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看望養老院的空巢老人的通訊稿600字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亘古不變的傳統美德。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空巢老人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8月25日下午,我院的志願者們在團委書記楊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山大社區進行慰問。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退休教師査老師的家裡。査老師雖然已經退休,但精神狀態很好,還經常和其他老人一起學習瑜伽,愉悅身心。對於志願者們的到來她,更是非常高興。查老師的兒子趙叔叔是一位盲人,但是他身殘志堅,勇敢的同命運斗爭。看不見,他就用「聽」來與世界溝通,干凈明亮的卧室里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幾百張CD。他更是自學了電腦。當了解到趙叔叔的電腦壞了無法使用時,團委書記楊老師當即表示一定會幫助老人解決問題。志願者們熱心的幫趙叔叔聯系修理店,並包攬下送取電腦的任務。查老師和趙叔叔連連道謝,說志願者們真是幫了他們的大忙。
查老師、趙叔叔和楊老師、志願者們拉著家常,心和心的距離貼的更近了。查老師說起自己經常去的瑜伽室剛剛裝修完,老人們打掃起來很困難,非常苦惱。志願者們非常熱心的說一定會幫老人們解決問題。大家跟著查老師來到位於老幹部活動中心內的瑜伽室。二話不說,大家就幹了起來。掃地、拖地、搬櫃子、刷墊子……大家分工合作,很快瑜伽室就煥然一新,整潔了許多。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大家在幫助老人的同時收獲了快樂!
最後志願者們和查老師互留了聯系方式,表示今後還會經常探望他們,為他們服務,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安詳的晚年。
2. 端午節去敬老院的作文四百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綉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3. 端午節德孝 在家裡做家務 在敬老院做的事 寫心得 600字
剛吃完飯,我想:每天都是爸爸媽媽做家務,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今天我一回定要幫媽媽分擔家務——答洗碗。於是我自告奮勇地說:「今天讓我來洗碗吧!」媽媽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疑惑地說:「你能行嗎?」我堅定地說:「沒問題的!」
說干就干。我先打開水龍頭,裝滿一盆清水,倒入少許洗潔精,一瞬間一大堆泡泡冒了出來,從我的手指縫里鑽來鑽去。我玩了一會,才想起我的重任。我把一個個臟兮兮油膩膩的碗放入盆中。然後把碗里里外外都擦一遍,遇到有點臟的地方就多擦幾遍。一開始我一帆風順,後來我越來越驕傲了,一不小心,一個調皮的碗從我手中溜了出去掉落在地上炸開了花。碗被摔了個半身殘疾。我開始小心翼翼的洗每一個碗,最後我終於征服了那些調皮的碗,可我已經滿頭大汗了。我想:洗碗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後要多為媽媽分擔家務啊!
媽媽看見了,不但沒責怪我,還開心的笑了,表揚我說:「你懂事了,會洗碗了!」我聽了心裡樂滋滋的。
4. 志願者端午節去敬老院的報道怎麼寫
6月9日,端午節。來自衛東橋社區的20多名青年志願者來到黨灣敬老院,陪老人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歡樂而有意義的節日。
梅東村高芬英花錢買來手工做綠豆糕送給每一位老人,黨灣美道養生館、太平洋保險公司蕭山分公司員工為每位老人送上了多功能經絡錘、癢癢撓,完美專賣店的曹福琴給老人們送上了蘆薈膠。祝老人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並為老人洗頭、理發、剪指甲,拆洗空調。老人們一個個笑開了臉,連聲道謝,直誇志願者們有愛心。敬老院里歡聲笑語不斷,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5. 走進端午節的活動心得體會
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它又被稱作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游百病,配香囊,備牲醴。然而我們班有些同學在外求學,離家比較遠不方便回家,所以我們團支部決定端午節聚餐:、、專業所有沒有回家的同學一起在校外"、、、"聚餐慶祝端午節,希望他們不覺得孤獨,感受節日的氣息。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些傳統節日里,最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親和力。在端午節這一天,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裡,涌動著共同的情感和期盼,這是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我們大家一起享受這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同時希望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大家交流感情,輕松地生活,開心的過節。
在端午節這天,我們沒有回家的班委,早早的預定座位,學委負責買粽子,團委請大家喝飲料。大家歡慶過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們負責聯系同學們通知他們聚餐的時間,地點。有些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我們班委跟她做工作,終於他們答應來參加聚餐;有些男生特意在聚餐之前跟我們說要喝酒,我們定了一箱啤酒給男生,女生喝飲料,同學們的建議我們採納,只希望所有同學在這喜慶的節日能過得開心。
同學們都在下午5:30到達、、、、,我們採取AA制的形式,大家一起點菜,每個人都點自己喜歡吃的菜。我們開始舉杯慶祝,同學們都相互祝福:端午節快樂!我們吃粽子,享受節日氣息,讓我們在遠離家鄉得異地也有在家過端午的感覺,加深了我們對班集體的感情。同學們分別講述自己地區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的講述,我們聚餐的同學來自:陝西,山西,新疆,湖南,江蘇,廣東等地區,這些地區的端午節有一些差別但是端午節總的習俗還是沒變,如吃粽子,賽龍船等。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在吃飯期間,同學們彼此敬酒,交流,談笑,暢所欲言,氣氛活躍,每個人臉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同學們也提出了班上存在的問題和自己對班級的意見、期望,讓我們感觸很深。這次的團組織生活,加深了同學們對班級的同學之間的感情,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彼此。
這次聚餐,十分有意義。 我們通過感受傳統節日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能夠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這對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 我們作為中華兒女體會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們大家聚會之後都覺得以後應該多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感受祖國的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處。
6. 端午節義工敬老院獻愛心的活動主題應該怎樣寫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7. 適合端午節朗誦去敬老院的詩歌!!急!!!
我自豪地告訴大家,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
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是沙漠中的內一泓泉;
是久容旱時的一場甘霖。
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
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
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
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
才能遠離孤獨,
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
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
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
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觀念,
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
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8. 2020端午節可以挨醫院探病人嗎
可以,病人進醫院是不選擇日子的,如果選擇日了就會使病人的病情加重。去醫院探望病人也是不分日子的,不是親戚就是朋友,端午節是節假日,有時間去看望病人是沒有一點忌諱的,
9. 端午節去敬老院的標語
祝天下的老人家端午節愉快
10. 幼兒園端午節走進敬老院活動有那些方式
幼兒園,還是給老人剪福字 包餃子 比較合適 如果有一定財力,可以選擇給老人送溫暖,比如小能伴老人專用平板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