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的運營主要難題

養老機構的運營主要難題

發布時間:2021-01-13 13:36:16

養老機構的現存問題

1、養老服務機構供需矛盾突出。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加大,而社會養老機構數量較少、質量較差、增速較慢,形成很大的矛盾。正面臨著急劇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給老年人帶來諸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困難。2、農村養老亟需加強。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五保」老人逐步轉變為城市「三無」老人。加之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和農民就業方式的改變,留守或「空巢」老人增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發展的需求。3、養老機構的經營管理困難較多。現有養老機構大部分經營收入不多,營利微薄,規模小,設備簡陋,投入少,服務水平不高,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管理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管理水平不高。尚不能適應社會不同收入群體的不同養老需求。4、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一方面是促進養老業發展的法規政策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扶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優惠措施落實不到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獲取土地劃撥等方面還有許多困難和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投入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積極性。5、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還很艱難。一是選址難。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場所是租用的,選擇相對獨立而交通便利的地址難,且消防措施難以落實。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對經營中發生的機構內的傷病、死亡等重大問題沒有相應明確的解決辦法,時有糾紛困擾經營者。三是養醫結合難。大部分民辦機構規模小,軟硬體設施跟不上,入住的老年人看醫用葯無法就地刷IC卡,造成看病難。總之,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機制不活、服務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民辦養老機構數量少、發展不平衡;農村養老機構點多分散、不利於管理和集中供養;個性化服務項目少,服務內容單一;缺乏政策扶持,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㈡ 公辦養老機構經營存在什麼問題

資金投入不夠,床位不夠,僧多粥少,越來越跟不上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

㈢ 養老產業面臨哪些問題

我國是「跑步」進入老齡化的。從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看,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五個方面。
養老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國的養老產業才剛起步,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以養老床位測算,按照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老標准,我國至少需要800多萬張床位,而現在只有約250萬張,缺口達550多萬張。特別是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供給不足,產業化程度較低。近10年來,中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超過2000萬,居家和社區養老產品供給不足,遠遠不能滿足需要。2013年年底,我國共有養老床位500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5張,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7%的比例,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2%~3%的水平。
發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養老產業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農村養老機構基礎差、起步晚,面臨問題更為突出。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布局,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和床位閑置現象並存,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大量老人無床位養老,另一方面許多高端床位被空置。尤其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養老需求更加得不到滿足,提供一站式養老服務的機構更加少。

政策支持力度較大,但落實不到位。近幾年來,國家為了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或參與養老產業的發展,在土地供應、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由於一些地方未將國家政策具體化,缺少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土地供應、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在一些地方難以落實,未能充分發揮優惠政策對社會力量發展養老產業興辦養老機構的激勵扶持作用。
專業人才缺乏,服務標准化水平不高。老齡人口的增多對醫療衛生、休閑保健、託管托養、家政服務專業服務人員的需求大幅增長,潛在需求在1000萬左右。但目前一些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管理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管理水平不高。全國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的僅有幾萬人,大部分養老機構缺乏醫生、護士、營養師、康復師等專業人員,尚不能適應社會不同收入群體的不同養老需求。
網路摘抄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由慧明養老服務回答,請採納哦

㈣ 養老服務存在哪些問題

(1)養老服務業整體發展缺乏長遠規劃。部分地區養老服務業起步晚,還處於摸索階段,在整體發展上缺乏長遠規劃。
(2)政策缺乏靈活性,未充分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資金的績效考量機制。目前有關政策法規對於些具體事項的規定過於呆板。
(3)養老機構比例不合理,城鎮養老床位佔比較少。總體來看,大部分床位面向城鎮「三無」和農村五保人員、農村老年人,面向城鎮區域老年人的服務設施佔比較少。
(4)未有效實現市場化運作,養老機構產權不清晰,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緩慢。民辦養老機構相對較少,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多為政府投資設立,產權不清晰,缺乏明確的權利義務主體。
(5)社會化養老優勢未充分體現,尚未在社會上形成廣泛認同。由於社會化養老行業尚未發育成熟,加之目前社會養老機構參差不齊,部分養老機構設備不到位、服務水平不高、護理員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缺乏專業性的老年護理和心理知識等原因,無法滿足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養老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

㈤ 開辦養老院的難點

如何申辦養老院?

