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患病的護理特點是

老年人患病的護理特點是

發布時間:2021-01-01 04:08:45

① 2015老年護理學復習資料

老年護理學
1,老化: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的一系列人體結構和功能上的進行性、衰退性的變化。
2,人口老齡化:簡稱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老齡化,它是老年人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的一種動態過程。
3,健康老齡化: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夠保持軀體、心理和社會生活的完好狀態,將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遲到生命的最後階段。
4,積極老齡化:是在健康老齡化基礎上提出的新概念,它強調老年人不僅在機體、社會、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狀態,而且要積極地面對晚年生活,作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資源,繼續為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
5,老年護理學:是以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護理特點與預防保健的學科,也是研究、診斷和處理老年人對自身現存和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學科。
6,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衛生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以維護和促進老年人健康為目的,發展老年保健事業,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服務。
7,流體智力:指獲得新概念、洞察復雜關系的能力,如知覺速度、機械記憶、識別圖形關系等,主要與人的神經系統生理結構和功能有關。
8,晶體智力:指對詞彙、常識等的理解能力,與後天的知識、文化和經驗的積累有關。
9,離退休綜合征:指老年人退休後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及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行為的一種適應性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他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10,空巢家庭:是指家中無子女或者子女成人後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
10,空巢綜合征: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常由於人際疏遠、缺乏精神慰籍而產生被疏遠、舍棄的感覺,出現孤獨、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調症狀。
11,葯物不良反應(ADR):指在常規劑量情況下,由於葯物或葯物相互作用而發生與防治目的無關的、不利或有害的反應,包括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變態反應、繼發反應和特異性遺傳素質有關的反應等。
12,尿失禁:指由於膀胱括約肌的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受主觀控制而自尿道口溢出或流出的狀態。
13,便秘:指排便困難或排便次數減少,且糞便干結,便後無舒暢感。
14,骨質疏鬆症(OP):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代謝性疾病。
15,居家養老模式: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專業人員或家人及社區志願者對老年人提供服務和照顧的一種新型社會化養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
16,老年期痴呆:指發生在老年期由於大腦退行性病變、腦血管性病變、感染、外傷、腫瘤、營養代謝障礙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

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評估
1,老年人的健康評估內容包括:身體、心理健康狀況及社會角色功能等方面。
2,老年人健康評估注意事項:@1提供適宜的環境@2安排充分的時間@3選擇適當的方法@4運用溝通的技巧@5獲得客觀的資料。
3,評估老年人血壓:高血壓和直立性低血壓在老年人中比較多見,一次建議老年人平卧10分鍾後測量血壓,再於直立1分鍾、3分鍾、5分鍾後各測定血壓一次,如直立時任何一次收縮壓比卧位降低》20mmHg或舒張壓降低》10mmHg,則為直立性低血壓。
4,老年人白細胞參考值為(3.0~8.9)×10^9/L。 尿常規中其尿沉渣中的白細胞大於20個/HP才有病理意義。老年人中段尿培養污染率高,可靠性低,老年男性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0^3/ml、女性》10^4/ml為判斷真性菌尿的界限。 血沉超過65mm/h,應考慮感染、腫瘤及結締組織病。
5,衰老的特徵性改變為:皮膚的改變
第四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養老照顧
1,老年保健的重點人群: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喪偶老人、患病的老年人、新近出院的老年人、精神障礙的老年人。
2,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則:全面性原則、區域性原則、費用分擔原則、功能分化原則、聯合國老年政策原則
3,聯合國老年政策原則又包括:(獨立性原則、參與性原則、保健與照顧原則、自我實現或自我成就原則、尊嚴性原則)
4,老年保健任務:醫院內的保健護理、中間服務機構中的保健護理、社區家庭中的醫療保健護理。
5,我國「」六個」「有所」老年保健策略: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教。
6,養老照顧模式:居家養老照顧模式、機構養老照顧模式、其他養老照顧模式。

