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骨折後怎麼辦
宋愛國:老年人容易發生骨折是與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有關系的,按照世界衛生組版織的定義65歲以上才被稱為權老年人,65--74歲叫做青年老年人,74歲以上才叫正式的老年人,隨著老年人各種激素分泌水平的下降會造成各種功能的降低,在骨科方面突出表現為骨質疏鬆、骨質增生、骨的強度降低、脆性增加等,就容易造成骨折,再加上肌肉力量的下降,協調能力也比較差,骨折的發生有時也是不可避免的。
Ⅱ 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骨折後往往活不久
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需要更加關心老年人這類弱勢群體。有人說,老年人上了年紀行動不便,很容易骨折,而且骨折後有生命危險,那麼為什麼說很多老年人骨折後往往活不久呢?老年人年齡比較大,心肺等功能已經衰減,造成骨折會引起一系列的症狀加大心肺負擔,加重病情,從而造成死亡。
老人骨折雖然是會對生命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只要自身能夠認真進行調理的讓骨骼自我癒合的話,是不會讓老人死於骨折這個症狀上的,所以老人骨折後能活多久就要看自身的壽命以及身體其它方面是否存在疾病性的影響而確定存活的時間。
總結
老人上了年紀,行動都不是很方便。他們需要更多地關愛,呼籲大家多關心關心家裡的老人,有時間的話多回去看看他們,陪他們說說話,而不要走形式主義,回去一趟發個朋友圈就算是看過了。陪老人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Ⅲ 老人骨折後一般壽命不長是真的嗎
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而且在以前的確就是這樣的。好在,隨著醫學的發展,如今這一現象已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以前,整個骨科的發展遠不如今天,比如治療理念、手術方法、手術設備和材料等。這就使得老年人很多骨折“不能手術”“不敢手術”,而選擇保守固定治療。這意味著要求患者必須長期卧床不動,一直到骨折癒合。年輕人長期卧床都會受不了,更不用說老年人了。
這些並發症的存在,所以髖部骨折,以前被叫做“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老人家的身體恢復能力不夠強,很多就一蹶不振了。加上沒有科學的護理,導致很多老人家熬不過這一關。
隨著骨科的不斷發展,骨折的治療理念飛速更新,相應的全新的手術方法、手術設備和內固定假體材料大力發展,很多以前不敢不能做的手術如今都可以手術了。加之麻醉、呼吸、心內、ICU等相關科室的同步發展,而且隨著家人和社會對老年人關心照顧支持的增強。如今,骨折對老年人生命的威脅已遠不如前。
Ⅳ 老年人骨折後如何處理
這是為什麼呢?這多半是因為,這些老年人患有骨質疏鬆症。 老年人發生骨折後內該如何處理: 1.老年人一容旦發生骨折,病人和家屬首先不要驚慌。如果患者沒有大出血、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須做緊急處理。 2.不要隨意牽拉骨折部位,以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 3.應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家屬可把兩塊木板墊上棉布或軟毛巾用綳帶或軟繩對患處加以固定。如果不加以固定,可能會引起骨折斷端的錯位,使那裡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傷,甚至會造成肢體的麻痹。但是,由於骨折部位常有內出血和不斷腫脹的情況,所以對患處的固定不應過緊,否則會壓迫血管引起肢體缺血,造成淤血阻滯。 通過我們專家的介紹,相信您對已經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隨時關注中華網健康頻道的動態。
Ⅳ 老年人骨折了有什麼後遺症
首先要了解骨折的部位和時間,一般在關節處骨折或腰部是最容易留下後遺的,尤其是在骨折後僅靠在家靜養情況下。
要想斷骨盡快長好不留下後遺症,在受傷後必須及時採用民間中醫中葯對症治療才行,中葯才能快速長骨,(醫院多數是在家靜養,老人骨折靠靜養是沒有用的只會浪費時間),正常普通的骨折,60歲以上老人骨折,早期治療二個月左右可基本康復,恢復正常活動,骨折耽誤時間過長的,治療則需要多延長一些時間。
Ⅵ 老年人骨折後應注意哪些問題
