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關愛老年人

關愛老年人

發布時間:2020-11-28 04:09:23

⑴ 怎樣關愛老年人

關愛老人是一個大課題,首先要做到孝順,其次是關心老人的心情,讓老人保持愉快的心情比什麼都好,心情好飯量就好,睡眠就好,得病也少,就會健康長壽,如果再加上可口的飲食,就算做到子女對老人的關愛了。

⑵ 關愛老年人的語言

答:關愛老年人的語言
1、養育之恩,真金難酬。極盡孝心,難於相報。
2、關愛老人,從我做起。
3、孝敬老人,孝順父母,引領社會風俗道德。
4、把溫暖送給父母,讓情愛陪伴老人。
5、迎接老齡社會挑戰,創建多元養老體制。
6、老人要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保持年德俱馨、頤養天年。
7、老人善待兒女,兒女報孝老人。共築家庭和諧,安享天倫之樂。
8、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一項重大國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9、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應引起社會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
10、贍養老年人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
11、孝敬父母,為「仁」之本,做人之本。
12、國家昌榮,生活質量提高,共享太平盛世,是老人的最大榮幸。
13、父恩母愛千秋難忘,尊老敬老萬代流芳。
14、花開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5、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愛老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16、老齡智力寶庫星火閃耀,老年科技人才余熱生輝。
17、關心一下為我們奮鬥了一輩子的人吧!
18、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諧社會孝當先。
19、老人亦應關心國家大事,開闊視野,跟上新形勢,做到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為。
20、我們黨的宗旨和人本理念,本質上體現了對老人的敬重和關愛。

⑶ 老年人的關愛老人

2009年開始,我國迎來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齡老人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趨勢日益突出。截止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一億六千萬人,占總人口的12%,也就是說全國人口將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
隨著老齡化的加重,中國老年人的比重越來越大,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13.7%。
截至2011年第底,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統計,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1.9億,占總人口的14%。2013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億,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養老問題
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國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但平均下來,每50個老人擁有不到一張床。
養老護理員更是短缺,且專業化程度低。我國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約有3300萬,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備養老護理員,需要1000多萬名,而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養老服務機構和護理人員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矛盾。
養老是一門科學,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民辦養老事業發展緩慢,服務方式單一,缺乏特色,難以滿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很多老人都是被哄騙到養老院的,有人說帶老人來串親戚,有人說帶老人來看病,等送到了養老院安頓下,孩子們立刻消失,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只能認命。有的老人糊塗,甚至住了大半年,還不知道住的是養老院 。
空巢家庭
民政部的數據表明,至2012年10月,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單身。預計到「十二五」期末,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無人照顧,情感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包含精神贍養訴求的案件明顯上升,約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視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精神贍養問題成了老齡化問題的新挑戰,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經濟上具備自我養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如何給予老年人更多精神關懷,已經成為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
醫療保障體制不健全
衛生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近半數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個多發病的群體。然而,我國老年醫療服務的制度、理念、體系均明顯滯後。
大多數老年人患有多種疾病,但醫院分科細,流程繁雜,缺乏針對老年人的特色醫療服務。
如何安寧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也是眾多老人的憂心事。在國外有相當規模的臨終關懷事業,在我國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30年了,全國仍然僅有100多家相應機構。
經過30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1、城鄉、區域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醫療資源分布向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集中,特別是醫療衛生技術人才明顯集中在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衛生院很難留住人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落後,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2、葯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價格過高。患者經常被多用葯、用貴葯,甚至虛報葯價。
3、醫療保障體系與醫療公平不相適應。現有醫療保障覆蓋率低,全國只有享受國家公費醫療保障的少數人得到了較實在的醫療保障,其他均處於一種較為脆弱的醫療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費比例逐年攀升,個人負擔加重,醫療公平明顯不足。 應對急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有許多養老服務的短板亟須彌補。
我國養老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無論是針對孤寡、殘疾等困難群體老人的公共服務還是針對空巢老人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都取得明顯進展。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公辦養老機構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條件不斷改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與快速發展的老齡化相比,我國養老事業發展與實際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偏低的養老金讓低收入者心裡沒底,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想進養老院要排隊等十來年。公辦養老院反映投入低、發展陷入困境,民營養老機構貸不到款、生存艱難,公共服務和社會養老多元補充的養老格局尚未建立。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而根據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最新數據,未來2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將以平均每年1000萬的數量快速增長,到2050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可以預見,我國養老事業面臨的挑戰將持續加大,養老服務需求將進入「井噴期」。能否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考驗著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智慧。
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加快養老服務工作,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付出更多的熱情和精力。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多停留在解決老人看管和衣食溫飽的初級水平,面對空巢老人不斷增多、老年人缺乏心理關愛的現實,如何針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更有待於深入探索。
人都會慢慢變老,敬老愛老就是關愛每一個人。養老不是單向付出,而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希望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破解養老難題。

