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落枕

老年人落枕

發布時間:2020-11-28 03:00:11

老年人右邊頭痛轉為手臂痛是什麼原因

人一生中難免不發生落枕,落枕後自感痛苦,由於它可以「自愈」,很少有人去醫院就診,大部分病人是在家人或同事幫助下進行簡易處理,家庭護理顯得更為重要。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後突感頸部肌肉疼痛,尤以頭頸部轉動時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可反復「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復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復2~3遍。重復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濕油、雲香精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傷濕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鍾,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後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後溪、風池穴。一般可取懸鍾穴,位於足外洞上三寸,針4~5分,灸3~7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鍾。 (7)口服去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低,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10)落枕嚴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顯。 另外提供按摩治療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並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鍾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鍾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鍾。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鍾。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落枕〗 368.治落枕按摩法 本人由於睡姿不好或受冷風吹等,時有落枕發生,頸、肩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後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並、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腫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張海如 369;防治脖子痛的簡易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習慣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原因,如打字或計算機終端工作、經常進行長時間的閱讀或長時間打麻將牌。頸部肌肉長期受這些習慣的影響,會使頭部向前突出破壞正常的姿勢而引起脖子痛。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肩頸保健操,動作應輕柔,呼吸自然,每個動作可重復3至5次: ①先作緩慢的深呼吸,頭向左轉眼看左肩,再向右轉眼看右肩;然後使下巴前後伸縮以鬆弛頸肌。 ②兩肩向耳都聳起,挺直背脊,然後使兩肩盡可能地下垂。 ③兩肩分別作圓周活動,先抬肩向前轉動,再向後轉動。 ④坐著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後使頭從左至右再從右到左轉圈,深吸氣大聲呼氣,使頭頸部在緩慢的轉動中感到舒暢。如出現劈啪聲不必擔心,那隻是肌健或韌帶在伸展時擦過骨頭的聲音。 ⑤將頭偏向左肩,左手越過頭頂放在頭的右邊,另一隻手放在右肩上;然後非常輕柔地試將頭向左拉;再將頭偏向右肩,做同樣的動作。如果感到手的壓力過大,可以簡單地將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後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天池、啞門、天檸、肩中俞、肩井、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胛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張海如 369.防治脖子瘤的簡易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習慣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原因,如打字或計算機終端工作、經常進行長時間的閱讀或長時

⑵ 老年人適合用哪種枕頭

老年人的睡眠質量較差,身體的抵抗力也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影響,因此選擇一款舒適的枕頭很有必要。選購老年人的枕頭需要注重安全性和舒適度,枕頭的材質要環保,高度、軟硬度要適中,這樣才能促進睡眠,保證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兩個科學使用枕頭的方法:

  1. 平躺(仰睡)時,先用一個枕頭從整個頭部一直墊到脖子,不能墊到肩膀,否則易使頸椎受壓迫,也不能只有一半後腦睡在枕頭上,會使頸椎懸空;另一個小枕頭則墊在兩膝下方,使膝關節能夠處於輕度屈曲放鬆狀態;

  2. 側睡時,肩部的寬度會導致頭頸部懸空,枕頭高度要加高一倍,可將2個枕頭疊在一起使用,靠近床的腳伸直,另一腳彎曲睡,兩膝間再夾個小枕頭,可幫助腰部放鬆,這樣睡起來會感覺非常舒服。