骨折後的飲食調理 現在骨折的人越來越多。堅硬的骨骼癒合時間長,對人體生理干擾較大。做好飲食調配,可以減輕痛苦,促進癒合。 絕大部分骨折病人不伴有內臟損傷,但由於 經歷了創傷或手術打擊,終日卧床,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節律被打亂,往往食慾下降,不想吃東西。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受傷或手術後短時期內尤為明顯。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骨骼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中佔比例最多的是鈣,人體內99 %的鈣集中在骨骼內。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癒合;又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對癒合不利。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但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又含鈣質,決不可能成為骨折癒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並非不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據最新研究,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 這幾種微量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這種微量元素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設想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必要時服用通便葯物,如麻仁丸6克~9克,每日1次或2次;或液體石蠟20毫升~30毫升,每晚1次。卧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宜適當多飲水利尿。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指出,就是不要吸煙。香煙與很多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和癌症,並可損害皮膚傷口癒合能力。近來,科學家們又發現,吸煙還可影響骨折癒合。通過X射線監測,了解骨折病人手術後新骨生長情況,發現吸煙者生長1厘米新骨平均2.98個月,而不吸煙者只需2.32個月,戒煙者則約需2.72個月。科學家認為,在香煙所含的數千種有害物質中,尼古丁在影響骨癒合中起關鍵作用,它能顯著降低人體組織的氧含量,削弱了機體製造膠原的能力,而膠原是一種對於新骨形成頗有用的蛋白質。 另附: 骨折後的飲食 絕在部分骨折病人,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癒合;又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於癒合不利。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但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質又含鈣質,決不可能成為骨折癒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並非不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據最近研究,骨折患者需要適當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早期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卧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宜適當多飲水利尿。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不是不要吸煙。近年,科學家們又發現,吸煙還可影響骨折癒合。在香煙所含的數千種有害物質中,尼古丁在影響骨癒合中起關鍵作用,它能顯著降低人體組織的氧含量,削弱機體製造膠原能力,而膠原是一種對於新骨形成頗有用的蛋白質。
Ⅶ 老年人骨折後的救治方法有哪幾種
老年人骨折後救治方法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急救。嚴重骨折發生休克症狀專,先可屬不必急於處理骨折,至多稍作包紮固定後即刻轉送醫院。
(二)復位。沒有位置移動的骨折,不必復位,有移位的骨折,在麻醉下可手法復位,讓兩個斷端湊攏對合。
(三)固定。復位後,用石膏、夾板等將患肢固定起來,要求完全固定住骨折兩頭的關節,例如前臂骨骨折,必須固定腕關節和肘關節,以及固定在功能位置上,例如腕關節應固定在握杯子位置上,膝關節應固定在平卧伸直的位置上。
(四)葯物。為了幫助骨折癒合,可採用一些傷葯治療,常用的是川斷肉、骨碎補、補骨脂等中葯。
(五)功能鍛煉。骨折早期,只能作肢體肌肉收縮與放鬆的鍛煉,骨折後期尤其拆除石膏後,應逐步恢復肢體的活動。
Ⅷ 老年人骨折後怎樣護理
老年人骨折的護理要特別小心。由於他們年老體弱,護理難度大、要求高,以下是針對老年人骨折護理總結的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1、心理護理。當老年人帶著病痛來到醫院求醫,映入他眼簾的是護士、醫生、病人、病房,等待的是各種檢查、治療、手術,自理能力喪失,就會表現出煩躁、焦慮、恐懼、激動、多語、失眠等症狀,為解除老人的思想負擔,子女們要給予老人以安慰。