一、 申報養老機構的主體范圍是什麼?
根據民政部《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 ,依法成立的組織或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以下稱申辦人)凡具備相應的條件,可以提出辦院申請。

二、 合法申辦人向什麼機構提出申辦申請?
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舉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籌辦申請。 三、申辦養老院,須提交哪些資料?
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三)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四)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並報省級人民政府外經貿部門審核。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當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審查,作出同意籌辦或者不予同意籌辦的決定,並交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四、開辦養老院應具備什麼條件?
接到民政部門可以申辦的答復,申辦人就向該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機構。能領取證書的機構,應當符合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下列基本標准:
(一)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
(二)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准,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設計規范》;
(三)有與其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開辦經費;
(四)有完善的章程,機構的名稱應符合登記機關的規定和要求;
(五)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五、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哪些文件?
(一)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面報告;
(二)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三)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四)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五)驗資證明及資產評估報告;
(六)機構的章程和規章制度;
(七)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名單及有效證件的復印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證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民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所報文件進行審查,並根據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實地驗收。合格的,發給《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不合格的,將審查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申辦人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應當到民辦非企業管理機構辦理登記手續。

㈥ 養老機構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案例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全球最多的老年人口,也是社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養老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難題。因此,妥善解決因老齡化衍生的難題,關系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老年人口大規模增長帶來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機遇,解決居住難題的養老地產便是其中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有超過80家房企進入養老地產領域,相關項目超百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養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將從2015年的659萬個增至2025年的1285萬個。而參照3個老年人配備一個護理員的國際標准,中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也嚴重不足。
毫無疑問,未來我國養老服務行業存在巨大市場潛力。未來我國養老體系及老齡產業能否得到長足發展,政府財政投入體制與稅收金融等相關扶持政策的完善十分關鍵。

㈦ 我縣養老服務體系運行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
1、總體水平低下。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從總體上看還處在起步階段,老年服務設施少、規模小、檔次低、功能單一,與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相適應。
2、宣傳力度不夠。目前尚未形成社會養老社會化的濃厚氛圍,很多人往往誤認為社會養老只是民政部門的事,從跑項目、籌資金到具體落實,民政部門往往力不從心,導致社會養老服務項目、床位數等供不應求。
3、地方財政有限。目前,養老服務相關經費尚未列入財政預算,主要依靠上級民政部門的資助和彩票收入,尤其是民辦養老機構幾乎沒有得到應有的扶持和政策優惠,養老體系建設跟不上發展的步伐。盡管當前我縣公辦養老機構主要收養的五保對象的吃、住、穿、醫基本得到了保障,但老人住院的護理費用卻無從解決,致使機構難以正常運行。
4、社會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縣養老機構的社會化程度還處在較低水平,投資主體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和一些未取得相關資質的民辦機構的「小打小鬧」,制約了養老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
5、服務水平低下,機制有待完善。由於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經費難於保障,導致社區養老服務的管理水平低下,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人才缺乏,運行機制不夠完善,難以滿足多元化社會養老需求。

㈧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存在哪些問題

據報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召開北京市養老服務質量建設暨安全管理工作會議。

民政局負責人表示,民政局將委託第三方機構對養老服務質量、欺老虐老等問題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將定期在媒體曝光並通報相關區政府。對於存在瞞報、騙報指標的機構將嚴懲不貸。

㈨ 社區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一、研究背景
我國面臨著相當嚴峻的老齡化挑戰,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佔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佔8.87%。以河北省為例,根據省民政廳的數據,未來全省老年人口將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15年,全省老年人口將達到1080萬,占總人口的15%。更為重要的是,未來一段時間是我省高齡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迅速增加[1]。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居家養老日益受到老年人、政府和社會的重視。這種養老形式主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根據一項針對石家莊市老年人的調查,95%以上的老人希望居家養老,只有3.04%的老人有入住老年公寓的願望[2]。盡管目前我們需要在養老服務需要在明確核心功能和目標人群、強化內部要素呼應、開放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3],然而我國城鎮「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學術理論和政府決策層面形成共識。
社會養老服務在實踐層面也取得很大進展。黨和政府重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工作,在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少地方開展了在社區建立 「老年人日間照中心」、「老年人一鍵通呼叫中心」等工作。在石家莊市《關於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中,計劃到2015年每個街道(鄉鎮)均建成一所示範性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全部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街道(鄉鎮)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基本覆蓋[4]。唐山市也不斷加大對「幸福工程」建設的抽查和督辦力度,全市共建成900多個居家養老服務站[5]。
然而,不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忽略了從老年人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需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老年人是該項工作的需求者和直接受益者,未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應更多的聽取老年人的意見和建議。 本文根據對石家莊市的抽樣調查結果,從老年人角度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存在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具有明顯的導向意義。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課題組利用2012年暑期的時間,在石家莊市選擇了長安區和橋區部分社區進行調研,其中長安區是石家莊市該項工作比較突出的縣(區)。本次調查共走訪了光華生活小區、歐華園、尚乘源小區、八家莊怡園、八家莊公寓等社區的74名老年人。由於大部分老年人視力不好,調查員與每個老年人都進行了單獨交談,調查調查問卷由調查員代為填寫,總共費時2個月。調查樣本能涵蓋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表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項目

