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項目背景

養老機構項目背景

發布時間:2021-02-03 08:02:38

㈠ 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背景

政策層復面:
2013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制台的關於養老服務業的新政策,與過去相比政策呈現出走向全局、走向核心、走向制度化構建的新趨勢。新政策涵蓋了簡化行政許可,放寬市場准入;加強規劃布局,保障設施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投融資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完善稅費優惠;加強人才培養,積極促進就業;培育社會組織,鼓勵公益慈善服務等多個層面,標志著我國將發展養老產業提上日程。
市場層面:
在市場需求方面: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提供了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同時城市的養老群體中已擁有一定的消費潛力,部分老年人消費觀念消費已經發生轉變,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的需求,包括教育學習、休閑娛樂、旅遊度假等,他們渴望在進入老年後有時間出外旅遊、與老友相聚、參與更多的老年群體活動等,他們已經不再受傳統養老方式的約束。以及人口遷移導致的大量空巢老人也存在迫切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市場供給方面:目前全國有一億左右老年人,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養老服務市場供給明顯不足,目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項目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甚大。

㈡ 機構養老項目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新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從50年代初建立和發展的,其面對的主要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部分內容還涉及到城鎮居民。

1951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簡稱勞保條例)。條例對保險費的徵集及管理和支配、保險項目及標准、保險實施范圍、執行和監督都進行了明確規定。條例規定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由財政支付、財政部和人事部管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由企業支付、全國總工會管理。由於當時達到退休條件的老人很少,繳費率(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占月工資的比例)僅為 3%,養老金工資替代率(相當於某基期職工工資的比例)為50%~70%。後來對條例進行了修改,擴大了實施范圍,提高了若干待遇,但基本格局一直保持到60年代。

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勞動保險制度是以單獨的法規確立的。1955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等4個文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與企業職工根據上述條例享受的大體相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醫療保險制度也是在50年代建立的。1952年公布的《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各級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在患病期間待遇暫行辦法的規定》,使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得到了較好的醫療保障,其醫療保險的范圍比《勞保條例》較廣,待遇也稍優厚。此後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險也有相應的完善。到6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一套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職工基本生活、醫療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保障制度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社會保險工作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社會保險金的徵集管理和調劑使用制度被停止,國營企業一律停止提取勞動保險金,退休金、醫療費和其他勞保開支改在營業外列支,使社會保險變成了「企業保險」。不但使職工失去了保障,也給負擔過重的企業的經營發展施加了沉重的壓力。

在「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進入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開始恢復和重建。1978年《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頒布,對從事危險工作的工人退休條件有所放寬,鼓勵提前退休。養老金替代率提高到 60%~75%。繳費率從1978年的2.8%增加到1985年的10.6%。

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社會保障系統。由企業負責資金的籌集、發放和管理,屬典型的受益基準制,保障水平較高,其覆蓋面主要是國有企業。

值得指出的是,直到90年代中期,改革主要針對企業職工養老制度和公費醫療制度進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變化不大。

隨著國民經濟體制的變化,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各地進行了大量的試點,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相關的理論研究和策略探討也為新體制的設計提供了可貴的意見。

1986年《國務院關於發布改革勞動制度四個規定的通知》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范圍擴大到勞動合同制工人,其費用來源是企業和個人繳費,企業繳費率15%(包括醫療、喪葬、撫恤等),個人交納標准工資的3%以下,並開始在縣、市級實行統籌。1991年全國96%的市縣實行了養老保險統籌,標志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中國部分地區在社會保障改革方面走在前面,一些國有企業在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方面從80年代初已經試行社會統籌的方法,一些地區已經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如上海市的養老保險改革始於1993年,現在已覆蓋了國營企業、集體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機關事業單位,覆蓋面達到97%(上海市勞動局,1997)。

一些行業的養老保險改革也已經啟動,如煤炭行業從1995年起,開展省級統籌,1996年實行全國全行業統籌調劑。煤炭行業進入統籌的有286家企業,在冊職工327萬人,離退休人員120萬人,養老金占工資總額的29%,是全國第一困難行業。實行統帳結合後,退休人員能夠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維持了社會穩定,對在職職工而言,解決了後顧之憂,提高了生產積極性。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有力地保證和促進了企業改革(朱登山 1996)。

根據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建議》,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本世紀末,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公平和效率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管理體制集中統一、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建立起適用於各類企業和個體勞動者的、統一制度、統一標准、統一管理、統一調劑使用資金的社會保險制度。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進入90年代以後把在全國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放在優先位置。199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的決定》,1993年國務院發布了《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1994年國家體改委發布了《關於職工醫療制度改革的試點意見》。

㈢ 養老服務項目策劃書

是hnie市營06的嗎?