⑷ 關於關愛老人的作文

老人,在許多人的眼裡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成為了負擔。在他們眼裡老人是曾經盛開的花朵,現在已經凋零,曾經茂盛的大樹,現在已經落葉。可老人是不會凋零,不會落葉的!他們雖然老了,卻還為社會做著無私的貢獻。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一對老夫婦,家裡很窮,膝下無兒無女。兩個人都在一家飯店打工,每天從7點干到20點,工錢加到一起不過25元錢,日子雖然清苦,卻也怡然自得,還樂於助人。然而,一個偶然的事情改變了他們的一切。一天,夫婦二人在上班的路上,在小溪里看到了一個竹籃,竹籃里竟然是一個可愛的小嬰兒。夫婦二人知道這個孩子一定是被狠心的爹娘拋棄的,看著這個孩子夫婦二人不知所措。如果撫養這個孩子將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貧窮,而他們卻不忍看到這個無辜的孩子凍死或餓死在這里,他們的心裡矛盾極了,最終慈悲心戰勝了自己。他們抱起了孩子決定撫養她。在夫婦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夫婦二人為了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獻過血,延長了工作時間,省吃儉用……為孩子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許多年後,丈夫瘦弱多了,白發蒼蒼。妻子因為過渡的勞累營養不良身患重病。臨死之前妻子問丈夫:「你後悔我們做得這件事嗎?」「不後悔!因為我們過得幸福!」丈夫堅定的回答,聽完丈夫的話妻子的臉上露出一片燦爛的笑容便與世長辭了,多麼好的老人呀!她的一生艱辛、平凡,卻是偉大的。 孩子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才。神州大地有多少這樣可敬可愛的老人,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正是有了這些平凡的老人,世界才變得生機盎然。 來自:作文大全 啊,老人!你們年輕時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們老了卻還在盡你們的最大努力來支持、幫助、呵護我們。啊,老人!你們好像春天的和風一樣溫暖,夏天的陽光一樣燦爛,秋天的楓葉一樣火紅,冬天的雪花一樣純潔。老人!永不熄滅的火焰!
來源於互聯網和會員投稿

⑸ 關愛老人的句子

1、我們的明天就是老人的今天,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2、我們不但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我們還要多些和老人談天,老人遇到寂寞和傷心的時候,我們要去安慰他、支持他。

3、人的孝心不會與生俱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要從孩子抓起、對孩子培養愛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外,更需學校加強培養教育,把孝心作為孩子的德育必修課,使年輕人增加了對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讓新時期的「孝德"廣為傳播,在全社會營造起濃濃的尊老、孝老、愛老、助老的輿論氛圍,使每個家庭幸福美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4、老人是個寶,你可曾知道?老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是一件寶貴的財富,我們得要好好地珍惜。

5、老人們為了下一代的幸福,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為後人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6、老人,在許多人的眼裡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成為了負擔、在他們眼裡老人是曾經盛開的花朵,現在已經凋零,曾經茂盛的大樹,現在已經落葉、可老人是不會凋零,不會落葉的!他們雖然老了,卻還為社會做著無私的貢獻。

⑹ 為什麼要關愛老年人

人都有老的一天,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變成美好人間!