第五章 老年人的心理衛生和精神護理
1,老年人的心理特點:@1感知覺的變化@2記憶的變化@3智力的變化@4思維的變化@5人格的變化@6情感和意志的變化。
2,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1各種生理功能減退 @2社會地位的變化@3家庭人際關系@4營養狀況@5體力或腦力過勞@6疾病。
3,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焦慮、孤獨、抑鬱、自卑、離退休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4,老年抑鬱症的臨床表現:疑病性、激越性、隱匿性、遲滯性、妄想性、自殺傾向、抑鬱症性假性痴呆、季節性。
5,老年人精神障礙 (嚴防自殺):@1識別自殺動向 如近期有過自殺行為、情緒突然好轉或極度情緒低落。 @2環境布置 患者住處應光線明亮,空氣流通、整潔舒適,以利於調動患者積極良好情緒。@3專人看守 對於有強烈自殺企圖的患者要24小時專人看守,不離視線,必要時給予約束,以防意外。尤其是夜間、凌晨、節假日等人少的情況下,應特別注意防範。@4工具及葯物管理 凡能成為患者自殺的工具都應該管理起來,妥善保管好葯物,以免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葯物中毒。
5,老年抑鬱症的心理護理:@1阻斷負向的思考@2鼓勵患者抒發自己的想法@3懷舊治療@4學習新的應對技巧。
6,老年性痴呆(AD)分為三期:遺忘期,早期、 混亂期,中期、 極度痴呆期,晚期。
7,老年期痴呆的護理診斷:@1記憶功能障礙 與記憶進行性減退有關@2自理缺陷 與認知行為障礙有關@3睡眠形態紊亂 與白天活動減少有關@4語言溝通障礙 與思維障礙有關@5照顧者角色緊張 與老人病情嚴重和病程的不可預測及照顧者資料知識欠缺、身心疲憊有關。
8,AD(老年痴呆)的安全護理:@1提供較為固定的生活環境 盡可能避免搬家。@2佩戴標志 患者外出時最好有人陪同或佩戴寫有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的卡片,以助於迷路時被人帶回。@3防止意外發生 應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見找得到的地方,減少室內物品位置的變動,地面防滑,以防跌倒骨折。患者洗澡喝水時注意水溫不能太高,熱水瓶應該放在不易碰撞之處,以防燙傷。不要讓患者單獨承擔家務,以免發生煤氣中毒。有毒有害的物品應該放入加鎖的櫃子,以免誤服中毒。盡量減少患者的單獨行動,銳器、利器應放在隱蔽處,以防痴呆老人因不願給家人增加負擔或在抑鬱,妄想的支配下發生自我傷害或傷人。@4正確處理患者的激動情緒 當患者不願意配合治療時不要強迫患者,可稍等片刻,等患者情緒穩定後再進行。
9,早期預防老年痴呆:@1老年期痴呆的預防要從中年開始做起。@2積極合理用腦、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3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開朗性格@4培養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多吃富含鋅、錳、硒類的健腦食物,如海產品、魚類、豆類、堅果類等,適當補充維生素E。@5戒煙限酒@6盡量不用鋁制飲具,過酸過鹼的食物在鋁制飲具中存放過久,就會使得鋁深入食物被吸收。@7積極防治高血壓、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8按摩或灸任脈的神闕、氣海、關元、督脈的命門、大椎、腎俞,胃經的足三里,均有補腎填精助陽、防止衰老和預防痴呆的效果。@9許多葯物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包括神經錯亂和倦怠,盡可能避免使用鎮靜劑,如苯二氮罩類葯物,抗膽鹼能葯物,如某些三環類抗抑鬱劑、抗組氨制劑。