n(%)

項目

n(%)

性別




33(44.59)
41(55.41)

婚姻狀況

已婚
離異
喪偶
未婚

58(78.38)
0(0)
15(20.27)
1(1.35)

文化程度

大學及以上
高中或中專
初中
小學
未上過學

5(6.76)
14(18.92)
24(32.43)
20(27.03)
11(14.86)

子女個數

0
1
2
3
4個及以上

1(1.35)
26(35.14)
24(32.43)
14(18.92)
9(12.16)

從調查的基礎數據部分來看,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但高齡老年人所佔比重在加大
本次隨機采訪的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2歲,其中60-70歲老人佔43.24%、70-80歲佔39.19%、80-90歲佔16.22%、90歲以上佔1.35%。在所有被調查的老年人中,僅13.51%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我們注意到8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並且,在這些老年人中,61.54%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中,80歲以上老人佔了80%。
(二)有一半左右的老人沒有和子女一塊生活,獨居老人所佔比重值得關注

圖1 老年人居住狀況分布
本次調查發現,有50%的老年人和子女一起生活,另外50%的生年人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這其中包括39.19%的老年人和配偶一起單獨生活,另外有10.81%的老人獨居(一人生活),詳見圖1。
(三)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調查結果顯示,75.68%的老年人的收入來源依靠退休工資養老保險金,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佔18.92%,1000-2000元佔32.43%,2000-3000元佔32.43%,3000元以上的僅佔16.22%。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低於石家莊市發布的城鎮居民年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准[6]。
面臨老年人較低的收入水平。我們在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時候,必須考慮以上現實因素。為老年人,尤其是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沒有和子女一起生活、收入偏低的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優質的、低價(或免費)的服務。
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本次調查重點關注了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認知情況,調查結果並不樂觀。
(一)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率很低
在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向每位老年人都詳細介紹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基本情況,並向他們宣傳這是一種在政府的倡導下,以社區組織為依託,利用社區內的資源,面向居住區內居民提供的、在家也能享受到一種多方面的養老服務。
然而,當詢問老年人「在此調查之前,你知道社區居家養老嗎?」只有1.35%的老年人表示了解這些情況,20.27%的老年人表示知道一點點情況,剩餘78.38%的老年人則表示根本就不知道。可見,當前大部分老年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社區居家養老,也不清楚「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類似的服務機構。
另外,當問及是否知道老年人「一鍵通」手機呼叫服務時,47.7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知道」。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居家養老服務知曉率偏低的問題。
知曉率偏低與很多因素有關系。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灰色關聯度分析,選擇「知曉情況」為參考數列,將知道社區居家養老的和知道一點點情況的均付值為「1」,不知道情況的付值為「0」。選擇 「年齡」「收入」「性別」「是否獨居」「是否注重社會交往」為比較數列。「年齡」分為1-4個等級、「收入」分為1-6個等級,「性別」付值「1」(男)和「0」(女)、「是否獨居」、「是否注重社會交流」付值「1」(是)和「0」(否)。最後,計算了各個因素與「知曉情況」的灰色關聯系數。在後對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z-score標准化)後,解析度ρ取0.5,利用灰色關聯公式的計算得出了系數結果,所有系數均通過關聯度檢驗,詳見表2。
表2 知曉率與其它因素的灰色關聯系數

