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骨折後怎樣護理
老年人骨折的護理要特別小心。由於他們年老體弱,護理難度大、要求高,以下是針對老年人骨折護理總結的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1、心理護理。當老年人帶著病痛來到醫院求醫,映入他眼簾的是護士、醫生、病人、病房,等待的是各種檢查、治療、手術,自理能力喪失,就會表現出煩躁、焦慮、恐懼、激動、多語、失眠等症狀,為解除老人的思想負擔,子女們要給予老人以安慰。
2、營養護理。一些骨折老人怕給子女增添麻煩,控制飲食減少小便次數。這時應向他們說明營養的重要性,鼓勵多飲水、多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便秘。
3、褥瘡的預防。骨折患者,因長期卧床,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尤其是骶尾部、後枕部、踝關節、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生褥瘡,應給予氣墊床、海綿墊或骶尾部加防褥瘡墊,骨突處可墊海綿圈。
4、預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因腎血管硬化,腎血流量減少而致腎功能減退,此外膀胱黏膜伴隨著老化而萎縮,前列腺肥大等均可發生尿瀦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應囑其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排尿時覺困難,可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
5、預防消化系統的並發症。骨折卧床老人易出現腹脹、便秘情況,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有規律、定時定量,必要時可用緩瀉劑。
6、防止骨延遲癒合。老年女性病人,由於雌激素水平低下,骨細胞活動性降低,鈣的吸收利用率下降,骨折癒合時間明顯延長。這時,可給她們服用鈣劑,進食含高鈣食物,並用適量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利用。
7、功能鍛煉。骨折術後老人早期可活動健康肢體和傷肢肌肉,3周以後可以做傷肢的關節運動。老年人運動不可過量,慢慢增加次數,離床活動時要有專人扶助,以防止跌倒。
2. 老人股骨頸骨折如何護理
飲食護理:老人股骨頸骨折之後需長時間卧床休息,由於活動少會導致患者消化功能的退化,會引起患者身體出現代謝異常,因此在護理上應該注意飲食,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多吃些富含營養的食物,飲食調節好了,營養跟上了,患者在飲食上注意做到營養豐富均衡,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應該吃,還應該吃豆類、魚類、肉類等食物,股骨頸骨折部位疼痛、軟組織損傷的耐受力會好,是有助於老人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的,這是老人股骨頸骨折術後護理措施。
生活護理:老人生活環境應該安靜整潔、舒適衛生,應該注意保持病室內乾燥整潔,地面應該採用濕式清掃,並且做好定時開窗通風的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維持適當溫濕度。盡量不要影響患者休息,老年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對於身體的恢復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傷口護理: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應該注意保持切口的乾燥,做到及時的更換敷料,若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提示傷口感染,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工作。
3. 大腿骨折術後怎樣護理
按時翻身、注意不要咯出壓瘡!!在夾板固定的地方墊上軟毛巾、固定的要松緊適宜!緊了會組織缺血、鬆了起不到固定作用
4. 老人身體骨折該怎樣護理 詳細
骨折後的飲食調理
現在骨折的人越來越多。堅硬的骨骼癒合時間長,對人體生理干擾較大。做好飲食調配,可以減輕痛苦,促進癒合。
絕大部分骨折病人不伴有內臟損傷,但由於 經歷了創傷或手術打擊,終日卧床,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節律被打亂,往往食慾下降,不想吃東西。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受傷或手術後短時期內尤為明顯。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骨骼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中佔比例最多的是鈣,人體內99 %的鈣集中在骨骼內。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癒合;又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對癒合不利。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但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又含鈣質,決不可能成為骨折癒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並非不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據最新研究,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
