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 養老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有以下方面,一政府養老的功能占市場比例比較小,二私人開為辦養老機構的數量不多,三養老服務開展的不平衡。
2. 我國養老保險的現狀
摘 要 近年來,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養老保障成為各國十分重視的一大問題。養老保險這一現代社會保障的重要支柱,對於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改革和老齡化現象的現實越來越嚴重,我國當前的社會養老保險就需要改革、需要創新服務社會,文章對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現狀進行了分析,並探索了健康發展的幾種方向與模式,從一個獨特角度和視角探索了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上進一步完善的目標。
關鍵詞 養老保險 老齡化 保值增值 勞動就業
中圖分類號:D920.4;C979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體系中最主要的險種,也是事關全體國民養老的大事,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提高,健全養老保險制度成為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重中之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87,437萬人,未來五年(2016-2020)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6%,202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94,137萬人。
1我國的養老保險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根據我國統計局13年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已接近13.7%,其中65歲以上人口接近9.1%。這一切都顯示我國已開始步入老年型國家。所以為
3. 我國養老現狀包括哪幾項
我們國家的養老現狀包括好幾項因為這些項目當中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對她特別好的我現在就給你所以他的很多方面的這個項目都是能夠讓我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
4. 我國養老保險現狀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不僅表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制度不統一,也表現在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制度不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的不統一
5. 我國現在養老院環境現狀如何
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加上獨生子女政策改變著我國的家庭人口結構,「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商業養老險作為日後養老的支柱。那養老保險有哪些險種?不同險種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呢?
城區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北京。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城區公辦的住不進,城裡民辦的住不起,郊區民辦的不願去。」
中國目前老齡化問題嚴重,而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原因使得目前中國城鄉的空巢家庭不斷增加。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說,為確保更好地照顧老人,這些專門針對失能老人而建的養老機構將具備四個基本條件:只接納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房產不予出售,必須配套擁有一個專門的醫療機構、專門為入住老人開展全天候的醫療服務,以及必須具備臨終關懷的職能。
★專家分析:
養老方式面面觀
社保養老——僅夠溫飽
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是以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為特徵的養老保險模式,按照該模式,個人和企業按照員工工資數額的一定比例繳費,分別進入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那麼在未來社保養老是否真的能為參保人提供足額的養老保障呢?
以月薪6000元的員工為例,不考慮通貨膨脹,工資增長,及賬戶利息等因素影響,假設30年後退休時社平工資是2000元,則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領取退休金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約30%。而按照專家建議,替代率達到80%,才能保證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下降。
企業年金——難以掌控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我國於2004年5月1日才開始試行。由於企業自身認知程度不夠,國家對個人繳費部分稅收政策的不明確等原因,真正實行企業年金的企業數量還是很少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數據,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參加企業年金的人數是1116萬人,僅佔2.2億參加基本養老人數的5%,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則不足1%。
最重要的是,企業年金實行最終主動權都在企業手裡,員工個人是無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參與到企業的年金計劃中去,那麼前提條件一是你要在職,二是所在企業願意為職工繳納企業年金。
養兒防老——不堪重負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養老觀念。但是隨著「4:2:1」家庭結構在中國逐漸普及,傳統養老觀正受到強烈沖擊,80年代四世同堂的金字塔迅速演變成現在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結構。曾經的「小皇帝」如今面對就業、醫療、住房、子女教育,已經舉步維艱,又如何周到地顧及贍養老人?事實上如今許多父母還在以不同方式來資助子女買房、創業等。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將來還要出現「8:4:2:1」的家庭,可見養兒防老已越來越不現實了。
商業保險——養老支柱
商業養老保險是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對象,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險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養老金。其特點鮮明,天然具備參與長期養老金儲備計劃的優勢。兼備了投資和保障的功能,使理財主體更加多元化,提高了養老保障水平。目前商業保險中的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定期保險,終身保險都可以達到養老的目的,客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投保。
金融投資——種類繁多
我國養老現狀分析:金融投資是目前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養老方式。可供選擇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屬於有固定收益的品種,如銀行各類存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國債等,這類產品的優勢是安全穩健,但收益不會太高。一旦收益不抵通脹,其實際購買力是縮水的。
另外一部分屬於較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如股票、基金、期貨、權證等。對於以養老為目的的投資來說,一些穩健型的投資品種應該是首選,如基金。而基金也隨風險收益的不同分為貨幣型、偏債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個人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也有不少把養老金寄託於房產,覺得手中有房養老不愁,那麼單一依靠房產投資是否能完全解決養老問題呢?
方式一,出租:以每月的租金來支撐每月的養老金開支
租金收入僅是房產價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本金壓在房產上,並不能為老年的日常生活提供持續的收入現金流,可見靠租金養老沒有充分地利用所有用於養老的資金;而且房屋出租過程勞心勞力,中途如出現斷租,勢必影響晚年生活開支需求。
方式二,出售:一次性出售來支撐未來多年養老金開支
房屋出售後,大筆資金仍需要再次規劃,才能為晚年養老提供支持,否則同樣要面對資金貶值的風險,並存在晚年沒有持續可增長的收入現金流,有錢不敢用的問題,仍是一個不完整的養老規劃。
可見,房產投資雖具有較強的抵禦通脹的能力,但是其變現能力較差,加上國家政策支持及法律監管很不明朗,單一靠房產養老仍然不夠穩妥。
綜上所述,用過分依賴短線或保守單一的投資方法,去累積維持未來幾十年退休生活的資金,往往事與願違。
老人們的精神需求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趨凸顯。最美不過夕陽紅,當一個人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往往更需要關懷。三年一代溝這句話不是沒道理的,年輕人並不懂得老年人的世界,所以大多數老年人是空虛、孤獨的。
近年來,社會越來越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大學、銀發旅遊也越來越火爆。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只靠子女的關懷,也要靠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大愛老敬老助老的宣傳,營造一個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是必要的。這也是南北巢養老網的宗旨所在。
(資料來源:360個人圖書館)
6. 我國養老現狀的看法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商業性質來的養老保險應源該由國家操作,群眾不擔心,「優惠」具有吸引力。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活命金)應該等額,小額,隨時市場調節,誰也沒意見,包括國企退休和事業單位人員(國企和事業單位人員另外加工齡工資和職位貢獻工資)。扶貧助貧(輸血造血)要有靶向性~斷續性,防止等靠要。總之,力求「壓縮的彈簧態勢」——高的低一點,低的高一點。鼓勵扶持養老公寓的興起,民政局或社保局協助解決養老公寓存在的困難,使公寓變成私營的國家監督鼎力相助的私企,是養老公寓的後盾。(如果我是決策者,就這么幹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