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中老年人搖頭

中老年人搖頭

發布時間:2021-02-16 00:08:05

⑴ 老人總是搖頭怎麼回事

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形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回也是最常答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歲以前少見,其發病率、患病率都隨年齡而增加,患病後,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多數病人發病後即為雙手震顫,也有單手震顫,手部震顫,影響精細動作、書寫和餐飲。其次為頭部震顫,表現為細小的點頭或搖頭動作,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頭搖,而無手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狀。本病起病後緩慢進展,症狀逐年加重,嚴重時可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會交往、書寫等帶來諸多不便。但對身體健康無危害,屬於病理性良性震顫,一般不出現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如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個別合並帕金森氏病例外。
人體的小腦的功能主要是協調運動功能。

老年人搖頭是什麼原因,怎麼預防

意思不一定,,主要看他心裡想什麼,,搖頭有失望,否定等意思,但主要看他心裡所想

⑶ 中老年人出現間歇性的搖頭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患上中老年人容易得的帕金森綜合症,因為處於初期,所以不太明顯。老人家無意識的搖頭,就是初期症狀。建議你盡快帶老人家去醫院檢查。僅供參考~~

⑷ 中老年人頭搖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個特發性震顫內家族未發現跨代現象,性別容分布平衡,一般認為這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65~70歲前完全外顯,也有報道不完全外顯和散發病例,散發者和有遺傳者臨床特徵完全一致,通常認為是同一疾病,但目前尚未確定相關基因異常。特發性震顫發病年齡的雙峰特徵提示可能存在兩個不同的異常基因。家族性震顫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早,提示早發的特發性震顫更強烈地受遺傳易感性的影響,遺傳易感性能明顯影響臨床亞型特徵。

