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跌倒的主要預防措施
1、走路慢一點,別著急。
2、腿軟的話,多補充營養。
3、學習太極拳,有助於增加身體的靈活度與協調性
4、在家裡有尖角的地方,比如板凳、櫃子上包些軟墊,萬一摔了也不至於受傷。
2. 老年人跌倒的預防採取的措施有哪些方面
1、飲食上注意補充鈣質,增強骨密度。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3、下雨下雪等高危天氣,要減少外出活動。
4、在家中要增加一些防護設施,比如洗澡間增加防滑墊,坐便旁按上把手等等。
3.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該如何防止跌倒
防摔可練練太極
要防止老人摔倒,首先要增強老人身體的各項機能,如堅持參加規律的體育鍛煉,以增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步態穩定性和靈活性,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包括太極拳、散步等。其中,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健身運動。
其次,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使用合適長度、頂部面積較大的拐杖。將拐杖、助行器及經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熟悉生活環境,道路、廁所、路燈以及緊急時哪裡可以獲得幫助等;老年人著裝宜舒適合體,褲腿不要過於肥大或過長,鞋子大小要合適,盡量別穿系帶的鞋。
“老年人坐下的時候,椅子高度要適宜。盡量不要讓老人坐軟沙發,因為老人下肢沒力量,從軟沙發上起來,需要兩只胳膊用力支撐,一旦撐不住,就容易摔倒。”喬佳說。
靜態坐位平衡試驗
對於已經卧病在床、不能行走的老人,要通過靜態坐位平衡試驗來測定他是否有跌倒的風險。具體方法:端坐椅上(雙腳踏地),或坐在床邊,兩手放在大腿上,計算能維持端正坐位的時間。如果維持端坐時間少於20秒,說明這個老人身體難以支撐平衡坐位,有跌倒風險。
老年人在生活中還是應該要多注意,盡量的不要讓自己出現摔倒的現象,應該要掌握一些小
4. 怎樣預防老年人跌倒
跌倒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老年人的影響卻很大。據美國亞特蘭大疾病防控中心調查,每年65歲以上老人,每3人中就有1人有跌倒的經歷。2010年230萬老年人因跌倒損傷被送至急診室,其中約66萬人入院治療,直接產生醫療費用高達300億美元。幸運的是,通過各種措施,跌倒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老年人為什麼容易摔倒?老年人小腦萎縮,造成各肢體反應遲緩,產生不協調,且對平衡反應較為緩慢。因為平衡失調,老年朋友會在不同的狀況下摔倒:走路的時候交談(研究表明對比於年青人,老年人不能同時勝任兩件事情,因此當他們說話的時候,可能會突然停止步行,失去平衡而跌倒);姿勢的轉變,如從坐姿、卧姿到站姿。
那麼老年人會在哪裡摔倒呢?大多數的跌倒都發生在室內,通常在他們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特別是卧室里。室內較高的摔倒率也可能因為老年人不能或者不願意(因為害怕摔倒)離開他們的房間。
跌倒會導致哪些嚴重的後果?約20-30%的跌倒會造成老年人中度以上的損傷,常見的損傷有軟組織受損、骨折、創傷性腦損傷。不同程度的損傷降低了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並增加了早逝的危險性。其中,造成創傷性腦損傷的最常見原因就是跌倒。資料統計在2000年,老年人跌倒所致的死亡病例中,創傷性腦損傷占據46%。骨折也多數由跌倒造成,常見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髖關節、前臂、大腿、踝關節、骨盆等。盡管很多老人跌倒時並未受傷,但之後他們會產生恐懼心理,由此特意的限制了自己的活動,降低社交能力,導致抑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從而更增加跌倒的幾率。以下的注意事項可以指導老年人如何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生活獨立性,避免摔跤:
1. 長期規律運動。運動可增強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其中打太極是一項非常好的鍛煉。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70到90多歲的老年人練習太極拳48周,其跌倒危險會降低25%。研究負責人沃爾夫博士表示,這種風險降低的程度在統計上雖不具重大意義,但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其重要性。
2. 選擇合適舒適的鞋子。避免高跟鞋、人字拖。在選購鞋子的時候需試穿,盡量選擇有鞋帶的鞋子,如果系鞋帶有困難,可以挑選粘貼扣類型的。女性如果腳背比較寬大,建議穿男士鞋