㈣ 如今實施居家養老的背景是什麼

一、當然是我國老齡化的國情。1999年末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按照國際回通行標准,我答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進入新世紀,中國老齡化速度加快,洶涌而來的白發浪潮對我國居家養老事業的發展有了很大沖擊。

二、要實現「老有所享」。政府財政沒有那麼多的經費來扶持全面的居家養老事業。必須要走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居家養老道路。

三、居家養老服務的客觀需求。隨著我國家庭日趨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和形式有了多樣化的需求。

㈤ 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背景

首先,我國人口老齡化國情。1999年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按照國際通行標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進入新世紀後,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4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1%。洶涌而來的白發浪潮對我國養老福利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使尚未形成完善體系的我國養老服務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其次,實現「老有所養」的現實選擇。我國經濟尚處於不發達階段,政府財政拿不出更多的經費來全面發展以機構養老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業。以上海為例,2006年每增加一張養老床位,必須投入5萬到15萬的資金成本。上海2006年養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為1.5%,如果未來三年要提高到3%的話,就要凈增加3萬張左右的床位,以每張床位平均投入10萬元計,那就意味著三年內需投入資金約30億元,這顯然是當前國力所不能承受的。在我國 「未富先老」的嚴峻形勢下,必須按照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基本滿足我國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新路子。
再次,養老服務的客觀需求。隨著我國家庭日趨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社會養老服務功能的強化和養老服務形式的多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中國老年科研中心調查,2007年全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49.7%,與2000年相比提高了7.7個百分點。其中級以上的大中城市的調查顯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經達到56.1%,與發達國家70%至80%的比例相比,我國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續增加的趨勢將是不可逆轉的。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養老的意願,而選擇住養老院養老機構養老的只佔5%至8%左右。根據調查,我國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種各樣現實的養老服務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務的佔25%,需要護理服務的佔18%,需要聊天解悶兒的佔13.79%。目前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總的滿足率只有15.9%。
最後,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老年人需要社會提供服務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對養老服務的形式、項目、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且更加具體化。因此開展城市居家養老服務前景廣闊,根據測算,我國城市居家養老、家政服務和護理服務兩項2007年潛在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700億元。2010年將增加到1300億元,到2020年將超過5000億元。

㈥ 養老項目背景

您好,solgo松果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提供者很高興為您解答。

首先,個人認為,這個題目還是問得很回廣泛的。

1、國家各項政答策陸續出台,大力推行養老項目,其實目的是營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良好社會環境。
2、目前,隨著中國老齡化高峰時期的到來,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中政府基本養老、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的「三支柱」不平衡。
3、為了應對中國老齡化這一基本現狀,養老項目的發展,勢必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健全養老體系。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㈦ 養老產業的背景簡介

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數據是准確的,但按照生命規律我們如果存在,必將面臨進入老年人口階段,所以為了我們,養老產業的科學化設計和准備是全社會重視的重要背景。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項目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金有17年跟20 瀏覽:801
老年活動中心交通方面考慮 瀏覽:238
現在上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455
自由職業者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瀏覽:119
打老人保姆判多久 瀏覽:576
養老院醫療服務協議書 瀏覽:903
老年人必吃的12種健康食物 瀏覽:93
早上養生先調理哪裡 瀏覽:525
體檢報告上的血清蛋白是什麼 瀏覽:747
怎麼誇對方捐助養老院修建 瀏覽:948
老人在哪裡發視頻 瀏覽:899
成語長壽 瀏覽:263
寫孝敬父母的故事作文 瀏覽:311
養老金怎麼一直不更新時間 瀏覽:916
老人一般做什麼體檢 瀏覽:679
9養老金 瀏覽:411
鐵西區老年活動中心電話 瀏覽:286
世界上最長壽狗是多少歲 瀏覽:453
50歲熟女要搞我 瀏覽:407
失去兒女的老人怎麼稱呼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