⑺ 如何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退休人口的數量增加,老年人在社會中所佔的比例也逐漸增大。據調查,北京市2010年6000件民事糾紛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佔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贍養」糾紛。上海市子女與老人不交談的佔23%,較少交談的佔41%,而經常交談的僅佔36%。在此環境之下,老年人的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關愛老人心理健康的社會呼求由此產生。良好的心態有益於健康,而不良心理則可導致心理精神障礙,進一步影響到軀體而有害於健康。作為敬老志願者組織究竟應該如何去關愛老人?如何從關注老人的溫飽、日常照料護理到精神慰藉和心理關愛? 一、要具備老年心理的專業知識 老年人由於生理上的衰老變化和外界環境的改變,在思想上、情緒上、生活習慣上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適應,而程度不同地產生種種心理變化。其表現為: 1. 失落感 許多因素會使老人產生失落感,如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改變,經濟收入的降低,多病、喪偶等等。這時往往出現兩種情緒:①沉默寡言、憂愁思慮、悶悶不樂;②急躁易怒。性格開朗和興趣廣泛的老人,較容易通過心理調整而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重新發現自我,因而能克服失落感;性格內向孤僻,興趣狹窄、不善交往的老人則較難克服失落感。老年人的心理習慣之一是喜愛回憶往事,過去生活比較幸福、事業有成而對社會貢獻較多的老人,常常能從回憶往事中得到滿足和自尊,因而減輕失落感,而生活坎坷、事業無成的老人,則難以從回憶中得到滿足。社區、家庭、親友若能體察老人心理的影響因素,有的放矢地幫助老人調整心理狀態,往往能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失落感,使老人盡快適應賦閑後的生活。 2.孤獨感 家庭的小型化、子女與老人的分居、有的老人因體質不佳或性格內向而不愛與人交往,因而產生孤獨感。子女在身邊,若不能體貼老人,甚至關系不佳,不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反而會使之加重。喪偶老人的孤獨感更為突出,體能衰退和生病也會加重老人孤獨無助的感受。因此,與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經常看望、問候老人,與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細地體貼老人。讓年幼的孫輩與老人共處和接近,常能給老人帶來較大的生活樂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獨感。 3.隔絕感 賦閑老人與社會和工作單位聯系減少,社會交往與信息減少,更由於視力、聽力下降而影響感知能力,常會使老人產生隔絕感。往往表現為對外界變化漠不關心,對人冷漠等等。老人的經歷與年輕一代有很大不同,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往往與年輕一代有差距。而老人又常因堅信自己的經驗而固執己見,因此而造成「代溝」,更加重老人的隔絕感。子女和年輕人應多與老人交流和溝通,在傾聽老人講話時要特別耐心。這不僅使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於消除隔絕感,而且老人的經驗也並非絕對過時無用,耐心傾聽,往往也能使年輕一代得到教益與啟迪。另外,為老人提供讀報閱覽、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便利條件也十分必要,這能有效地減輕老人的隔絕感。 4.對衰老和疾病的憂慮和恐懼感 老人因體能衰退而表現出對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體不適或罹患疾病便會惴惴不安,加上行動不便、就醫困難,更會加重憂慮,擔心病情發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還會產生瀕死的恐懼感。有的老年病人擔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寡言少語、憂慮。因此,對於患病老人除了關愛體貼之外,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對康復十分有利。 二、在社區深入開展心理輔導 志願者組織應組織志願者為精神寂寞、特別是有心理疾患的老人提供心理關懷志願服務。與街道、居委會共同建立專業的心理疏導機構,讓具有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的社工,志願者為社區的老年人做專業的心理疏導。在社區為老人構建「心理教育輔導平台」,「心理訴求減壓平台」等一系列心理教育、心理危機救助體系。通過電話問候,上門慰問,網上聊天等形式,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徵及心理需求開展心理咨詢服務,緩解老年人的心理「空巢」。幫助老人解開心結、快樂生活。同時,要鼓勵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擺脫孤獨寂寞,保持樂觀健康的生活狀態。社區志願者要不定期的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老人開展精神關愛服務,經常陪老人聊天交流,給老人讀書、讀報,使他們「巢空心不空」。 三、在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健身活動 依託社區老年人活動室、老年健身活動設施,組織老人開展體育、文化娛樂等群體活動。使老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同時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適當的娛樂活動,組織、培養老人的興趣和愛好。如唱歌、跳舞,棋類,橋牌,聽音樂,繪畫、書法、詩詞等藝術愛好。打太極拳、練氣功,門球比賽,健身活動,聯歡會,旅遊觀光,種花,釣魚,編織等等。鼓勵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貢獻余熱。強化老年人智力素質,鼓勵老年人勤於學習。 四、掌握與老人溝通的技巧方法 談話作為與老人溝通的主要方法與一般交談有很大不同。對於老年人在溝通時除了一般的要求和技巧外,需要對老人的社會、家庭、個人等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與老人直接溝通是獲得有價值信息的主要途徑,交談是溝通的主要手段。好的交談效果取決於雙方能否建立可以信賴的相互關系。老人不可能在對方輕視和嘲笑的態度下如實反映個人的情況,特別是老人們都曾經有過美好的引以為榮的過去,仍希望受到尊重和承認。因此,與老人進行溝通的首要條件就是尊敬。不論老人目前社會、經濟、家庭地位和狀況如何,都應從人道主義和平等的立場,像對待自己家中的老人那樣,表現出足夠的尊敬和耐心,誠懇地聽老人訴說,老人產生信賴才能如實反映個人情況,才可能獲取對老人護理有價值的資料。 五、普及老年健康教育 老年期是意外挫折和疾病的高發期,容易產生心理危機,需要老人有比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態,才能承受意外事件的打擊,提高生存能力。對老年人進行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是解決老年人精神衛生問題的有效手段,讓他們懂得一些維護身心健康的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防範能力,主動解除心理壓力,轉變不良情緒,就能預防和減少老年性身心疾病的發生。 健康心理是指人具有正常、完美的精神狀態,如對周圍環境和客觀事物抱有積極的態度,能夠正確分析和順應事物和環境的變化,保持愉快的情緒。只有保持健康心理,才能充分發揮和調整機體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提高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能力和效率,使整個機體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的定義一樣:「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美無缺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痛苦」。這個定義對於老人同樣適用,人們只有保持軀體的、精神的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正常狀態和良好平衡,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六、社會關懷 老年人是一個衰弱的社會群體,全社會有責任加以保護。政府及社會團體應建立一些為老年人服務的機構和各種福利設施,如老年精神衛生中心,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大學等,解決老人的生活困難,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他們享受集體生活的歡樂,驅除老年的孤寂。對喪偶的老人,子女要理解並支持他們正當的心理需求,鼓勵他們再婚。這是補償喪偶後的孤獨、失落感的重要途徑。 衰老雖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人類可以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延緩衰老。世界衛生組織經充分研究後指出:人的健康長壽60%取決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古往今來,國內國外,長壽老人很多。著名畫家畢家索活到86歲;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活到93歲;首先提出油脂烷化理論的德國科學家柴費洛爾活到103歲;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教授一生多經磨難,但老人活到101歲。盡管壽星們的生活年代、生活方式和條件不同,但他們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點,如心理穩定、通達順變、樂觀、心胸坦盪、善於適應環境和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見,長壽與健康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是我們志願者組織每一名志願者不懈的追求,這個工作目標對於確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作者:陳萍、王燕