第六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1,日常生活護理的注意事項:@1鼓勵老年人充分發揮其自理能力@2注意保護老年人的安全@3尊重老年人的個性和隱私。
1,非語言溝通——觸摸的注意事項:@1尊重老年人的尊嚴與其社會文化背景@2漸進地開始觸摸,並持續觀察老年人的反應@3確定適宜的觸摸位置@4事先確定老年人知道觸摸者的存在@5注意保護老年人易脆破的皮膚@6對老年人的觸摸予以正確的反應。
1,老年人皮膚瘙癢的原因:@1局部皮膚病變:最常見的是皮膚乾燥,因老年人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減退而引起,常見的加重誘因包括氣溫變化、毛衣刺激等。除此之外皮膚瘙癢還可見於多數皮疹、牛皮癬、重力性皮炎及皮膚感染等病症。@2全身性病變:慢性腎衰竭和腎功能障礙者80~90%伴有瘙癢。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及葯物過敏均可引起全身瘙癢@3心理因素:較少見,如有恐蟎症或抗拒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可能出現。
2,老年人瘙癢護理措施:@1一般護理:洗澡過頻者應減少洗澡次數;洗澡水不宜過熱;忌用鹼性肥皂;適當使用潤膚用品;飲食宜清淡,特別是冬季應多吃養血潤燥的,如芝麻、花生。忌煙酒、濃茶及咖啡。@2對因處理:根據瘙癢的病因逐一檢查篩選,並做出對因治療。@3對症處理:可使用低濃度類固醇霜劑擦皮膚,適當應用組胺類葯物及溫和的鎮靜劑亦可減輕瘙癢,防止皮膚繼發性損害。@4心理護理:找出可能的心理原因加以疏導,或針對瘙癢而引起的心理異常進行開導。
3,老年人的飲食原則:平衡膳食、飲食易於消化吸收、食物溫度適宜、良好的飲食習慣。(三定:定時、定量、定質)、三低:(低脂肪、低熱量、低鹽)、三高:(高蛋白、高維生素、高不飽和脂肪酸)、兩戒:戒煙、限酒。
4,老年人活動的注意事項:@1正確選擇 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場地條件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2循序漸進 機體對運動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所以應先選擇相對易開展的活動項目,再逐漸增加運動的量、時間、頻率。@3持之以恆 通過鍛煉增強體質、防治疾病,要有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且取得療效以後,仍需堅持鍛煉,才能保持和加強效果。@4運動時間 老年人運動的時間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一天運動時間不超過2小時為宜。運動時間可選擇在天亮見光以後1~2小時。@5 運動場地與氣候 運動場地盡可能選擇空氣新鮮、安靜清幽的公園,庭院,等地。注意氣候變化,夏季戶外運動要防止中暑,冬季則要防止跌倒和感冒。@6其他 患有急性疾病、出現心絞痛或呼吸困難、情緒激動等情況下應暫停鍛煉。

第七章老年人安全用葯與護理
1老年人常見葯物不良反應:精神症狀、直立性低血壓、耳毒性、尿瀦留、葯物中毒。
2,老年人的用葯原則:@1受益原則@25種葯物原則@3小劑量原則@4擇時原則@5暫停用葯原則。

第八章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與護理
1,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跌倒、噎嗆、便秘、尿失禁、疼痛、營養缺乏消瘦、口腔乾燥、視覺障礙、老年性耳聾。
2,跌倒的常見護理診斷: @1有受傷害的危險 與跌倒有關@2急性疼痛 與跌倒後損傷有關@3恐懼 與害怕再跌倒有關@4移動能力障礙 與跌倒後損傷有關@5如廁自理缺陷 與跌倒後損傷有關@6健康維護能力低下 與相關知識缺乏有關。