⑸ 人到中年老是搖頭是什麼原因

一、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真正的危害,在於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嚴重的會導致尿毒症)等致死,致殘事故。血壓過高,會促使脂質在動脈壁沉積,降低血管彈性和容量。腦部的血管病變,會發生腦梗塞,腦出血,即腦中風;心臟的冠狀動脈因為脂質沉積形成冠心病,導致心肌梗死;而過高的血壓使心臟負擔過重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導致心源性猝死。 2005年,全世界死於心臟病的人達到1700萬,佔世界總死亡人數約40%,心腦血管病也已成為我國致死,致殘的首要疾病。而高血壓正是導致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動脈粥樣硬化等破壞心、腦、腎器官的「無形殺手」。 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達1.6億人,每年新增病例150萬人,全民性的高血壓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二、什麼是高血壓? 連續3天(不是同一天)測定血壓,正常人的理想血壓值是收縮壓120毫米汞柱,舒張壓是80毫米汞柱。若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怎樣測血壓呢?固定在同一時間,同一手臂測定血壓並做好記錄。三、什麼是偶測血壓? 被測者在沒有任何准備的情況下測得到血壓稱為偶測血壓。如門診體檢或普查所得的血壓。 偶測血壓臨床上應用廣泛,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和缺點,單次偶測血壓不能代表真實的血壓值,也不能說明病情的好壞或降壓治療的療效。解決偶測血壓波動大的問題,可採用以下三種方法:1、被測者必須在充分休息的條件下,有醫護人員在不同的時間,多次反復測量血壓值,這種才能准確地反映血壓的真實情況;2、有資料表明部分被測者存在醫護人員所測得的血壓值,始終高於病人家屬或病人自己所測的血壓值的情況,即白大衣現象,這時可由病人家屬或病人自己測量血壓;3、使用全自動血壓記錄儀監測血壓。四、怎樣識別血壓值?級別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理想血壓≤120≤80正常血壓≤130≤85正常高值(臨界)130——13985——891級高血壓(輕度)140——15990——992級高血壓(中度)160——179100——1093級高血壓(重度)≥180≥110五、高血壓如何分類 收縮壓或者舒張壓任意一項達到表中某一級別規定的血壓值范圍,即可確認為這一級別的高血壓。六、目前高血壓的治療現狀現代醫學認為,人一旦確診高血壓病需要終身服葯,終身服葯會對胃腸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有利尿作用的降壓葯可以造成低血鉀、血尿酸升高,所以,患有,痛風的病人就不能服用,如「心得安」等這些倍它受體阻斷葯;有哮喘的人就不能吃。而且這些葯過量服用還有可能造成血臟傳導阻滯,以及血脂、血糖的不正常;如「硝苯地平」等鈣離子抬抗劑可以造成腳部浮腫,面部發紅,心跳加快等症狀;常用的「卡托普利」這類葯有20%的人服用以後出現乾咳。還有很多降壓葯如「利血平」(北京降壓0)除了可以造成胃潰瘍以外,還可以造成性功能減退。「復方羅布麻片」(呱乙定),有些利尿劑和倍它受體阻斷葯都有造成性功能減退甚至陽痿的可能。有些葯如「螺內脂」長期服用除了造成男性功能減退以外,還可以使女子發生月經不調、閉經,甚至停止排卵。 還有很多高血壓患者晚期會出現葯物性脂肪肝、尿毒症等,另一方面,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葯物主要以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容量為主,根本就沒有考慮人體重要臟腑,大腦、四肢末梢等的供血供氧,所以很多高血壓患者仍然會頭痛頭暈、四肢冰涼。另外,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如果長期使用擴張血管的葯物,對本已脆弱不堪的血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出血的危險。七、正確認識高血壓 高血壓是常見的血管疾病,可導致心、腦、腎和血管多種病變,包括心衰、心肌梗死、中風、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與健康的並發症,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死於愚昧。八、正確防治高血壓 控制高血壓,一般人想得很簡單,一天一片葯就行了,可事實並非如此。西葯服用時間長了會出現抗葯性,越吃越多,對心、肝、腎等靶器官有損害,如動脈硬化、腦中風、冠心病、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症。因此,治療高血壓不但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葯物,除了西葯,可以考慮選擇中葯外用、內病外治、免除內臟腑對葯物的攝入。九、為什麼西醫對高血壓終身不能治癒? 西醫採用強制降壓的方法,只能單純降壓,而不能有效地調節血壓,改善血液循環,修復已損壞的臟腑器官,沒有從根本上去調理,所以不能根治。十、什麼是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腦病是指血壓突然急劇升高而引起的一種急性——過程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中老年人,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應該提高警惕,加以重視。 該病的臨床表現是嚴重的頭疼,嘔吐、抽搐、視物不清、眼底水腫和意識障礙等,且不出現後遺症。 血壓過高為什麼會引起病?中老年人應該明白的醫學常識是正常情況下,當血壓升高時腦血管擴張,依靠這種自動調節過程來保持腦血流相對穩定。但就高血壓腦病的患者而言,由於動脈壓突然顯著升高,引起腦血管過度調節反映,表現為小動脈痙體滲出到細胞外間隙,產生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 由毛細血管管壁破裂可引起的斑點狀出血,腦小血管痙攣也可引起缺血性微梗塞,腦的斑點性出血和缺血性梗塞,可加重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 高血壓腦病是發於高血壓過程的一種嚴重的並發症,一旦發生應盡快採取緊急降壓措施,病情可望好轉。否則,可因顱內壓升高,造成不可逆轉的腦損害或發生腦癌而導致死亡。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應馬上就醫。十一、高血壓患者的五忌1、忌激動:醫學研究證明,一切憂慮、悲傷、煩惱、焦急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緊張和疲勞,皆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管中兒茶酚胺等活性物質增加,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引起腦出血,故老年高血壓病人應注意控制情緒,做到性情開朗,情緒穩定,避免大喜與盛怒。2、忌疲勞:過度疲勞可使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加重,而老年高血壓病人,一般體質較差,抗病能力弱,故應科學地安排生活,做到有勞有逸,勞逸結合,防止因文娛活動、家務勞動或外出旅遊等過度勞累而加重病情。