⑻ 有關關愛老人的作文600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對老人應該是關愛,應該是尊敬,應該是盡孝。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敬老院,有人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我個人並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敬老院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有很多子女不願意照顧自己的父母所以寧可花錢將父母送到敬老院讓別人照顧呢?或許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一個老人也許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他更需要一個幸福的晚年。
去年過年我回家的時候,發現爺爺的時間變得空虛了,變得空閑了,我想他老了,他的時間比我的要慢許多使他變得啰嗦了。他看見我時,總想找我說說話,開始我很樂意,但後來我便不耐煩了,爺爺的話似乎說不完,他的話有時還讓我聽不懂,他喜歡和我聊家常,說一些我早已聽得耳朵發炎的話。當時,我找了個借口走開了,離開時我竟然心裡暗暗自喜,現在,我後悔了,這樣的一個老人與他最疼愛的孫女的聊天就這樣結束了,那時,爺爺是悲傷還是失望呢,我不敢想因為我傷害了他,傷害了一個老人的心,一種莫名的罪惡感在心頭燃燒。
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子女不願贍養你,你的後代也嫌棄你,你每天都是一個人面對空盪盪的房子,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孩子都很忙,他們為了工作可以幾年不回家看望你,可以幾個月不打電話給你,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每天和一群老人在一起享受陽光的活力,你的子女對你很孝順,你會怎麼想?關愛老人,善待老人,他們的今天也許就會是你的明天。