3跌倒緊急處理:@1檢查確認傷情@2正確搬運 保證平穩,盡量保持平卧姿勢@3有外傷、出血者,立即止血包紮並進一步觀察處理。@4如果老年人試圖自行站起,可協助其緩慢站立,做起或卧位休息,確認無礙後方可放手,並繼續觀察。@5查找跌倒危險因素,評估跌倒風險,制定防治措施及方案。@6對跌倒後意識不清的老年人,應特別注意:#1有嘔吐者,將頭偏向一側,並清理口腔、鼻腔嘔吐物,保證呼吸通暢#2有抽搐者,移至平整軟地面或身體下墊軟物,防止碰、擦傷,必要時使用牙間墊等,防止舌咬傷。#3如發生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4,噎嗆的緊急處理:一,清醒狀態下噎嗆的急救 通常採用Heimlich急救法,步驟如下:@1護士幫助患者站立並站在患者背後,用雙手臂由腋下環繞患者的腰部。@2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患者的胸廓下段與臍上的腹部部分。@3用另外一手抓住拳頭,肘部張開,用快速向上的沖擊力擠壓患者腹部。@4反復重復弟(@3)步,直至異物吐出。 二,無意識狀態下噎嗆的急救 將患者置平卧位,肩胛下方墊高,頸部伸直,摸清環狀軟骨下緣和環狀軟骨上緣的中間部位,即環甲韌帶,穩準的刺入一個針頭(12~18#)於氣管後,以暫時緩解缺氧狀態,以爭取時間進行搶救,必要時配合醫師進行氣管切開術。
5,尿失禁的護理診斷:@1壓力性尿失禁 與老年退行性變化、手術、肥胖等因素有關@2急迫性尿失禁 與老年退行性變化、創傷、腹部手術帕金森等疾病有關@3反射性尿失禁 與老年退行性變化、脊髓損傷等有關@4知識缺乏 缺乏尿失禁治療、護理及預防等知識@5社會交往障礙 與尿頻、異味引起的不適等有關。
6,尿失禁的用具選擇和護理:@1失禁護墊、紙尿褲 最為普遍且安全的方法,可以有效處理尿失禁的問題,注意每次更換時用溫水清洗會陰和臀部,防止尿濕疹及壓瘡的發生@2高級透氣接尿器 適合於老弱病殘、骨折及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的患者。@3避孕套式接尿器 其優點是不影響患者翻身及外出。@4保鮮膜袋接尿器 透氣性好,適合於男性尿失禁患者。
7,盆底肌肉訓練:可分別在不同卧位時進行訓練@1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盡量收縮骨盆底肌肉並保持10秒鍾,然後放鬆10秒鍾,重復收縮與放鬆15次@2坐位:雙腳平放於地面,雙膝微微分開,於肩同寬,雙手放於大腿上,身體微微前傾,盡量收縮盆底肌肉並保持10秒鍾,然後放鬆10秒鍾,重復收縮和放鬆15次。@3仰卧位:雙膝微屈越45°,盡量收縮盆底肌肉並保持10秒鍾,然後放鬆10秒鍾,重復15次。
7,膀胱訓練 可增加膀胱容量,以應對急迫性的感覺,並延長排尿間隔時間。具體步驟如下:@1讓患者白天每小時飲水150~200ml,並記錄飲水量及飲入時間。 @2根據患者平常的排尿間隔,鼓勵患者在急迫性尿意感發生之前如廁排尿。@3若能自行控制排尿,2小時沒有尿失禁現象,則可將排尿間隔延長30分鍾。直到將排尿時間逐漸延長至3~4小時。
8,便秘的一般護理:@1調整飲食結構:是治療的基礎#1多飲水 每天飲水量在2000~2500ml左右#2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如麵粉,玉米粉,豆製品#3多食產氣食物及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 如白薯,香蕉,生蔥,木耳#4增加潤滑腸道食物 可清晨空腹飲一杯蜂蜜水#5少飲濃茶或含咖啡因的飲料,禁食生冷、辛辣食物。@2調整生活方式 改變靜止生活方式,每天保持30~60分鍾活動時間,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3滿足老年人私人空間需求 房間內居住兩人以上者,可在床單位間設置屏風或窗簾,便於老年人排泄的需要。
9,跌倒的內在、外在因素 書本124頁、125頁

