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辦的養老院與民營的養老院的區別
公辦養老院多位於市區內,交通十分便捷;民辦養老機構選址靈活,有的在周邊區域,較為偏遠。
2.公辦養老院管理規范,護理人員都受過專門培訓;民辦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流動性相對較大,在服務質量上可能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
3.公辦養老院有政府資金補貼,屬於社會福利機構,收費一般比較便宜;民辦養老機構自負盈虧,為了維持運作,價格通常要高一些。
4.相比之下,平民化、大眾價的公辦養老院顯然更受生活節儉的老人們歡迎。
拓展資料:
民營養老院,相對於公辦養老院。民營養老院,是由民間團體或這個人主辦,再就是民辦公助式的養老組織、機構。[1上世紀60年代初,軍烈屬殘廢軍人才能入住,那是公辦的,相繼五保戶也可以入住了(改革後)。1988年,全國農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個縣(縣級市)在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
2. 一般養老院收費標准
敬老院基本費用每個月在700~900元左右,每個級別的護理差價在50~100元。而養老院,如果是衛生間、暖氣和電器配備較齊全的房間一般在1000~1200元左右。社會福利院和老年公寓則價格稍微高些,一般單人間每月的費用在人民幣1500元左右,雙人間每月1200元人民幣;四人間每月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都包括了護理和伙食費。護理養老型醫院的醫療收費與一般醫院一樣,養老價格則比其它類型的養老機構更高些:一般住三人以上的房間,除伙食費外,護理等費用每月1700~1800元,雙人間大概是2200元/月,單人間是2600元/月,夫妻需要同住的,根據單人床、雙人床等不同條件,價格稍有差異。
3. 公辦養老院和民辦養老院哪個好
公辦養老院成本低,收費低,節約了拿地和建設等方面的成本,工作人員穩定,加之版收權到的補助等因素,養老院自身資金壓力較小,無需考慮開資成本,而許多公辦養老院是在城市發展之前建設的,隨著城市發展,養老院在城市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好,老人入住的花費肯定便宜,是帶有公益性的。這種天然的不平衡,又占據了天時地利的優勢,造成了公辦養老院基礎好,硬體好,資金充裕,提供的服務質量較高,最後變成一床難求,很多老人也願意入住。
目前民辦大多都是租賃或是購買土地,政府不會無償補給。建設成本比較高,而且土地都是偏遠地方,交通設施差,周圍配套不齊全。護理人員缺少,沒有專業的教育培訓機構培訓專業的護理人員,很多管理者和護理者多是半路出家,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工資收入偏低,在護理或是管理時難免出現失誤,在經營的過程中不得不考慮成本,所以導致了民辦養老院價格居高不下,而且服務質量難提高的困局。
4. 我要知道公立的養老院有哪些
樓主起碼給個位置啊~中國這么大的.....
一般敬老院是福利性的
5.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鎮有養老院嗎
貌似沒有吧
養老院,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集體居住,並具有相對完整的配套服務設施。養老院養老作為社會養老方式之一,由於其專業化、人文化滿足了老年人對於生活照料、護理康復和精神關愛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受到了人們的熱捧。相對傳統養老院,關懷型養老醫院更具備優勢
中國的養老思想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出現了專門的養老場所,到唐朝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養老制度。如唐代的「悲田院」、宋代的「福田院」、元朝的「濟眾院」、明朝的「養濟院」、清朝的「普濟堂」等。
《左傳》記載,早在春秋時,人們就講「老有加惠」,國家對老年人的賞賜是特給的,不要求他有什麼作為,為的是讓人老有所養。
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的養老機構共有401家。「當前北京正以跑步的速度進入老齡社會,老齡化程度日趨嚴峻,養老形勢十分急迫。」2010年年底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門公布的《北京市養老設施專項規劃》這樣描述。
在該規劃中,北京市政府確定了2020年「9064」養老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臨終關懷養老醫院悄然興起。據了解,一般老人都會選擇在家養老,中國人素有兒孫滿堂,其樂融融的願景。而一些有經濟能力,且子女工作比較忙的老人會選擇養老院,但在老人患病的情況下,因一般的養老院又沒有醫療設施,滿足不了患病老人即養老又護理的要求。所以就出現了一批既可以護理,又可以養老的機構——臨終生命關懷醫院。在這種關懷醫院,通過其專業職能,不僅能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還能解決病人的健康,心理問題,最能給老人帶來滿足感、安全感、尊重感,從而提高老人的養老質量。顯而易見,相對傳統養老院,關懷型養老醫院更具備優勢。
6. 千歲城養老院屬於什麼養老院
千歲城養老院,當然是公立養老院。
如果不放心可以到社區辦事處打聽一下。
就可以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