⑼ 關愛,陪伴身邊的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專傳統美德。為弘屬揚中華民族這一優良傳統,進一步倡導上下尊老、敬老、愛老的和諧氛圍,燕知語言藝術培訓攜手子曰創意美術培訓共同舉辦「弘揚中華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為主題、走進江北區南橋寺德仁失能老人養護中心探訪、慰問老人公益活動,此次活動共有60餘名師生參與,得到了江北區石馬河街道、江北青少年宮、X-MAN勇敢少年公益組織及相關媒體的大力支持與關注

⑽ 關愛老人的經典句子6行以上

1、老人是個寶,他們在長期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回,這些答知識和經驗,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是一件寶貴的財富,我們得要好好地珍惜。

2、人的孝心不會與生俱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要從孩子抓起。對孩子培養愛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外,更需學校加強培養教育,把孝心作為孩子的德育必修課,使年輕人增加了對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

3、這兩個肩膀挺怪,人非常老邁了,肩膀卻依然很強健,脖子也依然很壯實,而且當老人睡著了,腦袋向前耷拉著的時候,皺紋也不大明顯了。

4、當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前說: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生過。

5、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

6、敬重老人,孝順父母,是個人素養、文明高尚、社會公德的重要體現。

7、老人善待兒女,兒女報孝老人。共築家庭和-諧,安享天倫之樂。

8、老人要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保持年德俱馨、頤養天年。

9、尊老敬老愛老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閱讀全文

與關愛老年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6每月交多少錢 瀏覽:591
黃岡哪個地方有養老院 瀏覽:412
安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456
高考體檢檢查有紋身怎麼辦 瀏覽:476
孝順的感人 瀏覽:379
哪裡有養生葯貼 瀏覽:187
聘請退休人員用交社保嗎 瀏覽:502
廈門60歲以上 瀏覽:408
遼陽逸和居老年公寓離哪近 瀏覽:104
父母的親屬卡遺失怎麼補辦 瀏覽:989
60歲可以貸款 瀏覽:213
戴耳麥體檢能檢查出什麼 瀏覽:866
大嫂不養老人怎麼分房產 瀏覽:577
佛教重陽節慰問 瀏覽:262
紹興市新昌縣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926
滄州城鄉養老保險2020年怎麼交 瀏覽:726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怎麼辦 瀏覽:407
阿里巴巴養老保險怎麼領退休金 瀏覽:90
怎麼查詢城鄉養老保險繳費信息 瀏覽:451
給父母的法定贍養費是多少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