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每天鍛煉多長時間最合適
有些人總會覺得,每次健身時間短了效果不好,時間長了又太累,究竟多長時間最合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小時最佳,有朋友問為什麼?其實健身的效率和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在健身房呆的時間越長,健身的效果會隨之下降。
不要以訓練時間論成效,要多多去感受肌肉的收縮,注重動作的形式,關注當下每一次的訓練,才是正道,訓練時間越長,越容易造成訓練過度,而這是每一個訓練者應該避免的。
2. 老年人為什麼要運動鍛煉
「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通過運動鍛煉,可推遲人體各器官的老化與衰退,更好地保持它們的功能,保持身體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運動是在大腦指揮下進行的肌體活動,同時大腦又接受來自肌肉、關節的神經末梢接收器的刺激,所以運動可以調整神經系統活動,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運動不僅使心肌纖維粗壯有力,加強心肌收縮,改善心肌供氧,還能防止膽固醇在血管中沉澱,可以有效地預防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
通過運動鍛煉,可以使呼吸差加大,肺活量增加,使得氣體充分交換,血中含氧量增加,加快新陳代謝過程。運動也可以加強消化道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並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充分地吸收。經常運動還可以使老人骨質堅強,能承擔更大壓力、拉力,並可加固關節,加強肌纖維,增進彈性、耐性和靈活性。
3. 老年人做什麼運動好
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射門球、做體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根據瑞典Fraedin等研究70歲以上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者,在男性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上樓梯能力,在女性對肌力和上樓梯速度,都有明顯好處。
另外運動鍛煉還要講究科學性,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比如人們習慣於清晨運動,但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發病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因此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如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盡量小一些。另外,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宜慎重行事。從近代醫學觀點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60分鍾血壓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維持體力活動的健康效果有賴於堅持健身。一般停練幾周以後這種效果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必須堅持鍛煉,至於在酷暑嚴寒季節,可以暫時停練。
4. 老年人如何鍛煉身體
老人最好「黃昏練」
健康專家認為,早晨並非鍛煉的最佳時間,對老年人尤其如此,不僅難以保證健身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由於清晨空氣相對靜止,各種廢氣均沉積到地面附近,是一天中空氣污染較嚴重的時段。此時鍛煉身體,等於是呼吸著大量的廢氣,這對身體有害無益,尤其對免疫力減弱的老年人更不太適宜。
其次,臨床醫學研究發現,上午9時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比下午1時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後的幾小時更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
其三,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出現老化,晨起後短時間內肌肉、四肢等運動器官還處於鬆弛狀態。此時進行鍛煉,容易造成摔、碰、扭傷等,傷害身體。
因此,老人別急著晨練,每天來個「黃昏練」也許效果會更好。
5. 老年人適合那些運動
老年人適合的運動:
1、太極拳。
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2、廣場舞。
在公共場所由群眾自發組織,參與者多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媽居多。廣場舞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舞蹈,是專屬於人民群眾的舞蹈,因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體的不同所以廣場舞的舞蹈形式也不同。
3、球類的運動。