3、忌過飽:老年人消化機能減退,飲食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發生急性胰腺炎和胃腸炎等疾病,同時吃得過飽會使膈肌位置上移,影響心肺的正常活動,加之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心腦供血相對減少,而容易誘發腦中風。4、忌貪杯:過量飲酒,特別是飲烈酒,會使血壓升高。另外,老年人的肝臟解毒力較差,也易引起肝硬化及血肌疾患,胃黏膜痿縮,胃腸道炎症和出血,故不可貪杯暴飲。5、忌便秘:大便秘結,大便時要憋氣使勁,這樣血壓就會急劇升高,松勁時血壓又迅速下降,特別是以蹲的姿勢大便,更容易出現這種大幅度變化,以致在大便時引起腦出現和心肌梗死等,故平時應保持大便通暢。另外,高血壓患者也不要急於將血壓快速降低。人體的動脈血壓是使血液流向各組織器官的動力,對保障各組織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義。但若血壓驟降,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供血不足,尤其是腦、心、腎等主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發生機能障礙,甚至造成嚴重後果。如腦組織供血不足,就會引起頭暈和昏迷,這種稱為缺血性腦損害。若心肌供血不足,就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損傷,嚴重者可引起心肌梗死。 十二、中醫錢氏葯液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做到不反彈 彭祖醫學秘笈記載,人到中年,隨年齡的增高,腎功能逐漸衰退及機體代謝功能紊亂。腎為水,心為火,腎水不足,必導致肝火陽亢,肝風內動,氣推不動血,則血壓升高,又因不良生活方式,吸煙、喝酒、疲勞、精神緊張,使其血壓升高。 錢氏葯液治療高血壓有較大的優勢,體現了「降壓與實現機體平衡及鞏固療效三者同時兼顧」的防冶方法,從而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在這里,彭祖集團提出治療高血壓新概念「綠色降壓」就是大力提倡推行中醫防治方法,內病外治,避免西葯治療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後果,更重要的是阻止心血管疾患帶來的致死性和致殘性後果的出現。注重對心、腦、腎和血管的保護。 三千多年前,中華長壽養生始祖---彭祖錢氏鏗,夏商時發明了長壽養生四大秘術---導引行氣術調攝療養術、膳食術、房中術。彭祖精通醫術,內病外治堪稱一絕,運用經絡療法,根除高血壓,彭祖發明的長壽養生文化秘笈和醫術秘笈,歷代單傳,現三十四世秘笈傳人,錢榮剛,字龍。將醫術秘笈公為天為,造福人類,療沐地球時。。。。。。 1、錢氏秘方是採用多種天然名貴中葯,經過傳統的煎熬方式,確保葯性,成為中葯外用的特效降壓葯液,幾十年臨床證明,療效顯著,不反彈。2、浸泡雙足:葯液蒸汽進入毛孔,打通足陽十二經絡,溶血栓,去淤積,凈化血液,降低血脂,軟化血管,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調節心率,激通心俞,風池二穴,達到以經絡降壓,徹底根除。3、葯敷手心:敷於手心葯物,氣味進入毛孔,打通手陽十二經絡,終止病變,步入根本治療,穩定血壓,不反彈。4、一般純高血壓治療時間:8-15天。綜合症高血壓治療時間:15-20天5、治癒後,如五年內反彈,免費治療6、調理費人民幣3萬元正。十三、冬季高血壓患者小心防患中風 高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而冬天又是中風高發季節,由於冬天氣候寒冷,血液循環不良,血管容易堵塞,因此高血壓患者極易發生中風,切實注意血壓變化,充分掌握血壓狀況,以避免血壓升高,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十四、高血壓患者應該注意事項1、長期服用降壓葯,對患者自身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要重視對心、腦、腎等高血壓並發症的控制和預防;2、在葯物治療的同時,別放鬆非葯物治療;a、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適當運動等;b、保持心情樂觀愉快,避免過度的喜怒哀樂和激動;3應選擇中醫治療方法,走出簡單降壓的誤區。十五、通過經絡治療高血壓 中葯通過傳統工藝特製成葯液,利用葯液蒸汽沖激十二經絡,有效提高血液質量,加快血液的流動,改善微循環,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疼、目眩、耳鳴、煩躁、心悸、失眠、肌體麻木等症狀及心、腦、腎合並症,調理血壓正常。同時恢復人體臟腑陰陽平衡,全面逆轉高血壓發病機制,有效糾正心、腦、腎等器官的「缺血」現象,使血壓長期處於平衡正常不反彈的狀態。十六、合理膳食1、堅持低脂膳食,改變高脂肪飲食習慣;不暴飲食,少食油炸、薰,腌制食品;2、增加纖維膳食,清淡為主,防止營養過剩,切實做到「三低」(低鹽、低糖、低動物脂肪);3、減性食物可防止物質在血管上沉積,預防血管硬化,要常吃綠色蔬菜、瓜果、牛奶、豆類、栗子、杏仁、山芋、土豆、西紅柿、桔子等鹼性食品;4、常吃有鱗海類、紅葡萄、紅葡萄酒(每天1-2量)、芥菜、紅蘿卜、山楂、紫菜、海帶、草莓、菠蘿、菜椒、檸檬等具有活血化瘀(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品;5、多吃魚和魚油,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能夠預防動脈硬化;6、每天喝奶,牛奶中所含鈣質量適量吸收利用;7、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每日脂肪攝入量不應超過30克或占總量的15%以下;膽固醇攝入量,每日應該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十七、高血壓食療方1、醋花蛋:松花蛋又稱皮蛋、變蛋、鹼蛋、彩蛋、泥蛋等,其氨基酸是鮮鴨蛋含量的11倍,氨基酸種類多達20餘種。加醋拌食,有助於治療高血壓。2、葛根西洋菜蜜棗湯:葛根60克、西洋菜250克、蜜棗6個共煮湯,文火久煮,飲湯食菜。3、冰糖酸醋: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醋中融化,每餐飯後飲一湯匙。4、海帶草決明煎劑:海帶20克、草決明15克,水煎後吃海帶飲湯。5、山楂荷葉茶:山楂15克、荷葉12克,煎水代茶。6、雞湯:雞湯可幫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因為雞肉中所含的膠原蛋白有類似降血壓葯物ace(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作用。在雞肉中,雞爪含有4種膠原蛋白,次之是雞腿,再次之是雞胸肉。7、銀耳湯:將泡發的飲耳100克,洗凈去蒂;冬筍20克,洗凈切片,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熬湯,快熟時加入鹽、雞精、料酒、香油各適量,湯開後即可。十八、梳頭能降血壓高血壓患者經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疲勞等不適症狀。其實梳頭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和降壓方法。具體的操作過程是:將頭發散開,用一把較大的牛角梳子或用木梳,從頭部前額處開始向後梳,一直到達後腦勺處,梳理30次。然後從頭頂處開始,向兩側梳,一直達到耳後,兩側各梳30次。梳完之後,再做幾次深呼吸,有助於放鬆情緒,降低血壓。總之,高血壓是一種致殘率高達疾病,患者應該重視選擇既不吃葯又能根除的方法——彭祖經絡神奇降壓,不反彈。