⑶ 睡覺時頭朝哪個方向最好

睡姿與健康?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如何睡眠,應該從中醫傳統的理論中尋找合適自身的睡眠規律。
春夏秋冬各有規律。春夏應「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正常的人睡眠時間一般在8個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該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頭北腳南定位準確。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干擾。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使睡眠更加香甜。
睡覺姿勢張弛有度。身體睡如弓的姿勢效果最好,向右側卧負擔輕。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夠減小地心力對人體的作用力。由於人體心臟多在身體左側,向右側卧可以減輕心臟承受的壓力。
在成年人中有不少人會為睡覺發愁。最近一種觀點認為「擺得好才能睡得好」。
人類的脊椎是S形的,有的人由於日常生活中姿勢不正確,造成背部肌肉操勞過度,結果產生背痛或背部僵硬,在睡眠時不能使身體保持自然的S形,身體放鬆不下來,從而影響入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肩背部有了問題,在睡眠中想保持良好的鬆弛狀態非常困難。在一項調查中專家們發現,每5個失眠者中就有1個患有肩背病痛,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發生這類情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婦女。因此治理睡眠建議要從背部抓起。
其實並不難做,簡單說就是要「善待」背部,只要你平時注意不要老是弓著腰猴著背,不論是坐著、站著都要盡量把背伸直,減緩脊椎的老化就可以了。如果你還能堅持鍛煉,使脊椎周圍的肌肉保持韌度和彈性那就更好了。
做起來的確不難,但做到也的確不容易,關鍵是兩個字「堅持」。雖然睡覺的時間只約占人生的1/3,但1/3卻會大大影響你另外的2/3。專家說,高素質的睡眠應該經歷4至5輪的熟睡過程,讓身體有機會好好地新陳代謝,恢復體力,提高免疫能力。因此,6小時的熟睡,比起斷斷續續8小時的睡眠,效果會好得多。可別小看這「堅持」二字哦!
不少人睡眠醒來,覺得頭昏眼花,腰酸背痛,疲憊不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睡姿不當造成的。
仰卧是最常見的睡卧姿勢。中醫學稱這種睡眠姿勢為屍卧,採用這種睡姿,身體和下肢只能固定在伸直部位,不能達到全身休息的目的。在腹腔內壓力增高時,仰卧又容易使人產生胸悶、憋得慌的感覺。這樣仰卧著,還會自覺不自覺地把手放在胸前,使心肺受壓,容易做噩夢。
俯卧時,全身大部分重量壓在肋骨和腹部,使胸部和橫膈膜受壓,影響呼吸,加重心臟負荷。俯卧還會增加腰椎弧度,導致脊椎後方的小關節受壓。俯卧時,頸部向側面扭轉才能使頭歪向一邊,這樣又很容易造成頸肌受損。
左側卧時,雙腿微曲,雖有利於身體放鬆,有助消除疲勞,但心臟位於胸腔內左右兩肺之間而偏左,胃通向十二指腸、小腸通向大腸的出口都在左側,所以左側卧時不僅使心臟受到擠壓,而且胃腸受到壓迫,胃排空減慢。
中醫學認為:正確的睡覺姿勢應該是向右側卧,微曲雙腿。這樣,心臟處於高位,不受壓迫;肝臟處於低位,供血較好,有利新陳代謝;胃內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腸推進,可促進消化吸收。同時,全身處於放鬆狀態,呼吸勻和,心跳減慢,大腦、心、肺、胃腸、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氣供給。
當然,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說,大可不必過分拘泥自己的睡眠姿勢,因為一夜之間,人往往不能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睡到天明,絕大多數的人是在不斷變換著睡覺的姿勢,這樣更有利於解除疲勞。

⑷ 70幾歲的老年人落枕、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減輕疼痛

用擀麵杖順著經絡的方向擀一擀,很見效。

⑸ 怎麼用枕頭

枕頭可以說是決定我們睡眠質量的一個關鍵了,枕頭的高低和材質不僅對我們的睡眠質量有所影響,對我們的脊椎健康也有很大的作用。

枕頭的位置

枕頭,從名字上來看,我們都會覺得,枕頭枕的是頭,但實際上,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枕頭枕著的位置應該是我們的頸椎。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枕頭枕在頭部的時候,頸椎其實是懸空的。我們熟睡之後,負責保護頸椎的韌帶、肌肉群、關節也就隨之放鬆了,久而久之,頸椎的生理曲度就會消失甚至反向彎曲,從而引起相應的椎間關節錯位。如果刺激到了椎動脈和脊神經,甚至還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眩暈、頭痛、失眠等不適症狀。

枕頭高度有講究

大家都知道,枕頭的高度過高,會對我們的頸椎造成傷害。但實際上,枕頭過低也會對我們頸椎造成傷害。

睡低枕時,人的頸椎會處於過度後伸狀態,生理彎曲超過正常狀態,此時,人的上位椎體後傾,椎間盤纖維環後部受壓、前部牽拉,髓核前移,前縱韌帶緊張。因此,長期使用低枕睡眠會導致前縱韌帶疲勞,形成慢性損傷。而前縱韌帶的功能就在於防止脊椎過伸,一旦它形成慢性損傷,其護衛功能將大大降低,在一定誘因作用下還有可能會出現椎體前移錯位,加重頸椎病。

枕頭的合適高度

既然枕頭過高和過低都不行,那麼枕頭的合適高度究竟是多少呢?