第九章老年人常見疾病與護理
1,不同器官老年病共同特徵:@1起病隱匿,發展緩慢@2症狀及體征不典型@3多種疾病同時存在@4易出現水、電解質紊亂@5易出現意識障礙@6易存在並發症和後遺症@7伴發各種心理反應@8預後不良,治癒率低,死亡率高。
2,老年高血壓表現:@1以ISH多見@2血壓波動性大@3症狀少而並發症多@4多種疾病並存。
3,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指導:@1減輕體重:可通過減少總熱量攝入和增加體力鍛煉的方法減重。減重速度因人而異,首次減重最好能達到5kg以增加信心@2膳食調節:減少膳食脂肪,補充優質蛋白,增加含鉀多、含鈣多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提倡戒酒@3精神調適:保持樂觀心態,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避免情緒過分激動@4勞逸結合: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腦力勞動和體力負荷。
4,老年高血壓康復運動:適當的運動不但有利於血壓下降,而且可提高其心肺功能。@1適當的形式@2.適當的運動強度@3適當的運動時間@4適當的運動目標。運動方式一定要選擇有氧運動,強調中小強度、較長時間、大肌群的動力性運動,如步行、慢節奏交誼舞、重心不太低的太極拳等比較適合老年人。
5,老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1起病隱匿且症狀不典型@2並發症多 @3多種老年病並存@4易發生低血糖。
5,老年糖尿病的護理診斷:@1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與胰島素抵抗或活性下降所致的三大物質代謝紊亂有關。@2潛在並發症:低血糖、高滲性昏迷、大血管或微血管病變。
6,老年糖尿病的用葯護理:@1磺脲類 第一代葯物氯磺丙脲因不良反應多、作用時間持久,不宜老年患者;第二代葯物格列吡嗪適合於老年糖尿病並發輕度腎功能不全者。 @2雙胍類 適用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葯過程中注意觀察有無胃腸道反應,尤其是腹瀉的發生率可達30%。@3胰島素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主張積極、盡早應用胰島素,推薦白天給予口服葯降糖,睡前注射胰島素。空腹血糖宜控制在9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在12.2mmol/L以下即可。@4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該葯適用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單獨使用不會發生低血糖,且通過降低餐後高血糖使用胰島素的需要量降低。主要副反應為腸脹氣,伴有腸道感染者不宜使用。@5噻唑烷二酮類 此種葯物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胰島素增敏劑,且沒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還可同時降低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可單獨使用或與雙胍類、磺脲類、胰島素聯合使用,與胰島素合用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7,老年骨質疏鬆症的身體評估:@1骨痛和肌無力 是OP較早出現的症狀,表現為要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為彌漫性,無固定部位,於勞累或活動後加重,負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負重。 @2身體縮短 骨折疏鬆非常嚴重時,可因椎體骨密度減少導致脊椎椎體壓縮變形,身體平均縮短3~150px,嚴重者伴駝背 @3骨折 為導致老年骨質疏鬆症患者活動受限、壽命縮短的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常因輕微活動或創傷誘發,如打噴嚏、彎腰、負重,擠壓等。
8,老年骨質疏鬆的「營養與飲食」護理:與骨營養有關的每日營養素的供應量為:蛋白質60~70g,膽固醇<300mg,蔬菜350~500g,維生素A800ug,維生素D10ug,維生素E15mg,維生素C60mg,鈣800mg(鈣、磷的比例為1:1.5),食鹽小於5g,鐵12mg,鋅15mg。特別要鼓勵老人多輸入含鈣和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含鈣高的食品有牛奶、大豆、豆製品、海帶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有蛋、肝、魚肝油。
9,老年骨質疏鬆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要盡早實施,在急性期應注意卧、坐、立姿勢,卧位時應平卧、低枕、背部盡量伸直,堅持睡硬板床;坐位或立位時應伸直腰背,收縮腰肌和臀肌,增加腹壓。在慢性期應選擇性地對骨質疏鬆症好發部位的相關肌群進行運動訓練,如採取仰卧位抬腿動作做腹肌訓練,採用膝手卧位做背肌訓練等。同時可配合有氧運動增強體質,通過翻身、起坐、單腿跪位等動作訓練維持和增加老人的功能水平。
10,口服降壓用葯的順序:1)治療前檢查有無直立性低血壓;2)選擇對合並症的葯物,具體選擇的原則是:無並發症者選用噻嗪類利尿劑與保鉀利尿劑;如需第二種葯,則用鈣劑拮抗劑;除非有強適應症,不宜應用ß受體阻滯劑;3)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4)應用長效型,每日一次;5)避免葯物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諸如非甾體抗炎葯等非處方葯;6)觀察不明顯的葯物副作用:如儒弱、眩暈、抑鬱等;7)為防止血壓過低,應隨時監測血壓