因素名稱

年齡

收入

性別

是否獨居

是否注重社會交流

灰色關聯系數

0.6540

0.7372

0.7022

0.7827

0.8182

從結果來看,老年人的社會性因素(例如「是否注重交流」、「是否獨居」)與知曉率之間的關系最強,其次是經濟性因素(例如「收入水平」),最後是自然性因素(例如「性別」和「年齡」)。這也就說明,越是注重社會交流,老年人對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就越強。調查發現,那些注重社會交流的老年人,正是那些經常與人聊天交流、經常讀書看報、經常聽廣播的群體。造成知曉率低的重要原因可能在於政策宣傳不到位、宣傳不深入、宣傳方式不得當等方面。
(二)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使用率接近於零
當問及老年人「你所在的社區有沒有養老服務機構」時,幾乎所有的老年人給出的答案都是「沒有」。我們向老年人列舉了一些養老服務項目,包括生活護理、集中用餐或上門送餐、洗衣理發等清潔服務、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健身和康復、代辦事項、談心交流、讀書讀報、心理咨詢、其它。當老年人享受過哪些養老服務時,幾乎也是所有的老年人的回答都是「沒有享有過」。這個結果是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這可能與我們隨機抽取的社區樣本不夠多有關,同時也說明我們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還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和發展空間。
來自卓達物業公司的消息也和上述情況極為吻合,該公司下屬6個小區共為老年人引入了600餘項「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然而,只有「入戶送餐」、「物業幫請保姆」等少數幾項內容引起較多老人關注,其他項目幾乎被打入「冷宮」,乏人問津。
另外,當問及是否使用老年人「一鍵通」手機呼叫服務時,100%的被調查回答「沒有使用」。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驗證了老年人養老服務的使用率極低的問題。
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使用率低的原因,除了這些服務普及率低、很少被老年人知曉外,思想觀念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目前的老年人還是比較傳統的,只要身體稍微硬朗的,都不依靠別人,而即使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仍習慣於依賴家人,很少使用社區養老服務。
(三)老年人對不同養老服務項目選擇存在偏好差異
在調查過程中,當問及「在上述養老服務項目中,你最想得到得到或感興趣的養老服務是什麼?」時,老年人給出了不同的回答。結果顯示:關注度最高的四項,其關注度均超過了50%,從高到低分別是「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生活護理」、「洗衣理發等清潔服務」、「集中用餐或上門送餐」。這些服務項目基本上是基礎型的,其餘各項多為精神層面的,其關注度較低,依次為代辦事項、健身和康復、讀書讀報、心理咨詢、其它。
表3 老年人對不同服務項目的偏好