不同的人,對於枕頭高度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頸椎病病人睡枕的適宜高度為8~9厘米,但具體的尺寸,還要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特徵,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比如說,肩寬體胖者的睡枕可略高一些,而瘦小的人的枕頭則可稍低些。

除此以外,睡眠習慣對於確認枕頭的高度也是有影響的。習慣仰睡的人,睡枕壓縮後的高度應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為宜;而習慣側睡的人,其睡枕壓縮後的高度應與自己的一側肩高度一致為宜

⑹ 老年人落枕怎麼辦

你好,這種情況建議你可以針灸理療一下。針灸、按摩、刮痧、拔罐,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注意不要長時間低頭工作,勤活動局部。

⑺ 長跑對身體有傷害么

你所謂的傷害 是任何體育鍛煉都存在的。如何吧這種危險降低或者解除呢?內
一定不要忽視健身前的容熱身運動與健身後的拉伸運動,其作用不亞於一次完美的健身,會讓你的健身事半功倍。切忌不要一健身,就開始大運動訓練,這樣做很容易導致肌肉拉傷,對關節傷害也是非常大的。
一、健身前一定要進行熱身運動,先預熱身體為之後能舉起更大的重量做准備,無論是什麼水平的健身愛好者熱身運動都是必須要做的,動作可以選擇跑步,單車,高抬腿動作。
熱身運動的作用主要3個:
1、預熱身體加快血液循環,使身體逐漸適應高強度健身訓練。
2、通過熱身運動,充分活動和預熱身體關節,防止受傷。
3、熱身運動提升身體狀態,使你能夠完成更大的重量和高強度的訓練。

二、健身後的拉伸動作對肌肉的恢復意義重大,肌肉經過大強度的訓練刺激後處於緊張狀態,這時做拉伸運動有助於放鬆肌肉,使血液迴流到目標肌肉,為其補充營養,緩解肌肉酸痛,加快其恢復過程。可以做8-10分鍾的拉伸運動祝你早日成功,如對您有用請【選為滿意回答】,給個【贊同】表示鼓勵。謝謝

⑻ 睡了很久但常常覺得越睡越累,怎解

你可能需要換枕頭了,來看看枕頭對睡眠的影響和重要性。

在人們日常生活,不一樣的人喜愛挑選不一樣的枕頭高度,每一個人對枕芯的規范度全是不一樣的,可是枕頭高度針對睡眠質量造成是有一定的危害的,如果我們平常挑選的枕芯不宜,或高或低常有將會會危害到睡眠,因而以便本人的身心健康,在挑選枕芯的情況下一定要考慮清晰。

枕頭高低對睡眠質量的危害是十分大的,人往往必須枕頭,挑選一個適合枕頭高度,可以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假如枕頭高度太高得話,立即會危害到頸椎骨生理彎曲,比較嚴重時還會繼續使韌帶拉傷,會促使疲憊,乃至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枕芯不可以太高或太低,挑選與自身的人體均衡重心點就行,一般選在睡眠時盡可能與錐體水平面齊平。假如枕芯太低,便會使身體太過往後仰,人就非常容易張口呼吸,出現口乾口渴、喉嚨疼的病症,有的人睡覺打呼嚕也是這樣子導致的。

此外,枕頭高度不宜,不但會危害到睡眠,還會繼續出現各種各樣不適感病症,尤其是枕芯過低時,會導致身體的血供不平衡,會促使鼻粘膜血腫發脹,情況嚴重立即對人體的呼吸,造成吸氣越來越不順暢,出現心慌氣短和室息等。