羽毛球運動對選手的體格要求並不很高,卻比較講究耐力,極適合東方人發展。能夠鍛煉肌肉,增強體質以外,還可以在活動中得到快樂、變得更加的樂觀,另外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的精神,在游戲中的鍛煉還可以使得自己變得更加的靈敏。
4、徒步。
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煉,徒步是戶外運動最為典型和最為普遍的一種。由於短距離徒步活動比較簡單,不需要太講究技巧和裝備,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閑的活動。適合老年人活動。
5、慢跑。
亦稱為緩步、緩跑或緩步跑,是一種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目的在以較慢或中等的節奏來跑完一段相對較長的距離,以達到熱身或鍛煉的目的。
慢跑對於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臟功能,防止肺組織彈性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具有積極的作用。
6. 中老年人應該如何安排日常鍛煉
在如何使運動更適合中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點方面,總結出六條科學鍛煉方法。
(1)運動前的身體檢查。老年人在職期間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鍛煉身體,退休後時間雖充裕了,但有的人因不知科學的鍛煉方法,急於求成,結果不但無益於健康,反而有損於健康,甚至造成突然死亡。因此,運動前有必要進行身體檢查,運動中也應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平時如果發現有如下症狀,要找醫生查明原因:食慾減退,飲食嗜好改變,便秘或腹瀉,易發燒,愛出虛汗,臉或手、腳浮腫,稍一運動就心跳過速或氣喘,安靜時也呼吸不暢,心情不安或煩惱,易疲勞且恢復慢,難以入睡,睡眠不實,自我感覺運動量不大,但身體卻消瘦下去,嗓子乾渴等。
(2)合理的運動方式。健身運動最好是以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全身運動為主,因為全身運動對促進冠狀動脈以及四肢的末梢血管的血液流通、皮下脂肪的消耗都有很大作用。散步、跑步、游泳,可以說是中老年人的三大全身運動,很適合中老年人。
(3)不要計較勝負。中老年人的健身運動,不要計較勝負,即使強度很低的運動,都有因過度精神緊張,而導致休克的事例。應把運動時的氣喘和呼吸困難當作危險信號。一般來說,在運動中感覺呼吸困難,胸中難受,肌肉或關節有強烈的痛感,胸口憋悶,總有要嘔吐的感覺,頭痛,兩腿不聽使喚,頭昏眼花,十分疲勞,渾身發冷或冒虛汗等現象,要立即停止運動,休息。並觀其發展,查明原因。
(4)要持之以恆。把一周的運動量集中在一天進行,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從強度上看,也是相當危險的。因此,首先從一周運動一次開始,然後過渡到隔一天進行一次。每周進行三次運動是最理想的。為了提高運動效果,適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中老年人的健身運動應遵循這樣一條原則:要有一定之規,經常堅持,按計劃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另外,即使健康診斷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運動的當天發覺晚上睡眠不好,早飯沒有食慾,心情焦躁,心跳劇烈,酒後頭痛,總有嘔吐感,胸中悶疼,體溫在37℃以上,安靜時的心率超過每分鍾90 次,臉部腫脹,咳嗽或流鼻涕,渾身酸懶,腹瀉,頭重腳輕等,也應中止運動或適當地降低運動強度。
(5)准備活動要充分。使身體機能適應運動的准備活動要充分,年齡越大需要的時間越長。中老年人的准備活動時間至少要用5 ~ 10分鍾。而且,冬季要盡量縮小居室內和運動場所的溫差,因為從暖和的地方一下子到寒冷的地方,血管收縮,會引起血壓的急劇上升。
(6)全面鍛煉,均衡發展。散步、跑步和游泳這三大全身運動,對提高心肺功能很有效,而對加強脊柱周圍的腰肌、背肌、腹肌和臀部肌肉等收效不大。為了加強這些部分的肌肉,還應進行些體操鍛煉(如仰卧起坐和仰卧舉腿、俯卧兩頭翹等動作)。
怎樣掌握運動中「度」的問題參加體育鍛煉必須善於掌握運動量,如果運動量太小,對身體的鍛煉效果就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又沒有規律,則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那麼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怎樣判斷運動量是否合適呢?檢驗運動量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紹兩種比較常用、簡便易行、容易掌握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通過脈搏變化來衡量運動量是否合適。
測量脈搏,可在早晨起床前,或鍛煉前和鍛煉後1 小時左右進行,以便進行對比。測量時間可為1 分鍾。如果運動量小,在鍛煉後1小時以內即可恢復到鍛煉前的水平,而疲勞的感覺不太明顯。如果運動量過大,有時經過一夜到次日清晨脈搏還有可能未恢復,而且運動量愈大,恢復的時間就愈長,身體疲勞的感覺也非常明顯。
在運動量安排比較適宜時,每天清晨的脈搏都應該是比較平穩的,精神也比較飽滿,沒有什麼因為運動量不適而引起的特殊感覺。
第二種方法:通過主觀感覺來衡量運動量是否合適。