⑹ 老人搖頭是怎麼回事

特發性震顫及中醫葯治療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形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歲以前少見,其發病率、患病率都隨年齡而增加,患病後,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多數病人發病後即為雙手震顫,也有單手震顫,手部震顫,影響精細動作、書寫和餐飲。其次為頭部震顫,表現為細小的點頭或搖頭動作,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頭搖,而無手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狀。本病起病後緩慢進展,症狀逐年加重,嚴重時可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會交往、書寫等帶來諸多不便。但對身體健康無危害,屬於病理性良性震顫,一般不出現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如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個別合並帕金森氏病例外。
人體的小腦的功能主要是協調運動功能。小腦的皮層負責運動的平衡,小腦內部的神經核尤其是齒狀核負責人體動作精細調節。小腦的彌散性損害導致平衡障礙和精細調節障礙,出現共濟失調和運動性震顫。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將致顫劑注入到預先毀損小腦齒狀核的動物腦中可誘發本病,據此推測其機理是致病基因破壞了齒狀核神經細胞,導致小腦對人體精細動作調節功能障礙的結果。而特發性震顫除了姿勢性震顫外,平衡功能不受影響,也提示只是小腦內部的神經核發生了病變。由於致病基因的破壞只針對齒狀核,所以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局限性疾病。
根據以上認識,目前西醫仍然只能採用對症治療措施,用心得安阻滯?受體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用各種鎮靜劑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葯物對症治療,可以暫時減輕症狀,但不能阻止本病持續進展,且有較多的副作用。因此,西醫對特發性震顫缺乏治本之策。
特發性震顫屬於一種遺傳性疾病,由致病基因所致,並有一定的發生發展的外部因素。在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之前,致病基因處於休眠狀態。一旦被激活,就會對小腦齒狀核的神經細胞產生破壞作用,而表現出姿勢性震顫的特徵性臨床表現。該病主要發生於中老年人,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加劇,顯然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根據中醫理論,中老年人五臟皆虧,尤以肝腎虧損為甚,從其表現來看,也是肝腎陰精虧損所致的虛風內動。治療應該滋腎水養肝木,使陰精虧損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糾正,震顫也自然會得以從根本上緩解。實際上,中葯滋腎養肝就是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避免其繼續破壞,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改善或消除震顫的目的。這正是中醫葯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機理之所在。
特發性震顫雖然沒有帕金森氏病病情復雜,但都是神經細胞的破壞,治療難度不相上下,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治療過程,才能阻止和逆轉病理過程。短期治療雖然也會產生一定效果,但沒有一年以上的連續治療,難以取得最大效果。特發性震顫治療的結果不一定是症狀完全消失,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治療後對病人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症狀顯著減輕,長期穩定也算比較理想的結果。可以說,震顫病症的治療都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和堅持不懈,凡是治療取得較好的穩定療效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

http://www.pajinsen.com.cn/tfxds/index.htm

⑺ 老年人無意識搖頭

一、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要注意是不是有阿爾茨海默(老年痴呆)的症狀了,看看是不是還有忘事、不識人、不會計算等現象,如果有,且持續了4個月以上,那就可以認定為了;
二、我們要時刻關注老人,對他們的這些反常現象要引起注意,做到早期發現、干預,不要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⑻ 老年人搖頭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療