還有留意睡眠時在硬床和軟墊對高度,如果喜歡側睡或仰睡,就選擇相應高低對枕頭。建議大家都選擇合適的枕頭,可以睡的舒適,減少失眠。

⑼ 老年人術後為什麼會出現頸項強直,全身肌肉張力增強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其得名是因為一個名為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先描述了這些症狀,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目前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於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症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類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認其病因是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這里有一種叫黑質細胞的神經細胞,黑質細胞數量的逐漸減少、功能的逐步喪失,致使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減少,從而引起上述症狀。根據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結果認為帕金森氏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發病原因,可把震顫麻痹症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原發性震顫麻痹,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或者發病原因可能跟遺傳有關系,我們將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類叫做繼發性震顫麻痹,即因某種腦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錳、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類和丁醯酞苯類葯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鬱等葯物中毒等)、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腫瘤,等引起,我們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綜合征或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綜合征。
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並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狀:
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鍾,叫做「凍結發作」。
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鍾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
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痴呆的症狀。返回

帕金森氏病的診斷
一份有關中國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患帕金森氏病總人數已達172萬人,5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
1、帕金森氏病的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歲後發病,偶有20多歲發病者。起病多較隱襲,呈緩慢發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震顫(常為首發症狀)、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口、咽、齶肌運動障礙。
(2)輔助檢查: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顱腦CT可有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3)排除腦炎、腦血管病、中毒、外傷等引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並與癔症性、緊張性、老年性震顫相鑒別。
主要根據典型的症狀來做出診斷,有時鑒別困難要藉助輔助檢查。返回