3. 改建居室格局。為了保障室內安全,建議將堆積於過道,廚房、浴室的報紙,電線,電話線等雜物清除;茶幾,書架、植物等避免放在狹窄的地方;衣服、碗碟、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放置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地上有積液、食物要及時清除;浴室盡量用防滑地毯;如果有條件,也可在浴室內外安裝把手。
4. 室內保持充足的光線。在卧室、浴室和過道都裝上夜間照明燈;若半夜經常需要起床,床頭櫃最好備有一個台燈;開燈後再起來;手電筒應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以備應急。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夜晚,長時間卧床而突然站立易造成血壓迅速下降,這可能是老年人經常在卧室摔倒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起床時先應在床邊坐半分鍾,再站起來。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老年朋友還不可避免的面臨一些骨科問題,如骨質疏鬆。臨床上見到的摔跤引起的骨折,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的情況,而且老年人的肌肉協調性下降,容易導致局部的骨質受力過大,從而導致骨折的發生。大多數老年女性都會出現骨質疏鬆,這與女性激素水平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老年男性也有一定的骨質疏鬆的比例,但是比女性要好的多。所以對於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骨質疏鬆的情況,平時注意要補充足夠的鈣和維他命D;做一些負重運動如在腿上綁沙袋行走;有條件的話去大醫院進行骨密度的雙能X線檢測,檢查是否存在骨質疏鬆。
5. 如何設計預防老年人跌倒健康科普傳播方案
不打掉相護利益權錢關系,想設計預防老年人跌倒健康科普傳播,還不如直接把經回費劃給權貴,少些瞎折騰答,壞是從什麼地壞的,不把這個地方糾正,再怎麼折騰枉怨,但問題一宗接一宗,厭百姓冷漠,百姓只不過是個背鍋約角色,三十年前時代文盲對這方面扶幫之愛,人人都是無私奉獻。現實三十年基本都成文化人,教者無錯,但出現冷漠,上層的上層應反思,過度崇拜西方,也應保留本士人情化,,而不是權錢話
6. 老年人如何預防跌倒
跌倒,是導致老年人骨折的直接原因。所謂「上工治未病」,預防跌倒,其意義甚至大於骨質疏鬆性骨折治療本身。要預防跌倒,首先要認識到跌倒的常見原因,其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大類。
內因包括老年人自身生理或病理變化所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通常來講有三種情況,包括:
1)衰老導致感覺遲鈍、反應變慢,並且往往伴有視力減退。當環境突然改變時,不能正確判斷環境結構及障礙物,身體失去平衡時不能及時做出適宜的動作,容易跌倒。
2)老年人易患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例如腦血管意外(俗稱「中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容易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3)衰老導致骨骼肌肉系統退化,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下降,或者由於腰背、脊柱的勞損退變使脊柱對下肢的調整能力下降,容易誘發跌倒。
外因則為一些容易誘發跌倒的環境因素,包括:
1)室外不平的路面、復雜的交通狀況、環境光線不足等。
2)室內雜亂的環境、濕滑的地板、未固定好或高度不合適的的床和座椅等、光線不充足等。
要預防跌倒,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讓老年人提高自身的警覺性,在日常生活提高對預防跌倒的重視程度。
2)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延緩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系統的衰老。有條件的可以對反應能力和平衡能力做針對性的訓練。
3)定期體檢,排除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4)佩戴適當的眼鏡以改善視力情況。
5)避免單獨外出,避免擁擠的環境,避免高速交通工具。
6)改善家庭環境,規則擺放物品,增加室內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廚房、洗手間等處保持地面乾燥或鋪防滑墊。
7)調整床、座椅、馬桶、浴缸、樓梯的高度,有條件的可加裝扶手,便於老年人使用。
8)穿著寬松舒適的服裝,保證鞋底防滑。
9)一旦跌倒,應及時就醫,切不可麻痹大意!
7. 如何預防老年人摔倒,作為家屬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有您參與更好
如果您是老人或家屬—對於高風險跌倒個案,需要家屬及照顧
者的協助與配合,一起為老人預防跌倒把關!
