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判斷一個老年人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判斷一個老年人,或者說一個成年人身體健康是否健康,除了生理上的身體健康,例如有沒有慢性疾病、記憶力表達力是否減退等,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項。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就像是天平的兩端,任何一端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人體穩態發生問題,進而引發不健康的狀態。
首先,我們先聊聊對於老年人來說,哪些生理上的狀況,可以反映出身體是否健康。關於生理上的健康,其實人體各個方面都可以表現出來,是否患有疾病、體重是否合理、是不是吃得香睡得著等等,都可以多多少少的反映出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態。
B. 年過半百,怎樣才能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真正的老年人
人家都想看著像年輕人,你卻想看著像老年人。
滿頭白發 拱背彎腰 穿暗色的衣服 走路緩慢 這就是我眼裡的老年人。
C. —— [怎樣對待老年人。]
真得很高興你家老人能有你這樣一個孝外孫。
杜甫曲江詩雲:「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隨著科
技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活到七十並不稀
奇。我今年已九十五歲了,入住香港老人院已多年,我們院友大多也
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大家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不過,我也看到有些
老人,往往因為家庭的事,或別的一些問題,思想上想不通,影響身
體健康……這是很不值得的。
記得我年輕時讀詩書,孔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隨心
所欲……」也就是說:什麼事都要想得開,看得開,不高興的事盡量
少想,輕輕鬆鬆地安度晚年。另外,我覺得唱歌很有益處,不但可以
娛樂別人,同時,也快樂了自己,經常唱唱歌,可以使自己拋開煩惱,
心境平和,全情投入,會越唱越開心。我因為年老了,氣管也不太好,
開始唱時上氣不接下氣,但多唱唱,慢慢唱,就逐步習慣了,氣也順
多了。可見唱歌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最近,我入住的老人院,舉辦
院友卡拉OK大賽,我就將上述想法,用「賣花姑娘」曲,自己填詞唱
了出來,竟獲得比賽亞軍,我很高興,現將這首歌歌詞寫出來,和老
年朋友分享:
快樂老人,心境開朗,時常輕輕把歌唱。
快樂老人,身心舒暢,兒女開心我把福享。
快樂老人,真心真意,祝福大家身體好。
凡事笑笑,不必爭拗,友好真誠我做得到。
遑論對錯,不需深究,愛心寬容我做得到!
貧賤富貴,不應多計,健康安寧最可貴。
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裡,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們卻絕大部分都記不住多少。由於長期獨居,加上過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可能給老人留下了心理陰影,大多數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這就需要我們有加倍的熱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那麼,如何與老人家交談?
1、態度: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臉上常帶微笑,讓老人能感受到你的親切感;
2、位置:不要讓老人抬起頭或遠距離跟你說話,那樣老人會感覺你高高在上和難以親近 的,應該近距離彎下腰去與老人交談,老人才會覺得與你平等和覺得你重視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視對方眼睛,你的視線不要遊走不定,讓老人覺得你不關注他,同性間可以摸著對方的手交談;
4、語言: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撞聾(弱聽),則須大聲點,但還要看對方表情和反應,去判斷對方需要;
5、了解情況:要了解老人的脾氣、喜好,可以事先打聽或在日後的相互接觸中進一步慢慢了解;
6、話題選擇: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也可以先多說一下自己,讓老人信任你後再展開別的話題;
7、真誠的贊賞: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樣,喜歡表揚、誇獎,所以,你要真誠、慷慨地多贊美他,他就高興,那談話的氣氛就會活躍很多;
8、應變能力:萬一有事談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緒有變時,盡量不要勸說,先用手輕拍對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穩定情緒,然後盡快扯開話題;
9、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較嘮叨,一點點事可以說很久,你不要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要耐心地去傾聽老人的話……
我們與老人接觸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1、安全:永遠要擺在第一位!要小心地滑,扶好老人,掌握正確扶法;輪椅,老人坐上去時,一定不要讓輪椅動而導致坐空,推輪椅動作要緩慢,老人的叫要放好,雙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離開扶手的范圍!