2、鑒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綜合征和特發性震顫、良性震顫相鑒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征:
通常所說的昏睡性腦炎所致帕金森綜合症,已近70年未見報道,因此該腦炎所致腦炎後帕金森綜合症也隨之消失。近年報道病毒性腦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樣症狀,但本病有明顯感染症狀,可伴有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腦脊液可有細胞數輕~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減低等。病情緩解後其帕金森樣症狀隨之緩解,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2)肝豆狀核變性:
隱性遺傳性疾病、約1/3有家族史,青少年發病、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震顫、面具樣臉、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症狀。具有肝臟損害,角膜K-F環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徵性表現。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3)特發性震顫:
屬顯性遺傳病,表現為頭、下頜、 肢體不自主震顫,震顫頻率可高可低,高頻率者甚似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頻者甚似帕金森震顫。本病無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及姿勢反射障礙,並於飲酒後消失、心得安治療有效等可與原發性帕金森氏病鑒別。
(4)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發於中老年,臨床症狀可有肌強直、震顫等錐體外系症狀。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視障礙、肌強直以軀干為重、肢體肌肉受累輕而較好的保持了肢體的靈活性、頸部伸肌張力增高致頸項過伸與帕金森氏病頸項屈曲顯然不同,均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5)Shy_Drager綜合征:
臨床常有錐體外系症狀,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經症狀,如:暈厥、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礙,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無效等,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6)葯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征:
過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鬱葯物均可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因有明顯的服葯史、並於停葯後減輕可資鑒別。
(7)良性震顫:
指沒有腦器質性病變的生理性震顫(肉眼不易覺察)和功能性震顫。功能性震顫包括:1.生理性震顫加強(肉眼可見),多呈姿勢性震顫,與腎上腺素能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也見於某些內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2.可卡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葯物的副反應。癔病性震顫,多有心因性誘因,分散注意力可緩解震顫。3.其它:情緒緊張時和做精細動作時出現的震顫。良性震顫臨床上無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異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徵性表現。
帕金森氏病的常規治療
治療本病,首先應對本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它是一個長期性的疾病,一般說來它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要長期地進行這種斗爭,要長期地跟保健,和長期地為治癒這種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須有長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療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真正特效的、能夠完全解決它的一個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目前醫學界正在不斷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療現在主要還是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來阻止或者是延緩它的發生和發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1、西醫治療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於腦內黑質細胞的減少引起的。黑質細胞象一個加工廠一樣能夠產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廠遭到毀壞,那麼腦內的多巴胺就減少了,腦內的另一個部位——蒼白球就會異常活躍,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
那麼如果我們把多巴胺葯物給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從而減輕蒼白球的過度活動,使得病人的症狀減輕。從目前來看,美多巴等葯物就是一種多巴胺替代物,當我們自己不能產生多巴胺這種物質,我們通過外界給予補償的方式來滿足身體的正常需求,維持身體的正常的功能。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葯物如金剛烷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都是通過間接方式促進多巴胺的生成或者減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緩解症狀,但葯物治療存在著副作用多和長期應用後葯效衰減的缺點。
立體定向手術主要是針對蒼白球的異常活動,通過手術方法降低異常活動的蒼白球的興奮性,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現在還可以進行深部電極的刺激,又稱為腦深部核團刺激術(DBS),就是用一個電極來刺激剩餘的神經細胞來加快產生多巴胺物質,也可以彌補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現了另一種方法為神經幹細胞移植,尚處於研究階段。
2、具體治療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葯物治療和外科手術,二者都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1)葯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葯物是左旋多巴制劑(商品名為美多巴或息寧),自六十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是臨床上最核心的葯物。葯物必須長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療,病情則會復發。在最初幾年葯物治療效果最佳,雖然多數病人長期應用仍然有效,但在長期服用以後,病人會感到葯物有效時間縮短,有些病人會產生「劑末」現象和「開、關」波動。葯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經過3-5年的治療後病情會變得難以控制,葯物的副作用與其療效會功過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療:主要有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細胞刀)與電刺激手術兩種方式,原理都是為了抑制腦細胞的異常活動,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前者是在異常活躍的神經核團上製造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毀損灶,後者則是埋植刺激器通過高頻電刺激達到類似毀損的效果。從外科手術操作技術上講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均是將電極放在特定的腦內核團靶點上,之後進行刺激或毀損。
由於帕金森氏病人腦內病變的根源是神經細胞功能的減退,所以從理論上講,神經幹細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腦細胞)移植技術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還停留在實驗階段,在臨床應用以前還要做更細致的研究,我們預計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手術治療帕金森氏病要擇人擇時。診斷明確的原發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術治療的適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對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寧)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長期服用以後療效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腦部的慢性疾病也會表現出類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狀,所以早期的患者並不是很容易確診的,應該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臨床觀察,結合必要的檢查手段(如磁共振檢查)和葯物治療,以明確診斷,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礙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帕金森氏病通常進展緩慢,並不是一個致命的急症,所以對疾病發展過程的觀察很重要,並不會耽誤患者的治療。術前診斷明確手術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於帕金森氏病緩慢進展的特點,所以並沒有一個必須要做手術的絕對期限,什麼時候來做手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自己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一般來講,對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應首先採取葯物治療,葯物治療3~5年後效果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病情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這時候就應考慮外科治療了。根據臨床對1,600餘例帕金森氏病手術的統計,80%以上的患者是在這一時期接受手術治療的。一般來講,相對年輕的,症狀集中在身體一側的,全身健康狀況比較好的病人手術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齡病人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狀況往往不太好,術後發生並發症的情況相對較多。
3)、 針灸治療
本病的針刺治療多以震顫熄風為主,體針常用穴位為四神聰、風池、曲池、合谷、陽陵泉、太沖、太溪等,可隨證加減穴位,留針時間約30~50分鍾,療程以10~15天為佳。頭皮針多以舞蹈震顫控制區為主要的刺激區域,根據症狀可配合運動區、感覺區及其他頭部經穴。本病的療程較長,應避免穴位疲勞,必要時可以考慮2組處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較為頑固,臨床上常使用電針,常用頻率為100~180次/分不等,以連續波為主,有時可選擇疏密波。
通常認為,針刺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機制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提高了腦內的多巴胺水平,並且有升高基底節區其它單胺類遞質的作用,可能與針刺對基底節殘存神經元的調節作用有關;②清除了神經損傷因素,針刺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應,並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復平衡後的自由基清除系統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機體免受過量活性氧攻擊,減輕腦組織損傷,對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經保護性治療作用;③減弱震顫肌電位的振幅、頻率,從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顫體征;④改善了病變腦組織的修復條件;有人觀察到針刺可一過性的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並使這一效應持續。無論是針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還是提高大腦內的血流狀況,均有利於病變組織的修復。
另外,理療、功能鍛煉等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帕金森病人的護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其護理主要在於指導和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晚期卧床的病人,其護理任務則越來越重。對帕金森患者的護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膳食和營養:
① 可根據病人的年齡、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進動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療者宜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因蛋白質可影響多巴胺的治療效果。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8克以下,全日總量約40~50克。在限制范圍內多選用乳、蛋、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② 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供給應充足。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並能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患者出汗多,應注意補充水分。
③ 食物制備應細軟、易消化,便於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質或軟食供給。
④ 飲食宜清淡、少鹽;禁煙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給。
(2)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本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一定的勞動,應指導病人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四肢各關節的功能鍛煉。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運動功能發生一定程度的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此時宜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廁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動作笨拙,常多失誤,餐食中謹防餐具。無法進食者,需有人喂湯飯。穿脫衣服,扣紐扣,結腰帶、鞋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
(3)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四肢各關節做最大范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晚期病人作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4)預防並發症:注意居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及採光等。根據季節、氣候、天氣等情況增減衣服,決定室外活動的方式、強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預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生。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關節按摩,對防止和延緩骨關節的並發症有意義。結合口腔護理,翻身、叩背,以預防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
帕金森氏病的預後情況
從1988年以來,我們實行立體定向手術例數已經達到3500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手術療效應該說是肯定的,從總的情況來說,手術的近期療效即手術以後能夠立即呈現的療效可達90%以上。
那麼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大家很關心這個手術的安全性,從立體定向的手術看,它的並發症只有1%~2%,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的機率就更少了。
患帕金森氏病後應及時地在有關的醫療單位就診,得到醫生的指導來進行保健,可更好地使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能夠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充實。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承受的打擊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應該說有的時候,生命在病魔面前很脆弱的,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生命的堅強。我們希望帕金森氏病患者一定要堅定信念,配合醫生向病魔發起新一輪的戰斗,最後戰勝這種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包括社會人士對這些患者們也要有一種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給予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 特別提示***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運動遲緩;震顫;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個緩慢的、進行性的病變,一般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
3、親朋好友和整個社會對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及給予的理解和支持,對帕金森氏病患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⑽ 推拿的功效