這幾種微量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這種微量元素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設想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必要時服用通便葯物,如麻仁丸6克~9克,每日1次或2次;或液體石蠟20毫升~30毫升,每晚1次。卧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宜適當多飲水利尿。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指出,就是不要吸煙。香煙與很多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和癌症,並可損害皮膚傷口癒合能力。近來,科學家們又發現,吸煙還可影響骨折癒合。通過X射線監測,了解骨折病人手術後新骨生長情況,發現吸煙者生長1厘米新骨平均2.98個月,而不吸煙者只需2.32個月,戒煙者則約需2.72個月。科學家認為,在香煙所含的數千種有害物質中,尼古丁在影響骨癒合中起關鍵作用,它能顯著降低人體組織的氧含量,削弱了機體製造膠原的能力,而膠原是一種對於新骨形成頗有用的蛋白質。
另附:
骨折後的飲食
絕在部分骨折病人,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癒合;又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於癒合不利。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但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質又含鈣質,決不可能成為骨折癒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並非不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據最近研究,骨折患者需要適當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早期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卧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宜適當多飲水利尿。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不是不要吸煙。近年,科學家們又發現,吸煙還可影響骨折癒合。在香煙所含的數千種有害物質中,尼古丁在影響骨癒合中起關鍵作用,它能顯著降低人體組織的氧含量,削弱機體製造膠原能力,而膠原是一種對於新骨形成頗有用的蛋白質。
5. 骨折病人怎樣護理
骨折病人有的需住院手術治療,有的經門診復位、石膏固定或其他處理後,即可回家休養治療。骨折的癒合過程緩慢,一般要6~8周才能達到臨床癒合階段,老年人更長一些,大多需要卧床休養,所以家庭護理顯得極為重要。
(1)首先要解除病人骨折後的種種顧慮,減輕心理上的壓力,多數病人骨折後心理都較為復雜、這些復雜心理可使病人吃不好,睡不好,更不用說配合治療進行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必須耐心地、親切地進行說服、鼓勵,講明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才能恢復功能,才能早日減輕痛苦。
(2)骨折後常因制動體位、疼痛而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大小便不方便,又使病人不願多飲水和進食,家人應耐心勸慰,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愛好,調節花式品種,多吃易消化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豆製品、肉、魚蛋類、以及水果蔬菜,以增強骨折創傷的修復力。還要適當進食纖維素食物,以利通便。上肢骨折者需護理喂飯、喂水。
(3)因骨折長期卧床的病人,往往對大小便發愁,一怕大便困難,二怕吃多、便多、尿多,增加他人的麻煩,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做到勤問、勤看、勤處理,協助床上大小便,女病人便後應清洗會陰肛門部。鼓勵病人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的形成。排便有困難的,每日做腹部按摩,適當服用緩瀉劑,如石蠟油或中葯麻仁丸等。
(4)為使卧床骨析病人舒服,心情愉快,應做到「3短」、「3潔」。「3短」是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3潔」是頭足會陰清潔、口腔皮膚清潔、床鋪清潔。為此,應定期給予洗頭、洗腳、擦澡、剪指甲、剃頭剃須,及時更換被服。卧床病人應每日作深呼吸運動,定時拍背以利排痰,注意保暖,防止進食嗆咳或誤咽入氣管,在確保骨折部位固定的前提下,盡量有計劃地變換體位,長期受壓處皮膚要給以按摩,有利於預防褥瘡和肺炎。
(5)隨時注意病人卧床的姿勢正確,如腰椎骨折的應處於腰椎過伸位仰卧姿勢,硬板床腰部可墊以枕頭。經常檢查患肢的情況,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的患肢皮膚有無受壓,指(趾)端的顏色、溫度有無改變,以及石膏是否過松或過緊的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妥善處理。