② 老年期常見心理精神病人護理的特點

常見心理精神障礙老年患者的護理 一、人口老齡化概述 (—)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趨勢 1.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特點 (1)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 (2)老年人口重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3)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4)高齡老年人增長速度快 (5)老年婦女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數 2.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及特點 (1)老年人絕對數為世界之冠 (2)人口老化速度快 (3)老齡人口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4)人口未富先老,對經濟壓力很大 (5)老年人口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 (6)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漸突出 (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1.社會負擔加重 2.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 3.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老年人將更多地依賴於社會 4.老年人對醫療、保健、護理以及生活服務的需求大大超過其他人群 二、常見心理精神障礙老年患者的護理 (一)老年期抑鬱症 老年期抑鬱症(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泛指存在於老年期(□60歲)這一特定人群的抑鬱症,包括原發性抑鬱(含青年或成年期發病,老年期復發)和見於老年期的各種繼發性抑鬱。它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臨床特徵,其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遲滯和軀體不適等,且不能歸於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病變。 抑鬱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國外65歲以上老年人抑鬱症患病率在社區為8%~15%,在老年護理機構約為30%;我國老年人抑鬱症患病率北京的約為1.57%,上海約為5.28%,並隨老年化社會的進展日趨上升。相關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自殺和自殺企圖有50%~70%繼發於抑鬱症。 【護理評估】 1.健康史 多數病人具有數月的軀體症狀,如頭痛、頭昏、乏力,全身部位不確定性不適感,失眠、便秘等。有些病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痛症等,或有軀體功能障礙。另外,老年期抑鬱症的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2)生化異常 (3)神經一內分泌功能失調 (4)心理社會因素 2.臨床表現 老年抑鬱症病人的症狀與青壯年病人的基本相似,有三大主要症狀,即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和行為抑制的「三低」症狀,但也有某些特點。 (1)疑病性 (2)激越性 (3)隱匿性 (4)遲滯性 (5)妄想性 (6)自殺傾向:自殺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自殺行為在老年期抑鬱症病人中很常見,而且很堅決。 (7)抑鬱症性假性痴呆 (8)季節性 3.輔助檢查 可採用標准化評定量表對抑鬱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如老年抑鬱量表(GDS)、流調中心用抑鬱量表(CES-D)、漢密頓抑鬱量表(HAMD)、Zung抑鬱自評量表(SDS)、Beck抑鬱問卷(BDI),其中GDS較常用。 CT、MRI顯示腦室擴大和皮質萎縮。 4.心理-社會狀況 老年期遭遇到的生活事件如退休、喪偶、獨居、家庭糾紛、經濟窘迫、軀體疾病等對老年抑鬱症產生、發展的作用已被許多研究所證實。此外,具有神經質性格的人比較容易發生抑鬱症。老年人的抑鬱情緒還與消極的認知應對方式如自責、迴避、幻想等有關,積極的認知應對有利於保持身心健康。 【常見護理診斷/問題】 1.個人應對無效 與不能滿足角色期望、無力解決問題、認為自己喪失工作能力成為廢人、社會參與改變、對將來喪失信心、使用心理防衛機制不恰當有關。 2.思維過程紊亂 與抑鬱症表現出的思維和行為活動遲緩有關。 3.睡眠型態紊亂 與抑鬱症不安和激動、充滿悲觀情緒、入睡困難、早醒、醒後難以再入睡有關。 4.有自殺的危險 與嚴重抑鬱悲觀情緒、自賁自罪觀念、有消極觀念和自殺企圖和行為、有晨重夜輕的特點和無價值感有關。 【護理計劃與實施】 治療護理的總體目標是:老年抑鬱症病人能減輕抑鬱症狀,減少復發的危險,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狀況,減少醫療費用和死亡率。治療原則包括:採取個體化原則,及早治療,一般為非住院治療,但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曾有自殺行為、或身體明顯虛弱、或嚴重激越者須住院治療,以葯物治療為主,配合心理治療、電抽搐治療。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日常生活護理 (1)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 (2)加強營養 2.用葯護理 (1)密切觀察葯物療效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時向醫生反映: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抗抑鬱葯主要有;□四環類抗抑鬱葯:口不抑制胺攝取葯;口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近年來這類葯物發展迅速,其安全性大,副作用較少,主要應用的有氟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及西酞普蘭五種,俗稱「五朵金花」。 (2)堅持服葯:強調長期服葯,對於大多數病人應持續服葯2年,而對於有數次復發的病人,服葯時間應該更長一些。 3.嚴防自殺 (1)識別自殺動向 (2)環境布置 (3)專人守護 (4)工具及葯物管理 4.