1、活血止痛,疏通經絡。當氣血運行不通暢,經絡受受到阻礙時,身體的局部就會出現腫脹或者疼痛現象。此時可以利用按摩推拿可以讓氣血正常運行,改善身體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減輕身體的疼痛。

2、調整機能,調和陰陽。體表穴位和我們的內臟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利用按摩來刺激體表穴位,可以達到調理臟腑機能,讓陰陽保持平衡的效果。如果刺激我們腳部對應臟腑的區域或者是各腺體反射的區域的話,可以改善對應的各種臟腑的功能和腺體的分泌。

3、消除疲勞,緩解壓力。通過刺激身體一些穴位,消除身體和精神的疲憊感。像對一些用眼過度,視力感覺疲勞的話,可以通過推拿改善視疲憊感,提高工作效率。

(10)老年人落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皺紋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與皺紋呈直角運動,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2、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時以中指和無名指在皮膚上輕輕畫圈,輕到再輕就無法觸摸的程度,手指移動要有韻律感,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3、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鍾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落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0歲的人刑事犯罪規定 瀏覽:223
國家政策對軍人父母有哪些好處 瀏覽:899
70歲老人手指抽筋怎麼辦 瀏覽:170
幼兒繪畫重陽節 瀏覽:603
豐富老年黨支部活動 瀏覽:328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6每月交多少錢 瀏覽:591
黃岡哪個地方有養老院 瀏覽:412
安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456
高考體檢檢查有紋身怎麼辦 瀏覽:476
孝順的感人 瀏覽:379
哪裡有養生葯貼 瀏覽:187
聘請退休人員用交社保嗎 瀏覽:502
廈門60歲以上 瀏覽:408
遼陽逸和居老年公寓離哪近 瀏覽:104
父母的親屬卡遺失怎麼補辦 瀏覽:989
60歲可以貸款 瀏覽:213
戴耳麥體檢能檢查出什麼 瀏覽:866
大嫂不養老人怎麼分房產 瀏覽:577
佛教重陽節慰問 瀏覽:262
紹興市新昌縣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