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平市原來叫什麼名
1983年8月至今,吉林省四平市
1958年10月-1983年8月,吉林省四平專區
1954年7月-1958年10月,吉林省四平市
1949年5月-1954年7月,遼西省四平市
1945年11月-1949年5月,遼北省四平市
1941年7月-1945年抗戰勝利,(偽)滿洲國四平省
1937年12月-1941年7月,奉天省四平街
1905年9月-1937年12月,奉天省梨樹縣四平街
……。
2. 四平市內有哪些養老院(要正規的)
正規的就民政下屬的有個養老院,民辦的挺多也還可以,生活能自理的每月在500到600之間,不能自理的1000以上。
3. 四平市有哪些社區
很多,四平有20多個社區,數都數不過來
4. 「四平市」市名的由來
名字由四平街村發展而來。
民國十一年(1922年),設立四平街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洲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接隸屬奉天省。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另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
(4)四平市敬老院名字擴展閱讀:
四平歷史悠久,距市區50公里的二龍湖畔燕國古城遺址,是漢民族最早開發東北的見證;歷史留下了諸如遼代韓州、金代信州、明代葉赫部落等文化古跡,存有大青山村文化遺址,葉赫古城遺址,遼、金時代的昭蘇城遺址等古跡多處;葉赫滿族鎮是清代孝慈高皇後的出生地,慈禧、隆裕兩皇後的祖籍地。
四平市位於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是吉林省的「南大門」。位於東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東遼河下游,遼寧省與吉林省的交界處,地處吉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過渡地帶,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北臨長春,南近沈陽,全市幅員1.47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480平方公里。
5. 吉林省四平市所有高中名字
四平市第一中學
四平市實驗中學
(
四中
)
四平三高
四平市世英中學
梨樹一中
雙遼一中
郭家店一中
6. 四平都哪有老年公寓
這個有好多的,紅嘴子開發區興達街上有個,那個是原計生委投資建設的。還有:收割機路(7-9馬路)那個位置有一處;仁興街(紫氣大路-六孔橋路)南湖公園東北站前派出所旁邊有一處;中央路(11馬路至十馬路)有一處;另外站前北側有一處,北河路上還有一處具體位置不是太記得。平時路過見過好多,一時想不起。你也可以去社區問問,他們都知道的很詳細的。
7. 解放之前四平叫什麼名字
叫做四平街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州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直接隸屬奉天省。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1日,偽滿洲國肢解東北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縣肢解出來,建置偽四平省。偽四平省公署設在原四洮鐵路局辦公樓(今四平市愛齡奇醫院內)。偽四平省領四平市、公主嶺市、通陽縣、梨樹縣、雙遼縣、東豐縣、懷德縣、長嶺縣。
(7)四平市敬老院名字擴展閱讀:
四平的發展歷程
1949年5月,中共遼北省撤銷,四平隸屬遼西省。
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撤銷遼西省;8月,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另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
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省直轄地級),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四平市轄梨樹、雙遼2縣。
2013年9月18日,公主嶺市正式成為吉林省省管縣試點城市,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
8. 四平市敬老院的地址 最好在市區的
地稅局往北走有一家頤和敬老院,另外西農園也有一家敬老院。
9. 誰能告訴我四平有幾家老年公寓和他們的收費標准
南胡那慶達加油站那 平東醫院那 具體收費句不知道了
10. 老四平鎮的四平街和四平、老四平
