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老年人常見病有哪些
常識篇
1人體衰老的表現
2老年疾病的特點
3老年人的合理營養
4老年人的運動鍛煉
5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6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保健
7老年人用葯常識
疾病篇
1老年期常見內科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
老年人肺炎
老年肺結核
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肺癌
老年高血壓病
低血壓
冠心病
常見心律失常
附 人工心臟起搏術
心力衰竭
慢性胃炎
消化性潰瘍
胃癌
上消化道出血
脂肪肝
膽石症
便秘
大腸癌
泌尿道感染
慢性腎功能衰竭
附 人工腎
前列腺增生症
腦動脈硬化症
腦血管病
老年性痴呆
糖尿病
痛風
骨質疏鬆症
高脂血症
肥胖症
2 老年期常見婦科疾病
更年期綜合征
子宮內膜癌
乳腺癌
3 老年期常見外科疾病
頸椎病
腰椎骨關節炎
股骨頸骨折
老年人外科急腹症
4 老年期其他常見疾病
老年白內障
老年人耳聾
老年人皮膚瘙癢症
老年人惡性腫瘤
Ⅱ 老年人護理的原則是
喜悅家政護理
一、飲食 飲食的控制和調節是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措施。目的是減輕胰島負擔,有利胰島功能恢復。飲食應根據病情、身高、體重、勞動強度和有無並發症等因素調節。在飲食控制同時需要全面掌握患者進食。
a. 如治療飲食不夠,可增加三煮蔬菜和其他高纖維素食物充飢
b. 治療飲食有剩餘,則要與醫生聯系,扣除降糖葯劑量。
c. 如果要吃甜食,可用木糖醇調味。
d. 要吃水果,必須扣除主食熱量。
二、 休息 生活要有規律,充足睡眠,勞逸結合,如重症和有嚴重並發症者須卧床休息。休息能減少能量消耗,對大腦有保護性抑制,有利於康復。
三、 皮膚、口腔護理 可預防感染,由於糖尿病的高血糖及維生素B代謝紊亂,可導致皮膚乾燥、瘙癢。故應經常用溫水擦洗;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故對熱感覺不敏感,易引起燙傷;口腔有異味,需加強口腔護理。
四、 衣著、鞋襪要寬松,防止趾端壞疽。
五、 心理護理 因糖尿病是終身疾病患者易出現焦慮心理問題,必須認真做好病情解釋,使患者認識本病是可以控制的。可展望先進治療方法,以增加治療信心,以取得合作,有利疾病治療。
六、 按醫囑定時用葯,並觀察不良反應。
七、 嚴密觀察病情
a. 沒餐前或留段尿測尿糖,定時測血糖。
b. 觀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徵兆,一旦出現及時就醫。
c. 觀察並發症,如感染、肢體壞疽、白內障、冠心病等。
d. 囑患者隨身攜帶疾病診斷小卡,以免發生意外時可以及時作相應處理。要定期門診隨訪。
Ⅲ 老年護理是干什麼的
老人護理即是診斷抄和處理老人現存襲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比如老人心理健康、各種疾病的護理。
老年人保健主要是葯物、健身,很少有人考慮心理健康問題。但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於長期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牢騷越多越影響心理健康,也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3)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擴展閱讀:
生活中常有這樣一些老人:在到達一定年齡段或生活中發生了某種變故之後,他們的脾氣和行事的方法變得「古怪」起來,有的開始脾氣暴躁、性情孤癖、固執;有的則愛在晚輩而前終日念念叨叨,指責晚輩的這不行那不是,愛替小輩們瞎操心。
部分做晚輩的不明白老人為何突然會這般「討厭」,忍無可忍時,便喜歡跟老人頂撞慪氣,甚至在人前駁老人的面子,結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或傷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各種都不利於老人身心的健康。
Ⅳ 老年人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
慢性支氣管炎的飲食護理
給予老人充分的水分,以保持老人呼吸道粘膜濕潤,有利於啖液的排出。飲水每天應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給充足的營養,為老人提供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應保持足夠營養物質的攝入。
心絞痛的護理
對於體重超重的老人,應鼓勵老人想辦法減輕體重,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此類食物不僅可以預防便秘,也可以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濃度,降低高血壓的發生。平時飲食要少食多餐,不飲濃茶、咖啡,少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少抽煙或者不抽煙,以減少煙草中有害物質對老人身體的傷害。
老年人便秘的護理
調整飲食,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及有潤腸作用的蜂蜜、核桃等,應注意多飲水。
老年人預防缺鈣的飲食護理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平時要積極協助老人鍛煉身體,常陪老人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吃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蛋類、蔬菜及水果等,必要時可補充鈣片、維生素D,以改善骨質疏鬆的狀況。
預防足部並發症
由於老年人有進行性動脈硬化症,如發生末梢神經障礙容易發生足部潰癢及壞痕,因此要保持足部的清潔,不留長指甲,要穿著大小合適、柔軟保暖性好的鞋,避免足部擦傷。每天檢查足部皮膚的顏色,皮膚有無損傷,若有損傷,及時處理。每天要用溫水洗腳,並進行足部和腿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老年人新陳代謝、循環功能較差,造成動脈血管彈性減弱,導致很多老年病的發生,除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外,按摩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按摩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還可以解除老年人精神緊張,改善精神狀態。