心理護理 (1)阻斷負向的思考 (2)鼓勵病人抒發自己的想法 (3)學習新的應對技巧 5.健康指導 (1)不脫離社會,培養興趣 (2)鼓勵子女與老年人同住 (3)社會重視 【護理評價】 護理人員可從情緒、行為及認知等角度來評價個體是否能面對現實、解決內在的沖突、增強處理焦慮和應激的能力,是否增強了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重建和維持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是否有自殺念頭或行為等。 (二)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dementia in the elderly)是指發生在老年期由於大腦退行性病變、腦血管性病變、腦外傷、腦腫瘤、顱腦感染、中毒或代謝障礙等各種病因所致的以痴呆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阿爾四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簡稱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其他原因如帕金森病、酒精依賴、外傷等引起的痴呆。其中以AD和VD為主,約佔全部痴呆釣70%~80%。 A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AD起病可在老年前期(早老性痴呆),但老年期的(老年性痴呆)發病率更高。在神經細胞之間形成大量以沉積的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Aβ)為核心的老年斑(senile plaaues.SP)和神經細胞內存在神經元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是AD最顯著的組織病理學特徵。 VD是指由各種腦血管病導致腦循環障礙後引發的腦功能降低所致的痴呆。VD;《都在70歲以後發病,在男性、高血壓和/或糖尿病病人、吸煙過度者中較為多見。 據歐美國家的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為6%~12%,8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為20~40%,其中半數以上為AD,全世界老年性痴呆發病人數高達1200萬。我國「九五」攻關課題「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調查表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在65歲以上人群當中平均為6.6%。估計我國現有痴呆的老年病人超過500萬,並將隨著老齡化進程而成倍增加。老年期痴呆給老年人帶來不幸、給家庭帶來痛苦、給社會帶來負擔,已引起廣泛關注,AD和VD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護理評估】 1.健康史 (1)了解老年人有無腦外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吸煙等。 (2)評估老年人有無AD發病的可能因素:口遺傳因素;口神經遞質乙醯膽鹼減少,影響記憶和認知功能;口免疫系統機能障礙;口慢性病毒感染;口鋁的蓄積;口高齡;口文化程度低等。 2.臨床表現 (1)AD和VD均有構成痴呆的記憶障礙和精神症狀的表現。 (2)AD和VD可在以下方面表現不同 1)起病和病程 2)認知功能 3)人格 4)神經系統體征 5)具體表現:VD的臨床表現與病損部位、大小及發作次數關系密切,主要分為構成痴呆的記憶障礙及精神症狀和腦損害的局灶性神經精神症狀兩大類;AD則根據病情演變,一般分為三期:第一期,遺忘期,早期;第二期,混亂期,中期;第三期,極度痴呆期,晚期。 3.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對於AD病人,CT或MRI顯示有腦萎縮,且進行性加重;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可測得大腦的葡萄糖利用和灌流在某些腦區(在疾病早期階段的頂葉和顳葉,以及後期階段的額前區皮層)有所降低。對VD病人,CT或MRI檢查發現有多發性腦梗死,或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多位於丘腦及額顳葉,或有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表現。 心理測驗:MMSE、長谷川痴呆量表可用於篩查痴呆;韋氏記憶量表和臨床記憶量表可測查記憶;韋氏成人智力量表可進行智力測查。 採用Hachinski缺血量表(表8-1)可對AD和VD進行鑒別。 4,心理-社會狀況 (1)心理方面 (2)社會方面 【常見護理診斷/問題】 1.記憶受損 與記憶進行性減退有關。 2.自理缺陷 與認知行為障礙有關。 3.思維過程紊亂 與思維障礙有關。 4.語言溝通障礙 與思維障礙有關。 5.照顧者角色緊張 與老人病情嚴重和病程的不可預粳C及照顧者照料知識欠缺、身心疲憊有關。 【護理計劃與實施】 治療護理的總體目標是:老年期痴呆病人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記憶力和溝通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較好地發揮殘存功能,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家庭能應對照顧痴呆老人。防治原則包括:重在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治,積極治療已知的血管病變和防止卒中危險因素。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日常生活護理 (1)老年期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護理及照料指導 1)穿著 2)進食 3)睡眠 (2)自我照顧能力的訓練 (3)病人完全不能自理時應專人護理 2.用葯護理 3.智能康復訓練 (1)記憶訓練 (2)智力鍛煉 (3)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 (4)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 4.安全護理 5.心理護理 6.照顧者的支持指導 7.健康指導 (1)及早發現痴呆 (2)早期預防痴呆 【護理評價】 經過預防、治療和護理千預後,老人的認知能力有所提高,並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③ 簡述老年人的患病特點有哪些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都有一定的下降,所以說老年人患病一般情況下患病周期都會比較長,比較難治癒