在吉林省四平市西8公里平齊鐵路線上有一個毫不引人注意的火車站,名字叫做「泉溝」,是老四平鎮的所在地。別看車站不大,客流量也不多,可它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科爾沁左翼後旗、中旗的王公們先後招民開墾荒地,致使大量山東、河北的窮苦農民背井離鄉到關東來逃荒。 在昌圖府城以北100里處,有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地方,經過十數年的商賈流通,不經意間,成了周邊百里聞名的商貿集散地。這個地方就叫做四平街,也就是今天的老四平鎮。
四平街的起因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說四平街本是一處貿易集市,東至半拉山門,西至八面城,南至鴜鷺樹,北至奉化縣(梨樹城),距離都在40至50里之間,而且地勢空曠,平坦一馬平川,人們呼之曰:四平街。根據是清宣統年間編撰的《昌圖府志》有記載:「其道里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而在民間的傳說中卻另有一種說法,說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弘歷巡幸吉林途徑老四平地區,見該處地勢平坦,一望無垠,就贊嘆了一句:真乃四平之地。皇帝是金口玉牙,此地形成村落後,人們就稱呼為四平。再後來成為集市後就又升格為四平街。
四平街的地理位置的確特殊。清光緒初年(1898)以前,鐵路尚未修建,當時的運輸以陸路為主。昌圖府作為柳條邊外第一府,在府直轄區域(今昌圖縣)外還管理著奉化縣(今梨樹縣)、懷德縣(今公主嶺市)、康平縣和遼源州(今雙遼市)。由於府城地理位置偏南,昌圖府境內的官道只有3條。一條是過境路,由康平縣小城子塔子過遼河經三家子、新立屯、金家屯、寶力屯、大窪、八面城出境到奉化縣;一條是由府城出發西去直達同江口碼頭;一條是出府城北走經興隆溝、興隆泉、鴜鷺樹到四平街。四平街地處昌圖府直轄區域的北部邊緣地區,北為奉化縣城梨樹城,東北東南隔奉化縣分別為昌圖府屬的遼源州和懷德縣,是這一地區的貿易中心且名聲在外。
時光到了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東省鐵路續訂合同》,決定修建哈爾濱至大連的鐵路支線,俗稱南滿鐵路。從寬城子(長春)起每隔30公里設立一個車站,經范家屯、公主嶺、郭家店到現在四平市正好是第五站,當時的四平就叫五站。五站什麼時候改稱四平?為什麼改稱四平?到現在歷史學家們也沒有找到太多的文字記載。據清宣統二年(1910年)編撰的《昌圖府志·疆土篇》載:「自南滿鐵路告成,商賈多徙於奉化縣屬之五站,至今猶沿四平街舊名,舊四平街則幾有蕪城之感。」從《昌圖府志》記載來看,五站沿用四平街的名字應該是1910年之前的事情,因為當時四平街距五站較近,且是商貿重鎮,借當時四平街的名氣,改五站為四平街也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也得到了歷史學家們的公認。據一則網上資料說,有本書叫《四平街的趣談》,作者是一個叫安藤岩喜的日本人。據他說,他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到了四平,在火車站長的辦公室里看到了一塊用俄文書寫的站牌,站牌的名字就叫四平街。如果屬實,說明在日俄戰爭之前,俄國人就把今天的四平市由五站改為四平街站了。
五站改為四平街之後,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和昌圖府的四平街是並存的。昌圖府的四平街是什麼時候改稱老四平街,為什麼改稱老四平街在昌圖的志書上沒有準確的記載。
在中華民國五年編成的《昌圖縣志·地理篇》中仍然稱老四平為四平街,而對於今天的四平市則時而稱為五站,時而稱為四平街。偽滿洲國康德二年編撰的《續修昌圖縣志·疆域篇》中也稱老四平為四平街。但在《續修昌圖縣志·自治篇》中卻記載清宣統元年實行城鄉議事參事董事自治選舉劃分選區時,老四平所在的積金社社址稱作老四平街,這也是在昌圖地方誌中第一次出現老四平街的稱謂。又如《續修昌圖縣志·區村篇》中關於中華民國十九年實行區村制,全縣設十區百村,老四平地區為平等村,村公所的所在地也稱為老四平街。綜上所述,四平街改稱為老四平街的時間大體應該在中華民國五年以後。至於《續修昌圖縣志》中有記載四平街改稱老四平街的時間為中華民國十九年或者更早的清宣統元年,應該是後來的編撰者以當時的稱謂來記述歷史上的地理名稱,是一種誤記。
昌圖的四平街為什麼改稱為老四平街道理很簡單。五站沿用了四平街的地名後,由於地處鐵路干線,交通便捷,商家雲集,成為新的貿易集散地,名聲越來越大。可在不到10公里的距離內有兩個四平街,為交通、生產、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區別兩個四平街,就把昌圖原有的四平街改為老四平街。
老四平街的街字是什麼時候去掉的,因為史料匱乏,就無從查找了。但四平街的稱謂一直叫到東北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6月國民黨將四平省和興安省合並為遼北省,確定四平街為遼北省省會時,將街字去掉,簡稱為四平市。老四平街的街字是否也是同時簡化掉的,到目前為止,也只能是一種猜測。
其實四平最有名氣的還是東北解放戰爭中的四戰四平。這留待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