局等社會機構發放,2003年又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到今年4月底,3500萬企業退休人員實現了社會化管理,佔93%。這既從體制上確保了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又為企業減輕了社會事務負擔。

(六) 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取得進展。按照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標,國務院於2000年制定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2001年7月開始在遼寧省試點,2003年底基本完成試點任務。在總結遼寧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去年5月啟動了吉林和黑龍江兩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工作。同時,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對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問題進行了大量調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國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的方案。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我們首先是有充分的信心: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平穩發展,我們完全有能力養活我國日益增加的老年人,而且還將使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國老年保障制度還有不少缺陷和問題,必須加快完善。把當前突出問題和面臨的長期挑戰結合起來看:一是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真正實現制度轉換,個人賬戶多年來實際是空賬運轉,還沒有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做好制度和物質准備,長期支付能力還比較脆弱。二是覆蓋面比較窄,大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納入養老保險體系。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改革,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特別是其中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待遇差距不斷拉大,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因素。四是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入城市後,農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問題也突出出來,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又出現了失地農民的長期生活保障問題。這些都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抓緊建立健全城鄉銜接的社會保障制度。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對策

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在繼續做到參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同時,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重點,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 繼續鞏固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成果。目前,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政策體系、管理辦法和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確保發放具備了一定的制度基礎和工作基礎,但是仍然不排除個別地方出現的個案拖欠問題。我們將繼續堅持已經形成的好的做法,切實鞏固目前的工作成果,對發現的個案問題及時查處。將建議國務院今年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進行調整,並繼續向企業退休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退休早、養老金水平偏低的人員傾斜。盡快出台規范性文件,明確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養老費籌集標准和資金來源。

(二) 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做好制度和資金准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由現收現付向部分積累的制度模式轉型。據我們測算,如果維持「空賬」運行,在2005—2034年的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城鎮養老金缺口逐年擴大,到2034年「空賬」規模將達到6萬多億元。而如果從現在開始做實個人賬戶,雖然近10年資金缺口也在擴大,但以後隨著個人賬戶基金支付作用的增強,統籌基金支付壓力逐年減輕,在30年代初可實現收大於支;同時個人賬戶積累逐年增加,到2034年累計可積累11萬億元資金。因此,做實個人賬戶的工作啟動得越早,「空賬」規模就會越小,否則,包袱會越積越重,風險不斷加大,將影響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今年,我們將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東北三省試點工作,探索經驗,並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在全國啟動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方案,按照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平穩過渡的原則,推動多數地方實際啟動,把工作做細做實。同時,還將進一步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建立待遇水平與繳費年限更緊密掛鉤的機制;規范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政策;規范養老保險省級調劑金制度,逐步提高統籌層次。

(三) 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基金征繳。根據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就業形式變化的需要,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積極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2005年,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將達到1.7億。同時,按照國務院的部署,研究探索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制訂農民工等群體的養老保險政策;對被征地農民,總的思路是「以土地換保障」,從征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金中拿出錢來,保證他們原有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並使長期生活有基本保障。當前我國正處於新一輪經濟上升的周期,我們要抓住經濟繼續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強化養老保險費的征繳,加大稽核力度,建立企業參保繳費的誠信制度,加大清理欠費力度,做到應收盡收,繼續保持增收大於增支的勢頭。

(四) 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程度。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社會保障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全面開展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繼續推進管理服務社會化,使95%以上的退休人員從企業分離出來,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其中70%納入社區管理,切實減輕企業的社會事務負擔。繼續加快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工程(金保工程)建設步伐,提高養老保險聯網數據質量,在微觀層面加強人本化管理,在宏觀層面支持科學決策。

(五) 積極推進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企業年金是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可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增強養老保險制度應對老齡化的能力。去年,勞動保障部發布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並會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頒布了《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進一步完善了建立企業年金的有關政策。今年,我們已經向全社會發布了兩個通告,開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將積極做好企業年金工作,規范年金管理運營。

❿ 老年人享受哪些福利待遇

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後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各個方面對老年人應當享受的福利待遇做出了法律規定。
在老年人健康方面,這部法律規定,國家
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
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同時規定,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健全老
年人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普遍建立健康檔案。
此外,我國不少地方都推出了針對老
年人的優惠和福利。如,北京市近日宣布,凡北京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可自願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上海近日為擁有當地戶籍的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肺炎疫
苗;在山西,省旅遊局今年宣布,全省49家國有景區景點對國內外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全年實行免頭道門票優惠;杭州市物價局去年發布公告,70歲以上的杭
州市老年人,在非高峰時段可免費乘坐地鐵,在高峰時段可購半票乘車;在江西,70周歲以上老年人可免費乘坐公交車等。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福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互助養老合作社是怎麼回事 瀏覽:454
20廣東省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 瀏覽:243
如何取出養老金 瀏覽:71
女49歲沒交過養老保險 瀏覽:938
東莞清溪換駕照去哪裡體檢 瀏覽:240
子女不在多少孝順就好下一句 瀏覽:514
北京養生店有多少家 瀏覽:42
遵義健康體檢哪裡免費 瀏覽:688
父母村裡統一遷公墓舊碑如何處理 瀏覽:797
社保交了一年就退休了怎麼辦 瀏覽:81
失智失能的老年人 瀏覽:346
男女退休年齡最新規定2019教師 瀏覽:668
傷殘養老金怎麼辦理 瀏覽:147
廣西桂平教師退休金 瀏覽:719
長壽梅的特點是什麼 瀏覽:729
咸寧教資體檢多久 瀏覽:939
退休年齡的英語 瀏覽:949
老人如何游鼓浪嶼 瀏覽:858
國內共有多少女嬰被父母墮掉 瀏覽:433
長壽路上海國際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