2、營養護理。一些骨折老人怕給子女增添麻煩,控制飲食減少小便次數。這時應向他們說明營養的重要性,鼓勵多飲水、多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便秘。
3、褥瘡的預防。骨折患者,因長期卧床,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尤其是骶尾部、後枕部、踝關節、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生褥瘡,應給予氣墊床、海綿墊或骶尾部加防褥瘡墊,骨突處可墊海綿圈。
4、預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因腎血管硬化,腎血流量減少而致腎功能減退,此外膀胱黏膜伴隨著老化而萎縮,前列腺肥大等均可發生尿瀦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應囑其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排尿時覺困難,可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
5、預防消化系統的並發症。骨折卧床老人易出現腹脹、便秘情況,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有規律、定時定量,必要時可用緩瀉劑。
6、防止骨延遲癒合。老年女性病人,由於雌激素水平低下,骨細胞活動性降低,鈣的吸收利用率下降,骨折癒合時間明顯延長。這時,可給她們服用鈣劑,進食含高鈣食物,並用適量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利用。
7、功能鍛煉。骨折術後老人早期可活動健康肢體和傷肢肌肉,3周以後可以做傷肢的關節運動。老年人運動不可過量,慢慢增加次數,離床活動時要有專人扶助,以防止跌倒。
Ⅸ 老人骨折後應該注意什麼
加強營養,有利於骨折的恢復。如上肢骨折影響老年人吃飯,則需家屬喂飯、喂水。傷病給老年人帶來了精神創傷,強迫其卧床休息,活動量減少,會抑制病人的食慾及消化能力。表現食後脘悶腹脹、不思飲食,便秘溲赤等,囑病人多飲水,吃稀軟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忌食粘膩硬食、辛辣及產氣食物。幫助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傷後數日病人對卧床生活漸趨適應,食慾恢復,消化能力增強,可按病情需要及病人飲食習慣適當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食物。辨證施食,補其不足。氣血虛者宜多食牛、羊、蛋、魚類;脾虛者宜食山葯薏米粥、大棗滋補精等;陽虛者宜食核桃、羊肉等;陰虛者宜食甲魚、銀耳之類;骨折或脊髓損傷日久,肢體痿痹者更宜多食骨頭湯、豬(牛、羊)脊髓以益髓填精,大補氣血,利於傷病恢復。 3、對於用石膏固定或上牽引的長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要注意其卧床姿勢,務必使其姿勢正確舒適,同時要檢查皮膚有無受壓或刺激的情況。要定期給卧床的骨折病人理發、剪指(趾)甲、洗頭、洗腳、清洗會陰部、擦澡、換衣服。要注意老年人的尿量和排尿間隔時間,防止尿瀦留和由於長期卧床而發生腎結石。尤其對老年女性病人,更要鼓勵她飲水,注意會陰部的清潔,以預防發生膀胱炎。對所有卧床的病人,都要特別重視預防褥瘡。 老年人長期卧床,容易發生肺炎。要注意讓老人做深呼吸,定時拍背,幫助排痰,防止其受涼感冒,吃東西要防止其誤入氣管。如果骨折發生在四肢,要盡量卧床,但在確保骨折部位固定、不影響康復的前提下,要盡量有計劃地改變體位,這對於預防褥瘡及肺炎,都是極其重要的。 4、對能活動的病人,如上肢骨折或下肢骨折經過療養能靠拐杖走路的,開始時要有人從旁照料,經過一段適應過程,才能讓其獨自活動。老年骨折病人如能下地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短程散步等,對預防血栓形成、栓塞、肺炎、肌肉萎縮、關節僵直及攣縮、體力下降、食慾減退等,都是有利的。但是要有計劃性,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另一方面,有些老年人骨折後,由於顧慮骨頭癒合會受影響和懼怕疼痛而不敢起床活動。對他們要多加鼓勵,爭取他們能夠進行適當的活動。 5、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幫助老年骨折病人活動患側的關節,避免長期不動形成關節僵直、攣縮及肌肉萎縮。也可小心地幫助病人按摩,促進其患肢的血液循環,以利於骨折的恢復。 6、骨折部位經X線檢查證明已癒合的,就要去掉石膏或夾板。這時,石膏或夾板下面的皮膚通常比較乾燥,長滿鱗片,應當用刺激性小的硼酸皂或小兒浴皂和溫水清洗,洗後塗以冷霜,保護皮膚。去掉石膏後,患肢的下端常有腫脹或水腫,可在睡眠時抬高患肢,或局部縛以彈力綳帶,下肢可穿彈性長筒襪,以幫助下肢血液迴流,減輕水腫。恢復後的患肢,要逐漸增加運動,也可作按摩,幫助其恢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