病情分析: 你好,老年人的不自主的搖頭,最常見的原因是帕金森疾病,這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是需要及時治療的,否則會容易引起行走不穩,摔倒。治療上,這個疾病需要服用葯物,同時需要做做頭顱的CT檢查,看看有無腦梗塞,以及發病的程度,這個疾病葯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否則老年人摔倒後很容易引起骨折。祝健康

⑼ 老年人一直搖頭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患上中老年人容易得的帕金森綜合症,因為處於初期,所以不專太明顯。老人家無意識的屬搖頭,就是初期症狀。建議你盡快帶老人家去醫院檢查。
http://..com/question/65716891.html?si=3

⑽ 老人總搖頭是怎麼回事

特發性震顫及中醫葯治療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形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歲以前少見,其發病率、患病率都隨年齡而增加,患病後,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多數病人發病後即為雙手震顫,也有單手震顫,手部震顫,影響精細動作、書寫和餐飲。其次為頭部震顫,表現為細小的點頭或搖頭動作,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頭搖,而無手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狀。本病起病後緩慢進展,症狀逐年加重,嚴重時可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會交往、書寫等帶來諸多不便。但對身體健康無危害,屬於病理性良性震顫,一般不出現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如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個別合並帕金森氏病例外。
人體的小腦的功能主要是協調運動功能。小腦的皮層負責運動的平衡,小腦內部的神經核尤其是齒狀核負責人體動作精細調節。小腦的彌散性損害導致平衡障礙和精細調節障礙,出現共濟失調和運動性震顫。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將致顫劑注入到預先毀損小腦齒狀核的動物腦中可誘發本病,據此推測其機理是致病基因破壞了齒狀核神經細胞,導致小腦對人體精細動作調節功能障礙的結果。而特發性震顫除了姿勢性震顫外,平衡功能不受影響,也提示只是小腦內部的神經核發生了病變。由於致病基因的破壞只針對齒狀核,所以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局限性疾病。
根據以上認識,目前西醫仍然只能採用對症治療措施,用心得安阻滯?受體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用各種鎮靜劑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葯物對症治療,可以暫時減輕症狀,但不能阻止本病持續進展,且有較多的副作用。因此,西醫對特發性震顫缺乏治本之策。
特發性震顫屬於一種遺傳性疾病,由致病基因所致,並有一定的發生發展的外部因素。在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之前,致病基因處於休眠狀態。一旦被激活,就會對小腦齒狀核的神經細胞產生破壞作用,而表現出姿勢性震顫的特徵性臨床表現。該病主要發生於中老年人,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加劇,顯然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根據中醫理論,中老年人五臟皆虧,尤以肝腎虧損為甚,從其表現來看,也是肝腎陰精虧損所致的虛風內動。治療應該滋腎水養肝木,使陰精虧損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糾正,震顫也自然會得以從根本上緩解。實際上,中葯滋腎養肝就是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避免其繼續破壞,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改善或消除震顫的目的。這正是中醫葯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機理之所在。
特發性震顫雖然沒有帕金森氏病病情復雜,但都是神經細胞的破壞,治療難度不相上下,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治療過程,才能阻止和逆轉病理過程。短期治療雖然也會產生一定效果,但沒有一年以上的連續治療,難以取得最大效果。特發性震顫治療的結果不一定是症狀完全消失,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治療後對病人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症狀顯著減輕,長期穩定也算比較理想的結果。可以說,震顫病症的治療都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和堅持不懈,凡是治療取得較好的穩定療效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中老年人搖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地人在北京社保退休待遇 瀏覽:395
老工人老年痴呆可以辦殘疾證嗎 瀏覽:666
單位體檢女性都有哪些項目 瀏覽:594
在韓國養老院上班一個月掙多少錢 瀏覽:78
老年人的腳弓下塌是什麼原因 瀏覽:697
養老金中斷補交 瀏覽:237
鹿晗的父母干什麼的 瀏覽:694
南寧市敬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443
重陽節校長對退休教師發言稿 瀏覽:598
人老了養老能指望哪個部門 瀏覽:353
臨時工沒交社保怎麼退休 瀏覽:704
老人有病時如何孝順 瀏覽:54
沒父母的孩子是什麼性格 瀏覽:924
老年人夜間突然死亡 瀏覽:699
百度上講的養生保養有多少真實的 瀏覽:825
為什麼春節養老金不夠 瀏覽:297
孝順的作文高中 瀏覽:566
絕經期女人如何養生 瀏覽:595
退休人員開辦公司怎麼交社保 瀏覽:868
老年人打嗝吐奶怎麼辦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