Ⅳ 老年慢性病護理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是一個老年人口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2006年,我國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且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遞增。
據預測,到2050年將達到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25%。老年人是社區的特殊人群,因年齡、生理、心理特徵及社會角色的轉變,社會適應能力降低,健康問題突出,對護理需求量很大。
據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尚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國家、社會都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較多的養老機構,絕大多數老年人慣用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因此,開展社區老年護理,滿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維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質量,將成為社區護理的工作重點。
1社區老年人護理現狀1.1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對社區護理的需求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無重要臟器疾病的所謂健康老年人僅佔20%~25%。本課題組對寧夏固原城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社區護理需求調查分析顯示,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骨關節病,與國內相關文獻報到相一致。
隨著傳統家庭結構變化,空巢老年人增多,孤獨、貧窮、社會角色缺如等因素,使老年人認知功能受損,抑鬱症狀加重。
吳蓉等對都勻市社區老年人抑鬱症狀影響因素分析顯示,老年人抑鬱症狀發生率為50.47%,且受生理、心理、經濟、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單靠家庭無法滿足老年人身心需求,需要醫療、社區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有極大促進作用,老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障礙就越少。李繼坪等對成都市老人社區護理需求調查顯示,老人社區護理需求佔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為50.0%,農村需求率為78.7%。老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訪視服務,部分希望提供老年公寓式服務,既能滿足自己的社會交往需求,又能減輕子女負擔,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
1.2目前國內社區老年人護理形式1.2.1建立社區老年人檔案社區老年人護理管理以社區服務中心(站)為基礎,以入戶建檔形式,為所轄社區內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篩選老年病人,並根據所患病種分類排序,掌握第一手資料。
社區護士進行分片管理,對社區內60歲以上老人實行三級預防服務,一旦老人生病住院就會迅速得到關於老人病情治療、預後及家庭狀況的信息,對出院轉入社區的老人也可實行連續跟蹤護理。
1.2.2開設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是老年人社區護理的主要形式。老年人由於行動不便、固執、恐懼、經濟等原因而不願去大的醫療機構診治,更願意在社區及家庭中接受幫助。
20世紀50年代後期,最初是在上海以家庭病床的形式展開。80年代末有了大規模的家庭病床,為慢性病和不需住院的病人提供服務。90年代社區護理迅速開展,目前全國大約有500萬戶家庭開設了家庭病床,僅在上海就有4萬余張。社區中家庭病床主要提供家庭訪視、臨終護理、康復訓練、健康體檢等形式多樣的護理服務。其便捷及醫療費用低廉,使因疾病特點及特殊經濟狀況就醫的老年人群成為主要的受益者。
1.2.3建立老年護理院上海是我國最早創辦老年護理院的城市,在1988年就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老人護理院。至2001年11月底已注冊的老年護理院達64家,為老人實行24 h全日制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善終全方位服務。目前,國內常見的其他形式有
(1)獨立老年病院,主要服務對象是醫院所處地域的社區人群,並對本院出院後的老年人進行家庭訪視等。
(2)獨立的老年人社區保健診所,不依附醫院,受社區綜合管理,為所在社區所有老年人建立檔案,為老年人提供多種健康服務,如上門打針、換葯、定期體檢、臨終關懷等。
(3)老人院、老人公寓護理中心。(4)老年日托護理中心,可以將老年人送到老人日托中心由專門的社區護理人員對老人進行照顧。
1.3社區老年人護理存在的問題
1.3.1老年人社區護理資源配置不平衡老年人社區護理資源趨向城市集中,農村社區護理尚未引起關注,存在區域、城鄉差別。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老年人社區護理資源(包括人、財、物、技術、信息)的配置集中在東部地區、大城市、大醫院。家庭病床利用主要是家庭住址離醫院較近,幹部、工人多,城市居民多。
1.3.2社區護理工作缺乏合理的組織管理體系雖然衛生部頒發了有關發展社區護理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為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導,但是並沒有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目前的社區護理機構都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社區管理體系。