④ 患病老年人的護理特點

第一個肯定是要專業。針對護理對象的患病特徵,進行專業的相關方面的護理。第二個是耐心,患病老人因為身體不適也許易怒暴躁,作為護理人員應有充分的耐心,給予他專業的護理。華人照護是一個專門的護理老人的平台,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⑤ 老年人長期患病卧床身體缺什麼營養

按一般老人的營養配餐來供應膳食,應該平衡膳食,少吃多餐,也就是在總熱版量控制的前提下權,盡可能做到谷類、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種類齊全,以便獲得均衡營養。照顧長期卧床的老人最辛苦的是大小便的護理,你可以考慮下全品源的卧床大小便護理儀,可以免去人工清理大小便的,很實用的,老人可以舒適很多,護理人員也可以輕松很多。

⑥ 老年人患病有什麼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有所改變。同一疾病的症狀也因年齡而異,老年人患病的症狀常常是不典型的.因而容易被誤診。穩定性機制老化之後,容易使血壓、體內的水、電解質發生變化,缺乏對外來侵襲的抵抗力,老年人患病還容易出現合並症。老年人用葯量和葯效反應也不同於中青年……具體來說.老年患病有如下特點:

⑦ 老年人患病的特點 錯綜復雜

歲數大了,各方面都衰老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等,沒有病怎麼死人呢

⑧ 如何開導患有重病的老人

作為老年人的親屬、朋友、醫生等,不僅要密切掌握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特點,還要注意老年病人精神方面的變化,給以溫暖和同情,只有成為老年病人之友,才能使老人生活得更好些。
一、了解老年病人的病情,要有耐心。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易忘記最近經歷過的事情,如飲食、用葯、大小便等情況,病人的自訴往往不可靠。而且,一般老年人的聽力不好,說話容易打岔,或答非所問,有的則是羅唆嘮叨,說起話來沒完沒了,講一些不必要的細節。還有些老年人說話有困難,因而必須仔細耐心地聽取病人的病情敘述。
二、老年病人常因聽力、視力不好,而影響和周圍人的聯系,以致感到孤獨,精神空虛。因此,醫務人員和家屬應經常和他們交談。有的困行走不便,很少到室外走動,以致於食慾不好,身體更加虛弱。因此,應經常協助病人進行適當運動。
三、對老年病人的飲食口味和習慣,應有了解,要給予喜歡吃的飯菜。飲食溫度要適當,不可過熱過冷。如需要喂飯,不要太快,不要讓病人大口吞咽。
四、注意患者所處的病室內溫度的濕度的調節,每天應當給患病老人開窗通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通風期間,一定要讓老人坐在避風處或卧位時一定要蓋好被子,以免因為通風而受涼感冒。如果天氣風和日暖,一定要定時扶送或用推椅送病人去室外呼吸新鮮空氣。
老年人特別是患病的老年人,往往心理壓力大而變的特別敏感,護理這類老人希望家人和子女要拿出更多的耐性和細心。

⑨ 老年人患病時不能吃哪些食物

不同的食品,各有其特點和對人體某些機能產生利弊,也就是其功能有異。老年人運用食療祛病健身時,尤應更注意有所選擇地進食。現就醫生建議及民間流傳的幾點宜忌錄此,供患病老年人參考: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宜吃香蕉、梨等水果;忌多吃蘋果。

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宜吃香蕉、橘子等水果;忌吃蘋果。

患腹瀉的老年人,宜吃蘋果,因蘋果有治療腹瀉的作用,忌吃梨、香蕉等水果。

心力衰竭和水腫嚴重的病人,忌食椰子汁和西瓜。

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忌食含糖量多的水果,如香蕉、蘋果、荔枝、無花果、梨等。

胃酸過多的老年患者,忌食楊梅、梨、李子、檸檬等酸度比較大的水果。

老年腸胃弱、消化不良者,忌食月餅等高糖、高脂食品,否則會影響正常食慾,出現腹脹、胃痛、腹瀉等症狀。

膽囊炎、膽石症之老年患者,忌食油膩食品,如肥肉、煎炸食品及高糖、高脂之糕點等,因為這類食品食後會使膽囊收縮,引起膽汁排出,會使右上腹疼痛加劇,嚴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潰瘍病患者,忌吃山楂,因為山楂會使胃酸增加,損傷胃黏膜,不利於潰瘍的恢復。

尿路結石患者,忌吃草莓,因為草莓中含草酸鈣較多。

腎臟病患者,忌食菠蘿,以免加重病情。

患有傷風、發熱、胃痛、腹瀉、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石症、膽囊炎、肝炎、濕疹、皮炎、癖症、冠心病、高血壓、脾胃虛寒的老年人,忌吃螃蟹,因為螃蟹性寒並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膽固醇。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患病的護理特點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哪些人不領還要退回 瀏覽:457
為國解憂永不退休不領社保 瀏覽:839
重陽節宣言 瀏覽:991
80歲老人肺氣腫吸氧設備 瀏覽:861
什麼是脫離父母的管教 瀏覽:994
敬老院助殘日活動 瀏覽:622
老年大學品牌打造 瀏覽:864
農民社保卡土地養老金怎麼查詢 瀏覽:424
遼寧農民養老金是多少錢 瀏覽:344
孝敬父母的八個字成語有哪些 瀏覽:57
陸豐市哪裡有老人乘車卡 瀏覽:748
久月初九重陽節小作文 瀏覽:463
老年公寓安全協議 瀏覽:872
老人如何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瀏覽:357
高齡老年人適合喝什麼牛奶 瀏覽:450
重陽節爬山活動橫幅 瀏覽:353
老年人脊背燒 瀏覽:578
武警選拔體檢檢查什麼部位 瀏覽:328
金絲峽老人多少歲免門票 瀏覽:509
體檢多少天前要吃素 瀏覽:507