服務
項目

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

生活
護理

洗衣理發等清潔服務

集中用餐或上門送餐

代辦
事項

健身
和康復

讀書
讀報

心理
咨詢

其它

關注


82.43%

75.68%

68.92%

52.70%

31.08%

21.62%

12.16%

5.41%

9.46%

可見,基礎型養老服務受到較高的關注,而精神層面的服務項目關注度較低。在基礎型養老服務項目中,「陪同就醫或體檢服務」得到了老年人最高關注,這無疑為我們今後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提供了方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怎樣很好的與社區衛生醫療系統相銜接,是急需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四)老年人最關心養老服務中心的收費和服務質量問題
當問及老年人「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在小區建立一個托老機構」時,89.19%的老年人認為「完全有必要」或「有必要」。當問及「在社區建立養老服務機構,你認為將會面臨哪些方面問題」時,93.24%的老年人認為是資金問題,錢從哪出,錢夠不夠,這是老年人比較關心的問題。
如果老年人決定享受社區養老服務,他們最關心什麼問題呢?調查結果顯示,同樣是93.24%的老年人認為是收費問題,收費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他們的選擇。66.22%的老年人認為服務質量也是應該關注的問題。
養老服務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加大政府投資力量、多方引入社會資本,是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低收費和免費項目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養老服務中心在建設過程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是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低收費和免費是否會引起服務質量的下降,這也是值關注的問題。
四、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黨和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中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一些典型效果,這些經常在報紙、廣播、電視中被宣傳報道。但是,我們通過隨機抽樣調查發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老年人當中的知曉率並不高,使用率更是接近於零。這從某種程度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應該進一步深入。
建議宣傳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新聞媒體中,也不能是簡單的典型經驗介紹,要把宣傳工作引入到社區,到老年人身邊進行宣講。我省各地不同程度的加大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力量,與此同時,要在社區多辦一些宣傳欄,宣傳居民養老服務方面的惠民政策,組織大學生利用暑期時間深入社區對此項政策進行宣講和解釋,把相關政策宣傳到老年人的心裡去。
(二)切實落實財力保障
由於老年人收入低,他們對一些收費項目一般是比較排斥的,所以免費項目和低收費項目應該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中之中,這也就意味著政府要在其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比如,石家莊市規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設施購置經費由各縣(市、區)承擔,市級資金對市區按要求建成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所給予1萬元一次性建設資助,對建成的街道(鄉鎮)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所給予3萬元一次性建設資助。水、電、燃氣、取暖等費用支出,由縣(市、區)政府承擔。然而,縣域間的財力不平衡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未來該項政策的實施進度。
我們建議,一方面,要切實抓緊和協調好了財政資金,這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成敗的基本保證。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對低收入特殊群體給予一定的補貼。比如,可以考慮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採用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年滿60周歲的低保和重點優撫對象以IC卡的方式每人每月發放一定金額的補貼,以支付如理發、保潔、配餐、理療等上門收費服務的費用。
(三)引入社會資本,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樣的、分層的。建議政府主導建立的養老服務中心應當以提供無償服務或低收費服務項目為主,比如醫療、護理、理發、用餐、文化娛樂等基本服務。而諸如康復、健身、代辦、心理咨詢等服務項目等可以以社會資本為主來解決,鼓勵民間資本拓展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在提供的服務項目時,一方面,要避免超出老年人需求范圍和支付能力,把老年人的有效需求與服務商的引導性消費結合起來。逐步推動居家養老需求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以加快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步伐。要正確處理好養老服務項目經濟效益和效益之間的關系。
另一方面,結合老年人的現實需求,努力探索「社區衛生+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調查結果未來,老年人對「就醫和體檢服務」具有很高的關注度,建議社區衛生院建設和社區養老中心要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要地理位置上要靠近,服務內容上也要相互銜接。
(四)抓好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強化組織體系建設
服務質量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行的「生命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之所以不願意選擇養老院等機構進行養老,81.0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養老院的服務質量有問題,這也說明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也是有較大期待的,服務質量將直接決定老年人對這種服務形式的認同以及運行效果。
除了硬體設施能夠影響服務質量外,養老服務中心人員的素質問題成為另一個重要因素。當前,社會應當倡導和動員各界為老年人提供無償公益服務,政府應進一步加強社區工作,把養老服務中心人員隊伍建設當做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引導更多的社會工作者加入到這個事業當中來,鼓勵在校大學生到養老服務中心從事志願者服務,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社區就業, 把更多的養老服務崗位列入公益性就業崗位,落實編制和待遇,穩定人才隊伍;相關部門還可委託有關單位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工作。
最後,提高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還需要完善養老服務的體系建設,這個體系主要包括養老服務的組織體系、規劃體系、運行體系和監控體系[7]。只有體系結構健全了,體系運行通暢了,需求得到合理滿足了,養老服務的質量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㈩ 養老的養老難題對策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回民政部部長李立國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民政部等將落實「十二五」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加大投入,加大優惠政策落實力度,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養老事業,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建設步伐。
據李立國介紹,民政部所推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機構養老服務,在機構養老服務方面,已經達到了每千名老人有二十張床位的標准,2015年年末以前,要達到每千人三十張床位的水平。
李立國進一步說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政策優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稅收減免;二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對一次性投入與運營方面給予補助;三是對社會養老機構使用自主設施、公共設施上提供政策優惠。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的運營主要難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辦理病退與正式退休的退休金的區別 瀏覽:477
孝敬父母的心得體會800字大學 瀏覽:42
去敬老院包餃子日記 瀏覽:721
兵團養老金上調 瀏覽:873
常州退休補繳社保 瀏覽:943
甘肅經濟報2018退休金細則 瀏覽:187
50歲女人不顯肚子上衣 瀏覽:425
貴州老年大學校報 瀏覽:165
醫院體檢卡綁定的號碼怎麼改 瀏覽:218
城市低保戶養老保險交多少 瀏覽:106
軍考體檢多久能出來 瀏覽:436
養老金個人賬戶怎麼算利息 瀏覽:468
通州交養老保險需要什麼 瀏覽:771
老人比劃數字什麼意思 瀏覽:647
國家對女公務員規定的退休年齡 瀏覽:864
重陽節送水果 瀏覽:867
開車體檢測什麼 瀏覽:785
現在的孩子孝順 瀏覽:63
老年大學創建規劃 瀏覽:824
南陽那單位招聘50歲以上的員工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