一般由醫院派出幾名護士和醫生到社區衛生站工作,服務范圍局限,沒有從根本上擺脫社區護理的從屬地位。同時社區護理工作開展缺乏相應的護理法律做充分保障,使社區護理工作尚未發揮其獨特優勢作用
1.3.3老年人衛生資源的利用受經濟制約本課題組對固原城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社區護理需求調查分析顯示,影響老年人就醫主原因之一是受經濟制約。而絕大多數老年人經濟來源有限,醫療費用完全自理,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長期醫治中,經濟困難是導致他們對衛生資源利用低的一個突出問題。
1.3.4缺乏專業老年護理人才社區護理工作因其服務對象廣泛性、內容的綜合性、貫穿生命全程的連續性等特點,對社區護理人員要求較高,應在掌握多學科護理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較全面的護理技術和應對能力。
目前,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社區護理人員多是從各醫院臨床科室轉到社區護理工作,部分護理人員未經過崗前培訓,觀念仍停留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院內服務,對老年人身心特點、護理模式及老年保健知識較缺乏
2老年護理展望2.1重視發展農村社區護理,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我國人口有9億分布在農村,全民保健的重點也應放在農村。近幾年,農村勞動力外流,許多上了年紀甚至患病的老人在農村依然是家庭生活主要勞動力,農村養老問題困難突出。
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需統籌安排,投資興建鄉村社區衛生機構,借鑒香港老年社區護理特點,採用國家補助、鄉村共建方式將養老機構與社區護理機構融合一體,讓有條件老人入住,緩解家屬的護老壓力。同時注重鄉村社區資源的配置,利用現有的交通通訊設施,嘗試建立一個覆蓋城鄉的老年人社區護理服務網路,實現資源共享,使農村的老年人也能獲得醫療、康復及護理照顧。
2.2建立科學的社區護理體系及護理法規國家已將老年人的預防保健工作納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之中,社區護理逐步向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政府應據地域、人口結構、經濟等特點出台相應的監督機制,有關管理部門可根據社區護理的特殊性制定出社區護理人員應遵循的道德法規、社區護理質量指標、績效考評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使社區護理人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考評。英、美、日等國都有較完善的機制,我們可以借鑒,確保社區護理質量,推動我國社區護理事業全面發展。
2.3健全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發展老年社區服務的最大困難是經濟問題,老年人是醫療保健高需求人群。2006底推行的農村醫療合作,只限於重大疾病、住院費用的報銷,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群仍不能解決其經濟問題。政府應將社區衛生服務屬醫療保險的服務項目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同時為60歲以上老年人及低保、五保、殘疾人免費體檢,進行常見病的篩查。引導老年人社區就診,緩解老年人的費用負擔。此外,還可以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加快老年保健籌資機制,逐步建立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醫療保健需求。
2.4加強社區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國外的社區護理教育已進一步分化為不同專業方向。如韓國的社區護士分為精神保健看護師、家庭看護師、助產師、保健診療員、母子(婦幼)保健人員等。國內的社區護理教育尚未分化,老年專業護理人才短缺。
各級醫學院校應培養具有專科、本科以上學歷的社區護理專門人才,開設老年護理課程、老年護理技能課程,如常用護理技術、急救技術、健康教育、人際溝通技巧等,並開設老年護理相關課程,如老年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老年護理倫理學、老年護理心理學等。
Ⅵ 老年人易患哪些疾病.
老年人由於肌體細胞衰老,臟器功能衰退,抵抗力差,因此容易生病。老年人最常見最容易患的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中風、癌症和老年性心理變態、精神障礙、痴獃等。這些病,醫學上稱之為「老年病」。 老年人還容易患腦萎縮、動脈硬化、關節勞損、骨質增生等疾病。這些病,醫學上稱之為「退行性疾病。」 此外,老年人由於缺少鈣,骨質疏鬆,因此容易骨折。一旦不甚跌跤骨折,因卧床過久又易得肺炎、褥瘡。 老年人,不僅容易致病,而且易數病集於一身,帶來無限痛苦。所以,老年人宜根據自身的條件積極進行保健。
Ⅶ 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情緒低落;有的急躁易怒,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離退休、人及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
3、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心理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4、抑鬱
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產生恐懼抑鬱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鬱,有的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鬱,遇事灰心,悲觀失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