一般固定的患肢,可用枕頭或被褥抬高,以高於心臟水平為宜,但以不使對好的骨頭移位為原則,有利於消腫和血液迴流。保持石膏內部清潔,如病人感到石膏內皮膚發癢,可以鈍頭的織絨線針伸進去輕輕的上下移動止癢(有傷口者不能用),對下肢股骨骨折的病人要保持患肢踝關節呈90°屈曲,防止足下垂,為防止肢體外旋和內收,可在鞋底跟上釘一橫板條,保持有效的牽引力。
6. 高齡老人股骨頸骨折手術20天後如何護理及注意的問題
老年人骨質疏鬆,不慎跌倒、摔跤後骨折比較多見,在醫院救治、正骨處理後,成林骨科專家提醒,科學的家庭護理對康復非常重要。
1、 繼續牽引
保持平卧體位,抬高患者小腿,並使腳尖朝上,足跟懸空,由骨科醫生負責牽引,以保證牽引合理、到位。
2、 預防褥瘡
長期卧床使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容易發生褥瘡。牽引期間,要每2小時幫助更換體位一次,夜間亦要每3~4小時更換體位一次。同時用50%紅花酒精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以預防褥瘡發生。
3、 預防便秘
病人一定要注意飲食調節,多吃新鮮蔬菜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保持每1~2天排便一次,如果3~4天未解大便,可給予緩瀉葯如潤腸丸等,如果有便秘習慣者,要進行日常生活調治,每日清晨空腹喝一小杯淡鹽水,每日睡前喝一杯蜂蜜麻油水,這樣堅持下去,可使便秘逐漸消失,保持大便通暢。
4、 增加富含蛋白質及鈣質的營養
每天給予新鮮的魚類、蛋類及豆製品類的食品,可以做些排骨湯、蝦米海帶湯、豬腳黃豆湯等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以幫助病人恢復體力。
5、 預防關節攣縮
卧床期間要保持適當的床上運動鍛煉,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及關節攣縮。此外,要注意保持各關節功能位置,特別是患肢應始終處在功能狀態下,這樣不至於骨折愈後站立不起來。
6、 預防墜積性肺炎
長期卧床肺活量減小,容易使支氣管分泌物墜積於肺底,若合並感染則將引起墜積性肺炎。因此,在幫助老人翻身時,同時還要幫助拍背,並鼓勵老人作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便於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發生。此外,老人卧室要保持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也有利於呼吸道清潔。
7、 預防泌尿道感染
老年骨折病人因卧床大小便需要別人照顧,害怕麻煩別人而不敢多喝水,結果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特別是女性病人感染率高。所以,家人要鼓勵病人多喝水,每日應攝入2000毫升以上水,增加排尿量,清潔尿道,預防感染。
8、 預防抑鬱症
骨折後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別人照顧,長期卧床容易引起情緒低落,產生抑鬱。所以,家人要關懷和照顧好病人,尤其是子女要體貼老人,如果老人能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精神上愉快與平穩,將可以極大地促進骨折癒合,縮短卧床時間,早日康復。
9、特色葯物治療後的功能鍛煉
患者自術日起,開始使用成林骨科口服液等葯物,囑患者每天做股四頭肌和踝關節背伸運動,並可由其家人對患肢進行按摩以防患肢萎縮。30天後,可駐拐棍不負重下地練習行走,但在開始起來時,要先坐一段時間,不能馬上起來直立,以防體位性低血壓發生而暈倒。
7. 老年人股骨骨折怎樣護理
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選擇,保守治療很麻煩,要在床上躺3個月,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做版個脛權骨結節牽引。手術治療方便點不過也要在床上待幾個月,相對保守治療照顧方便點,手術為: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這只是建議,還要看骨折情況,粉碎性,位置很差的必須做手術。
8. 老人骨盆骨折後如何護理
一般手術好相對骨折穩定,可以正常翻身活動,沒有手術的建議骨盆帶制動,二小時翻身一次,向沒有骨折一側翻身。
9. 老人骨折的護理
在臨床上,老年人發生骨折,經過正確治療後,多數的老年人需要進行卧床休內養。所以在容護理上,首先要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可以囑咐老人多喝開水或者用鹽水經常漱口,有痰盡量咳出,以避免留在口腔內而誘發呼吸道感染。其次由於老人卧床後容易產生褥瘡,所以要囑咐老年人經常做翻身的動作,或者是在骶尾部進行經常的按摩、揉搓,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褥瘡的發生。另外,由於老年人卧床後,容易導致下肢關節強直、肌肉萎縮,所以還要囑咐老人進行下肢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或者是被動的對下肢肌肉進行揉搓、按摩,還可以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所以老人的骨折後護理,最好應該在康復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其他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