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老院對老人應有什麼樣的責任和義務
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回由地方政府或慈答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農村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興辦敬老院的。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2. 養老院業務科工作及職責范圍,具體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由於養老院一般人員編制都比較少,所以往往不象工業單位那樣在內部設立「市場部和采購部及業務攻關部」等機構,而是僅設一個「業務部或業務科」來承擔工業企業上述三個部門的工作。因此,我們大致將工業企業上述三個部門的工作范圍綜合提煉一下,就基本知道了。我這里大致說幾點:
1、負責對外宣傳企業「養老院」(下同);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提升企業形象。
2、通過正面宣傳,完成「客源」(老年人)的招收任務,為企業擴大「生源」(生意來源)。
3、負責企業的實物(含食品)采購工作中篩選、采購和首道質量把控工作。
4、代表企業與相關單位或社會有關團體進行接觸和聯系。
5、招聘和推薦優秀工作人員,充實企業的「軟實力」。
6、等等
3. 敬老院後勤人員的職責和要求
各地要求和具體職責不一,現以新華鄉敬老院為例:
1.要求:
熱愛敬老養老事業,有一定文化水平,作風正派,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責任心強,吃苦耐勞,富有愛心,有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的思想,年齡在60周歲以下,年紀輕、學歷高、有餐飲從業經驗者優先錄用。
2.工作職責
主要從事炊事員工作,協助其它工作人員做好敬老院管理、服務、衛生等各項工作,全日制上班,提供吃住(要求住敬老院院內),家中有事可請事假(但每月不超過4天)。
(3)縣級中心敬老院職責擴展閱讀:
辦公室職責
一、組織抓好全院幹部、職工政治思想工作,抓好政治理論學習、時事政治宣傳和上級的文件及時傳達工作。
二、制定院里各項工作制度,負責公文的收發登記、批轉、傳閱、催辦、文件的起草、列印等工作。
三、負責院公章的使用和管理,文件的歸檔、保管、查閱及辦公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工生。
管護科職責
一、負責落實好院里護理對象有關各項工作。
二、負責院里護理員日常管理工作。
三、負責做好與定點醫院(5702醫院)的聯系、協調工作及護理對象就醫等工作。
四、負責做好護理對象親屬來院探訪、協調、接待工作。
五、負責制定護理員工作制度,做好護理員考勤工作。
4. 我一直開一所敬老院,請問:有關職敬老院的職責、法律、法規
開敬老院?三思!
5. 一個縣級敬老院分設哪些崗位及各自的職能是什麼
設置的崗位有:院長、炊事員、物資采購員、現金出納、倉庫保管員、醫務工作員和文檔管理員。
6. 敬老院職能
敬老院的職能:
敬老院(home for the aged),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國農村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興辦敬老院的。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
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7. 敬老院屬於什麼性質機構
敬老院是非營利組織,又稱養老院。我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業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來,隨著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敬老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1988年,全國農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個縣(縣級市)在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
(7)縣級中心敬老院職責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現階段最優化的養老模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在社區內整合和調動各種醫療、養老資源,就近、就便發展互助養老。這種模式被形象地稱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居家養老護理」。
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是我國養老模式的必然選擇。從率先老齡化國家的實踐看,養老最終要回歸家庭。一方面,我國老年人多、增長快,在現有機構養老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更需要居家養老的支撐。
另一方面,「孝親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鄰里守望相助」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選擇以居家養老為主,以社區為依託順理成章。這樣的養老模式一旦涵蓋絕大多數老人,將成為社會養老中最節約、最有效的資源利用形式,也最有利於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老人在家庭這種熟悉的環境中會感到安全、溫馨、舒適。居家養老有利於老年人獨立自主,發揮功能,實現個人價值,促進社會進步,也有利於代際關系和諧與社會安定。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情況各異,為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醫養結合和機構養老也不可或缺,可以跟居家養老互相促進,互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