2、老人記性行多數不好,避免問:「你還記得我嗎?」,老人家不願別人說他記性差,改說:「我又來看你啦!」,老人家覺得被重視了,會高興很多。
3、尊重老人的習慣:不要動老人房裡的擺設和其它物品,如老人院扶婆婆就愛把剪刀、葯油擺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有一個婆婆愛把錢夾在報紙里等等。
4、不要隨便給老人吃你帶去的東西:如糖尿病人要低糖,腎病和高學壓患者要控制鹽等。
5、在老人院搞活動的離房前前准備:讓老人上廁所;給老人多准備幾張紙巾;在空調環境下和冬天,要給老人多帶一件外套,坐輪椅的帶條小毛巾被。
6、時刻留意老人變化,如冷、熱、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時作出理。
7、不要嫌棄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關懷備至。
D. 與老年人如何交流
丁先生是個單身漢,三十多歲了。家裡只六十歲的父親和十來歲的小弟弟。他和父親雖然每天一定同吃早飯,但貌合神離。父子兩人各看各的報紙。從頭到尾,彼此誰也不說一句話,丁先生與其父的矛盾是帶有普遍性的,不少老年人和年輕人彼此合不來。事實上,如果他們一一特別是年輕人知道如何應酬老年人,就會相處得很好。
對待年事較長的人,要考慮到他們的心理。一個六十歲的人,你不要當他是老人,只能當他是個較自己年長的朋友。東京大學一位心理學者教授這么說:即使他自己口頭上正在嘆息著『老之將至』。
你看見一個老年人,你對他說:「你老人家一把大年紀,走路要小心呵!」這樣的話表面看起來是很關心對方,反而在現實中會引起對方反感的。
但你對一個年逾六十的人說:「看來你今年最多五十歲。」他聽完一定笑逐顏開。
老年人之所以固執,是由於他必定有很多閱歷,經驗的累積使他感覺凡事不能簡單,所以逐漸變成自以為是,我想老年人如果和年輕,人相處得不好,錯誤應該歸於年輕人的一方,因為年輕人只要了解對方的心理,就會易於應酬。
我對我的朋友說:既然你知道令尊的最大缺點是固執,那麼你自己固執不就行了么?
事實上,一個人上了年紀,思想就缺乏彈性,而且懷古心性愈來愈濃厚了,凡是年事較高的人都喜歡談論他的過去,這就是懷古趣味了。
年輕的人了解這一切便不會感覺老年人難以應付了。
E. 你認為老人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呢
當今農村以老人為主要勞動力,辛苦一生,到老還是要在田間地頭勞作,版這種現象短時間內權不會被改變,兒子基本都在外打工,土地老人不種沒人種,再說老人自己要生活,單單依靠每月的補貼根本不夠,有點小病不敢看,怕花錢,一旦生場大病,一生的積蓄全花光,甚至還不夠。有的還得養孫子輩,這種現象農村很多,好的兒女每年還能給點錢給老人,有的甚至一分不給,總覺的老人應該的,希望在外打工的朋友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
F. 如何理解老年人概念
如何理解老年人的概念,老年人跟咱們年輕人他肯定是存在著這個代溝啊,包括他的思想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要理解吧,畢竟是老人。
G. 判斷一個老年人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判斷一個老年人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1.眼有神
目光炯炯有神,說明視覺器官與大腦皮層生理功能良好。祖國醫學認為,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而且為肝氣所通,肝腎充足,則耳聰目明。眼睛是人體精氣匯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氣旺盛,肝、腎功能良好的明證。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眼睛應該是亮的。
6.牙齒堅
牙齒完堅者老化慢。祖國醫學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自然多壽。如腎虛則骨敗齒搖。
古代醫書記載著名醫學家華陀的弟子吳普90歲高齡仍耳聰目明、牙齒完堅,說明長壽者口腔健康狀況都比較好。
7.腰腿靈
腰腿靈活自如,說明腰腿的骨骼、肌肉、運動神經以及運動中樞生理功能良好。俗語說:「人老腿先老,將老腰先病。」祖國醫學認為老年人腰腿靈活,說明肝、脾、腎尚實。
因為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肝好筋強,脾好肉豐,腎好骨硬。
H. 怎樣形容 老年人(四個字)
風燭殘年 , 精神飽滿,抄童心未泯,老當益壯,大器晚成 , 神采奕奕,容光煥發,風流瀟灑,氣宇軒昂,滿面紅光,威風凜凜,風度翩翩,神采飛揚,意氣風發,喜氣洋洋,爐火純青,精神矍鑠 , 枯木逢春 , 紅光滿面, 鶴發童顏 ,精神矍鑠 ,老當益壯 ,老氣橫秋 ,腰板硬朗 ,鶴發童顏 ,老有所為,老態龍鍾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I. 老年人如何形容
如果他精神好,可以用:矍鑠、鶴發童顏,如果他精神欠佳,身體不便,可以用老態龍鍾、潘鬢沈腰。望採納~~
J. 如何確定老年人的行為能力是否有效
只要老人沒有被確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行為能代表自已的真實意思,且表達與反映的思維符合一般的邏輯思維與常理狀態,其民事行為即屬於有效的民事行為。其親屬或其它人以年事已高行為無效不能成為抗辨理由。
完全行為能力人必須是精神正常、表達清楚,意識清醒及年滿18周歲的自然人,否則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0)如何看一個老年人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通則》規定的實質要件有: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公民的權利能力不受限制,但行為能力則有所不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活動須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或徵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進行。法人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一致,故法人也只有在其相應的能力范圍內才能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意思表示真實。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應與其真實意志相符。如因欺詐、虛偽、脅迫、重大誤解而發生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該行為則依法無效或被撤銷。
(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的行為內容(權利義務關系)、動機、目的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否則無效。
(4)必須具備一定的形式。《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依照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