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

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06 13:25:15

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情緒低落;有的急躁易怒,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離退休、人及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

3、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心理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4、抑鬱

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產生恐懼抑鬱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鬱,有的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鬱,遇事灰心,悲觀失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健忘

② 老年人常見病是什麼

一般的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保養不好就會得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如:腦版血栓..心臟病..高權血壓.腦動脈硬化..唯一的保養方式我認為.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每天散步..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要因為一些事情著急上火..在這里希望老年人健康長壽..夕陽更美..太陽更紅..因為你們為我們年輕一代操勞了一輩子我們希望您長壽..!同時希望提問題這位朋友的家人健康..合美

③ 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回兩種情緒答:有的沉默寡語,情緒低落;有的急躁易怒,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離退休、人及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

3、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心理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4、抑鬱

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產生恐懼抑鬱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鬱,有的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鬱,遇事灰心,悲觀失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健忘

④ 老年人身體健康問題

老年人食補方法
1.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其體內各個系統沒有特殊的、明顯的器質專性疾病,平時飲食起居基本正常,屬被稱為健康老人。此類老人只要遵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畜為益、氣味合而服之、補精益氣」的原則,注意保持營養齊全的平衡飲食和保持身心健康就可以了,不必採用特殊的補養之物。

2.陰虛火旺的中老年人,常有口乾、便秘、面色潮紅、舌紅而干、脈細而數等症。對他們可用滋陰瀉火、補益精髓的食物,如烏雞、乳鴿、小米、銀耳、鱉魚、紅棗、蓮子、胡桃等既有食補,又有葯補作用的食物。

3.脾胃虛弱的中老年人,常有消化不良、食之不當大便溏薄,舌胖色淡等症。對此類老人,主要是健脾和胃。可食用山葯、木耳、薏苡仁、百合及新鮮魚之類易於消化的食物。如做各種營養豐富的粥,可以起到養胃、補虛健脾之作用。

4.對陽虛體弱的中老年人,常有面色蒼白、胃寒怕冷、腰酸膝軟、氣喘汗出等症。對這類老人可多選用助陽補氣之食物。如黃鱔、龍眼、荔枝等,冬季還可選用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

⑤ 老年人五大常見疾病有哪些應該怎樣預防

老年人五大常見疾病主要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腦血栓,老年痴呆症。關於這方面的預防,可以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均衡,多運動,時不時打打麻將,出去娛樂娛樂,多呼吸新鮮空氣。

⑥ 老年人常見的社會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其預防保健措施是什麼

孤獨(loneliness)是一種心靈的隔膜,是一種被疏遠、被拋棄和不被他人接納的情緒體驗。

孤獨感在老年人中常見。我國上海一項調查發現,60~70歲的人中有孤獨感的佔1/3左右,80歲以上者佔60%左右。美國醫學家詹姆斯等對老年人進行長達14年的調查研究,得出結論:獨隱居者得病的機會為正常人的1.6倍,死亡的可能性是愛交往者的兩倍。他對7000名美國居民做了長達9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那些孤獨老人的死亡率和癌症發病率比正常人高出兩倍。因此,解除老年人孤獨感是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原因

導致老年人孤獨的可能原因為:①離退休後遠離社會生活;②無子女或因子女獨立成家後成為空巢家庭;③體弱多病,行動不便,降低了與親朋來往的頻率;④性格孤僻;⑤喪偶。

(二)表現

孤獨寂寞、社會活動減少會使老年人產生傷感、抑鬱情緒,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如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述消極感會更加加重,久之,身體免疫功能降低,為疾病敞開大門。孤獨也會使老年人選擇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不愛活動等,不良的生活方式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有的老年人會因孤獨而轉化為抑鬱症,有自殺傾向。

(三)防護

擺脫老年人孤獨,一方面,需要子女和社會共同努力,對離開工作崗位而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的老人,要為他們創造工作和學習的機會。做子女的必須從內心深處誠懇地關心父母,充分認識到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機,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最好不要太遠;身在異地,與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託人照顧父母,更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盡量常回家看看老人,或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等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喪偶的老年人獨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別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顧,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可以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老年人應參與社會,積極而適量地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有益於社會和家人的活動,在活動中擴大社會交往,做到老有所為,既可消除孤獨與寂寞,更從心理上獲得生活價值感的滿足,增添生活樂趣;也可以通過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以消除孤獨,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挖掘潛力,增強幸福感和生存的價值。

⑦ 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指導有哪些技巧

社區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1)社會角色的轉變:離退休使老年人的社會角色和生活規律都發生了變化,對老年人的心理也產生了影響。

據調查,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也大不相同,工人退休前後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後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足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並且有退休後的社保和醫保,所以心理比較滿足,情緒比較穩定,社會適應良好。

離退休幹部的心理狀況就不同了,他們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退休後的生活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的社會聯系驟然減少,特別是一些領導崗位的老幹部更是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產生悲觀心理,情緒低落、不願見人、急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夢、產生抑鬱,有的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引起其他疾病。