主觀感覺一般包括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的感覺。正常人在運動量合適時,工作、學習和勞動都感到精力充沛,鍛煉以後有疲勞的感覺,但不會影響正常的睡眠和食慾等。有時,肌肉也有輕度的疼痛,四肢有沉重感,但這些現象經過一夜的休息,次日清晨即可消失,而且身體的機能狀況愈好,則消失得愈快。
當運動量過大時,次晨起床後就常會感到萎靡不振,周身無力,甚至有頭暈的感覺。在鍛煉以後,常感到極度的疲勞,吃不下,睡不香,對鍛煉有厭倦和冷淡的感覺;在運動時,很易出汗。這些都說明運動量需要適當調整。此外,老年人在體育鍛煉中,要掌握運動量的大小,其秘訣就是「酸加、痛減、麻停」三要素。
酸加:老年人剛開始參加體育鍛煉時,會有肌肉酸楚感。但這只是運動後肌肉中代謝產物——乳酸積聚過多,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的正常生理反應。只要做到鍛煉循序漸進,讓肌肉有個適應過程,肌肉代謝和結締組織逐步完善,酸楚感就會減輕或消失。此時運動量可逐步加大。
痛減:許多老年人自身患有各種老年性疾病,如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等,在鍛煉中如果出現局部疼痛並有逐漸加重感,就說明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隱性炎症反應,這時運動量應減少、減輕,以免炎症擴大。
麻停:在鍛煉中凡是感到身體某一部分麻木不適,這就是局部神經受壓的徵兆,也是鍛煉方法不當的反應。
這時,必須立即停止鍛煉,請醫生查明原因,改換鍛煉項目或運動方式。
7. 老年人運動的好處有哪些
一、提高運動精神和團隊精神
在運動場上,孩子們能學會如何輪流上陣、如何等待輪候、如何在輸掉比賽的時候不低頭、如何對勝利的對手說聲恭喜,學會傳球,不把所有的榮耀都歸給自己。
簡單地說,孩子需要學會輸,他們必須知道自己不總是最好的,這樣他們才會更加努力,並成長為一個更頑強的人。
8. 有什麼適合老年人鍛煉的健身器材
1、跑步機
在跑步機上走或跑,看上去與平時在地面上一樣,但它比地面走或跑省去了蹬伸動作,使健身者輕松自如,比在地面多跑1/3的路程,能量消耗也大於地面訓練。是老年人室內健身器材之一。
2、啞鈴
有固定及可調節兩種,是鑄鐵而成的。固定啞鈴是由圓鐵棒兩端連接兩鐵球而成。重量在0.5~30千克之間。調節啞鈴是由把柄兩端不同重量的圓鐵片疊加製成,也有另裝把手的。可進行上肢、肩、胸、腰、腹、背等部位的力量性、肌肉性鍛煉。
3、健身球
金屬製成,圓球,直徑4~5厘米。將兩球托於掌之中,靠五指使兩球在手中盤旋。主要通過手部運動來訓練前臂、掌指力量,以及手指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起到健腦的作用。
4、溜溜球
塑料製成,形如縮小版啞鈴,橫杠系一軟線。牽動軟線,使溜溜球正反旋轉,球體落下和捲起。溜溜球主要對上肢、手腕、肘、肩部進行靈活性的訓練。
5、握力器
有N、A、五簧握力器和橡膠握力器。
N型握力器:將彈簧鋼片彎製成N型,兩端有塑把。小巧、便攜。
A型握力器:用鋼絲繞製成A型,似一把鉗子。
五簧握力器:在握手之間置上5根彈簧,供練習者量力增減彈簧。
橡膠握力器:是一種帶有按摩觸點的橡膠圓環,手掌大小。
握力器主要用於前臂的力量訓練以及掌、指力量的訓練。
9. 老年人應該怎麼鍛煉
鍛煉前做全面的身體檢查,遵醫囑進行。也可作自我檢查,方法是連續下蹲15次左右,或原地跑15秒,如沒有氣急和不適等,可開始鍛煉。鍛煉要循序漸進,運動量從小到大,動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過渡。運動量適當,自覺發熱。微汗即可,不要感到胸悶、心悸、氣促和疲勞等才停。運動後感到輕松,以增進食慾和睡眠為適當。要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運動項目選擇,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選擇各關節和肌肉都能得到鍛煉的全身性運動項目。鍛煉時間選擇,早晨最佳,晚間也可以,飯後不宜運動,身體不適不應鍛煉。運動時要用鼻吸氣,自由呼吸,切忌憋氣。
體育鍛煉能保健的秘密
健康長壽的秘訣就是動靜結合,體動心靜。身體的健康離不開運動,但長壽也跟心境有關系。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就是健康長壽之道。人離不開運動,各種健身運動,如散步、健身跑、太極拳、氣功、保健體操等,均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然而,運動過度也會影響身心健康。因為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會使人體新陳代謝長期處於旺盛狀態,縮短了人體細胞分裂周期,從而加快機體器官組織老化和損傷。
為此,在提倡運動健身時,應注意「形勞而神不倦」。每周從運動中消耗2000卡熱量對身體健康是有補益的。據估計,一小時輕快的步行可消耗400~500卡左右的熱量,如果一個人每天能堅持40分鍾左右的步行,就能夠正常地消耗2000卡熱量,雖然如此,也不感覺乏力。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容易產生緊張、壓抑、憤怒、嫉妒、憎恨等不良情緒,這對壽命有很大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各種各樣的貪求、慾望,是導致負性情緒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就要避免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刺激,而心靜是避免不良情緒刺激的最佳辦法。要心靜,就要加強思想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受外界事物的引誘、剋制慾望、抑制貪心、修身養性、忍字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