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過七十三歲生日有什麼說法
俗語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因為聖人孔子是七十三去世,孟子八十四去世,老人都知道這種說法!
⑵ 老人73歲生日過不過
隨便叫上幾個家人吃頓飯就可以了.不要弄的太隆重.
⑶ 老人73歲的生日是過好是不夠好
祝福您老長壽如東海,再祝福,媳賢兒孝敬父母。兒孫滿堂全家福。祝長壽,安享晚年,青春永駐。再祝福,再祝壽,合家歡樂笑不夠!永遠和睦全家福,最後,祝您福同海闊、壽比南山。
⑷ 73歲過生日有說法嗎
73、84歲是個坎,這只是一個說法而已,說的人多,聽的人也就多了,也就有更多的人關注這兩個年齡,一旦有人過世就自然的歸結到這個所謂的規律了。現在,生活和醫療條件好了,人活到七十也不古來稀了。所以,不必在意歲數,它只是個數字,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晚年閑下來了,就孤單寂寞,思親盼兒孫,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見到很多親人,也只有父母生日的那一天,才能一下子見全那麼多親人,熱鬧歡快可想而知。因此,我們不要迷信了,能多聚就盡量多聚聚吧。
本人父親今年也84歲了,自他七十歲生日起,我就一直給他老人家舉辦生日宴,而且所有費用我自己承擔,盡管我有姐弟妹。再有四個多月他老人家就過生日了,我還准備一如既往地召集父親所有的親人、兒孫繞他膝下給他老人家做大壽。老人家晚年的樂事不多,我們做兒女的要盡量促成。
在古代,人們原本是不過生日的。《詩·小雅·蓼莪》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 (意思是,可憐我的父母啊,如此辛勞地養育我)」的記載,古人認為父母生我養我已是非常不易,因此越是在生日那天,就越應該感思父母生養自己的艱辛,而不應進行什麼慶賀。古人都會在生日這天靜思反省,感恩父母生養之恩,所以就有了「古無生日稱賀者」一說。
這一思想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之後,逐漸有了改變,人們開始舉行過生日的儀式。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的著作《顏氏家訓》中,就有每年過生日要設酒宴慶祝生日的記載。原來不過生日,現在為什麼要過呢?是因為對任何事物的看法,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不慶祝生日是為了體悟父母生養自己的辛苦,而慶祝生日是為了在生日這一天讓父母感到高興,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總之,慶祝與不慶祝都是為了盡孝道,這也是中國文化的奇妙之處,正反都可以解讀,反正都有道理。
到了唐代,過生日這一習俗開始流行,過生日成為民間一項大事,以酒宴樂舞的形式慶生祝壽。而過生日「獻物稱壽」的送禮之風是從宋代開始興起的,經過千百年的延續,生日饋贈禮物的禮儀沿襲至今,已成為過生日的一項重要習俗。
在我國古代,民間就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甚至備受人們尊崇的聖人孔子和亞聖孟子,都分別死於「七十三」和「八十四」。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兒,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挑戰。所以每當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心情就會非常緊張,七十三歲、八十四歲成為老人的最為忌諱的年份。
「七十三、八十四」成為老人的一道「年齡坎兒」,所以每當老人到這個歲數的時候,兒女們就會想盡辦法來幫助老人度過難關。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俗:
一、父母到兩個年齡的年份,在這一年立春的早晨,女兒要將親手煮的兩個熟雞蛋拿到麥場上,骨碌幾圈後,回家讓父親或母親躲在門後吃掉。這樣,父母就會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像雞蛋滾麥場一樣,順利渡過這兩個不吉利的年頭。
二、父母到這個歲數的時候,兒女會在父母生日時,買條鯉魚讓老人吃了。這是取鯉魚善「竄」的意義,這一「竄」,老人就「竄」過了難關,以後就會平安無事了。
三、在過「坎兒」的這年生日時,把整條魚放進鍋里燉,燉魚時不能翻動,一直燉到魚肉軟爛離骨,散落到湯里時,將魚湯盛出讓老人喝了,然後把剩餘的魚骨架放入河裡順水漂走,這樣就可以免除老人的災禍了。
⑸ 老人73歲生日如何過
我聽長輩這樣說過,七十三,猛一穿。意思是說到了七十三後面還常這呢!給他買鯉魚吃。可以低調的過,家裡人聚一起吃個飯什麼的,蛋糕可以買,但是少吃。
⑹ 老年人72周歲生日可以過嗎是按73過生還是不慶生
老人72周歲的生日當然可以過,應該按72歲慶生給老人辦一個生日。
⑺ 老人73歲生日怎麼過
最好不要過,很多人都忌諱的
⑻ 請問給老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嗎
雖然嘴上不說,但老人對此是十分敏感的。老人過生日,子女最好能夠回去看看,當面說聲「生日快樂」是最好的,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回家,也要打個電話問候,讓老人知道自己並未被遺忘。
因為老年人普遍都會有孤獨感、失落感,如果遺忘了他們的生日,他們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就會被更嚴重地激發。
2、 幫老人過生日,愛與心意最重要
老人不同於年輕人,過生日講求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生日的形式宜簡單而溫馨,不必有太大的排場,只要能表達出心意和關愛,就是一個好的生日。一個蛋糕,一句祝福,家人團聚,足以讓老人開心快樂。但是也要因人而異,其中門道,就需要小輩仔細斟酌了。
老人的生日禮物不必太貴重,實用又討老人喜歡最好。比如,用照片精心製作一個視頻,把想說又當面說不出口的話寫上,生日當天播放給他們看,必會讓老人十分感動。
老年人其實並不缺乏物質上的關懷,相對於金錢上的禮物,這些並不貴重的東西,恰恰最能讓他們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和小輩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