(2)經濟狀況:經濟是保證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礎,老年人經濟收入一般都低於在職人員,加上醫療費用的逐年上升,使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障,特別是那些收入少或無收入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怕自己一旦生病,無錢負擔醫葯費,拖累家人,怕家人不管,怕醫治不好等,從而影響了其身心健康。

(3)家庭環境:老年人退休後,從社會轉向家庭,家庭便成為重要的精神物質生活的依託。因此家庭對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然而,有許多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發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在極不愉快的環境之中,從而產生許多心理問題,情緒低落、孤獨寂寞、沉默寡言、對生活失去信心。

(4)身心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老化,生理功能逐漸減退,這是自然規律。但是,對具有價值觀念、思想追求和樂觀的老年人,他們退而不休,老有所為,渴望在有生之年發揮余熱,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並且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腦力、體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上延緩衰老。

然而有許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卻不理想,他們機體衰老或身患多種疾病,有的在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方面的衰退也非常明顯,使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惱和焦慮之中。

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指導
我們與居委會聯合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指導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衰老是一個自然發展過程,從心理上正視這一生命現象,通過學習調整心態,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通過自我調節延緩心理衰老。

鼓勵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盡其所能發揮余熱,並且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動力,減少孤獨,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滿足。

指導老年人有規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飲食定量、禁煙少酒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適度運動: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延緩衰老。如太極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運動,每次運動時間在30~40分鍾。

培養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有了良好的興趣和愛好,使老年人有精神寄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每天過得充實,並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減少孤獨感。如:書法、繪畫、下棋等。

培養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能使人心平氣和,遇事不慌,老年人受到外界刺激易過喜或過悲,所以應盡量減少各種不良刺激,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當老年人身體不適時,家人要主動關心問候,積極尋求治療方法,做好老年人的安撫工作,必要時提供經濟援助。

總之,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區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他們自我調節和心理適應,幫助他們保持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安度晚年。

⑧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

1.1、離退休綜合征:是指在離退休後出現的適應性障礙。這種應激因素對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擾,使一些老年人在一個時期內難以適應現實生活,並且出現一些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發生或發作,嚴重地影響了健康。主要表現為坐卧不安、行為重復、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煩躁、敏感、失眠、心悸。絕大多數人在一年內能基本恢復,對性情急躁而較固執的老年人則所需時間較長。
1.2、衰弱綜合征:由長期煩惱、焦慮;腦動脈硬化、腦損傷後遺症;離退休後,生活及居住環境太靜,與周圍人群交往少,信息不靈;各種疾病引起的腦缺氧等因素導致。常表現為疲乏、頭暈、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穩、不易入睡、多夢易醒、醒後不解乏。有時晨起頭痛、眩暈,情緒不穩。
1.3、空巢綜合征:「空巢」是指無子女或子女成人後相繼離開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獨守空屋的特點,尤其是老人單身家庭,西方國家稱之為「空巢」。這樣,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述消極感會加重,久之,會減低身體免疫功能,為疾病敞開了大門。
1.4、焦慮症:經常處於明顯的焦慮狀態,對心身健康有很大影響。常因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疑病症;退休後經濟減少,生活水平下降;兒孫上班上學時的交通安全;社會治安問題等引起。容易焦慮的老人衰老過程可加快,助長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當急性焦慮發作時,可引起腦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壓驟升而頭痛、失明;或發生跌傷等意外事故。
1.5、抑鬱症:老年抑鬱症是老年期最常見的功能性精神障礙,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臨床特徵,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軀體不適為主,多發50-60歲, 80歲後少見。表現為情感障礙、思維活動障礙、精神活動障礙、意志行為障礙、軀體症狀。

⑨ 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有哪些潛在問題是什麽需要哪些

一般的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保養不好就會得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如:腦版血栓..心臟病..高血壓.腦權動脈硬化..唯一的保養方式我認為.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每天散步..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要因為一些事情著急上火..在這里希望老年人健康長壽..夕陽更美..太陽更紅..因為你們為我們年輕一代操勞了一輩子我們希望您長壽..!同時希望提問題這位朋友的家人健康..合美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耳聾聽不見電視聲音怎麼辦 瀏覽:806
章瑩穎父母是什麼電影 瀏覽:442
蘇州智慧社區養老品牌有哪些 瀏覽:583
老年人刊物 瀏覽:934
長壽花稻米油 瀏覽:274
老人吃葯現苦怎麼辦 瀏覽:161
銅山區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847
長壽一輩子 瀏覽:489
警察政審父母離異怎麼辦 瀏覽:814
養老金哪個時候能夠省統籌 瀏覽:181
東莞養老金計發月數 瀏覽:362
老人老年痴呆胡說八道 瀏覽:985
廣場舞母慈兒孝順 瀏覽:655
醫院保安體檢什麼 瀏覽:764
平羅縣80歲養老金多少 瀏覽:907
父母配什麼屬相 瀏覽:462
西藏社保退休標准 瀏覽:390
60多歲老人頭痛一般是什麼原因 瀏覽:906
重孝的父母有多少 瀏覽:709
做個孝敬父母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