1. 老人步態不穩、低血壓時:
(1)盡量不要下床活動。
(2)若必須下床,請照顧者在旁協助或使用呼叫鈴通知護理人員。
(3)下床上廁所,盡量使用床邊便盆椅。
2. 若發生跌倒事件時:要告訴醫護人員,會協助後續觀察及處理,降低傷害之發生。
3. 高風險個案勿離開室內,若獨自一人時,想要購買物品,請使用呼叫鈴尋求協助。
4. 老人若要下床時:
(1)照顧者需評估自己是否有力氣可協助扶持老人,若需護理人員協助,請於老人下床前先通知護理人員。
(2)預防姿位性低血壓,例如需在床沿坐 5 ∼ 10 分鍾。
(3)照顧者協助下床時,要一直陪伴在旁,因可能在瞬間離開老人時發生跌倒事件。
(4)老人下床前,照顧者需幫忙檢視老人鞋子是否合腳及防滑、先評估走道有無障礙物。
(5)行動不便時,依需要使用行動輔助器。
(6)到浴廁,絕不可以放開老人,勿讓老人獨處。
5. 夜間下床時:
(1)睡覺前要提醒老人先上廁所。
(2)照顧者陪病床安排:將老人床靠牆、使用活動床欄、陪病床要睡於老人側邊,避免老人自行下床。
(3)夜間下床時,請確認環境燈光照明清楚、無障礙物。
(4)服用安眠葯者下床時要注意安全。
6. 照顧者要離開老人時:
(1)盡可能勿讓老人獨處,若要離開老人時,請將緊急鈴放於隨手可及處,教導老人想下床請使用呼叫鈴,會有人前來協助下床。
(2)尿壺放在老人易取得處避免老人獨自下床。
(3)要告知護理人員,會增加探視頻率。
7. 更換照顧者時:
(1)需與新的照顧者交班預防跌倒之作法。
(2)通知護理人員更換照護者,和護理人員溝通及學習預防跌倒技巧,以讓護理人員評估新的照顧者是否能勝任。
(3)維護病房內環境安全,地板濕滑時,請通知護理站,會有專人處理。
資料來源於養老信息網:《預防老人跌倒─養老院、護理人員、家屬應該做些什麼?》
8. 對老年人跌倒的預防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多鍛煉身體,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夠預防跌倒和減少跌倒的傷害。
9. 簡述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以及如何預防跌倒
1 內在因素
人體內在的穩定性有賴於感覺器官、中樞神經、骨骼肌肉功能的協調一致。擾亂這一功能系統的原因有疾病、慢性累積性勞損及老年退行性變等因素。
1.1 感覺功能因素及平衡失調 老年人由於中樞處理能力下降,感覺到的信息就會簡化、削弱,反應時間會增加;視力減退導致不能正確判斷環境結構及障礙物,感覺中樞或傳導的原因,神經瘤引起的聽力喪失;環境突然改變不能及時作出適宜的動作而跌倒。
1.2 中樞神經的因素 任何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都會影響人體的穩定能力,如腦血管意外、震顫性麻痹(與葯物、腦血管性痴呆有關)引起的平衡能力的降低,以及痴呆、帕金森病、腦積水、維生素B12缺乏、脊柱病變引起的步態異常,此外,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使人直立活動時容易跌倒。
1.3 骨骼肌肉的因素 下肢髖、膝、踝的退行性關節炎,導致步態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勞損退變使脊柱對下肢的重新調整代償能力下降。足部疾病(骨刺、滑囊炎,趾甲畸形等)可提供錯誤的下肢本體感覺信息,誘發跌倒,還有老年過程導致的骨質疏鬆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險因素。
1.4 心理因素 精神狀態和認識能力與機體對環境、步態、平衡的控制能力有關,當判斷能力受損或對周圍的環境忽略時,跌倒的危險性增加。住院病人,由於軀體疾病、龐大的醫療費用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有些葯物的應用也常常影響老年人的判斷能力。簡單智力檢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na MMSE)得分低於24分以及老年抑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評分高於10分的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成倍增加。
1.5 一過性腦缺氧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影響大腦的供血,引起間斷性頭暈,老年人從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導致大腦暫時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眩暈、視物不清等,極易站立不穩而跌倒。
2 外在因素
老年人身體功能下降,環境因素與自身因素作用增加跌倒發生的危險性,當個體的功能下降時,環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除不平的路面、光線不足、環境雜亂、路邊分界不清、地板過滑外,常因廁所、浴室、走廊無扶手、病床無護欄、坐在或躺在移動的物體上(未固定好的床、輪椅)等,另外由於病床較小,過高,上床不方便,難以在床上坐穩,也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險性增加。
3 健康教育
向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其家屬講解跌倒的不良後果及提供教育,加強公共衛生環境的管理,是預防跌倒的有效護理措施。
3.1 做好入院評估介紹 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應從多方面收集以往有無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視力情況,入院時或入院前用葯是否有潛在跌倒的危機,步態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體行動能力等,詳細介紹病室環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險場所,如廁所、浴室、樓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視,對活動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議家屬陪護,對於因種種原因家屬無法陪護者,應詳細說明病情,並簽字為證,以免發生醫療糾紛。
3.2 採取各種必要的安全措施 了解病史後要幫助患者熟悉病房和周圍環境,患者夜間起床可先打鈴通知護士,讓護士給予幫助,老年人的病床應適當降低,地面應保持平整乾燥,如果剛擦過地應有明顯標志,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洗手間和走廊內照明光線要充足並要有扶手。對長期卧床者及眼科手術後的患者,突然起床很容易引起跌倒,故交代患者最好在床上大小便,如必須起床時應由家屬或護士協助患者大小便、下床活動、坐卧輪椅等,對於有跌倒的可能的患者最好有預防跌倒的記錄單。
3.3 心理行為的護理干預 老年人跌倒一次後,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害怕跌倒而限制活動,有的因本身疾病長期卧床不起,而易產生消極心理,對這類老年人除加強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鍛煉外,心理護理更為重要,因此,對於有這種跌倒恐懼心理的老人,護理人員不僅要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預防跌倒,幫助老人克服恐懼心理。
因此,老年護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於有效評估和積極消除各種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只有通過全面,細致的護理評估,必要時護理干預以及護理人員,老年人和家屬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發生,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